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影像》2023第1期

军休影像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总字第12期</b></p><p class="ql-block">主 办:北京军休摄影研究会</p><p class="ql-block">承 办:北京军休摄影研究会创研中心</p><p class="ql-block">监 制:郑永康、张树俊</p><p class="ql-block">主 编:贾晓光</p><p class="ql-block">编 辑:何文成、刘晓鹏</p><p class="ql-block">邮 箱:139579977@qq.com。</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热爱与奉献撑起的“军休影像”》</b></p><p class="ql-block">——写在“军休影像”创刊2周年之际</p><p class="ql-block"> 2019年底,一场疫情打乱了我们的正常生活,军休摄影人的交流受到严重的影响,每年两次的摄影骨干培训及采风活动也因疫情终止。面对疫情和防控要求,为解决好军休摄影人的学习与交流,《军休影像》电子期刊就在此时应运而生。我们利用《军休影像》电子期刊这个平台,进行摄影作品的分享和摄影知识的讲解以及摄影体会的交流,线上切磋摄影技艺,开展作品点评,起到了互相启发和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 大家不断地寻觅、构思、选材、拍摄,接受着“每一期”的挑战;发图、分享、比较、提升,享受着“每一期”的愉悦。那些看似平常的生活影像,却折射着广大军休摄影人的责任和眼光。就这样,我们的《军休影像》在大家的托举下成长着,延展着,在抗疫的特殊生活中镌刻下了“军休影像”深深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军休影像”已经走过了两年的岁月。捧读大家发在期刊里的作品和充满温度的点评,有的洋溢着生活的芬芳;有的释放着自然的魅力;有的展示着时代的华彩;有的彰显着向上的力量。还有的,是近距离的观察;是对现实的关切;是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和态度,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按下快门本身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办一期影展也不难。可是,如果坚持一期、两期;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我们的《军休影像》做到了,而且在大家的努力下做得很好。</p><p class="ql-block"> 如今,疫情防控政策作出重要调整,百姓的日常生活逐渐回归往日模样,军休摄影人面对面的交流、外出采风等活动将有序逐渐展开,日常的培训工作也将步入正轨。《军休影像》这个特殊时期的应急性平台即将进行调整,不再以双月刊的形式推出,而是结合军休摄影人的需求、形势及任务,不定期的推出专刊,以新的形式面向影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军休影像》的支持,正是由于你们在疫情期间,在遵守防疫规定、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认真地创作,积极地投稿,热情地鼓励,客观地点评,支撑着我们编辑人员在疫情环境下的坚持与坚守。让我们继续循着富有军休特色的摄影之路前行,让我们的摄影作品更加鲜活美妙,更加充满底气和底蕴。最后,再一次谢谢大家对《军休影像》的支持!</p> 本期栏目设置 <p class="ql-block">一、榜上有名</p><p class="ql-block">二、作品展示</p><p class="ql-block">三、微视分享</p><p class="ql-block">四、照片背后的故事</p><p class="ql-block">五、军休摄影人</p> 榜上有名 《百年跨越逐梦京张》王冀昌 昌平军休2所 《建设中的北京丰台站信号楼》刘国强 丰台军休29所 <p class="ql-block">《今古京城》路保林 海淀韩家川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门头沟永定塔晚霞》路保林 海淀韩家川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百望山秋色》梁平 海淀韩家川军休所</p> 《京杭大运河》景卫东 西城军休13所 《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建设》刘晓鹏 直属阳光军休所 <p class="ql-block">《走进共青林》王喜成 直属安立军休所</p> 《北京2022》刘学秀 直属北苑军休所 作品展示 《清晨赶海人》刘国强 丰台军休29所 <p class="ql-block">《徽州水乡印象》路保林 海淀韩家川军休所</p> 《曲径通幽秋已深》程友琴 朝阳军休7所 《家园》曲香志 西城军休十二所 <p class="ql-block">《祝寿》张树俊 直属北苑军休所</p> 《额济纳胡杨》罗茂同 丰台军休4所 《方向》李留生 东城仓南军休所 <p class="ql-block">《古北水镇夜色》贾晓光 丰台军休5所</p> 《大理崇圣寺三塔》姜云国 丰台军休22所 《我和马拉松》刘晓鹏 直属阳光军休所 <p class="ql-block">《农家》孟凡军 朝阳军休10所</p> <p class="ql-block">《秋染雁栖湖》孙继革 朝阳军休8所</p> 《大白赞》 何文成 西城军休四所<div><br></div> <p class="ql-block">《红嘴蓝鹊》戴红菊 直属北苑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古园秋色》宋彦群 朝阳军休10所</p> <p