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致远 悦读同行——鄢陵县实验学校语文组青年教师开展读书分享会

乐文相随

<p class="ql-block">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span style="font-size: 18px;">激发读书热情,营造浓厚读书氛围,组建</span>学习型团队,提升青年教师的理论素养,2022年12月3日上午9:00,鄢陵县实验学校语文组青年教师围绕共读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分享读书心得,交流阅读感悟。特邀党支部书记、校长郑燕鸿,副校长康东九,教研室主任王景连,语文教研组长梁宣芬参加本次活动。</p> 精心准备 <p class="ql-block">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为更好地开展此次读书分享交流活动,“种子计划”语文组组长吴彦、赵林静精心地制定好实施方案,确定好组员发言顺序并要求组员认真书写阅读感受。</p> <p class="ql-block">  读书分享交流会由吴彦老师主持,语文组27位青年教师按照顺序依次发言。老师们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整本书籍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感悟。</p> 精彩发言 <p class="ql-block">  吴彦:对学生来说,远离读死书的习惯依赖阅读,智力的觉醒和发展依赖阅读,思维、记忆力、知识的发展依赖阅读,兴趣的培养依赖阅读,书写的自动化也有赖于阅读,学习越是困难越是需要阅读。</p><p class="ql-block"> 徐歌繁:要想懂得研究各种儿童方法,就要求教师要多观察,善于思考,潜心的研究心理学。只有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才能发现问题,解决矛盾,近而影响和教育学生。所以,没有扎实的心理学基础,就谈不上教育素养。</p><p class="ql-block"> 张淼:土地宽容了种子,才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才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才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才拥有了未来。网课期间,面对调皮可爱的学生,应有一颗包容心,教育必不可少,但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只有学会理解宽容学生,爱学生,学生才会学会理解相信老师。</p><p class="ql-block"> 赵焓旭:每次读《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我都能够从中有所领悟,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会带着前人的宝贵经验,潜心投入今后的教学当中。</p><p class="ql-block"> 雷星:用爱和包容面对孩子成长途中犯的小错误,相信每位孩子打心眼里都是热爱学习、渴望进步的,学做智慧型父母、老师!</p><p class="ql-block"> 刘雪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是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途径。针对网课期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最重要的是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在课堂上灵活的运用多种教法。</p><p class="ql-block"> 王东丽: 我们在品读时应美美地读,慢慢地品,细细的咀嚼。不仅仅可以品描写方式和修辞手法,还可以品词语品结构,品句式,品标点等,当教师品得细,品得深了,才能在教学中深入浅出,游刃有余。</p><p class="ql-block"> 吕阳光:相信是万能的开始,这是大学期间在一个演讲社团学到的,当时对这句话不以为意,现在看来确实有道理。本书中也提到,我们要相信自己的视力能够恢复,这一点很关键。虽然书中提到的很多真实案例我们无法考证,但是这些恢复视力的方法对我们来说至少是无害的。</p><p class="ql-block"> 王艳琴:我们要想使学生在你的课堂上保持比较长的注意力,你就要将学的内容与他所掌握的与这一部分有关的知识让他们发生联系,他就会想法去了解其中的前因后果,注意力也就会慢慢集中了。而且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这样不止优秀生,中等生会去思考,后进生也能跟着去思考,教学效果会越来越好。</p><p class="ql-block"> 林珂:我们要培养的人,不只是有知识,有职业,会工作的庸庸碌碌的人,而是要培养大写的人,就是有高尚精神生活,有理想、有性格、关心别人、关心集体的人。这就是移情,教师在用自己的行为教会了学生用心灵认识世界,用心灵了解人,从他人的表情动作神态当中去体会心情,这是一种最细致的教育本领。</p><p class="ql-block"> 佟婧瑜: 不言而喻,对家长进行工作要求有高度的机智。我们自然不能把家庭生活“抖底翻出来”,而要始终尊重家庭关系的含蓄性。如果有必要给家长以帮助或提具体的建议,我们就采取个别谈话的方式;对于谈话涉及的内容,我们是严格保密的。</p><p class="ql-block"> 王孟娟:每条建议都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例子,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其中,让我体会比较深的是21条建议:教学生观察,教学生细看。文中讲到“复习是学习之母,那么,观察就是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之母。”