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上虞 吕建平 <p class="ql-block"> 随着神鹿太极全国首届太极拳、械交流大会圆满结束,神鹿学子群将迎来了新一轮的学习热潮。根据推广中心制定的学习计划,我结合自己近年来的学拳、练拳、教拳的道路上一些亲身感受所引发的一些感想,整理了几点,与师、友们分享。按照师父就学习群上发言尽量“说自己话,讲自己的体悟”的提议,讲讲自己所思、所悟、所得。我们的群是一个学子的学习群,不是高峰论坛,提倡宽松发言。不对的地方欢迎大家批评指正,或者切磋交流,在探讨中获得真知灼见,在学习交流中大家共同进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要讲的是二方面的问题,一、学拳要学理,二、练拳先练心。</p><p class="ql-block"> 一、学拳要学理</p><p class="ql-block"> 我们跟随导师李海水先生学习太极拳,从拳架入手。教的每招每式,都是有传承的、规范的,系统的教学。作为一名学子,要认真的把每一个动作的规范仔细领悟,做到位,经过持之以恒的习练,养成正确的肌肉记忆。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应该明白,听师父讲课,不仅仅要掌握每个动作的具体做法,更重要的一件事是需要正确理解这些动作所内含的拳理拳法。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这个动作要这么做?这样做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保持师门拳艺风格特点的前提下,是不是可以有其他的拳理拳法解析?等等。当然,我们能够把师父所传授的整套拳架完美的演练出来,已经是一桩非常了不起的功夫了,但是,你若能深层次地去思考每一个招式里面的拳理拳法,尤其注重过渡动作的运转过程,身体各部位的细微变化和拳理拳法的具体体现,这样,对更好的理解、掌握师父传授的要领一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帮助的作用。以前我们的学习中,对动作规格的分析、理解,往往把注意力侧重在手、脚的位置和方向上,点评依据是从师父的某一次讲课中,或者某一次的文章表述中,或者某一个视频的演练中找标准答案。这样做当然有一定的必要,但觉得机械刻板。动作精准,我认为并不是动作外形上要与师父做的一模一样,应该是按照师父对这个动作所阐述的动作规格、劲力运转、攻防含义方面去仔细领会,尽量完美的把它演绎出来,一举一动皆合于拳理拳法,没有丝毫的妄动,没有丝毫的空动,这才是“精准”二字的真正意思。拳谚说:学拳要依"经"不依"论",依"法"不依"人"。师父也说过:“学我者生,像我者死"。都充分说明了我们学拳要从道理上去掌握本质,刻板机械地模仿外形是学拳初期的学习方法,到后来还是要以“悟”为主。不然怎么有太极拳是“聪明拳”、“文化拳”之说呢?</p> <p class="ql-block"> 举个例,我们演练肘底捶,当第五动收脚按掌,随转身掤、捋、挒、拦、开胯向正东出步以后,中线转向东方,但步法仍然为顺弓步。这里你要想到为什么不是正弓步而要顺弓步?因为接下去是跟步挒拦身体继续左转,在顺弓步的身法下,可以自然的收左胯、合右胯、用腰胯带动把右脚提起前跟,如此劲力才能绵绵不断。接下去随跟步身体左转,中线转向东北30度方向。为什么中线要左转过正东?因为接下去左手要抄,手不主动,须由腰转带动。这些都符合太极拳“用腰不用手,腰胯带动四肢走”的拳理,拳架演练达到周身一体,自然圆润,劲力通畅的要求。你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举一反三贯穿到整套拳的相关动作当中去,你就会在很多地方都能够找到一个正确的动作规范。</p> <p class="ql-block"> 我在太极拳的习练和教学的经历中,随着不断地跟随师父学习、提升,自己的认识在不断更新,总觉得时时有新的感悟出来,导致有的动作会出现适当调整变更。我们的拳友会问,老师,你现在讲的咋和以前讲的有所不同了呢?我说,有变化是正常的,一成不变是不对的。太极拳是一门学到老、练到老,修炼没有止境的功夫,我们每个人都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在否定之否定中进步。有变化,是变的更合理了,更符合拳理拳法了,这很正常。学习太极拳,老师教的是如何去认识这套拳的方法,而不是刻板的教条。何况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年龄、身体、素质都有差异,对太极拳的领悟也各有千秋。所以,我们追求的太极拳拳艺,原则上必须与神鹿太极的风格特点相一致,保持师门特色的纯洁性,明眼人一眼就可以。