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七日~记忆碎片

<p class="ql-block">  10月23日,我在派驻隔离酒店工作第十九天不幸感染了,核酸结果为阳性。在凌晨3:30,被救护车拉到敕勒川方舱医院二号舱,在这里和医生,护士,志愿者,患者一起度过了难忘的七天,我用手机记录了七天的所见所闻。</p> <p class="ql-block">10月23日凌晨3点,离开隔离酒店,前往敕勒川方舱</p> <p class="ql-block">  走进方舱医院,诺大的场馆里分了四个病区A.B.C.D,我被医护带进D区99+床。进入方舱映入眼帘的是昏暗的灯光和遍地的床位,按照过道整齐的摆放着,当时正值凌晨五点,有些患者在还睡眠状态中,我静静地扫码进群,在护士的带领下找到床位准备被褥,在准备过程中,有个别早起的患者已起床洗漱了,我旁边的两位姑娘正在沉睡状态中,她们来自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大二的学生。我忙碌了一早晨之后,7:30志愿者给大家发放早餐,护士来询问登记我的身体状况。当我手捧热乎乎的早餐,心里有了一丝暖意,毕竟后半夜在寒冷的救护车里度过。当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和感受,那种不安,委屈,焦虑涌上心头。</p><p class="ql-block"> 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生活场景,我居然要在这里度过七天,真是难以想象。不由得泪水夺眶而出,看着早餐有牛奶,鸡蛋,馒头咸菜和水果,饥饿的我狼吞虎咽。在短暂的情绪调整之后,开启了七天的方舱生活。作为首府摄影人,我用手机真实记录了方舱里的一幕幕生活场景,因为这里的每一天都在感动着我……</p> <p class="ql-block">  一、美丽逆行者,战疫青城</p><p class="ql-block">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医护大白们的明显标志”呼伦贝尔医疗队”“锡林郭勒医疗队“明显的字样,他们是来支援我们呼和浩特的盟市医务工作者。医护们热心嘱咐我“症状类似感冒,不要过度紧张,多喝热水,好好吃饭,适量活动,按时服药,会很快康复的。”于是我擦干眼泪,观察周围人,开始了方舱生活。方舱的医生护士,每四小时轮一次岗,她们穿着防护服穿梭在患者病床之中,询问病情,做记录和治疗。所有医护24小时在岗,提供患者所需,没有一位医护工作懈怠,她们始终保护积极的工作热情和态度,给患者作耐心的疏导和解答疑惑。根据症状,因人而异,医护们还给准备了退烧药,甘草片,还为小朋友患者准备了婴儿糖浆,可以说分层分类,细致入微。</p><p class="ql-block"> 这里入舱患者72小时后要进行核酸采样,大家凌晨三点就起床排队做核酸,每天四个病区大概有一千多人做核酸,这里秩序井然,安静高效。大家都保持在一米线以上,间隔排队做核酸。有男女,老、幼,看着大家淡定的神情,我紧张的情绪也好转了很多。每天按时吃饭、准时睡觉、大量不停地喝热水,终于三天熬过去了,72小时后,我接到了做核酸的通知,默默地告诉自己有了希望,因为连续三天核酸阴性就可以出舱了。我抱着早日回家的信念坚持做了三天核酸,当时核酸结果查询不到,心里又是忐忑不安,究竟怎样也不知道。等到第七天中午2:00我接到了医生电话,告知我可以出舱了,当时我兴奋地跳了起来,激动的泪水流了出来,终于盼到了好消息。邻床的病友为我高兴,我们相互鼓励,加油,早日出舱。</p> <p class="ql-block">不眠之夜</p> <p class="ql-block">日夜陪伴</p> <p class="ql-block">坚守</p> <p class="ql-block">温馨提示</p> <p class="ql-block">  二、有光就有爱,温暖的“中国红”</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志愿者都是患者,都是九零后,零零后的学生。脱掉马夹是患者,穿上马夹就是志愿者,我用手机记录了志愿者们辛勤工作的一幕幕,因为每一个瞬间感动着我。志愿者非常给力,在每个工作节点上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去推车打饭,把饭发到每个患者手中,生活物资和生活垃圾,医疗垃圾也是志愿者们认真打包密封后送走。搬运物资,环境的清洁打扫,一直忙碌到大家进入梦乡。而且,这里的志愿者是一批一批接续报名的,是自发的行动,有的是母女,父子参加志愿活动,家长就是榜样,父母就是力量。就是这样接续感动了我,让这场战疫变得更加充满光和爱,感谢方舱里的那一抹“志愿红”。</p> <p class="ql-block">  三、方舱学子,感动你我</p><p class="ql-block"> 在进入方舱最直观的就是学生比较多,大多是大学生,我看到了他们身上那种病毒不可怕!乐观很重要!的心态。他们每天有规律地早起,上网课,写论文,每一个学生都在以自己不同的方式进行学习,完成课业内容。除此之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子主动承担志愿者工作去帮助刚入舱情绪不稳定的人们,去帮助不会操作使用手机的老人,和行动不便的患者。在学子的身上,让我看到了希望和成功,有他们在,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看到他们画的一幅幅抗疫励志的宣传画,就是希望就是信心,就会努力。</p> <p class="ql-block">方舱网课</p> <p class="ql-block">视觉力量,共克疫情</p> <p class="ql-block">这里用一首诗送给学子们:</p><p class="ql-block">每一次战斗</p><p class="ql-block">都是一次成长</p><p class="ql-block">疫情终将过去</p><p class="ql-block">繁花必将如常</p><p class="ql-block">只要我们齐心协力</p><p class="ql-block">终将战胜疫情</p><p class="ql-block">加油!孩子们,你们最棒!</p> <p class="ql-block">心声</p> <p class="ql-block">入舱</p> <p class="ql-block">午夜核酸</p> <p class="ql-block">痊愈出舱</p> <p class="ql-block">等待出舱</p> <p class="ql-block">母子情</p> <p class="ql-block">知音</p> <p class="ql-block">志愿服务</p> <p class="ql-block">清理垃圾</p> <p class="ql-block">有序出舱</p> <p class="ql-block">方舱警察</p> <p class="ql-block">曙光守护者</p> <p class="ql-block">  在这300余万人口的“草原”都市被摁下“暂停键”,方舱医院成为寄托无数人希望的“生命之舱”。这里记录着一段段医生、护士、志愿者、警察与患者“在一起”的日子,这里是患者眼中的“诺亚方舟”。明亮的灯光,温暖的床铺,一日三餐营养搭配,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细致入微的服务,都给我留下了真实感动的“记忆碎片”。这七天,常常被这些向阳而生的精神感动着,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一起努力,让美丽的呼和浩特恢复往日的生机,让草原人民重归幸福祥和的生活!</p><p class="ql-block"> 加油!内蒙古,加油!呼和浩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