</p><p class="ql-block"> 王静:长此以往,教师写作就有了素材,而不是通过回忆录式的来写教学反思。从总结中发现乐趣,从思中得到提升,不要让自己劳而无获。</p><p class="ql-block"> 吴晓婉:以前只知道古人说书籍可以治愚,对它的理解也只停在字面意思的理解上,通过读这本书才深刻理解阅读是怎样治愚的,也终于理解了学习切记读死书,只有书籍和由书籍唤起的生动活泼的思想才是防止读死书的最有力手段。</p><p class="ql-block"> 从莹莹: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p><p class="ql-block"> 郑丹松:读完此段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后进生不能光写会生字,读会课文,还要最大程度的进行阅读,不只语文学科是这样,其它学科也一样,因为只有借助阅读才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学困生读书越多,他们的思考就越清晰。他们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p><p class="ql-block"> 陈小宁:只有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艰辛和关爱,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抱予的期望,让孩子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有成就感的体验,这样他们才能更好的主动学习。相信只要我们对孩子充满爱心,信心,耐心,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好好学习。</p><p class="ql-block"> 步冠丽:读书一种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和自我超越的手段,要想把语言升华成为自己的艺术,唯有多读书,读好书,才不致使自己的思维枯竭。</p><p class="ql-block"> 张世睿:我看到学生围绕一个问题反反复复背诵,又反反复复忘记,我也感到疲惫。在这种形势下,是不是应该用适当的激励方式,提升学生在背诵上的成功、自信,使他们保持一种渴望、充实的心情去接受背诵的挑战。</p><p class="ql-block"> 赵语嫣:一本好书能启迪人的智慧,涤荡人的灵魂。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就是这样的一本好书。它仿佛是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我;它又好像是我的慈祥师长,不断地给予我指引。</p><p class="ql-block"> 林静:在我们上课的班级,每个同学也都不一样,存在着各种的差异:家庭背景和贫富差距,文化背景不同存在不同差异,学生性格以及性别的差异等等。人生而不同,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应该能使一部分学生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我认为,合适的教育方法使人终生受益。</p><p class="ql-block"> 马菲:读了这本书,里面的很多章节让我沉浸其中,给了我很大的影响,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其实一百条建议中的每一条建议都有其独特的内涵,我们还需不断地学习、充实、提升!</p><p class="ql-block"> 闫丹萍: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撼动另外一棵树,我们共享的是同一阵风,知识就像这风,但这阵风让我和你的思维产生共振,所以老师这棵树,撼动学生这棵树,老师这朵云带动学生这朵云,老师这把火点燃了孩子心中的那把火,让他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让他知道人类的智慧是有传承的。</p><p class="ql-block"> 王盼:学习的愿望是一种精细而淘气的东西。形象地说,它是一枝娇嫩的花朵,有千万朵细小的根须在潮湿的土壤里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给它提供滋养。我们看不见这些根须,但是我们悉心地保护它们,因为我们知道,没有它们,生命和美就会凋谢。学生的兴趣是潜在的,需要教师的精心呵护与培养。这个过程虽漫长,但我们乐此不疲。</p> 精辟总结 <p class="ql-block">  康校长点赞“种子计划”语文组成员的精彩分享;呼吁大家珍惜学校提供的成长平台,郑书记给予的专业引领,鼓励大家主动学习,快速成长;并结合不同时期自己的读书经历,要求大家好读书,读好书,读适合自己的书,读书时多体会、多感悟、多反思,惟有经历此过程,才能开卷有益。</p> <p class="ql-block">  郑燕鸿书记肯定、赞赏种子计划语文组成员的发言犹如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彼此的心灵;点赞校教研室牵头组织的“种子计划”青年成长共同体借由读书沙龙活动,碰撞思维。</p><p class="ql-block"> 强调语文教师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引导作用,面对一个个丰富多彩的个体,语文教师应努力塑造自己有趣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无私分享自己的读书经历,培植青年教师重视阅读的观念,鼓励青年教师用智慧、爱心、耐心培养青少年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p><p class="ql-block"> 时代在变化,学校在变化,教育之道不会变化。青年教师要养成沉心静气阅读的良好习惯,培养批判性思维,潜心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之道,拥有独特的教育风格。