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说过:“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br><br>可见,<font color="#ed2308">好的习惯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未来的。</font>你能不能担重任,会不会办事,能力如何,很大程度上都跟你的习惯有关。 <font color="#ed2308">学生阶段是良好习惯的关键期</font>,是人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br>尤其是新入学的孩子,更应该重视习惯培养,以利于为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为自身发展打好基础。<br><br>下面这份中小学生各年级<font color="#ed2308">“好习惯一览表”</font>,具体介绍每个年级孩子应该具备什么样的习惯素养,非常实用,值得家长收藏!<br><br>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b>一年级习惯</b></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二年级习惯</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三年级习惯</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四年级习惯</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五年级习惯</font></b></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六年级习惯</font></b></h3> <b>教育中习惯培养尤为重要。</b><br>孩子需要养成的好习惯很多,上面的习惯都是最基础、最重要的习惯。在孩子12岁以前养成,会为孩子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br><br>初中三年是孩子一生很重要的受教育阶段。我们表面上要求孩子刻苦学习,其实,更多应该关注过程,就是学习习惯。<br><br>初中学习习惯与能力的培养,从经验来看:<br><b>初一以培养学习习惯为主<br>初二以培养思维习惯为主<br>初三以培养自学能力为主</b> <font color="#167efb"><b>初一培养学习习惯</b></font> 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以下五个环节:<font color="#ed2308">听讲、笔记、作业、改错、总结</font>。这五个环节与我们的成绩息息相关,非常重要。<br><br>和成绩的关系度:听讲与笔记,约40%,作业约10%,改错约20%,总结约30%。<br><br>具体做法:听讲、笔记,时间分配:80%时间听讲,20%时间记笔记。<br><br><b>听讲听什么:</b>老师对一个题目的思路突破分析,一个题目或者一类题目的总结,自己有疑问的地方。<br><br><b>笔记记什么:</b><br><br>(1)基础的定义、定理、性质(一定要理解记忆)<br>(2)自己课上的灵感<br>(3)自己有疑问的地方<br>(4)老师的归纳与总结<br><br><b>作业:</b>认真完成作业是对课堂知识的落实,很重要。<br><br><b>改错:</b>对自己没掌握的知识的及时弥补与修正。<br><br><b>总结:</b>总结的时间不需要太长,但是对能力提升很重要。把自己的知识体系归纳总结,编织成网。<br><br> <b><font color="#167efb">初二培养思维能力</font></b> 做好四会:<font color="#ed2308">会听、会做、会讲、会变。</font><br><br><b>会听:</b>会听老师讲课的关键点,听讲效率高。<br><b>会做:</b>把会的做成对的,准确、规范进行书写,表达自己的思路。<br><b>会讲:</b>把自己会的东西讲解出来,能力达到一个新的层次。<br><b>会变:</b>题目的形式发生变化,能发现本质,准确解答。<br><br><font color="#ed2308">具体做法:</font><br><br><b>1.家长装傻让孩子把题目讲给你听。</b><br>有时候家长要傻点,题目的解答你看懂装没看懂或根本不看就说你看不懂,让孩子把过程讲给你听,过程中还可以装傻提些问题。<br>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让他对题目理解更深一层。同时更让孩子有成就感,爸爸妈妈都不明白的题,是我给他们讲明白的。<br>听懂不意味着会做,会做不一定能做对。讲题会进一步加深对题目的理解,对能力提高大有好处。<br><br><b>2.让孩子学会总结,做读书笔记交流体会。</b><br>学会一个章节或一册,让孩子给你总结知识。刚开始你可以帮助他,让他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最重要。<br>有些时候放松下,让孩子读些名著或励志类书籍,有感想时让他做好笔记,你也可以和他一起看,交流对人物的感受和心得体会。<br>会总结和归纳,才能让学习更高效,才能做到举一反三。 <b><font color="#167efb">初三培养自学能力</font></b> 初三在延续思维能力提高的基础上,<font color="#ed2308">让孩子逐渐养成自学习惯,自己学会整理和查找资料。</font><br>最开始,家长可以操作让孩子看,逐渐让孩子自己整理家长给予指导,到最后让他自己整理。<br><br>比如:<br>老师经常会要求整理作家的生平事迹,最开始上网帮助孩子查资料,后来就让孩子自己查、自己整理。<br>如果孩子喜欢玩魔方,就让他自己上网查资料、整理相关资料(玩魔方有助于培养孩子空间想象与动手能力)。高中需要很好的自学能力,有意识做这方面培养,才能慢慢放手。 <font color="#167efb"><b>习惯养成要注意的几点</b></font> <font color="#ed2308">1.要坚持</font><br><br>有家长说,给孩子建立习惯的过程中很难坚持。这让我想起身边很多熟悉的场景。<br><br>一个小学生已经坚持了两个星期每天早起锻炼,结果某天晚上和家长一起看《中国好声音》到11点多,第二天早上起不来,从此再也没有进行过早锻炼。<br>有很多爱美人士苦苦坚持数天晚间节食,结果一场好友聚会便自此守住餐桌回归旧途,饱享口腹之欲却事后自责不已。<br>查尔斯·杜希格在《习惯的力量》中说:“习惯从来不会消失,它蛰伏在大脑的基底核,当正确的暗示和奖赏出现时,它会再次出现。失忆老人能找到回家的路,老鼠能在巧克力的诱惑下进出迷宫,都是这个道理。”<br><br><font color="#ed2308">2.写下来</font><br><br>你的“习惯建立计划”具体吗?有白纸黑字写下来吗?<br>事实上,在习惯建立的过程中,“写下来”这个动作非常关键,通过写下来我们才能在头脑内确认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才能梳理清楚这些要素之间的关系,才会不自觉地模拟即将发生的场景。<br><br>我们做事之前,大脑需要“仪式感”,其实质上是内心归属的确认,我们生活中几乎处处都需要“仪式感”,不是吗?<br><br><font color="#ed2308">3.做可视化的进展记录</font><br><br>比如,某件约定的事情做好后,在日历上做出标记,以示自己当下的进展。<br>这给我们对做好的事起到一个心理确认的功能,由此产生的成就感、起到的作用更是不可小视——这是真正让我们坚持下去的内在动力。<br>这个进展记录尽可能放到醒目之处,另外也可以通过<b>记日记的</b>方式达到坚持的目的。<br><br>俗话说,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要从点滴做起。孩子目前还没有养成的习惯,我们可以尝试行动起来!好的习惯可以让我们终身受益。老师、家长要有耐心,坚持引导孩子做下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成都立行知教育 </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地址:(导航)成都立行知教育拓展基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电话:028-85840213/18140149717</div>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之用,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侵犯到你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