class="ql-block">《冬牧》王毅 丰台军休5所</p> <p class="ql-block">《江山如画》狄银海 朝阳军休9所</p> <p class="ql-block">《古堡掠影》李贤明 丰台军休22所</p> <p class="ql-block">《窥与对峙》王云泰 直属阳光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初冬的颐和园》巩殿武 朝阳军休17所</p> <p class="ql-block">《雁栖湖之秋》陈薇 西城军休12所</p> <p class="ql-block">《花对茎的情谊》王同申 直属阳光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秋染冰丝带》张六成 丰台军休18所</p> 《遗落在人间的绿宝石》王冀昌 昌平军休2所 《观光大道靓首钢》谭克明 海淀彩石路军休所 <p class="ql-block">《夕照亮马河》刘德玲 朝阳军休25所</p> <p class="ql-block">《草原晨曦》周发兴 丰台六里桥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日出东方》马军辉 通州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冰雪路上》孙传廷 直属阳光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古都新影》张秀河 海淀采石路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雪后故宫》邸建恒 丰台军休4所</p> <p class="ql-block">《红炉新貌》宫建华 东城小红门军休1所</p> <p class="ql-block">《聚焦》马长生 直属阳光军休所</p> 微视分享 《人间仙境母爱大乳山》刘国强 丰台军休29所 《颐和园》郑永康 丰台六里桥军休所 《梦想从这里起航》贾晓光 丰台军休5所 照片背后的故事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天地寄哀思,山水可托情</b></p><p class="ql-block">——讲述人:王东强(丰台军休29所)</p> 2013年7月,我国政府首次组织中国志愿军老战士和烈士家属代表团,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我作为代表团成员,拍摄留存了这样一些珍贵的照片。<br> 发生在20世纪五十年代中叶的抗美援朝战争,可以说是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声呐喊。它所激发的中华民族自尊、自信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凝聚民族之魂,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巨大动力。<br> 两百多万中华好儿女奔赴疆场异国他乡,视死如归为国捐躯,以年轻的血肉之躯顶住了强敌钢铁的碾压。他们用生命和无畏捍卫了民族尊严,用青春和热血为后世迎来新生;他们在冰雪和烈火中前行,自己却没能等到那个灿烂的黎明。<br> 战后,大部分人回到祖国,还有近20万军人被战火永远地留在了朝鲜。<br> 七十多年来,千千万万的人始终关注着朝鲜,对这里的牵挂、思念,中国人民一天也没有停止过。<br> 阴阳相错,天地相隔。人最大的痛苦是生离死别后的思念之苦,这种痛苦,只有经历过的人,才能深刻体会并理解。<br> ……<br> 淋着倾盆大雨,年逾古稀的老战士抚摸着战友的墓碑,抽泣不止,归途在前,魂魄却留在了这里;<br> 烈士家属含着热泪,双眼迷茫,跪伏在雨地里,头磕在地上难托思念之苦,恋恋不舍,不想走呀!<br> 看着他们像孩子一样泣不成声,我也在哭泣,我的眼里充满了泪水。<br> ……<br> 翻看九年前的照片,那山那水那情那景声声在耳、历历在目,依然能感受到那肝胆俱裂、撕心裂肺的痛!<br><br> 历史无言、大义如山,<br> 精神不朽、灵魂永在。<br>  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之不朽英灵——归来吧!<br>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之伟大魂魄——归来吧!<br>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航天舵手钱学森</b></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程来成(直属阳光军休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航天舵手》</p> 2022年12月,中国载人航天空间站全面建成,也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诞辰111周年(1911.12.11)纪念日。钱学森是我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回忆当年随同钱老视察部队时的情景,恍若昨日,他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弥久不散。<br>  1978年6月,时任国防科委副主任的钱学森和陈彬主任带领工作组到云南第24试验基地视察,检查指导工作。我有幸随队专职摄影,拍摄钱老视察活动的系列照片。<br>  根据测控需要,基地安装了大型电影经纬仪,用于跟踪测量和记录航天器轨迹和飞行实况。钱学森在听取了电影经纬仪工作情况汇报后,利索地登上操作台,左手转动方位角转盘,右手调整目测镜焦点,仔细观察仪器测量情况。他一边娴熟地转动转盘,一边瞄准测量目标,模拟跟踪测量。我立即端起120相机,快速卷片上弦、对焦、拍摄,连续调整拍摄了几张。40多年前的黑白胶片相机,既无自动对焦,也无自动卷片,更无法直接看到拍摄效果。曝光也是根据天气情况,凭经验估计设定光圈和速度,很难保证一次拍摄成功,手里捏了一把汗。