看出你练的是扎西门李海水先生传的神鹿太极,但在个性上应该有自己的特点,不要追求仪仗队式整齐划一的模样而失去太极拳自然天成的本质特性。(参加集体项目比赛另当别论)师父曾经说过,练拳到一定高度,还“得意而忘形”了呢。</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学拳要学理。理不明,容易被人误导,走入习拳的歧途,有些人把太极拳当成玄幻的修炼途径。对古人的拳论,存在不少的误解。过分地去解读“用意不用力”“耄耋之年可以御众”等描述,加上十个专家十种解释的“易经”“道德经”,让一些“神仙”们想入了非非。把太极拳练成了“巫术”,只可叹一些不明就里的追随者亦步亦趋,稀里糊涂地跟着跑,还直以为自己找到了太极拳的“真谛”,浪费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练到了什么,既可笑且又可悲。</p><p class="ql-block"> 太极拳是什么?太极拳当然是武术。但是它不以拳脚论英雄。要战胜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详推用意终如何?延年益寿不老春”。这个理,应该不言而喻吧?</p> <p class="ql-block">二、练拳先练心</p><p class="ql-block"> 松、静、沉、稳、慢、匀、连七字诀是太极拳习练之要诀。其中前六字都与习练者的心气相关。心气的修炼对太极拳习练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在现实社会中,充满着各种矛盾。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群体,都存在着一些狂妄自大、搬弄是非、妒忌猜疑、急功近利等等品性的人,他们就像水塘里的乌鳢,时不时地搞点动静,搅得众生不得安宁,给团队建设带来负面影响,给拳友练拳带来干扰和烦恼。</p><p class="ql-block"> 随着信息传播的迅速发展,世界成了地球村。而太极拳界中的一些乱像也充斥网络,莨莠混杂,他们的言行往往给初涉拳坛的拳友带来迷茫。孰是孰非的困扰常常搞的你无所适从。</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的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千姿百态,物择天竞,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社会,适者生存。人的喜、怒、哀、乐、惊、恐、愁,皆来自于本人的本心。练拳先练心,让心有一个安居的场所。作为一个传统杨式太极拳的修炼者,练拳与练心要齐头并进。常怀敬畏之心,敬天敬地敬祖宗,敬拳敬师敬拳友。有了敬畏之心,才能踏踏实实地、循序渐进地学好拳,练好拳。我们的神鹿太极,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太极拳,它法度严谨,中正平和,圆活饱满,形神兼备,非常适合和值得我们尽余生努力去钻研习练。我们的导师李海水先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当代明师,他拳艺精湛,品德高尚,文武兼备,师表典范。我们遇有如此的好拳和明师,岂不是三生有幸之洪褔,夫复何求哉?</p> <p class="ql-block"> 作为师门弟子的我们,肩负弘扬传承之责。但传承之路并不是一路阳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很现实的一个国情。要做好一件事,所承受的压力,也只有亲历者自己知道。坚持不懈,也是一个修炼心气的过程。只要你存好心、说好话、做好人、行好事,无需在乎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静下心来,练好自己的拳,办好自己的事,播撒吉祥的种子,其善亦莫大焉。练拳先练心。我们在潜心清修中,遵循天地自然的规律,吸纳精华,固本培源,以自然的姿态,致敬生命。太极拳练的不只是外在功夫,更是心性修炼。周身空无,无形无象,如此境界,若不修心,如何而来。我们练习太极拳,只有明理,才能拳拳达意;只有修心,才能领略精华。练拳炼人,内外兼修,坚持不懈,通过努力,去登入高雅、圣穆的太极殿堂,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神鹿太极人。</p> <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25日</p><p class="ql-block">文章作者:吕建平</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徐云娟(喜洋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