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文化

小李飞刀

<p class="ql-block">  《食緣隨筆》感謝廣大讀者多年的支持。新一季的《食緣隨筆》又與讀者見面了。將一如既往的向讀者呈現,在這片5千年絢爛多彩的土地上,所孕育與傳承,享譽世界的中華飲食文化。</p><p class="ql-block"> 近期小編閱讀了幾本中國飲食史的書籍。《秦漢的饗宴》; 《辦一桌大唐饗宴》;《中国烹饪文化大典》。新一季的《食緣隨筆》以概述華夏飲食史為開卷篇。</p> <p class="ql-block">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采之。」;「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以及孔子的「食色性也」都將美食與美色視為是人生最重要的兩件大事。</p><p class="ql-block"> 民以食為天,早在《禮記·王制》曰:「八政:飲食、衣服、事為、異別、度、量、數、制」 ,將飲食排在首位。《禮記·禮運》曰:「夫禮之初,始諸飲食。」據《周禮·大宗伯》嘉禮之順序,飲食之禮同樣成為嘉禮第一。以食為重,以禮為約。可見自古華夏對飲食的態度。</p><p class="ql-block"> 古時飲食之禮分饗、食、燕三種不同規格。饗禮最重,食禮次之,燕禮再次之。食以飯為主,燕以飲為主。饗則二者兼而有之。舉行地點也有區分,饗、食在廟; 殿之堂,燕則在寢。《周禮》中又將「飲食之禮」和「饗燕之禮」細分。「燕有樂而食常無樂」,並且飲食之禮通常專指天子或諸侯宗室之內的「宴飫」。並非日常家居所說的飲食之意。所謂「飫」,即家庭私宴,這是天子或諸侯宗室內部的合族宴飲。「王與族人圖大事設族飫,其小事則私飲酒。」這是因共商大事而飫。「飫之禮主於嚴肅而整齊」,「故國語云,然是燕與飫固大有別也。」</p> <p class="ql-block">  《詩經》是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收錄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前11世紀-前6世紀)的詩歌305篇,被譽為中國文學之源。當中《小雅·鹿鸣》: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p><p class="ql-block"> 这首仅有一百多字的小诗,描述當時古人宴饮之樂,成為《詩經》飲食篇的經典代表。此詩,從頭至尾都洋溢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愜意,“呦呦鹿鳴”和“鼓瑟吹笙”的生動描寫,充分展現出了殿堂上嘉賓們觥籌交錯、互敬互融, 歌舞昇平熱鬧的飲宴場面。</p> <p class="ql-block">  西周時期,不論是天子貴族還是平民百姓都是席地而坐。周禮中規定天子用席五重,諸侯用席三重,大夫用席二重。宴會中對於怎麼鋪席,怎麼擺屏風等都是有著嚴格的規定。而一般的普通百姓,家裏一般只鋪一席或者在一席的上面再鋪上一席, 供父輩長者而席,稱為「重席」,為有別於大夫規格,「重席」必需一大一小。下面一塊相對尺寸較大,稱為「筵」,上面一塊較小,稱為「席」,「筵席」一詞就是由此而來。</p> <p class="ql-block">  「鄉飲酒禮」是西周時期盛行的一種飲食禮儀之一。古時酒禮包含了迎請賓客、敬酒、奏樂、旅酬、無算爵、送賓等幾個步驟,每一個步驟又包含有不同的禮儀,經過賓主之間的三揖三讓,然後迎入庠中堂上。宴會中主人敬賓客酒稱為「獻」;賓客回報主人之酒稱為「酢」;主人先自己飲酒,然後再勸賓客飲酒稱為「酬」。這「獻」、「酢」、「酬」一個循環下來稱為一獻。不同的對象的不同禮儀,就可以分出貴賤尊卑。</p><p class="ql-block"> 古人重食,不僅僅是因為飲食是人的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同時也是將治國思想融入到飲食文化之中,表現在飲食禮儀之上。提醒人有貴賤尊卑之分的意識,而且這種文化傳承至今,還深深的烙印在大部份中國人的思想當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