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诗词歌赋,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邮政从2009年起,分别发行了《唐诗三百首》、《宋词》、《元曲》、《诗经》和《诗词歌赋》五套邮票,在方寸中展现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让人赏心悦目,令人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唐诗三百首(2009—20)</p><p class="ql-block"> 2009年9月13日发行。该套邮票为庆祝建国60周年而发行,采用一套票一版张的形式,邮票版张采用竖构图,以中国传统古画“雪景寒林图轴”作为边饰,邮票位于版张的中心位置,全套共6枚。</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诗歌是当时文学的最高代表,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众多选本中以《唐诗三百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风行海内,老幼皆宜,成为屡印不止的最经典的选本之一,成为儿童最成功的启蒙教材、了解中国文化的模范读本。《唐诗三百首》由蘅塘退士(孙洙1711—1778)编选,成书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选择诗标准是“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收录了有代表性的313首唐诗,包括古诗、乐府、绝句、律诗等。</p> <p class="ql-block">此邮票版张,周边环以《唐诗三百首》的微缩文字,在设计上将诗、书、画、印有机结合,在印刷工艺上完全打破常规,实现了“可视、可听、可闻、可触”的多媒体、多感观效果。313首诗篇,25000余字尽在一版邮票之内,成功实现了“一版票,一本书”的创意。给人以极大的文学、艺术和集邮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李白《下江陵》</p><p class="ql-block">朝辞白帝彩云间,</p><p class="ql-block">千里江陵一日还。</p><p class="ql-block">两岸猿声啼不住, </p><p class="ql-block">轻舟已过万重山。</p> <p class="ql-block">杜甫《望岳》</p><p class="ql-block">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p><p class="ql-block">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p><p class="ql-block">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p><p class="ql-block">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琵琶行》</p><p class="ql-block">今夜闻君琵琶语,</p><p class="ql-block"> 如听仙乐耳暂明。</p><p class="ql-block">莫辞更坐弹一曲,</p><p class="ql-block"> 为君翻作琵琶行。</p> <p class="ql-block">李商隐《无题》</p><p class="ql-block">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p><p class="ql-block">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p><p class="ql-block">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p><p class="ql-block">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p> <p class="ql-block">张九龄《望月怀远》</p><p class="ql-block">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p><p class="ql-block">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p><p class="ql-block">灭烛怜光满, 披衣觉露滋。</p><p class="ql-block">不堪盈手赠, 还寝梦佳期。</p> <p class="ql-block">王之涣《登鹳雀楼》</p><p class="ql-block">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p><p class="ql-block">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 宋词(2012—23)</p><p class="ql-block"> 2012年8月31日发行。宋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高峰。兼有文学与音乐两方面特点,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叫“词牌”。进入宋代,宋词的创作逐步蔚为大观,产生了大量成就突出的词人,名篇佳作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各种风格、流派。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特点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由于长期以来词多趋于婉转柔美,人们便形成了以婉约为正宗的观念。婉约词风曾长期支配词坛。其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秦观、晏殊等。豪放派的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和字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由于北宋到南宋的时代巨变,导致词中悲壮慷慨的高亢之调应运发展,并蔚然成风,对后代诗人影响颇深。其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岳飞、陆游、欧阳修等。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中,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代表一代文学之盛。邮票6枚,兼顾了豪放派和婉约派风格。</p> <p class="ql-block">《宋词》邮票的设计延续了《唐诗三百首》“一版票,一本书”的创意理念,在表现了精选的六首词的同对将《宋词三百首》的29024个汉字,以缩微文字展现,使这套邮票既是一套多媒体邮票,又是弘扬中华民族精华文化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上采用了画配诗、诗伴画,以画释诗,以画写意的形式,充满意境。</p> <p class="ql-block">晏殊《浣溪沙》</p><p class="ql-block">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p><p class="ql-block">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p><p class="ql-block">大江南北,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p><p class="ql-block">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p> <p class="ql-block">秦观《鹊桥仙》</p><p class="ql-block">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p><p class="ql-block">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p> <p class="ql-block">李清照《一剪梅》</p><p class="ql-block">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p><p class="ql-block">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p> <p class="ql-block">陆游《卜算子·咏梅》</p><p class="ql-block">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黃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p><p class="ql-block">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 只有香如故。