课题动态04 线上教研不停步,凝心聚力促提升

Sunny雪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面对反复不定的疫情,考虑到课题组成员分散于各个不同的学校,课题组成员相聚云端,共同学习、共同探讨。<br> 当课题组负责人徐晓君,在得知助力“双减”初中语文“名师课堂”公益直播的消息后,赶紧向课题组成员“安利”,号召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曾珊老师所展示的审题立意写作课,逐步引导,让学生勇于表达、乐于表达。以教材为本,按照教材上的提示要求,将教学内容分解落实成为学生的成果进行展示,让学生观察、写身边的生活,踏踏实实教学,回归最本真的书本。<div> 魏燕菲老师展示的布局谋篇写作课,以本为本,按照教材上的要求,教会学生一步一步的按照一定的程序来写作,引导学生真正的理解布局谋篇的重要性。整个授课过程中,全部引用的都是学生学过的课文,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回到概念,从概念到具体的材料,真正懂得布局谋篇。</div><div> </div> 会议如期在线上召开,教研组成员就前期分配的各项调查任务进行阶段性工作汇报。徐晓君阐述了农村初中运用“过程写作法”进行写作教学实践的可行性研究,指明学生写作素材缺乏,缺少思路是个难题,而过程写作法在写作教学中进行实践是非常具有可行性的。徐晓敏进行了农村初中学生语文写作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从学生写作的目的、写作的频率、写作的困难等多个角度展开调查。赖晴进行了农村初中语文教师对写作教学的认知及专业结构的现状研究,研究发现,大部分参与问卷的老师对于“过程写作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接受程度是比较高的,但是鉴于不太了解,无从下手;从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师面临的写作中最大的难题是学生不会运用写作方法融入到实际写作中来。 <div> 会议第二项由课题组负责人徐晓君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写作专题培训——帮助学生走出“虚假”写作的十种方法。<br></div> 美国读写教育领军人物凯利·盖勒格认为学生写不出好文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所写内容毫无兴趣。当学生可以选择作文话题时,更能从心底接受写作任务,形成写作动力。怎样把自选作文题融入教学当中,指导学生走出“虚假”写作?凯利·盖勒格提供了10种写作指导方法。<div>01识破谎言</div><div>02创建创作版图</div><div>03用“漏斗法”缩小写作范围</div><div>04作文话题“大爆炸”</div><div>05无趣话题中的奇思妙想</div><div>06什么让我感到烦恼</div><div>07好事情/坏事情</div><div>08写作探索</div><div>09我记得......</div><div>10传肖像画</div> 会议第三项,课题组成员赖晴就自己上写作公开课说感想体会。<br> 本次上课的内容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作学习描写景物。在备课时赖晴精心设计了每一个教学环节,力求教学有针对性、实效性。首先在课题的导入部分,以自制的一个视频为导入,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丰富的想象力,播放的是武功山、芦溪以及校园中的风景。告诉学生:自然景物、植物动物、古迹名胜、城乡风光、天象气象,时序时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接下来展示在学校崇园楼前拍摄的一张丹桂树开花的照片,让学生尝试用文字的形式把看到的景色描绘出来。这是学生的第1次创作。继而通过分析《昆虫记》中的语段,引导学生掌握对应的写作方法,并教会学生从语段中提取写作方法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从第3单元的文章中提炼描写景物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讨总结出写景的方法。然后运用刚刚总结出来的方法进行第1次作文修改。然后提示学生写景是为了抒情,描写景物还要注意融情于景,再一次展示昆虫记中相关片段,掌握融情于景的方法,进行文章的第2次修改。在整个课堂的讲述中,注意引导学生去探究写景的方式并通过修改自己写的作文,把写景方法融会运用于写作创作中来,但是由于一节课课堂时间有限,在点评的环节中能够关注到的学生面过窄。个别学生还游离于课堂之外。其次这堂课与过程写作法的运用关联度不高,过程写作法在整个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明显的体现。事后赖晴也进行了认真的反思,其实一开始在写作素材的选择上就可以引导学生不局限老师展示的丹桂或校园景物,可以是任何地方、任何时间的任何一个景物,尝试让学生构建本次写作的创作版图,然后再逐步引导,用“漏斗法”进行素材梳理,也许这堂课会收获更令人意想不到的结果。 2022华云学校省级基础课题《“过程写作法”在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成员赖晴编辑

写作

学生

课题组

景物

教学

引导

赖晴

课堂

展示

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