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伴读——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

甘泉街董老师

<p class="ql-block">关于本书: 特级教师李志欣以教师成长为思考原点,结合自己从普通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从农村薄弱学校走进首都名校的切身经历,从如何缩短新手期、快速提高教学能力、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家长合作、突破成长瓶颈、提高教科研能力、处理好同事关系、走上名师之路等方面分享了自己近30年专业发展的经验与成长建议,描述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地图,为青年教师快速发展指明了有效路径、提供了有益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于作者:李志欣,特级教师,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校长。先后荣获山东省优秀教育工作者、山东省教育科研创新校长、山东省教学能手、山东省2010年度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山东省2011年度十大教育创新人物(校长系列)等多项荣誉称号。《山东教育》《当代教育家》《新校长》等杂志封面人物,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一百余篇。已出版《“零”作业下的教学改革实践》和《博弈中的追求——一名中学校长的“零”作业抉择》两本论著。2012年《“零”作业下教学改革实践》荣获山东省政府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4年荣获教育部首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二等奖。在全国各地作讲座近百场。“零作业”与“全学习”课程与教学改革实践的首倡践行者。</p><p class="ql-block"> 打开一本书,恋上成长</p><p class="ql-block"> ——读李志欣《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p><p class="ql-block">一直笃信,一本好书,必然是自带光芒的。</p><p class="ql-block">一次深入的阅读,必然是一次彼此的照亮。</p><p class="ql-block">阅读李志欣校长的新著《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正是这样的一种阅读体验。或许,因为成长本身就是一个让人迷恋的话题,永远都不会有固定答案,不会有重复的故事,但其中必是有迹可循,在重重叠叠的风景深处,总会有那么一束或者两束的光,照亮你我。</p><p class="ql-block">当然,本书的闪光之处,就在于作者以自身丰富的成长经历,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光明之门。</p><p class="ql-block">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全国知名的特级教师,从一所农村薄弱学校步入首都名校,从在全国率先掀起“零作业”改革的浪潮到“全学习”理念的不断升级与实践,他以自己的执著与智慧,勇气与锐气,不断向着更理想更美好的远方一次次出发,也完成了一次次成长的蜕变——从优秀到卓越的抵达。一路,他书写着不一样的教育传奇,也走出了一片独具魅力的教育风景。</p><p class="ql-block">全书,正是这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校长对自身成长的一次梳理与回望。在书中,作者基于丰厚的教育智慧积淀与独到的洞见,围绕教师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的8个常见问题“如何缩短新手期”“如何快速提高教学能力”“如何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如何与学生家长合作”“如何突破成长瓶颈”“如何提高教科研能力”“如何处理好同事关系”“如何走上名师之路”,给青年教师提出了40条实用建议,每一条,都是源自实践,带着现实的温热。其中,既有详实的做法,更有深入事物本质的“心法”,所以实操性极强,加之语言平实,如话家常,读来令人倍感亲切,尤其是对于每个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来说,堪称“指导手册”。</p><p class="ql-block">譬如,在第一章《如何缩短新手期》中,作者就向读者端出了一盘如何进行“课例研究”的“独家菜谱”:包括课堂实录研究,微课题研究,案例研究、主题研究、行动反思。细心的读者,会从中发现,在研究课堂实录和案例的过程中,作者更多地是将目光聚焦于隐于背后的逻辑与理念,而不只是表象与做法。</p><p class="ql-block">对于如何做主题研究,他的做法看似寻常,实则富有深意:“如对学习目标的研究,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基于核心素养的目标,我搜集了各种资料,进行了长期的研究,不仅对这三个历史时期的目标要求有了清晰的辨别与理解,还生成了自己的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更善于用链接的思想方法,既探幽洞微,深入现象内部,又纵横互联,观其内在联系,在经历一个阶段反反复复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后,方举一反三,化为己用,而不是简单复制,盲目跟随。</p><p class="ql-block">何为修炼?如何修炼?或许透过这一细节,就足以让青年教师有所悟得。</p><p class="ql-block">关于缩短新手期,作者还特别指出反思的重要性:“不少老师认为,上完课后课程教学就已经结束了。其实不然,教师的专业水平分界线,往往就在这个‘行动反思’上,就在这最后一公里上。”而特别有说服力的是,作者正是一直坚持撰写教后反思的践行者,近十年来,坚持每周至少写一篇随笔,并成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那么,勤于反思并付诸笔端的价值在哪里?力量有多大?李志欣认为,正是它,成了助推自我成长、改进教育教学策略的有力工具,用它,学会了用自己的声音对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我更清醒地看到自己的教学决策过程,发现适合自己行动的最佳方案。”可见,善于学习,勤于反思,精于洞察,乐于研究,敏于行动,正是优秀教师自我修炼的必由之路。</p><p class="ql-block">当然,作为一位有思想的行者,作者不仅仅是讲述故事和案例,更有充满哲思的锦言妙语时时闪现于书中。李志欣提出,教师要学会“按自己的节奏走”,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是解放自己的职业兴趣,二是关注学生,并可相互协调,步调一致。他还认为,一名好教师应该同时具备“五面镜子”的功能。望远镜:看将来,看发展;放大镜:放大学生优点和闪光点;显微镜:善于发现问题与不足;多棱镜:从不同侧面对人对事进行分析;平面镜: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类似的独到见解,在书中俯拾皆是,如一颗颗散落的珍珠闪烁其间,令人耳目一新,脑洞大开。</p><p class="ql-block">特级教师凌宗伟对此书的评价尤其恰切。他认为这是一本“事情怎样做,文章便怎样写,文章怎样写,事情便怎样改进”的写实之作。如其所言,如果没有作者怀揣理想认准方向一路且行且思的执著探索,没有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点滴积累,就不会有这本堪有工具价值的书面世。</p><p class="ql-block">生命如同一根火柴,只有磨砺才会跳跃出灿烂的火花。自我修炼的道路从来不是一马平川一蹴而就,而是必然要经历自我重建的艰难,不断蜕变的痛苦,方能换来破茧成蝶涅槃重生的喜悦。虽然作者并未一一道出,但透过文字,仍然可以感受得到。本书所呈现给读者的40条建议,背后凝聚了作者数十年筚路蓝缕上下求索的心血与智慧,不止是对渴望成长的青年教师,对骨干教师、中小学校长也同样具有指导或启发意义。</p><p class="ql-block">人的成长就是一场场的相遇。在不同的生命阶段,所遇到的人、事、物,就是一个人成长的全部秘密。生命所有的密码,都隐含于这些相遇之中,所以,打开一本书,也许会恋上成长。某种相遇,注定会带来诸多的可能。米兰·昆德拉说:生命是一棵长满可能的树。作者则告诉我们:成长,就是去寻找自己的可能。而笔者想说的是,在寻觅中遇见,当有一束光照进心灵的瞬间,即使在别人的地图中,你也会找到自己的可能,以及方向。</p><p class="ql-block">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教育局 张桂玲</p>

成长

作者

特级教师

教师

修炼

如何

李志欣

教学

青年教师

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