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前不久,故乡的忘年朋友《东海钓客》发来一个帖子,名曰《镇海十碗-商帮文化宴》。东海钓客是我一个老同学的二公子,他在我故乡镇海是个人物,是作协、诗词协会会员,餐饮协会会员,美食主持人,非物质遗产继承人。他参与评选的镇海十碗最近有了结果,知道我关注此事,就发了过来。《 镇海十碗-商帮文化宴》,分春宴、夏宴、秋宴、冬宴四篇。这是家乡的一项非物质遗产,顾名思义,它也是家乡企业家们进行商务活动宴请的菜谱,其中不乏有以海鲜为食材的菜品,显示了作为海滨城市饮食文化的特色。但其所选食材並没有传统中“山珍海味”的珍稀和奢侈,大都是普通人家能看得见,买得起,吃得到的具有本地特色的食材,这是一份精致的亲民家常菜谱。</p><p class="ql-block">对这份来自故乡的菜谱,我看了一遍又一遍。看着看看,忽觉得自己彷彿回到童年时代,闻到了从老家旧宅的简陋厨房里飘出的能馋人流口水的阵阵鲜香味,那是一个耄耋老人的儿时记忆,是远离故乡游子的乡愁情怀!</p> <p class="ql-block"><b>澥浦醉泥螺。</b></p><p class="ql-block">泥螺,学名“吐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磷、铁及多种维生素。澥浦泥螺盛产在澥浦与龙山一带的海涂上,因为这一带的海涂背风向阳,泥涂较软,咸淡水交换活跃,适合泥螺生长。桃花盛开春天是泥螺繁殖的黄金季节,此时泥螺刚刚长发,是最为肥美的时候,被称为挑花泥螺,其壳薄如纸,体内无泥,肉清香脆嫩,极其鲜美,为泥螺中的上品。上世纪,泥螺在澥浦是最为普通的食材,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有一碟咸泥螺。所谓“一粒泥螺一口饭”,那是货真价实的“压饭榔头”。咸泥螺的制法很简单,把新鲜泥螺洗净(有时要在清水中静置几小时,以便让它吐出体内泥沙)后用盐腌上12小时以上即可食用。醉泥螺则是一些殷实人家或有待客需要时的比较讲究吃法,做法也並不复杂,它是在咸泥螺基础上加工而成:用温开水洗去咸泥螺中的盐分,而后用适量的白酒、陈醋、食盐、白糖,味精炝制而成。食时,泥螺的鲜味和浓烈的酒香混合在一起,弥漫在整张嘴里,别有一番风味。</p> <p class="ql-block"><b>臭冬瓜</b></p><p class="ql-block">臭冬瓜是宁波“三臭”(臭冬瓜、臭菜心、臭芋艿蓊)之一,它风味独特,健脾开胃,老少咸宜,是咱们宁波的地方传统风味名菜,老一辈宁波人脑海中的独特记忆。其与如今闻名全国的臭鳜鱼、臭豆腐有异曲同工之处,都以臭冠名,以臭诱人,“臭”,是这些菜肴最出奇的特色,就跟“辣”是四川菜的特色一样。吃臭冬瓜,如象现代人吃榴莲,它的浓烈气味,爱之者赞其香,爱不释手;厌之者怨其臭,避之不及。上世纪的宁波地区,特别是宁波农村,臭冬瓜是许多家庭的常备菜肴,制作也並不复杂,选取成熟冬瓜,除去瓢心(可不去皮),切成10厘米左右块状,焯成八成熟,沥水冷却后,四周均匀地抹上盐,分层装入甏内,加入宁波特有的臭卤,卤水漫过冬瓜,封口后置放于阴凉处,让其发酵生“臭”,一个月后即可食用了。腌制时间越长,臭香味就会越浓。冬瓜本身具有清热养胃等功效,加上发酵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氨基酸,这让臭冬瓜的营养价值倍增。享用时,用无水、无油的筷子夹出放在盘子里,滴上少许香油,形似“东坡肉”的晶莹剔透的臭冬瓜呈现在眼前,空气中顿时散发着淡淡的臭味和香油的混合体,“臭”与“香”在这里得到和谐统一。食时入口即化,您就会有满口“软塌塌”、“香糜糜”、“臭兮兮”的感觉。如果您吃腻了大魚大肉,就来一盘臭冬瓜吧,绝对开胃。</p> <p class="ql-block"><b>红膏炝蟹</b></p><p class="ql-block">一只正宗的红膏炝蟹,在厨师手里开壳,去鳃、胃、肠、心等不能食用部位,斩股,造形,一盘艺术品似的菜品呈现在人们眼前。洁白如玉的蟹肉上镶嵌着红宝石般的蟹黄,色、相、味俱全的红膏炝蟹拼盘,不仅吸引食客们的眼球,更刺激饕餮们的味蕾。这就是红膏炝蟹的魅力,它不愧为甬系菜品中的天花板,宁波味道“透骨鲜”的代表。