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院。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做到知识共享,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整体教学水平,12月2日,安陵镇中心小学 六年级语文组开展了第七单元集体备课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单元解说,明确方向</span></p><p class="ql-block"> 首先主备人王爱霞老师对本单元作简要解析: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艺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文言文二则》《月光曲》《京剧趣谈》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本单元重点 :(1)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伯牙鼓琴》。本单元的三篇课文中《文言文二则》中选人了两个故事:《伯牙鼓琴》和《书戴嵩画牛》。两篇故事一说音乐艺术的高雅境界,一说名画作品也有瑕疵,都与艺术相关。《月光曲》讲了贝多芬创作名曲的一个传说,让我们领略了大音乐家“音乐为大众服务”的高尚情怀。《京剧趣谈》一文分“马鞭”和“亮相”两部分讲了京剧的艺术特色。(2)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每篇课文中都给我们留下了充分想象的空间。《伯牙鼓琴》中俞伯牙的琴声让钟子期想到了高山流水,我们的耳边仿佛也想起了那优美的琴声;《月光曲》中贝多芬在月光下弹奏的第二首曲子让穷兄妹俩看到了异常美丽逼真的景象《京剧趣谈》中马鞭的运用和双方战斗时的突然静止与耍杂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精耕细作 抱朴守真</span></p><p class="ql-block"> 王爱霞老师详细阐述了《文言文二则》一文,两则文言文分别讲的是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知音故事、 牧童指出名画错误的故事。 重点是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心情, 想象故事中描述的美好景象,体会艺术之美,背诵《伯牙鼓琴》。董老师建议组织学生通过朗读、结合注释、讨论探究等多种方式学习文言文,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胡思思老师提出《书戴高画牛》中“所宝以百数”中“数”读“shǔ”。</p> <p class="ql-block">王玉老师讲解了《月光曲》一课的教学思路,课文主要讲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传说故事。重点是学习第 9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背诵这一段。她建议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抓重点词句,体会音乐描绘出的美好画面。</p> <p class="ql-block">李佩云老师针对《京剧趣谈》一课谈了自己的看法:本文主要讲了“马鞭”这一道具在京剧表演中的运用,舞台上双方作战时两种表演手法的作用。重点是从描述中了解京剧的艺术特色。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自主练习读懂课文,用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学习第二部分。</p><p class="ql-block">毛俊华老师指出:课堂上组织同学之间通过口语交际了解我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和他们的故事,学习欣赏名家作品,谈一谈学习书法过程中的感受和学习书法的好处。</p> <p class="ql-block">陈青娥群老师提出本单元的习作《我的拿手好戏》,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题目先思考:什么是拿手好戏,自己的拿手好戏是什么,怎样炼成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样做到详略得当。先列出提纲,再写作文,要求突出重点,详略得当。</p><p class="ql-block">语文教学 点滴分享</p><p class="ql-block"> 杨桂英老师关注到《语文园地》语句段运用中与戏曲有关的词语,不仅了解词语戏曲中的意义,也要了解这些词语的广义。学习运用合适的说明语言说明事物,理解积累一些与艺术有关的词语。其中压轴-拼音[yā zhòu]释义原本是戏曲名词,指一场折子戏演出的倒数第二个剧目。</p><p class="ql-block"> 最后郜娟娟、马静老师总结:本单元要素是体会艺术之美,不仅欣赏艺术美,且人物形象的描写、思想情感的升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等多层面都要涉及到。如“续弦”来自《伯于鼓琴》,《月光》是一个传说,《制作台灯》目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观察。日积月累的词语多方面了解词义,对这些词语给于相关定位具体形容哪方面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本次集体备课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利于资料共享,提高教学质量,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