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何其有幸能聆听到这样一场来自两天“云端”的知识盛宴,在我们于园及于娴工作室组织带领下,从幼儿园课程审议的行与思到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基于儿童视野的语言活动、以游戏为基础活动的幼小衔接试点初探再到儿童视野下的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给我们带来的这次培训高屋建瓴,同时又给了我们切实可行的法,让我受益匪浅。</p> 践“真”审议,创“优”课程 <p class="ql-block"> 何为课程?基于自己的以往知识认知来说,引用陶行知:一日生活皆教育,生活皆课程。的确如此。但发现这里的课程不是单单我们教育课程里的内容,把课程看狭隘了,是在这教育活动中,发现儿童、看见儿童的“幼儿生长需要”,去发现教育内容、生成教育课程。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进行系统、全面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教育教学活动,</span>满足幼儿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成静园长这里给我打开对“课程”的盲区,以她的园所为开端,给大家介绍课程研究的历程、艺术化课程、课程理念(艺术化课程理念)、课程目的、课程生发模型、课程生发策略以及课程审议一系列系统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让我们明白怎么来的、什么是课程、为什么开展课程;课程目的是什么(价值),课程能让幼儿知识经验的成长,同时教师教育智慧的提升,课程也能从中不断地完善;怎么做课程,成园长针对怎么做课程分四个环节策略,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整合利用资源,课程实施、反思和评价课程做做了具体的讲解,我们在日常也活动中也有了明确的“抓手”,同时反思自己的教育,忽视很多可以教育契机,就如成园长谈课程游戏化中更多关注幼儿、关注生活、关注游戏、关注游戏,追随发展需要规划和生成保育教育活动。</p> 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开展 <p class="ql-block"> 如何让我们的孩子更主动,更能干,更自信?如何让课程更活力,更有生命张力?活动、课程及探究的重要意义。赵虹园长提出了两个问题,引起大家的思考,也看出主题探究活动的重要意义以及价值。赵园长从明晰几个基本概念、探究活动需要教师具备的哪些素质?主题探究活动的切入口进行了具体的讲解。主题探究活动到底是什么?什么叫做探究啊?探究的一些活动的特点是什么?这个主题活动跟探究要进行了一个很很好的去结合,同时教师要思考幼儿的需要,就是教师去发现儿童,看见儿童,同时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年龄特点及幼儿需要,赵虹园长针对主题探究活动也提出了具体实施步骤,交流讨论,猜想尝试,寻找策略,行动验证,经验拓展,回顾反思,帮助教师在实施过程有具体指导性得理论支持,去帮助幼儿活动知识经验。同时教育是什么?我们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看了几个小短片,对这几个小短片还是感受蛮深。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知道老师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利用具体的案例,从中反思和明白孩子是发展中的人,给了孩子机会,孩子无所不能,什么都可以做到,孩子的学习是随处发生的。于园也提到教师就是作为一个教育者、思考者,我们不需要轰轰烈烈,教师看见孩子,满足孩子成长需要,我们给孩子打好基础,孩子成长同时也都助于我们能够专业成长。</p> 基于儿童视野的语言活动创新设计 <p class="ql-block"> 教育就是坐下来慢慢聊。李萍园长利用《好朋友》《秋风娃娃》等儿歌调动大家热情,从而提出语言的意义及价值。李园长从关于儿童立场和课程到关于集体教学、关于语言活动的基本概念、关于早期阅读的生成课程为例,进行了系统的讲解。什么是儿童立场?李园长强调,儿童立场是尊重儿童,但不能盲目跟随儿童,理解儿童,尤其是理解儿童的文化,儿童立场根本上是要发展儿童,秉承儿童优先的原则。儿童立场不是一个口号或者是概念,而是落在老师的举手投足,落在老师对每个孩子的鼓励,支持和关切中,要求我们教师去发现儿童,看见儿童。把他们的私处都看作为最佳的教育契机。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边互动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只作为一个支持者,引导者和陪伴者的身份进行教育互动,尊重儿童的权利,考验教师的教育专业水平,所以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李园长在需要活动的基本概念中对活动的一般流程,环节安排,环节设计的方法和教学反思的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讲解,教师在组织活动时,明确教学活动的目标,要提前做好备课准备。分析教学活动的任务以及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可以多种形式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更好更有效的完成教育教学目的。