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世界记忆是以文献形式记载下来的世界各族人民的集体记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继1972年世界遗产项目对自然和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成效显著后,世界记忆工程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发起,在世界范围内让人们对图书馆、档案馆和博物馆中的文献遗产进行保护,旨在唤起人们对世界范围内濒危、散失或正在遭受厄运的文献遗产的关注,全面构建全球文化、自然、记忆等三大遗产抢救与保护体系。</h1><h1> 1997年起,世界记忆工程设立《世界记忆名录》,每两年评选一次。由“世界记忆工程”秘书处进行保管,并通过互联网对外公布。该名录与《世界遗产名录》《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称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三大名录”。</h1><h1> 中国作为文献遗产大国,一直积极支持并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项目。 国家档案局是世界记忆项目的牵头单位,自1997年第一次成功申请《世界记忆名录》以来,已有十多项文献遗产成功申报《世界记忆名录》。</h1> <h1><b>1.《中国传统音乐声音档案》(1997年入选)</b></h1><h1>收录了中国50多个民族的 传统音乐、文人音乐、宗教寺庙音乐、城市大众音乐等录音档案,其中包括家喻户晓的民间艺人阿炳创作的传世名曲。现存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h1> <h1><b>2.《清内务府档案》(1999年入选)</b><p>是有关“ 17世纪在华西洋传教士活动”的满文档案,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它形成于17世纪中叶,系统、完整地反映了清初西洋传教士在华活动的情况,涉及到中西交流史上比较重大的事件。此项档案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碰撞、交锋的过程,因而在中西文化交通史的研究方面具有宝贵价值。</p></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3.《古纳西东巴文字手稿》(2003年入选)</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简称"东巴古文献",是纳西族原始宗教祭司即东巴使用的宗教典籍,共2000余卷。该文献应用于东巴教各种仪式,主要分为祈福类、禳灾类、丧葬类、占卜类和其他类(相关杂书), 在研究宗教、文字起源以及原始文化方面有特殊的学术价值。其以原始的图画象形文字--东巴文记写,纳西族东巴自制土纸为制成材料,用墨和竹笔书写、线装。因其内容涉及多种学科,被誉为“ 纳西族的百科全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4.《清代科举考试金榜》(2005年入选)</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金榜是中国古代封建科举制度标志性的档案文献,是科举考试的最高级殿试的成绩榜。其分大金榜、小金榜两种。小金榜是大金榜的副本,呈至宫中供皇帝御览;大金榜则悬挂于宫墙外,告示天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于2005年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清代科举大金榜》长19米,高将近1米,是光绪二十年(1894年)殿试“大金榜”,也是 历时1300年的科举制度的最后一张金榜。</span></p> <h1><b>5.《清代样式雷档案》(2007年入选)</b><p>由清代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氏家族所设计、绘制和写作的建筑图样与文字档册,被统称为“样式雷图档”。所谓“样式雷”,即是对这些在清代200多年间主持皇家建筑设计的雷姓世家的誉称。他们的作品非常多,如故宫、北海、中海、南海、圆明园、万春园、颐和园、景山、天坛、清东陵、清西陵等。这其中囊括宫殿、园林、坛庙、陵寝,以及京城大量的衙署、王府、私宅,还有御道、河堤等多种建筑。</p></h1> <h1><b>6.《本草纲目》(2011年入选)</b><p>由明朝李时珍用了近三十年时间著成,计五十二卷。全书共收载药物1892种,附药图1000余幅,并载附方10000余剂,阐发药物的性味、主治、用药法则、产地、形态、采集、炮制、方剂等,可谓是集我国16世纪之前药学成就之大成。该巨制考证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在融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的同时,还体现出丰富的临床实践。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p></h1> <h1><b>7.《黄帝内经》(2011年入选)</b><p>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症”、“诊法”、“论治”等诸多理论学说,从整体观上论述医学,呈现出自然、生物、心理、社会的“整体医学模式”。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黄帝内经》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p></h1> <h1></h1><h1><b>8.《侨批档案》(2013年入选)</b></h1><p>侨批,简称作“批”,俗称"番批"、"银信", 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主要包括“福建侨批”和“广东侨批”两部分。100多年前,大量国人前往东南亚谋生,当时通信相对闭塞,华侨们只能靠侨批传音信、寄钱回家,侨批便成为维系海外侨胞和国内侨眷的纽带。侨批具有真实性、唯一性、不可替代性、罕见性和完整性等特点。作为珍贵的民间文书,它有别于一般书信,涵盖了侨乡与世界各地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信息,融汇中外商贸往来、邮传、驿递、金融、汇兑等多方面的历史记录,是未经后来人刻意雕琢的史信,被盛赞为中国“20世纪的敦煌文书”。</p> <h1><b>9.《西藏元代官方档案》(2013年入选)</b></h1><h1>该档案文献是有关西藏归入中国版图的元代档案,是元代中央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之间来往的重要文书档案之一,共有22份。该文献用八思巴字新蒙文或古藏文写成,反映了西藏自13世纪便归入中国版图这一历史事实。《元代西藏官方档案》在对元代这一影响整个欧亚文明的特定历史时期的研究方面上具有宝贵的价值,是研究西藏文化极富价值的原始资料。另外,其对研究藏文字、蒙文字的演变也有重要作用。</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10.《南京大屠杀档案》(2015年入选)</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2014年2月,南京市档案局首次向媒体公开一批珍贵档案。这批档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7年,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大量罪行。此次公布的档案资料共183卷,包括大屠杀期间慈善团体掩埋尸体、救济难民的 情况统计;各级政府所做的关于南京市民遭受日军屠杀、房屋被毁、财物被掠的调查;市民呈报的家人被杀、财产被抢的申诉和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关于南京大屠杀案的调查报告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这批资料在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由南京市军管会接收,其档案原貌从未公布过,绝大部分为原始件,属于“孤本”、“珍本”。