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好久不见!(二)

铃儿响釘铛

<p class="ql-block"> 第二篇幅 拙政园</p><p class="ql-block">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杰出代表,亦是江南私家花园典范,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丰富的文化内涵、高度的造园成就、疏朗自然的风格、典雅秀丽的景色而著称于世。它是中国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之一且历史最为悠久。</p><p class="ql-block">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在唐代陆龟蒙宅地和元代大弘寺旧址处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据传王献臣在建园之期,曾请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为其设计蓝图,形成以水为主、疏朗平淡、近乎自然风景的 园林。 </p> <p class="ql-block">远处是拙政园中的经典“借景”:报恩寺塔,俗称北寺塔,是苏州古城区中最高的建筑。</p> <p class="ql-block">绣绮亭(春景)位于拙政园中部百年枫杨树下,亭名出自杜甫的诗句“绮绣相辗转,琳琅愈青荧”。亭柱上的楹联 “生平直且勤,处世和而厚”,亭匾额 “晓丹晚翠”。</p> <p class="ql-block">荷风四面亭(夏景)座落在园西南部池中小岛,四面皆水,亭单檐六角,四面通透。</p><p class="ql-block">亭柱上的楹联是:四壁荷花三面柳,半潭秋水一房山。寓意春观三面柳芽,夏赏四壁荷花,秋览半潭秋水,冬看一房山景。</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待霜亭<span style="font-size: 18px;">(秋景)</span>是赏秋景的绝佳景点,“待霜”一词出自唐代苏州刺史韦应物诗句“书后欲题三百颗,洞庭须待满林霜。”亭的四周种满了桔子和枫树,秋天,园主人坐在假山上的待霜亭,欣赏霜后红艳的桔子和枫树红叶的秋景。亭柱上书对联:墙外清山横黛色,门前流水带花香。</p> <p class="ql-block">雪香云蔚亭(冬景)位于拙政园全园中部至高点,“雪香”来自比喻“梅花”的“香雪”,宋代诗人苏轼《月夜与客饮杏花下》“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雪香云蔚中的“云蔚”则指山间林木茂密。</p><p class="ql-block">雪香云蔚亭南檐悬有草书“山花野鸟之间”匾额,亭南柱上悬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文徴明年逾九旬所作,十个字,体现了作者幽静恬淡,超然物外的心境。拍照时恰逢小学生们来园中游学,苏州的小朋友好幸福喔</p> <p class="ql-block">以下照片就不一一赘述啦</p> <p class="ql-block">文徴明手植紫藤,至今430多年,被称为苏州三绝之一。</p> <p class="ql-block">拙政园内一步一景,堪称园林之母,也是古今文人墨客心灵的归园田居。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我,尽管这次游园时间有些匆忙,但每每回味,相信总有一句话能让我产生共鸣,让我在繁緒中学会从容,在世俗中学会释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