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作)</p> <p class="ql-block">妙在清泉画外音</p><p class="ql-block">——观齐白石先生《蛙声十里出山泉》有感</p><p class="ql-block"> 中国传统水墨画,是通过水与墨的相容和调配,表现山川草木,花鸟虫鱼,动物人物的一种绘画艺术,它蕴含着深厚的东方文化神韵、哲学理念和笔墨精神。</p><p class="ql-block"> 作为齐派后学,我最喜欢齐白石大师的《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水墨画。看到这幅画,就会让人想起一个故事。</p><p class="ql-block"> 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在桌上一本诗集中无意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以此为题画一幅画。齐老先生前作画,一般都是一挥而就,而这次却认真思考了好几天,最后,齐老凭借几十年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绘画技艺,终于把这幅画呈现在老舍先生的面前。老舍先生见画后,高兴得拍案叫绝。</p><p class="ql-block"> 只见画面是竖幅的全景的水墨山水图。两侧是浓重深浅不一的山石,中间一道湍急的溪流,六只活泼可爱的小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天真活泼地戏水玩耍。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山泉上游,小蝌蚪妈妈因为找不到孩子,正在焦急地呼唤。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却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连成蛙声一片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在文学方面,有一种修辞手法叫“通感”,即通过感觉器官的互相打通, 来描绘事物,这种修辞手法也叫“移觉”。齐老创作的这幅绘画作品,也类似“通感”,他把本来的听觉用视觉的形式表现在画面中,真的令人叹为观止!</p><p class="ql-block"> 中国水墨画,除了水墨精神,还融入了作者的思想,情感,追求和品位。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赋、文人的气质,创造了一个神奇美妙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最高境界。这幅画,不但蜚声海内外,被印成邮票,还留下了这段在文坛画界广为传颂的佳话。</p><p class="ql-block"> 若问此画妙在何处?我说,妙在清泉画外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