</p> <p class="ql-block">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语以寄》</p><p class="ql-block">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p><p class="ql-block">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p> <p class="ql-block"> 元曲(2014—29)</p><p class="ql-block"> 2014年12月1日发行。元曲又称词余、乐府,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两类文体。作品揭露现实深刻以及题材广泛,语言通俗,形式活泼,风格清新,手法多变,在中国古代文学艺苑中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异彩。元散曲是用清唱的歌词,形式上与词根很相近。在语言上,词典雅含蓄,散曲则通俗活泼;在格律上,词要求严格,而散曲自由些。散曲从体式上分小令和散套两类,小令体制短小,通常只是一支独立的曲子,散套则由多支曲子组成,始终要求用一个韵。元杂剧又称北杂剧、北曲,形成于宋末,繁盛于元大德年间。剧本注重舞台性,角色分工类型化,其主要以揭露社会黑暗,反映人民疾苦为主,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主线明确,人物鲜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最喜爱的文艺形式之一。</p> <p class="ql-block">这套《元曲》邮票延续了《唐诗三百首》和《宋词》邮票的发行形式,整套邮票印制为一版,以缩微文字工艺将元曲三百首全文印制在邮票周边,借助专用点读笔点触邮票,或扫描二维码,可以欣赏到元曲朗诵音频。边纸图案选用元代画家钱选的名画《幽居图》。</p><p class="ql-block"> 该套邮票采用传统的绘画手法,使用矿物颜料,展现出工笔重彩细密工整、敷色艳丽的特点,配合正、行、草、隶、篆及金文书法字体,让邮票内容更显气氛浓烈,生动形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马致远《秋思》</p><p class="ql-block">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p><p class="ql-block">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p><p class="ql-block">断肠人在天涯。</p> <p class="ql-block">张养浩《潼关怀古》</p><p class="ql-block">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部,意踌躇。</p><p class="ql-block">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p> <p class="ql-block">关汉卿《窦娥冤》</p><p class="ql-block">《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也是元杂剧悲剧的典范,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p> <p class="ql-block">白朴《墙头马上》</p><p class="ql-block">原诗记述一个婚姻悲剧故事:一个女子爱上了一位男子,同居五六年,但被家长认为“聘则为妻奔则妾”,逐出家门。</p> <p class="ql-block">纪君祥《赵氏孤儿》</p><p class="ql-block">《赵氏孤儿》全名《冤报冤赵氏孤儿》。讲述春秋时期晋贵族赵氏被奸臣屠岸贾陷害而惨遭灭门,幸存下来的赵氏孤儿赵武长大后为家族复仇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郑光祖《倩女离魂》</p><p class="ql-block">封建婚姻筑在“门当户对”的基础上,而且高中后抛却原妻的男子也不在少数,这使倩女忧思重重,心神不定。灵魂离开了躯体去追赶情人,表现了她对封建门阀观念的反抗,和对婚姻自由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 诗经(2018—24)</p><p class="ql-block"> 2018年9月8日发行。《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作品篇,分“风”、“雅”、“颂”三大类。其中,“风”有十五国国风,共160篇;“雅”分《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是中国第一部纯文学专著,开启了中国诗叙事、抒情的内涵,称“纯文学之祖”,它确定了中国诗的修辞原则及押韵原则,称“总集之祖”、“诗歌(韵文)之祖”。《诗经》所表现出的关注社会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成为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诗经》以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p> <p class="ql-block">邮票采用传统工笔手法,虚实相间,艺术化地渲染了诗歌的意境。</p><p class="ql-block"> 《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和”的精神追求,厚生爱民、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对人性的尊重,都具有永恒的价值意义。该邮票扫描边饰二维码,可欣赏《诗经》全文诵读。</p> <p class="ql-block">《周南·关睢》通过关关和鸣的睢鸠,河中的荇菜,河畔温婉恬静的女子,描绘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p> <p class="ql-block">《秦风· 蒹葭》中芦苇铺满河面,河边男子似在思念爱人,描绘了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p> <p class="ql-block">《秦风·无衣》描绘了战士驰骋疆场,抵御外敌、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p> <p class="ql-block">《小雅·鹿鸣》中的宾客们琴瑟歌咏,把盏举杯,鹿群在远处呦叫,自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p> <p class="ql-block">《小雅·鹤鸣》中鱼在小溪中遨游,溪边几只仙鹤自由鸣叫,画面有声有色,有情有景。</p> <p class="ql-block">《鲁颂· 駧》描绘了群马奔腾的壮阔意境。</p> <p class="ql-block"> 诗词歌赋(2015—27)</p><p class="ql-block"> 2015年11月15日发行。全套共4枚。</p><p class="ql-block"> 诗词歌赋是古代文章的四种形式,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文学的大成。诗是中国古代文艺文学的总称。汉代以后《诗》则专指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并由此而专指与散文相对的韵文形式。词是一种诗的别体,是唐代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宋代进入词的全盛时期。歌是指可以入乐的诗歌,源自人们的口头创作。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讲求文采、韵律等。</p> <p class="ql-block">“诗词歌赋”邮票小版张。</p> <p class="ql-block">杜甫吟诗《春夜喜雨》,作品系杜甫于唐上元二年(761年)卜居四川成都草堂之后创作的。当年,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比较闲适,植梅种花,恰逢雨降,喜而有作。</p> <p class="ql-block">东坡填词《水调歌头》,这是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为作者贬官密州(今山东诸城市)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之作。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p> <p class="ql-block">居易醉酒《长恨歌》,唐元和九年(806年),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同游山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两人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p> <p class="ql-block">曹植作赋《洛神赋》,此赋写于魏黄初四年(222年),作者从京城返回封地的途中,经过洛水,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此赋。</p> <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选自邮票年册解说</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古筝《往事如烟》</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4日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