那肥硕的红膏,是舌尖上的一口鲜,让人有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口感;那爽滑的蟹肉再蘸上一些醋,又是另外一番滋味;那种咸咪咪中带甜微微的味道,让人满口生津,吃了还想吃,欲罷不能。</p><p class="ql-block">红膏炝蟹是宁波人称之“白蟹”的梭子蟹在其肉肥膏红的最佳季节捕获的“红膏蟹”炝制而成。由于其捕获期短,产量少,质量高而显稀缺,价位较高。作为甬系菜的天花板,适合宴请贵客,或是殷实人家在过年过节时享用。一般人家的餐桌上的常客是普通的梭子蟹。梭子蟹虽然不及红膏蟹“高贵”,但价格适中,肉质细嫩,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味道鲜美,深受普通百姓青睐。其适合鲜食,可煮,可炒,可蒸,《镇海十碗.商邦文化宴(夏宴)》中的《年年登高(白蟹炒年糕》用的就是梭子蟹。</p><p class="ql-block">对于不宜鲜食的小白蟹及价值较低的杂蟹,精明的宁波人也能另辟蹊径,把这些小蟹洗净后去掉不能食用部分和蟹脚尖,加盐、姜丝和白酒捣碎成“糊”,曰“蟹糊”。也可把处理干净的小蟹剪成小块,加盐、姜丝、白酒后搅拌均匀,曰“蟹股”。然后将搅拌好的蟹糊(蟹股)装入玻璃瓶中加盖密封,放阴凉处一天以后就能食用。食用时加上适量醋和白糖,其味更鲜,无疑这又是一种宁波人的“压饭榔头”。</p> <p class="ql-block"><b>灰汁团</b></p><p class="ql-block">灰汁团是咱宁波地区最具乡土气息的小吃。本人早年离乡,久居城市,吃最后一个灰汁团的时间距今至少有60多年了。《镇海十碗.商邦文化宴》之“夏宴篇”把灰汁团列为点心,勾起我想再咬一口灰汁团的欲望。</p><p class="ql-block">灰汁团之所以“乡土气”,在於取料乡土化,制作手工化。灰汁是其最核心的材料。采用当年新稻草,洗净凉干后烧成灰放入纱布包,泡在清水中,滤去杂质后就得到“灰汁”。其另一主材是米粉,取当年新早稻米,事先浸泡数日,然后用石磨磨成米浆,将其装入宁波人称之为“洋粉袋”的布袋,埋入农村家家都有的“灰缸”,以其干灰吸去米浆中部分水分,成半干的米粉。取灰汁调入米粉,加红糖后搅揉,搓成鸡蛋大小圆子,上蒸笼内蒸约一小时,一屉原汁原味的由新早稻米和稻草灰汁、红糖制成的乡间小吃出笼。灰汁团凉吃味更佳,吃到嘴里,清凉爽滑,韧劲十足,同时散发着一股乡野特有的稻草芳香,这是城里的饭店很难模仿的。这种感觉总会勾起你的浓浓乡愁,想起儿时的场景。</p><p class="ql-block">据说现在把稻草灰汁改为碱水,石磨米浆改为机械磨粉。这种以灰汁之名而无灰汁之实的“改良”,对老一辈的宁波人恐怕难以接受。</p> <p class="ql-block"><b>咸齑弹涂</b></p><p class="ql-block">此菜没有列入《镇海十碗》之中。但是我禁不住还要说几句,因为这个以弹涂为主材的菜品,也是我儿时的记忆。</p><p class="ql-block">弹涂,又称“跳跳鱼”,咱们澥浦人称之为“弹湖”。该鱼有特点:一是“丑”。其长10厘米左右,通体灰黑色,带有白色花斑,无鳞、头大、嘴阔、吻短、眼鼓,可说是鱼中“丑角”。二是有两栖功能。弹涂鱼除了用鳃可在水中呼吸外,还可以凭借皮肤和口腔黏膜的呼吸作用来摄取空气中的氧气,能在陆上爬行和跳行,存活较长时间,适合保存和长途运输。三是富有营养。弹涂鱼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及微量元素,被誉为水中人参。尤其适宜儿童食用,补充营养。</p><p class="ql-block">弹涂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肉质细嫩鲜美,无论采用何种烹饪方式,红烧、热炒、熬汤、酒炖、晒干,……都是各有千秋的美味佳肴。“咸齑弹涂”就是深受阿拉宁波人欢迎的风味菜。其烹法是:热油爆香姜、蒜后,倒入弹涂,翻炒后加料酒,待弹涂半熟加入咸齑,加少许白糖和适量开水,加盖待烧开后改小火,约十多分钟即可出锅。洗净的弹涂视个人需要,可整条或切二段、三段;加入的咸齑不能太多,否则喧宾夺主,影响口感;因咸齑本身有咸味,可不再放盐,如口味重的,也可适量加点;要有一定量的汤;如能加点冬笋丝,那味更美。“弹涂干”则是很美味的营养零食和下酒菜,盛产期烹制几斤,邮寄外地的亲朋好友,那是满足他们浓浓乡愁的好礼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