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1937年至1939年间形成的同时期材料,涉及面广、人物背景丰富、材料相互印证、证明力强, 是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的有力证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11.《甲骨文》(2017年入选)</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是最古老的文字形式之一,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其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主要为记载了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事迹的卜辞。殷商信史、饮酒及敬鬼神的特色,使这些记载了诸多事情的龟甲在后世得以重见天日,并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较严密系统的文字。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皆有所体现,但其中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也还是比较明显。</span></p> <h1><b>12.《近现代苏州丝绸样本档案》(2017年入选)</b><p>是19世纪到20世纪末苏州众多丝绸企业、组织在技术研发、生产管理、营销贸易、对外交流过程中直接形成的、由纸质文字、图案、图表和丝绸样本实物等不同形式组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共2.95万余卷。这其中,既有苏州所特有的传统丝织工艺代表性产品如宋锦、漳缎、吴罗的相关生产资料;又有近现代丝绸业顶尖工艺的代表性产品如塔夫绸的技术和贸易资料。它们既是100多年来苏州丝绸产业工艺技术和历史的珍贵记录,又见证了中国现代工业的成长及东西方的商贸交流。</p></h1> <h1><b>13.《清代澳门地方衙门档案(1963年至1986年)》(2017年入选)</b><p>汉文文书主要形成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是澳门地方官员在行使中国对澳门管治权的过程中,与澳门议事会理事官之间文书往来所形成的地方衙门档案。这些档案主要包括由澳门当时的社会状况、人民生活、城市建设和商业贸易所产生的各种账目、信札、契约、合同等,是研究澳门历史以至中外关系史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p></h1> <h1><b>2008年,世界记忆工程亚太地区委员会建立《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后,可再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是世界记忆工程的地区级组织。</b></h1> <h1><b>1.《赤道南北两总星图》2014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b></h1><h1>制于中国明朝崇祯七年(1634年)七月。木印彩绘纸本,宫裱蓝绫,为屏挂式,由八条幅纵向拼组而成,版框每幅高171.4厘米,宽56.5厘米;拼后全图版框高171.5厘米,宽452厘米;如果加上原裱外沿,全图高200厘米,宽452厘米。该图由明礼部尚书徐光启主持测绘,德国传教士汤若望设计,意大利传教士罗雅谷校订,许多钦天监的中国学者参与了制图工作,比如邬明著就从事了大量绘制工作。该图上绘有大小20幅星图及天文仪器图,另外还有2篇图说。图中所使用的数据,继承了我国古代星图的内容,又吸收了当时欧洲天文学的成果,代表了当时东方星象学的最高水平。 该图目前保存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舆图库房。</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2.《孔子世家明清文书档案》2016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共有9021卷,约25.8万件。现存以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史料为主。档案内容主要分为袭封、宗族、属员、徭役、刑讼、租税、林庙管理、祀典、宫廷、财务、庶务、资料文书等,详细记录了孔府从明嘉靖十三年至1948年间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宗族等方面的情况。</span></p> <h1><b>3.《四部医典》2018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b></h1><h1>被誉为藏医学最经典的奠基著作,它成书于8至12世纪,是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且最具影响力的传统医学典籍代表之一。全面反映了藏医学发展的历史轨迹,是藏医学成长的真实记录,对藏医学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先后被翻译成英文、德文、蒙文、日文、俄文和其他文字。此次申报的是西藏自治区藏医院馆藏的四种木刻版(分别为扎塘版、达旦版、药王山版、甘凡平措林版)和一部金汁手写版。其中,4种木刻版文献代代相传,是药王山利众医学院1698年从西藏各地收集的众多藏医古籍文献中的珍品。这4种木刻版和金汁手写版是全世界目前保存最完好的《四部医典》善本,是不同历史阶段中对《四部医典》的校对和修订版本。</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4.《南洋华侨机工支援中国抗战档案》2018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形成于1938年至1947年,反映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生活在南洋地区的32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到中国参加国际物资运输所形成的原始文献材料,记录了他们参战的全过程及所展示的勇气和奉献精神。揭示了二战期间一段鲜为人知的史实,它不仅是海外华人作为志愿者支持中国抗战的证据,同时也反映了海外华侨与中国的紧密联系。</span></p> <h1><b>5.《贵州省水书文献》2022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b></h1><h1>中国水书文字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几种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之一。“水书文献”是中国水族用本民族的象形文字和图画符号记录,用水族语言、歌诀释读,由水书先生掌握和应用的原始信仰典籍,保存了丰富而古老的文化信息,对于研究人类早期文明的起源与形态,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b>6.《南通大生档案》2022年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b></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大生纱厂创办初期档案(1896-1907)”共205卷,保存在江苏省南通市档案馆。清末状元、企业家张謇1895年创建的大生纱厂,是中国及东亚棉纺业萌芽期的龙头企业。纱厂的成功创办与运营,是中国传统经济管理智慧与世界先进技术、企业组织形式相结合的硕果。纱厂的创办人张謇具有较强的档案意识,在筹建之初就明确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和负责人,形成和积累了大量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的档案。其中大生纱厂1897年发行的股票,是中国近代企业最早的股票之一。张謇亲笔书写的文书,尽显传统书法艺术的审美价值。目前,保存在南通市档案馆的大生档案有近万卷之多。</span></p> <h1><span style="color: inherit;">从《世界记忆名录》中了解中国,从中国的档案文化里认知世界、追溯历史、探寻记忆,我们的文明方能有迹可循。</span><br></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