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品国学经典,诵千年诗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教师们积淀浓厚的国学底蕴,12月1日晚19:00-20:00,城关镇中心小学国学经典共读小组相约云端举行了“ 诵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化” ”第一次国学经典共读分享会。</p> <p class="ql-block"> 王先娜主任对本次活动做了精心地组织与安排。</p><p class="ql-block"> 本次分享会由任慧晶老师主持,17名成员参加了活动。</p> <p class="ql-block"> 任慧晶老师首先阐明本次活动的意义在于<span style="font-size:18px;">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促进教师文化素养的提升。接着宣布本次活动流程按照“</span>诵读自选章节”,“交流心得感悟”,“总结人发言”<span style="font-size:18px;">三个环节进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p> 诵读自选章节 <p class="ql-block"> 共读老师们精神饱满,得体大方。诵读清晰流畅,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变化,营造出浓厚的经典文化氛围。</p> 交流心得感悟 <p class="ql-block"> 王先娜主任率先为大家分享。王主任学习善于深挖、钻研,她从<span style="font-size:18px;">甲骨文到金文,到小篆,有理有据,娓娓道来,</span>深入透彻地为我们解读了“学而”二字的正确含义,听后让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p> <p class="ql-block"> 郭雪莉老师对《论语.学而》第二篇进行了深入透彻地研读,辩证地论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务本”、“本立”、“道生”三者的关系。她认为</span>君子应该专心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她还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这句话。悟出了“务本”“本立”“道生”三者的关系,以及“务本”的重要性。她说,“务本”才能“本立”,“本立”才能“道生”。“务本”“务”的是“勤奋致力”,是“根”。“根深才能叶茂,叶茂才有硕果。”“就如学习,“本”就是“读”“悟”“用”。“务本”就是“熟读成诵”“认真感悟”“学以致用”,只有抓住了读”“悟”“用”这一根本,“熟读成诵”“认真感悟”“学以致用”,那么“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和气质”,这一“道”就形成了,即“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p> <p class="ql-block"> 蒋会妍老师理智清醒地看待经典。她认为“吾日三省吾身”,自省要有度,不可盲目。她说反省自己,需要勇气,需要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缺点。而找到自己的缺点,需要参照物,要么是从书上学来的知识,要么是从生活中的总结的经验,要么是将自己和别人对比之后发现自己的不足。这些都需要有一颗愿意学习的心。而有了勇气未必能真正做到吾日三省吾身。她还说,应当把握反省的程度。适度的反省使人受益,但若过度“反省”,会走向和毫不反省完全对立的另一个极端--陷入自我怀疑。会让自己在和别人比较的过程中质疑自己,出现焦虑,还可能会不断放大自己的缺点,进而陷入越来深的自我怀疑,甚至出现忧郁情绪。</p> <p class="ql-block"> 乔秋萍老师勤学善思,感悟颇多,侃侃而谈。她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从“君子之过”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她还结合工作实际,谈到作为教师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一方面对要勤奋教导学生,不知疲倦。她谈到对曾犯过错的少年,要有孔子般宽宏的胸怀。对于过而能改的学生,要赞许他的进步,不应抓住他的过去不放。她认为学习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且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她最后感慨道;读圣贤书,听圣贤言,犹如与圣人同行,日日熏之,久久变之,我们的心也会被清洗,被同化,圣人之言又如规如矩,指导着我们的行为,日日行之,我们就会变得智慧。工作也会更得心应手。</p> <p class="ql-block"> 樊会玲老师智慧通透。她结合《论语》全书,深层解读孔子所说的“学问”——既不是指文学水平的高超,也不是指知识渊博,而是指做人做事的学问一—做人到位,做事正确。他强调是“学”之后的”行”。她说一门心思只学知识,而不想着如何让学到的知识先服务于自己,后服务于社会,这无疑是一些“闭门造车”、“纸上谈兵”的书呆子、百无一用的书生。</p><p class="ql-block"> 她还谈到,有些人满腹才学,却尽做祸国殃民之事,一样是“无学”之徒。有些人,虽读书不多,知识也不丰,但做人有担当,做事有主见、重大义,这样的人就是有学问的人。她说,做人做事的学问不是在书斋里形成的,也不是在课堂上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的生活中,在做事、交友、为政、经商、治家乃至穿衣吃饭、打扫卫生等这些具体的社会活动中养成的。这就是“学而时习之”的“习”。学问的获得,既需要上述的实践,更需要不断地反思,做人就要随时随地地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与不足,提高修养。</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每一位参与者用心研读,深入感悟,真诚分享。大家结合工作、生活,与经典面对面,细谈理解,畅说收获,共话未来,感受着经典的滋养。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大家共同沉浸在经典文化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沐春风。</p> 诵读活动总结 <p class="ql-block"> 活动最后,李老师对本次活动做了总结:</p><p class="ql-block">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本来博大精深的经典文化通过大家的读、悟、交流,瞬间让人如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这就是共读的意义所在。</p><p class="ql-block"> 经典是经久不衰的万世之作,是经过时间的洗礼和沉淀,穿越千古依然具有普世价值的作品,值得每个人学习研读。尤其是《论语》,记录了“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及其弟子的智慧,是经典中的经典。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足见其珍贵。更是我们做老师的应该去学习的。</p><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是一番精神滋养,是一场心灵的旅程,更是一场自我提升的修行。希望全体共读成员携手一起去叩开经典文化的大门,在中华文化浩瀚的经史子集中去汲取智慧,遇见欢喜,希望每个人都能从经典诵读中找到更好的自己,并把我们博大精深地经典文化一路传承下去。相信下次活动一定会有更多的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