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这 就是幸福人生?</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作者 || 浪激天涯</div> <br>幸福不是必然而应该的,需要努力再努力地去追寻。<br>鸡蛋里可以挑骨头,鸡毛里能挑出幸福吗?<br>能!<br>那叫幸福吗?为什么不呢?<br><br>“鸡毛蒜皮”说的是俗世生活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事,能把“鸡毛”规整好、“蒜皮”弄干净就是美丽人生、幸福人生,美丽的幸福人生。<br><br>人类天生就有“英雄主义”情结。成就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业就是幸福几乎是通识。既然是大事,当然屈指可数,能够得着的人也就不可能多。那么,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苦大仇深”地生活在苦难中吗?<br>为何金字塔尖的“人上人”还会抑郁? <br><br>幸福是一种能力,美国心理学家沙哈尔教授如是说。<br>幸福是目的,是人生的终极目的,他还说。<br>幸福是一种感觉,心理学如此界定。<br><br>能力,感觉 ?! 成就呢?幸福有点玄幻。<br>能力可以通过学习提升、可以触摸示人,感觉却难以捉摸,如何把控?<br>你感觉特别好,有人就可能说你莫名其妙,甚至你最后真有点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神经错乱了。<br>先别乱。他人对你的评点绝不等同于你自己的感觉。然而感觉不是绝缘体,外界的声响一定会在自己的感觉里激起波澜。当对流相互欣赏时,彼此就互为鼓励,世事便奔向更加明亮的境地。反之,则反之。<br>感觉,太私密,“分享可见”常常失灵,唯有自知。 于是,一株兰花新绽的花枝芽苞,让我欣喜,让我松弛,工作的紧张得以缓解,神色由内而外不自觉地愉悦轻快,一整天都被幸福环绕着。<br>对,这就是我的感觉,幸福!<br>翻看以前的记录(这是第四篇兰花日记),这感觉绵延不断,已持续三年有余了。<br><br>办公室的两株兰花,一直在开花,抽枝。我就一直沐浴在她们的光环下。<br>八月底度假回来上班,欣喜地发现两株都开花了,一株是新枝开了七朵,一株是花朵谢了的枝干再抽枝的旧枝开了五朵。花朵靓丽到今天,已经超过三个月,还没有颓败的迹象。她们带给我的幸福感如棉花糖一样,柔软轻盈、绵密蓬松,但这表述又不完全准确。是的,我的语言词汇量到此为止,这种感觉很难用语言分享。<br><br>两周前,看见开五朵花的那株从主干绽出新的花枝芽苞,好不欢喜。以我浅显的经验,另一株应该先在旧的花枝上开花后,再从主干抽新枝,因此,对今天发现的主干上的新芽苞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她引发的震颤也就愈加强烈。<br><br>兰花给我欣喜,给我幸福的感觉。这感觉与她有关吗?当然,是由她触发的。但真与她有关吗?好像也可以没有。她就在那里,你幸福与否,她都一样,不悲不喜不发一言。<br><br>“我爱你,与你何干”德国女诗人的诗句,说得多好。爱情如此,其他“情”同理。<br>自己的课题自己研习。自己的选择,其后果当然也由自己承担。能如此以“自我”为中心,还有什么风景不能扛起就走?<br><br>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了一个ABC理论。<br>A(activating event)代表诱发事件,C(consequence)代表后果,B(belief)代表信念。<br>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诱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诱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br><br>同一件事,不同的信念可能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从而产生不同的情绪效果。<br>同样是一地鸡毛,有人看见乱象满地,有人看见诗画丛生。<br><br>或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与自己的信念纠缠,终其一生都需要拓展自己的认知。<br><br>一株兰花,印证了我的一个信念,那就是“鸡毛”里可以挑出幸福。<br>一日三餐呢?不过是“鸡毛”的组成部分!<br>一粒一粒的小确幸叠加,不就是美丽的幸福人生吗?<br><br>愿我们都能不断提升感知幸福的能力,在平凡里快速捕捉到面纱覆盖的幸福颗粒。<br><br>2022-12-02<div><br></div><div><font color="#167efb">【作者简介】<br>浪激天涯,女。法国某大学机器人学博士。现供职于法国某集团公司。喜欢写作新诗,诗评,及随笔。著有诗集《超弦之玄》。</font><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