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凉山情缘之八 绿皮 “慢火车”,跑出了乡村振兴的“加速度”

胖哥

从普雄往返攀枝花5633/5634次列车,从1970年开始已运营近半个多世纪,风雨无阻,从未改变。没有空调、没有卧铺、没有餐车,从普雄到攀枝花353公里,历时9小时7分,经过26个站台,全程票价最高25.5,最低2元,几十年没有变过。它被喻为渴望走出大山读书孩子们的“校车”,彝族同胞赖以生存的“赶集车”,民族共同发展的“连心车,扶贫车、致富车”。这趟列车在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支持着大凉山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更是用无声的语言连接着大山的人们与外面世界的沟通,连接着家与远方。 这趟“慢火车”,它拉动了沿线的经济发展,为大凉山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了独有的作用。它像“校车”一样,学生每周上学、回家,作为火车中的“公交车”,风雨无阻,长年不变,给上学的孩子们提供了方便,为农家孩子通过读书求学改变命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这趟 “慢火车”是带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是服务偏远地区人民群众的出行的主要方式,百姓的农副产品,鸡鸭鹅、猪、羊都可以带上火车,去邻近的乡镇交易,并且全都免费运送。无论村民日常赶集、购物,“慢火车”在山区依然是无可取代,是彝族同胞赖以生存的“赶集车”, 这趟 “慢火车”在近半个世纪的光阴里,将沿线的站点串连成一个整体,为山区人民改变家乡面貌,让更多的群众走出大山,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用自己辛勤劳动换来更好的明天,而这趟“慢火车”承载起了大家的希望,是当地群众的“致富车”。 这趟 “慢火车”为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如今“慢火车”已经成为沿途老百姓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不仅是沿途民俗文化的一个标志性符号,在外来者眼中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年1月10日,西昌到昆明首开动车组,已摆脱绝对贫困的大凉山正式步入“动车时代”。预计到年底,西昌到成都的动车也将开通。在动车通至大凉山实现客运高速的同时,已经在大凉山的崇山峻岭中运行了50多年、平均时速仅有50多公里的绿皮“慢火车”还要持续运行下去。继续方便沿线群众出行,孩子上学,继续成为流动的“集市”。 如今“慢火车”依旧是国家铁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式列车悠扬的鸣笛声或许会消逝,但那抹绿色,却将依旧承载着无数希望和梦想奔驰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如果说高铁体现了中国速度,那绿皮车“慢火车”更传递的是扶贫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的温度。 摄影、编辑 陈园<div><br></div><div><br></div><div> 2022年12月1日</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