</p><p class="ql-block"> 对于如何进行有效地阅读,郑书记从5个方面支招:1.读与研结合;2.读与思结合;3.读与积结合;4.读与用结合;5.读与写结合。 </p><p class="ql-block"> 最后,郑燕鸿书记普及青年教师从一位种子成长为大树需要具备的5个因素:1.时间问题,要耐心等待;2.坚守,要经得起磨砺、考验,不忘初心、本心;3.根深,才能枝繁叶茂;4.向上,少一些功利心,有积极向上的心态;5.向光,拥有正能量,向光生长,才能被光照耀。</p><p class="ql-block"> 青年教师是学校的宝藏,成就青年教师,就是成就一所学校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本次读书交流会的举行,不仅展示了老师们的读书成果,还达到了交流共享、互促共进的目的。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从来不是一时一地一人之事,书香致远,以文化人,阵阵书香终将汇聚成鄢陵县实验学校更加出彩的磅礴伟力,滋养师生们的心田。</p> <p class="ql-block"> 撰稿:雷 星</p><p class="ql-block"> 初审:王景连 吴彦</p><p class="ql-block"> 复审:康东九</p> 附:郑书记讲话原文 <p class="ql-block">让阅读成为照亮有趣灵魂的一束光 </p><p class="ql-block">——“种子计划”语文组“共读一书”分享沙龙上的讲话</p><p class="ql-block"> 鄢陵县实验学校 郑燕鸿</p><p class="ql-block">亲爱的老师们:</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的两个半小时,是最温暖、最愉悦、最令人享受的小美好,大家的分享如同此刻照耀到我们身上的阳光,暖洋洋的、醉薰薰的,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大家丰满而有趣的灵魂。</p><p class="ql-block"> 刚才许多老师谈到了自己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的独特感受,引起了我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吴晓婉老师说:“读纸质书可以让人深度思考。”</p><p class="ql-block"> 确是如此。要想阅读经典,最好还是读纸质书。传统的纸质书阅读本身就是一个审美过程,装帧、开本、版式、纸张等都可能蕴含着独特的美学意蕴,令人玩味不尽;每本书的流传过程也都带有文化记忆,能让我们在深度阅读中滋生“浩然之气”孕养“书卷气”,并进行深度思考。这是处于快节奏时代深爱屏读的我们感受不到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体验,希望大家能喜欢上这种读纸质书的感觉。</p><p class="ql-block"> 郑丹松老师谈到了苏霍姆林斯基带给她的思考:“我们不仅应该把学生该读的都安排他们读了,更应该关注学困生,指导他们多阅读一些课本之外的东西。”</p><p class="ql-block">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角度:阅读,不能有太多的功利色彩,我们自身如此,指导学生阅读也是如此。我们并不否认功利性阅读会带来一些价值(比如学校要求我们读的专业书、我们要求学生读的部编版推荐的且考试要考的书等),但只有非功利性阅读才能让我们真正感受到指尖穿过文字的芬芳和内心的丰富,让我们追求德行、追求智慧、追求非功利性的价值,而不仅限于分数、知识、功利,最后也才会享受得到博观约取、高屋建瓴、不人云亦云的快乐。</p><p class="ql-block"> 那么,从这个角度讲,咱们语文老师小学六年、初中三年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是不是得想想:该如何给孩子们一束光引领孩子走进美好的阅读世界,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呢? </p><p class="ql-block"> 王艳琴老师聊到了书中关于如何面对学生不当行为的一条建议时说:“老师要尊重孩子,从积极的途径干预他们不当的行为,激发他们改变自己的内驱力。”</p><p class="ql-block">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观点和“正面管教”的理念几乎如出一辙。当我们广泛涉猎名家的教育教学专著并带着我们的眼睛和大脑观察思考时,我们自可以举一反三从中合并同类项而融会贯通,这就是阅读带给我们的绝妙体验。</p><p class="ql-block"> 佟婧瑜老师分享了“怎样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这一章节,其中的观点和雷星老师的“有好的关系才有好的教育效果”非常契合,我也深有同感,想就此多说几句。</p><p class="ql-block"> 好的关系,才是好的教育,无论是师生关系、家校关系还是亲子关系。咱教育上流行有一条标语流行了很长时间,叫“为了一切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以前我曾经认为它蕴含的理念无可指摘,但这几年却对它有了新的思考:教育最重要的不只是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而是为了“这一个孩子”“此时此刻”的需求。注意,“这一个孩子”是独特的个体,“此时此刻”是不同的教育情境,很多时候,我们也许忽视了这“独特”和“不同”,用相同的制度和方式来教育孩子们并和他们相处,这种方式下的“师生关系”可想一般。</p><p class="ql-block"> 想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学校的政教处或班主任办公室,孩子们是笑着进去哭着出来,而心理咨询室,孩子们是哭着进去笑着出来。为什么?