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穿越莽莽山岭,跨过历史长河,被称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所承载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精神感动了中原,震撼了世界,已成为一面旗帜,历久弥新,永不褪色。</p><p class="ql-block"> 为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以实际行动燃起红旗渠精神永续传承的薪火,勉励少先队员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伊川县直第三小学特开展“汲取红旗渠力量,争做新时代少年”主题活动。</p> <p class="ql-block">一、学历史,明精神</p><p class="ql-block"> 少先队员认真观看“红旗渠的故事”视频,被林县人民英勇顽强、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精神和创举深深感动。</p> <p class="ql-block">二、立大志,做新人</p><p class="ql-block"> 观看完视频后,大家纷纷写下体会和感言,立志要继承和弘扬先辈的光荣传统,以此来激励自己进步。</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精神”观后感</p><p class="ql-block"> 六四中队 王盼迪</p><p class="ql-block"> 在上世纪60年代,林县(今河南林州市)县委带领全民县人民在共和国经济困难时期,凭着自己的双手经过10年艰苦奋斗,在巍巍太行的崇山峻岭中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p><p class="ql-block"> 他们在经济困难时修建了红旗渠,我查阅了资料,吴祖太在林州家喻户晓,提起他的名字,人们充满无限的敬意,当年他参与了红旗渠的探测和设计,他不畏艰辛、翻山越岭、实地勘测,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精心设计,拿出了引漳入林的第一张设计蓝图,并且他功解决了青年洞、空心坝、王家庄隧洞等施工难题为了修渠,他坚守着心中的大爱与妻子结婚100天后得到了妻子去世的噩耗,匆忙办完妻子的丧事,他化悲痛为力量,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红旗渠的建设当中。可是不幸的是1960年3月28日他在查看山西王家庄隧道工程险情的时候,遭遇到了大面积的洞顶塌方,27岁年轻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太行山上,英雄血迹点燃了无数人的意志和决心,岁月会变但历史永远不会忘记,人民更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他们虽然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但他们的贡献是谁都不可以代替的,他们永远是中国人的骄傲,我们要继承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团结协作,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观后感</p><p class="ql-block"> 六四中队 王佳迎</p><p class="ql-block"> 今天观看了红旗渠的故事,我深有感受。“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上世纪 60 年代,老祖辈们在巍巍太行悬岸绝壁上苦战 10 年,凿出 1500 公里的“生命之河”红旗渠。十年的功力与汗水,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十年的追梦。与收获,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 在红旗渠展馆,处处都展示着红旗渠的各种风采,那惊心动魄的画面,感人肺腑的故事,无一不让我震撼,令我感动。红旗渠不再是单纯的一项水利工程,它已成为一个地标。不仅是我们林州的、河南的,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象征。</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红旗渠的传人,从小受着红旗渠精神哺育,喝着红旗渠水成长,它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少年,去发扬、去传承先辈们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守望着自己的精神家园,努力学习、克服困难、敢于担当、学以致用,让红旗渠精神时刻支撑、指导、指引着我,让自己更加积极努力,拼搏向上。</p> <p class="ql-block"> 观红旗渠有感</p><p class="ql-block"> 六四中队 杨源钰</p><p class="ql-block"> “一锤一钎一双手”历时十年修成“人工天河”红旗渠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新中国第二大奇迹。</p><p class="ql-block"> 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是改变林县人民命运的过程。十年奋斗,削平了125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桥,挖砌土石方共1640万立方米,开凿了211个隧洞。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王帅存经历七次塌方,九死一生,工程技术师吴祖太奋斗太一线勘测设计,但在一次塌方中不幸牺牲,享年27岁。还有189名林州儿女献出宝贵的生命,只为能吃水,用水。</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是林县人民的立身之本,兴盛之魂。是传承发扬林县人民坚强不屈,血性勇敢,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遗产。红旗渠的精神既是林县人民的精神,也是作为中华儿女需传承发扬的民族精神。</p> <p class="ql-block"> 学习红旗渠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六一中队 王墨轩</span></p><p class="ql-block"> 红旗梁是20世纪60年代,国家经济困难时期,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十年艰苦奋斗,战胜种种困难建成的,为了建成红旗渠他们削平了1210座山头,架设了151、座渡桥,开凿了211个隧洞,共有189名林州几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如果把工程中挖出的土石垒筑成高墙,可纵贯祖国南北把广州与哈尔滨连接起来。</p><p class="ql-block"> “声乌下万马酣,十载削平千座山”描写的就是林县人民不甘,不服输的精神。修建红渠的过程是旗林县人民改变命运的过程,他们的坚强不屈,他们的血性勇敢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传承红色基因,用红旗渠精神来激励自己,不怕困难,努力奋进,学好本领,将来更好的建设祖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精神激励我前进</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六一中队 马一一 </span></p><p class="ql-block"> “蓝天白云做棉被,大地荒草当绒毡。高山为我放岗哨,漳河流水催我眠!”50多年前,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县委书记杨贵的带领下,苦战10个春秋,仅仅靠着一锤,一铲,两只手,用鲜血、汗水和生命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劈开了太行山,引来了漳河水,滋养了林县大地,也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 伟大的事业铸就伟大的精神。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960年2月,他们将看似天马行空的“引漳入林”方案付诸实施。他们住山洞,睡窝棚,吃咸菜,啃窝头,凭着不畏艰险、敢想敢干的劲头,奋战在悬崖绝壁之上,拼搏于险滩峡谷之中,逢山凿洞,遇壑搭桥。青年洞、神工铺等一个个响亮的名字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现实体现,渠道上一块块有棱有角,透露着道道凿痕的青石就是红旗渠精神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精神既充满了炎黄子孙开天辟地、战天斗地的豪迈壮志,又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创造力量;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与高尚品质,又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新时代少先队员,我们要学习和继承红旗渠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让“红旗渠”精神激励我前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传承红𣄃渠精神</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六一中队 白若彤</span></p><p class="ql-block"> 红色基因,是一种精神,又是一种象征,为了共产党的伟大胸怀,象征了共产党为了祖国所做的牺牲。而他们精神教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p><p class="ql-block">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十六个字是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形成的红旗渠精神。</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我们要沿着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地前进,那就让红色血液在全身流通,让头脑清醒,让行动坚定,弘扬先辈精神,传承红色基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红旗渠精神历久弥新,永不过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p><p class="ql-block"> 我们将继续带领少先队员深入学习并践行红旗渠精神,将红色基因厚植到少先队员的心中,激励他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脚踏实地,敢想敢为,立志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少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