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范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段话基本上告诉了人们,应该以怎样的生活态度为人处事。其中,泛爱众,是告诫人们要以爱人之心待人,和今天乐于助人的意思差不多。</p><p class="ql-block">当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超乎寻常的快,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没有闲暇时间用于思考、自省,而对别人的提醒又往往麻木不仁甚至不屑一顾。更谈不上能领悟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了。</p><p class="ql-block">说了这么多,我想肯定有人觉得当今都信息时代了,还拿这些陈词滥调说事,有落伍之嫌。其实不然,经典的东西永远是经典,任何时代都可以是人们处于迷茫时的一盏指路明灯。就泛爱众这一点我用当今生活中的事实说明其正确性,一定会让您如醍醐灌顶,顿然开悟。</p><p class="ql-block">常人的眼光看,泛爱众,乐于助人明显的是吃亏的事,人们大多数愿意无止境得接受别人的关爱、帮助,而不愿意关爱、帮助别人,殊不知真正的幸福是能够关爱、帮助别人,而不是一味得被别人关爱、帮助!</p><p class="ql-block">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在父母面前,兄弟姐妹众人中他最受宠;在兄弟姐妹中他又总是受到大家的关爱、帮助;甚或亲戚朋友都对他充满怜悯之心,时不时的也会愿意助他一把。而他自己也不是没有爱心,也不是不肯帮助别人,甚至他比别人更加显的憨厚老实。奇怪的是,他自始始终都只能是接受别人的关爱、帮助,却无力关爱、帮助别人。他虽然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却过的异常艰难、痛苦。这其实并不奇怪,这都是源于,过多地接受别人的关爱、帮助,无形中却失去了自己独闯难关的锻炼机会,久而久之,自己的能力会不断下降,在这个适者生存、丛林法则泛滥得时代,终究会让自己被边缘化,进而被时代远远的抛在后面。虽然,每一次难关都会因众人的帮助安然度过,但是,终究有一天在失去所有外援后,那时就会无所适从,只能听天由命了。</p><p class="ql-block">而与此相反的是,有一种人从小便仗义疏财,乐于助人。开始,由于自己能力有限,无限制的助人为乐,会使自己一时陷入困境。而这种人的最强之处是,任何困难都会自己独立解决,它不仅不会像他曾帮助过自己的人索取回报,甚至他都不愿意在帮助过他或是他的亲戚朋友面前暴露出自己的窘迫,在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没有到来之前,人们的心目中他一直是强者。社会是残酷的,陡然间,因为他的一时失意,在很多人心目中会形成他是一个不着调得人的概念。他也不会因为自己的窘迫而改掉乐于助人的秉性,有时甚至打肿脸充胖子继续充当强者,做乐于助人的事。在他有一天再也没有助人的能力时,人们会逐渐疏远他,他也会适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但是,这种人大多数能在沉寂一段时间后,重新以一个崭新的面貌,回到人们的视线当中,他依然我行我素的乐于助人,只是他通过涅槃重生后,会变得比以前睿智,冷静,不会再做一些冲动的事了。</p><p class="ql-block">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前一种自始始终一直接受别人关爱、帮助的人,会一直在痛苦的泥潭里煎熬,关爱帮助过他的人越多,也越能说明他的不幸;而一直乐于助人的人,虽然也会经历短暂的低谷,但涅槃重生后,他会过得更加轻松快乐,一如既往的助人,依然是他快乐的源泉,关爱、帮助过的人越多,则说明他的能力越强,获得的幸福指数也越高。所以,我说的过多接受别人的关爱、帮助是一种被动的痛苦;尽可能多得关爱、帮助别人是一种主动的幸福,这是完全可以成立的。</p><p class="ql-block">说了这许多,并不是让人们不要接受别人的关爱、帮助。相反没有人做到从不接受别人的关爱、帮助,只是接受关爱、帮助后的态度至关重要。我这一路走来,就接受过很多人的关爱、帮助,但是,回过头看,所有关爱帮助过我的人,我都会以感恩的心加以回馈,无一例外。中国古语有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说的就是受人关爱、帮助后,当知道感恩,不要将别人得关爱、帮助,自己心安理得的受用而不知回馈。当一个人接受别人的关爱、帮助不知道感恩时,别人对他的关爱、帮助就会越来越少,最后成为孤家寡人,被众人摈弃!人生中接受别人关爱、帮助可以与自己感恩、关爱、帮助别人相比较,接受的越多痛苦越多,付出的越多幸福越多,这是铁律,也叫天道。</p><p class="ql-block">帮助别人,不一定非得是物质上的给予,物质上的给予只是基础,精神上的鼓励,人生迷途中的警醒有时比给予物质的帮助更重要。在无锡行医时,我曾经说服一帮社会上的小混混去了工厂上班,当他们拿到自己的劳动所得,心安理得去消费时,他们才感觉到他们原来的生活有多么不堪。还有一个职业偷盗团伙头目,虽然表面上过的风风光光,其实,紧张、恐惧始终伴随着他,让他经常夜不能寐。在我的劝解下,他买了一部车子跑运输,过了一段时间后,他高兴的告诉我,自己让自己的那帮小兄弟,全部改邪归正了,原来见不得人的生活貌似风光,其实憋屈的很!走上正途后,钱来的光明正大,花的也心安理得,晚上再也不会失眠了!在苏州,我还碰到一位患上抑郁症的老板,这位老板经过多年打拼,很有一番成就,那段时间却感到诸事不顺,痛苦不堪,时不时就起了轻生的念头。和我聊天时,我告诉他,他的紧张源于恐惧失去,欲求太高。但是,一旦轻生,不仅他现在所有的都将失去,他所有的期盼、欲求也将成为泡影。自己已经在手的不去享受,却心念那些虚无缥缈的欲求,不仅自己痛苦,家人也跟着难受,这是多么得得不偿失啊!好在这位老板的悟性蛮高,稍加点拨,豁然开朗,从此开启了自己不一样的人生。</p><p class="ql-block">人生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物质的欲求,这个境界的人,唯一安慰自己的就是物质的富有,而且欲壑难填,永不满足,用他们自己的话说,痛并快乐得活着。第二种境界是精神上的欲求,他们寄希望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得思想、社会地位都高人一等,他们会以俯视得眼光看待这个社会,有的甚至逃离现实,躲进深山清修!第三种境界的人,他们身在红尘却能超然物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尽自己该尽的责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一切顺其自然,不求上,不惧下,其无上禅也。</p><p class="ql-block">富春山人虹宾初稿 壬寅冬于杭州桃园小镇</p> <p class="ql-block">曾虹宾山水画(纸本22.105)</p> <p class="ql-block">曾虹宾山水画(纸本33.65)</p> <p class="ql-block">曾虹宾山水画(纸本22.105)</p> <p class="ql-block">曾虹宾山水画(纸本22.105)</p> <p class="ql-block">曾虹宾山水画(纸本33.65)</p> <p class="ql-block">曾虹宾山水画(纸本22.105)</p> <p class="ql-block">曾虹宾山水画(纸本22.10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