利用具体课程案例,帮助教师在活动教学过程中能有效教育目的。课程产生的线索,与主题活动的内容密切关系以及与如何的生活经验有关系。教师引导幼儿将学习的内容和个体建立逻辑的特点,这些都要求教师有观察发现的能力。</p>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小衔接试点 <p class="ql-block"> 针对“忙”“盲”“茫”,杨燕园长提出了一些问题,让我们产生思考,在这样各种原因的条件下,如何在游戏中支持幼儿的学习?杨园长从厘清“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小衔接”概念与意义、实施“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小衔接”路径与策略和直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小衔接”反思与启示进行讲解,游戏是什么?很多家长会害怕孩子跟不上小学的进度,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提前给幼儿学习小学的知识内容。在这要杨园长强调明确游戏的价值意义,游戏作为一种精神特质而表现出的情绪体验与心理状态。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的自由自主的能动状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愉悦轻松的情绪体验。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教育宗旨,是对大政方针的深度贯彻,是儿童发展的核心需求,是游戏价值的充分体现,是幼儿园教育的行动指南。游戏是基本活动形式,而幼小科学衔接是必须要做,“幼小衔接”是幼与小的双向互动与连接,是幼儿从幼儿园走向小学的重要过渡阶段。内容包括:学习环境、身心状态、生活方式、人际交往与学习方式的转化过渡,不要漏掉其中一个或者偏向某一个内容,让幼儿顺利的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充分互动和顺利连接,让“陡坡”缓接。同时反思我们幼小衔接的情况变化不大,应该更多在于关注儿童,我们眼中有儿童,在儿童的立场和儿童的视角和出发,反思给幼儿什么样的教育内容上,什么样的方式适合儿童,我们就要用什么样的方式,同时家校社三方协同,这样去落实幼小衔接,怎么让家长能够深入人心,深入家长内心深处,让他知道了解游戏的价值所在,能够从游戏的角度上能协助儿童顺利的进行有效衔接,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感觉幼小衔接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杨园长给了我们有明确的标准,有具体的做法,比如说孩子的适应能力,等待的情况,冲突的情况,责任的意识,劳动的价值,还有孩子的归属感等等等等,并且他们如何去做去落实的、落实的方式,宝贵的内容很多,还需要慢慢消化。</p> 三问,看见区域游戏 <p class="ql-block"> 祝园长从第一问:“你”是谁?第二问:“你”从哪里来?三问:“你”要到哪里去?带我们走进区域活动,给我们带领我们走过了一个区域活动的一个历程。真正改变了一定是我们的思想与观念,所有的都叫做外在形式。无论你是封闭式的,开放式的,可移动性的,又是提供了什么材料?是孩子提供还是老师提供?其实很多东西他都是表面上看的,我们是形式化,教师反思自己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做模仿需不需要模仿,形成自己的思考,取其精华,去取糟粕。在本次培训中,祝园长提出了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案例: "玩两次孩子就不喜欢玩了,这咋办?我也想让材料更新,但是时间、精力不够怎么办?等等问题,祝园长也对此做出解答,作为一名一线老师,也会面临很多这样的问题,有效解答了我的问题。</p><p class="ql-block">1.有做破烂王的习惯。2.有共享的意识。(分着做、换着玩、一起玩)3.有偷懒的窃喜。(区域设置的风格相对稳定)4.有少投放材料的诀窍。(让孩子赋予材料更多的玩法、对原材料进行抽取或加工、体现层次性、阶段性)5.有伙伴的参入。(家长资源)等等。</p><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宝藏”锦囊,拥有很多妙计,还值得多多去挖掘理解,运用并解决我的实际问题,帮助幼儿获得成长。</p><p class="ql-block"> </p> 研讨反思 <p class="ql-block">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很远”。教师专业化发展,离不开集体的共研、共思、共讨。就是寻求重要教育真谛的人,所以我们才会有反思,如果我们不反思,我们是属于那种不愿意进行反思的人的话,不见得会把教育看作是一个非常重中之重的事情,也不会为此而读书。分享单纯的一种经验,而是在经验的过程中,他不断的在进行自我总结。为什么要去?为什么要去反思?因为我们都是追光的人,作为一名追光者,法律法规要求我们终身学习;作为一名追光者,师德师风要求我们以身作则;作为一名追光者,我要求自己不断学习、进步,填补知识“盲区”,从中获得成就感。每次和参加我们的活动,知识就会被“撞击”,打开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经验,很开心能参加我们为期两天的“云端”教研,感悟中获得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