回到机关后我立即进入暗房,急忙配制显影液和定影液,测量好水温,取出胶卷冲洗……。谢天谢地!阴天曝光稍过了一点,但基本还算满意。在放大机下,我一边调整剪裁图像,一边仔细察看钱老的动作表情,感触很深!钱学森就像驾驭中国航天飞船的舵手,操控中国航天飞向深空,飞向宇宙的星辰大海! <br>  出于保密要求,当时拍摄的照片除一部分作为工作资料上交了以外,就一直锁在保密柜里。直到多年后出版《钱学森画册》,编辑找我索要钱学森照片,这幅照片和选用的其它一些照片才第一次与大众见面。<br>  2021年5月,《航天舵手》参加第23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获得了纪实摄影类金奖,使得钱学森航天舵手的伟大形象为更多国人所知。<br> 军休摄影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生气勃勃的军休摄影群体</p><p class="ql-block">  ——记朝阳军休摄影研究分会</p> 朝阳军休摄影研究分会成立于2009年。在朝阳军休办、活动站领导组织和市军休摄影研究会指导下,由当初的摄影小组,十几个人和卡片机,发展到了如今的朝阳军休摄影研究分会。全区16个军休所,每所都有摄影小组,人人用上了高档数码照相机。分会历经5任会长,现有会员156人,其中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5人,北京摄影家协会会员12人,朝阳区摄影家协会会员54人(其中理事7人)。<br>  为提高影友摄影水平,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分会每月都组织讲座,学习摄影知识,讲授拍摄技法,点评会员作品,交流拍摄体会;毎季度还举办一次大培训,聘请秦大唐、许喜占、李英杰、潘涛等专家老师授课。至今已组织这样的讲座和培训近百次。<br> 分会成立以来,还组织了18次共计190多人次参加的外拍采风活动,结合培训内容现场实践,既复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游览了祖国名山大川、人文风情,还陶冶了情趣,锻炼了身心。 为活跃军休文化生活和给广大影友提供展示交流的平台,在区、所领导的支持下,分会设置了30多平米的宣传专栏,专门展示影友作品,毎月一期,毎期展示57幅。同时在区军休办主办的《军休生活》报増设了“军休艺苑”副刊,展示军休干部的诗书影画作品,受到了大家的好评。 在区军休办的领导下,分会13年来共举办集体影展和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建军9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专题影展12期,展出作品2000多幅,还举办了丁立本、李玉芬、孟凡军个人摄影作品展;整理出版了八期摄影作品集,印数达二万多册,收到了很好的鼓舞、交流、宣传效果。 13年来,分会成员发扬军休干部优良作风,充分发挥摄影特长,用手中相机和摄影作品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反映重大历史事件,记录城市日新月异变化和身边难忘的人和事。特别是近几年的北京夏冬两届奥运会、抗击新冠疫情、城市改造社区整治等重大事件中,都活跃有军休摄影人的身影。分会有8人被《朝阳报》聘为特约记者,五六十幅作品被《朝阳报》和《北京朝阳》融媒体刊载。 分会还组织影友积极参加各种影赛影展,统一组稿,参与布展,踊跃观展。在全国和北京市、区两级影展、影赛中,共有1200多幅作品获奖,300多幅作品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仅2019年朝阳区举办的"辉煌朝阳"和"水系朝阳"两次影展中,就有67幅作品获奖。分会也多次获得了优秀组织奖。 《欢呼雀跃》狄银海 摄 《五星红旗高高飘扬》王守忠 摄 《盼盼永存》宋彦群 摄 《京张铁路工地》徐龙成 摄 《爱在心里》孟凡军 摄 《京城菜篮子》孙继革 摄 《相伴》巩殿武 摄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阳军休10所 孟凡军 供稿)</p> 投稿说明 <p class="ql-block">  1、“榜上有名”栏目:指在全国、省级、市、以上的出版物、报刊、杂志、赛事、展览等,发表、入选、获奖的摄影作品。</p><p class="ql-block"> 2、“作品展示”栏目:每期每人限一幅作品,题材不限。投稿时切勿多投,作品在精不在多,选一幅你最满意、最能展示自己水平的即可。</p><p class="ql-block"> 3、“微视分享”栏目:题材反映军休所里的工作、生活、学习;记录社会生活的新发展、新事物、新生活、新面貌,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记录自己旅游经历,描写大好河山和自然生态等。时长不要超过3分钟。</p><p class="ql-block"> 4、“照片背后的故事”栏目:拍摄照片的想法、过程、经历、技巧,后期如何处理等,作者要以图文的形式讲述。</p><p class="ql-block"> 5、、“军休摄影人”栏目:军休摄影人物介绍,采风活动纪实,拍摄花絮等,作者要以图文的形式投稿。</p><p class="ql-block"> 6、投稿的作品要注明:标题+姓名+单位+电话。因为是电子期刊,图片文件不宜过大,照片边长不要超过1920像素,大小控制在3MB左右。视频格式:avi、mov、mp4。分辨率:720*576、1280*720、1920*1080,视频文件不得超过100MB。视频片头要求有片名、副标题、拍摄者名字和制作者名字,片头或片尾要注明拍摄时间。</p><p class="ql-block">图文邮箱:139579977@qq.com。</p><p class="ql-block">视频邮箱:1004889223@qq.com。</p> <p class="ql-block">  欢迎军休摄影人支持《军休影像》电子期刊,并积极参与交流、学习,把你的作品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