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辉影-- 婺源秋摄

根林

<h5></h5><h5> 蓝天碧水,粉墙黛瓦,徽风古韵水墨画。<br> 醉美乡村,梦里老家,高山流水育精华。<br> 晨光晓雾,朝耕暮归,挚友乡党话桑麻。<br> 文光北斗,儒道风雅 , 古今墨客仰华夏。<br> 这是诗歌里描绘婺源绚丽风光的赞美之词,也是我们对婺源这方似梦如画热土的真实观感。如果不是身临其境 ,你无论如何都不会相信人间竟有如此美丽的地方。让我们走出喧嚣的城市,结伴来这到宁静的乡野,品尝一下视觉大餐、一道惊艳与梦幻“中国最美乡村”秋色的味道!</h5><div><br></div> <h5> 婺源县龙尾村位于溪头乡江岭山脚下,一个十分普通的小村子。</h5> <h5> 然而却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龙尾砚” 的砚石产地,这确让人刮目相看了。村中的建筑为徽派风格,青砖白壁马头墙。穿行在狭窄的街巷,能感受到这里闲暇的生活气息。</h5> <h5> 村后有河名《饶河》,河水碧绿如玉,清澈见底。</h5> <h5> 秋未冬初的龙尾村美得像仙境,岸边青竹苍翠,枫红似火,水中平静如镜光影摇曳,恰是一幅幅山野溪水美妙画卷。</h5> <h5> 清代诗人吴颢有感而发曾作诗《婺源溪行 》<br> 沿山一棹婺溪行,山色苍苍溪水清。<br> 拟到黄州说风景,小茅篷底浪花声。</h5> <h5> 普通而又平静的赣北小村--上坦村。江湾溪水静静地从村前流过,溪水边有几颗硕大的千年古樟和一幢幢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微派民居。“杭瑞高速”擦村而过,把村子装扮得既古色古香又富有现代气息。</h5> <h5> 早年村子名不见径,后因冯小刚的一部电影《我不是潘金莲》成外景拍摄地之一而突然闻名天下。冯小刚独到的审美视角,将上坦村最为精致的画面,利用得尽乎完美。</h5> <h5> 上坦是处透着古朴韵味的古村,清河竹排、水柔声轻,悠然舒适,充满浓郁的乡村风情。</h5> <h5> 清晨,远处传来阵阵犬叫鸡鸣声,石城从睡梦中醒来。</h5> <h5> 婺源石城之美,美在晨雾辉影、炊烟袅袅,美在白墙黛瓦、古树红枫。</h5> <h5> 这里的晨雾是最摄人心魂的大自然杰作 。</h5> <h5> 因村子坐落在山谷之中,周围山体环绕,秋雾下沉,村中炊烟又不易散去,在晨光辉映下,云雾缭绕如入仙境一般。</h5> <h5> 晨光辉影和薄雾炊烟争相緾绵缭绕,红枫黄杏与白墙黛瓦交辉相映。</h5> <h5> 石城被山雾和炊烟形成的白色迷雾笼罩其中,犹如世外桃源人间仙境。</h5> <h5> 太阳渐渐爬上山头,阳光从树缝叶隙间泄下来,到了该晒秋的时光。</h5> <h5> 石城的晒秋很有意思,更符字意环境。日出东方,匾置西坡,中间担着个村子。一日一西岂不是天作地设的一个“晒”字,这是天公在作美。</h5> <h5> 在西坡,这里的晒匾最先受到阳光的恩赐,五彩缤纷的丰收果实在阳光的簇拥下,水气升腾果形收缩,内涵得到升华,成为易于储存、运输的真正意义上的粮食及各类干货。<div><br></div></h5> <h5> 然而,更具规模与视觉美感的还得数篁岭的晒秋 。</h5> <h5> 深秋的婺源,枫叶红了,柿子熟了,山村进入了丰收的季节,晒秋该是应景了。</h5> <h5> 篁岭古村坐落于“地无三尺平”山坡上,民居就势而建,错落布局。因受地形限制,村民的农作物只能用竹匾在自家房顶窗前的木架上晾晒,形成特有的“晒秋”农俗景观。“窗衔篁岭千叶匾,门聚幽篁万亩田”说的就是篁岭晒秋的情景。</h5> <h5> 篁岭晒秋的"秋"实是指丰收的果实,所以晒“秋”并非一定在秋天,一年四季都有应季的农作物收成下来,晾晒瓜果疏菜、粮食豆类等都是村民日常生活一部分,所以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篁岭晒“秋”的大场面。篁岭晒秋也由此成了画家、摄影家们追逐创造的素材之地。</h5> 本辑结束,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