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世间难得是诤友

张光友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人间难得是诤友</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交友似乎是件寻常的事情,人人都在交往,人人都有朋友,每个人一辈子都会有自己二三好友,但却不一定遇到一二诤友。所谓“诤友”,就是勇于当面指出缺点错误,敢于为“头脑发热”的朋友“泼冷水”的人。 真正的朋友是一生的财富,诤友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他们能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坦诚相见,对朋友的缺点、错误决不粉饰,敢于力陈其弊,促其改之。诚如古人说:“砥砺岂必多,一璧胜万珉。”意思是说,交朋友不在多,贵在交诤友。</p><p class="ql-block"> “交朋友增体面,不如交朋友益身心;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围炉夜话》中的这句名言可谓做人经验之谈。一个人能不能通过相知找到诤友,首先要看自己具有什么样的素养与心智,是不是既有一颗真心,又有两只慧眼。一个人的人生道路走得如何,所交朋友的熏染不可小视。“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因此,结交敢于忠言诤谏、直陈人过、能帮助自己认清自己的诤友尤为重要。</p><p class="ql-block"> 诤友不是通常意义的两情相悦,也不是物质上互通有无,更不是酒桌上的推杯换盏,而是虽非血缘关系但超越这种亲情的良师益友,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p><p class="ql-block"> 适当的拒绝。朋友之间有所求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并不是有求必应,必须学会适当的拒绝。每个人都应有接纳与宽容之心,但也要学会拒绝。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不做什么。”盲目的和好心,并不一定能带给你愉悦。一个人想要活出自己的价值,就先学会拒绝。拒绝是一种权利,就像生存是一种权利。适时、适度地拒绝,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过分的心软,过度的友善,是心智不成熟的标志。正如 日本小说家太宰治《人间失格》中所写: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生活中,我们太多的看中别人的感受却忽略了自己。有时候碍于面子,我们常常为别人着想,宁愿委屈自己,也从不主动拒绝。无论是在职场、社会,还是家庭中,这种人生角色,都会消耗掉他的大量时间精力,失去原本应有的自由,甚至为此吃尽苦头。毕淑敏在谈到拒绝的时候说:“拒绝是就是一种权利,你那么好说话,又有谁能体谅你?生活本就不容易,很多时候,你舍弃了自己宝贵的时间,却被那些利用你善良的人们压榨,于他们而言,你所做的事都不值一提。”</p><p class="ql-block"> 恰当的争论。许多时候,或许由于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或许因为信息不对称,朋友之间也会产生争论,但这仅限于争论对错,并不是恶语相向,而是敞开心扉,坦诚相见。记得有人说过:“我们都在走向自己的坟墓,却在路上争吵不休。”这句话凸显了交流和沟通是人类的天性。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融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 谐共处。无效的交流和沟通可能恶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社会肌体的撕 裂。“争论”作为交流和沟通的一种特殊形式,有效的“争论”是合理的碰撞,能够催生新思想的产生,促进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无效的“争论”将矛盾不断放大,甚而造成争论双方的相互伤害。朋友间的争论是纯粹的争辨,而不是当争论一方关注的是争论内容,而另一方却在关注争论的语气、说话的方式,或者争论者的身份地位等一些与争论无关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得体的批评。真正的好朋友,对于对方的不当言行,是绝不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一定会提出得出的批评,这种批评的得体,就在于在注意不让对方难堪的前提下,注意批评的艺术:其一,就事论事,不伤人格,批评者会根据对方的缺点或所犯错的错误,有针对性地指出批评意见,但不会将陈年往事都翻腾出来,跟对方身上的某一缺点联系在一起,更不要揭对方的伤疤,伤害到他的人格,引起对方的反感;其二,具体明确,有的放矢,在批评之前首先应该明确为什么要批评他?他在哪件事情上或者哪个方面处理不当,在有事实依据的情况下,明确批评的尺度,但不会太过笼统和抽象,让对方会对你的批评感到不可理解;其三,把握措辞,亲切诚恳,提出批评时,措辞诚恳自然,语气亲切委婉,让对方听了感到舒服受用并认真审视自己的错;其四,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批评的目的是希望对方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加以改正。因此,批评对方的同时应该给对方提出具体指导性的建议,让对方明确改正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有效的督促。朋友相处之道,应有底线,并相互督促共同前行。对此,孔子有段精彩的说教:子路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切切偲偲,怡怡如也,可谓士矣。朋友切切偲偲,兄弟怡怡。”这段话翻译成今天的白话就是:子路问道:“怎样才可以称为士呢?” 孔子说:“能和兄弟与朋友互相帮助、督促,还能和睦相处,就可以叫作士了。朋友之间要互相勉励督促,兄弟之间要和睦相处。”朋友关系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且无法回避的关系,很多人时常感叹:为什么对我伤害最深的恰恰是关系最紧密的好兄弟、好姐妹或者好朋友?有的人甚至因此变得薄情寡义。实际上,只要我们认真思考一下孔子关于兄弟与朋友的相处之道就能明白,既要广交朋友,又要有所选择;既要真心待人,又要有所判断;既要讲情,又不要为情所累;既要讲理,又不至于至察无徒。如是,我们就能拥有一个和谐、正能量的朋友圈。朋友相处之道的常态应该是开心就好,和睦相处。在相互促进、相互扶持的时候,要保持朋友之间的界限,不要因为相好就玩笑话过头而彼此受伤害。就如孔子说的,彼此之间一直保持尊重,特别是公众场合。因为你们是朋友同时对外还有其他的角色,这是关系特别好的人特别容易忽视的。好好体会孔子的原话,把握好朋友之间相处之道。</p><p class="ql-block"> 一个能经常给自己忠告、指出自己不足的人,一定是最关心、最爱护、最希望自己能有所发展、有所成功的人。一个人有诤友,“则身不陷于不义”。一个人从朋友的诤言中所获得的教益,也许要比从他自己的学习思考中获得的教益还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人与人之间如果能像古人倡导的那样: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就是人生的一大幸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