往往政教处、班主任和学生们的关系是批评与被批评、指责与被指责、教育与被教育,而心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则是尊重与被尊重、倾听与被倾听、依恋与被依恋,效果肯定就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 所以,我们眼中的“问题学生”和“学生问题”“学习问题”,应该是“关系”出现了问题,比如:生生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亲密关系、家庭关系、异性朋友关系等。</p><p class="ql-block"> 关系问题是问题的源头,好的教育就是建构好的关系、放开每个独特生命本来就有就需要的空间,好的教师就是指导孩子建立自己良好正向的关系、引领孩子探寻满足生命个体的需求,好的师生关系就是老师眼里没有优生也没有差生、只有学生和相信学生。我想,这个“关系”问题可以成为我们青年教师以后专门研究的一个课题。</p><p class="ql-block"> 赵语嫣老师分享了她读“如何上好第一堂课”的感受:“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多站在孩子角度考虑问题,这和我们学校高效课堂改革的理念是一致的;要上好一节高效课,得立足于学生,抓住立足点、新授点、相关点设计学习活动。”阎丹萍老师讲:“看书的乐趣是在于自己改变了,成长了。”</p><p class="ql-block"> 张美景老师道:“我们自己灵魂变得有趣时,我们才会变成一束光照亮别人的心灵,并用心灵赢得心灵。”</p><p class="ql-block"> 很美妙的感受。总有那么一句话、一段文字、一个温暖的故事,或温暖你我,或让我们醍醐灌顶。这就是读书的力量——即便我们身处至暗时刻,深感自己渺小无助人生艰难,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书籍汲取继续前行的力量。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我们就不孤单。</p><p class="ql-block"> 感谢老师们的分享,我在此就不一一枚举大家的美思佳句了。</p><p class="ql-block"> 下面,就读书这个话题,我也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p><p class="ql-block"> 学校教研室安排的这个“共读一本书”分享沙龙形式很好,其实“共同阅读”和“分享交流”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大家“云”聚一堂,畅谈阅读感受,让深藏的思想碰撞出火花,形成集体智慧;即使你只读了这本书的一小部分,当你在聆听他人的阅读感受时,你也好像把一本书读完了一遍。</p><p class="ql-block"> 关于阅读教育经典,我想说的是:“时代会变化,学生会变化,而教育之道不会变。这个‘道’就是教育的本真、教育教学的规律。”我们需闻“道”而思,思考自身教学、思考教育本质、思考如何将先哲的话语经过实践变成自己教育教学的准则、思考如何不被各种流派的思想牵着走而去形成自己的特色,这也是对我们校训“做一个有思想的人”的实践衍伸。</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通过读书实现知识能力的自我建构呢?我认为可以做到“五个结合”:读与研、读与思、读与积、读与用、读与写。</p><p class="ql-block"> 读与研,就是结合书的内容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结合我们的阅读需要选择角度精细研读。我近段在读钱穆先生的《庄老通辨》,感觉有点儿艰涩,于是就毫不犹豫地向陶渊明老先生学习“不求甚解”,读了几页,停几天再读时,竟也有新的发现。我们今天讨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大家是不是也可以择几处打动你的地方深读呢?相信一定有收获的。</p><p class="ql-block"> 读与思,初中学《论语》大家都明白这其中奥妙。精读一本经典、专攻一个小课题、深研一位名家,以一个观点一种理念一位名家为原点辐射阅读、指导实践、反思得失,这都不失为读思结合的好办法。</p><p class="ql-block"> 读与积,重在“积”。可以摘录、可以剪辑片段、可以记录自己地零思碎感。</p><p class="ql-block"> 读与用,其实就是理论和实践的问题,途径也有很多:备课、上课、课题研究等。</p><p class="ql-block"> 读与写,如同咱们训练学生作文一样,输入与输出的巧妙结合。读书—思考—实践—写作—再读—再思—再实践——再写作......如此周而复始乐此不疲,相信大家的专业水平在三到五年内,一定会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p><p class="ql-block"> 由此我想到了青年教师成长的五条“大树法则”:时间,坚守,根深,向上,向光。</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事儿,咱“种子计划”的每位老师,从破土发芽到十年成树,需要时间成长;这期间我们需不惧寒热不畏风雨耐得住寂寞盛得住孤独,需要坚守初心;等我们把所有经历精粹沉淀厚积薄发,自会栉风沐雨根深叶茂;当我们逆风飞扬时,更需积极乐观,减少功利心肠,不要忘记成长的方向:向上向上;在路上,我们需择贤而友,不埋怨,向正向的人、正能量的人汲取力量,向光而生向光而长,也让自己成为光,既能照亮自己前进的路,也为他人撷取芬芳绽放光芒。</p><p class="ql-block"> 最后,想对大家说:一所学校的青年教师就是一座宝藏,成就青年教师就是成就学校的未来。而阅读就是照亮有趣灵魂的一束光,为了成就我们自己,为了成就学校的未来,愿我们一起点亮束,快乐同行!</p><p class="ql-block"> 谢谢大家。</p><p class="ql-block"> 2022年12月3日</p>

学生

阅读

我们

读书

青年教师

老师

教育

语文

分享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