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感悟”课堂实践三例

李琳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重感悟,悟什么,如何悟?于永正老师在《于永正:我这样教语文中》有过生动的阐述。</p><p class="ql-block"><br></p> 理论依据 什么是重感悟 <p class="ql-block">  “什么是重感悟?说白了,就是把学习的权利交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读书,自己去领会。”于永正在《我怎样教语文》一书68页里这样说。</p> 悟什么 “悟什么?首先悟其语,悟其义,语言文字的障碍要扫除,课文内容要读懂,至少要粗知大意。还要悟其情,悟其法,即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悟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这是基本要求。”于永正在《我怎样教语文》一书69页里这样说。 怎样悟 <p class="ql-block">  “怎样悟?一个字:读,一边读一边想。”(69页)</p><p class="ql-block">  “每篇课文,我一般都要花费一节课的时间指导读。做到每个人都读通顺,一部分人读出感情。在这个过程中,我做的事是指导、疏通、鼓励。指导读好,疏通阅读中的障碍,如帮助理解某些词义、某些句子的意思(即“悟其语”)。接下来做的第二件事是品味赏读,在微观上探究。在这个环节中,或抓住在文章的结构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表现力特别强的词语,或抓住特别精彩的句、段,或抓住表现手法上的精彩处,等等......赏读后,接下来我做的第三件事是要求把精彩之处熟读成诵(但不一定课课背诵)。”(71页)</p> <p class="ql-block">  一句话总结我的理解,“重感悟”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经历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的过程。</p> 对比新课标 <p class="ql-block">  对比新课标,就是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获得文化自信,培养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方面的综合素养。</p><p class="ql-block"><br></p> 暮江吟 <p class="ql-block">  一、预习展示:我会读,我会背,我知道。 </p><p class="ql-block"> 1. 学生展示朗读、背诵,展示对诗句、诗人的了解,教师相机指导“暮”“吟”书写,及“瑟瑟”的读音。</p><p class="ql-block"> 2. 教师相机指导初步读出节奏。</p> <p class="ql-block">  二、精读品味,悟其语,悟其义。</p><p class="ql-block"> 1.古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的景色?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p><p class="ql-block"> 请结合插图、注释,先自己说说,再同桌交流。</p><p class="ql-block"> 全班交流:前两句写了秋天傍晚江边的景色,后两句写了夜里的景色。傍晚时,太阳照在江上,江水一半是绿色的一般是红色的;夜里,月亮像弓一样弯弯的,露珠像珍珠一样圆融、晶莹。</p><p class="ql-block"> 连起来说说作者从傍晚到夜里,看到了怎样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  2.重点品味,为什么残阳“铺”在江上而不是照在江上?</p><p class="ql-block"> 想象:残阳映照下,除了江水以外,江边还有哪些景物、它们发生了怎样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四句诗连起来,说说自己脑海中看到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  3. 悟其情</p><p class="ql-block"> 从傍晚到夜里,诗人从连续观察了这么久,诗人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你从哪个词句中感受到的?</p><p class="ql-block"> 试着读一读,最后全班展示朗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p> <p class="ql-block">  4.悟其法</p><p class="ql-block"> 1.对比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钱塘湖春行》,体会这首诗比喻的写法。</p><p class="ql-block"> 2.熟读成诵。</p><p class="ql-block"><br></p> 牛和鹅 <p class="ql-block">  一、粗知大意,悟其语、悟其义</p><p class="ql-block"> 1. 同桌展示生字词认读,互相纠错。</p><p class="ql-block"> 2. 把握内容,交流:</p><p class="ql-block"> 课文题目叫做《牛和鹅》,牛和鹅对人的态度不一样,人对牛和鹅的态度也不一样,谁来说说看?</p><p class="ql-block"> 课文重点写了“我”和鹅的故事,这是一个怎么样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3. 再读课文,读出被追赶、袭击、解围中的恐惧与狼狈。</p> <p class="ql-block">  二、精读品味,悟其情,悟其法</p><p class="ql-block"> 1. 自读批画:抓住具体词句,想想“我”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把自己的感悟在书上做好批注。</p><p class="ql-block"> 2. 同桌交流批注</p><p class="ql-block"> 3.全班交流,总结:通过写动作、神态、语言,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p><p class="ql-block"> 可以把写法、体会比较深刻的地方做上批注。</p> <p class="ql-block">  三、总结,提升</p><p class="ql-block"> 1.思考交流: 为什么“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你还在哪些地方做了批注。</p><p class="ql-block"> 2. 总结:可以在哪些地方做批注?</p> <p class="ql-block"> 四、扩展延伸</p><p class="ql-block"> 思考:阅读链接里讲了牛的哪些特点?</p><p class="ql-block">不同角度理解牛的特点,善良仁慈有灵气,勤劳踏实乐于奉献。</p><p class="ql-block"><br></p> 梅兰芳蓄须 <p class="ql-block">  一、导入</p><p class="ql-block"> 1.《霸王别姬》视频,引出梅兰芳简介,并理解题目“蓄须”的意义,在于拒演。</p><p class="ql-block"> 2.文字简介1937年,抗日战争,理解梅兰芳为什么拒绝为日本人演戏。</p> <p class="ql-block">  二、把握内容,领悟其情</p><p class="ql-block"> 1. 同桌互读生字词,纠错。</p><p class="ql-block"> 2. 自读课文2到7段,思考: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梅兰芳做了哪些事情、遇到了哪些困难?从中可以看到他怎样的品格?</p><p class="ql-block"> 同桌交流,</p><p class="ql-block"> 全班交流,师总结:避居香港,只能深夜吟唱,是精神折磨;蓄须拒演,卖房度日,是誓死抗争的决心;打针装病,险遇到生命危险,是宁死不屈的行动。三件事层层递进,让我们看到梅兰芳的气节。</p><p class="ql-block"> 3. 简单补充梅兰芳其他事迹:抗美援朝捐献飞机,临终前几天还在筹划去新疆演出……</p><p class="ql-block"> 4. 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p> <p class="ql-block">  三、悟其法</p><p class="ql-block"> 思考:课文题目可以把“蓄须”换成拒演、抗争或者其他吗?</p><p class="ql-block"> 蓄须就是梅兰芳抗争的方式,第一段引出蓄须,接下来几件事拒演层层深入,剃须、主动登台与蓄须形成对比,最后点明中心,升华主题。</p> <p class="ql-block">  四,扩展资料,阅读链接</p><p class="ql-block"> 1. 阅读《难忘的一课》,交流阅读体会。</p><p class="ql-block"> 2. 师总结:爱国是每个人的信仰和力量,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p><p class="ql-block"><br></p>

蓄须

梅兰芳

课文

感悟

交流

批注

怎样

同桌

读出

于永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