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周阅读了李希贵校长的《重新定义学校》一书,本书收录了李校长十一个关于教育改革方面的专题报告。李校长通过大胆改革实践的梳理,用翔实的行动报告向我们展示了新学校行动研究的学校发展图景。他一直在寻找学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核心要素,那就是“保障学生中心的治理结构”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p> <p class="ql-block">一、站在服务角度,追求教学本质。</p><p class="ql-block"> 李希贵校长说:“我是十一学校师生的最高服务官”。十一学校以教育为服务业,以顾客满意度为必要指标,带来具体工作目标的变化。那么,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我们的客户,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对话、咨询、诊断等方法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帮助他们解决自己的问题。这引起了我们对自己和学生的关系,对和学生交往方式的思考。学校追求教育的本质,使课程适合所有学生。通过教育,学生最终能够唤醒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具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传统学校注重教材教育,实际上是教师主观的教材教育,老师对全班学生进行同样的教育时,他真的不知道学生,也看不到真正的学生。教育的真正力量来自学生的内动力。十一学校研究学生的需求,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研发出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4000多名学生有4000多个课程,面对近300种可选课程,形成了1300个课程,通过选择课程,每个学生都找到了适合自己未来的前进方向。特别是取消行政班级,实行走班选课,实施导师制度。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行为消失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成为了平等的关系这种适合学生成长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理科层次、文科层次、丰富多彩的社区、体育季节、泼水节……随处可见对学生内部动力的唤醒,十一所学校的学生充满幸福,激发了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虽然,目前大多数农村学校没办法实现这种先进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但是它给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从“绿色课程链”走向个别化,寻找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要素:一是保障学生中心的治理结构;二是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p> <p class="ql-block">二、不要把学生培养成我们想要的样子。</p><p class="ql-block"> 很多专家说,教育应该是“科学田地”;不是“机械生产”。李希贵校长也谈到了这个问题,很多学校为了表现所谓的“特色”,1000名学生买了1000个葫芦丝,学校成为了艺术特色学校。为了让学校成为体育特色学校,给学生买轮滑篮球,学生从一年级开始进行强化训练,学校成为体育特色学校。我也参观过很多类似的特色学校。例如书法、科学技术、国学等,学校似乎成为了生产、制作的“特色产品”的加工厂,所有的学生都把这个特长和兴趣放在模具里加工,最终“生产、产品”。虽然很有特色,但是艺术特色学校的五音不全怎么办?在体育特色学校喜欢唱歌该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所以学校特色应以学生人格健全为中心,以唤醒学生为中心,以更好地培养学生为中心进行科学教育。</p> <p class="ql-block"> 三、实现平等才是真正的教育。</p><p class="ql-block"> 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模式告诉我们,教师地位高于学生,他们发出的指令或命令,学生总是被动的接受者和依赖者。李希贵校长说:学校还需要特别重要的东西。如果找不到,教育将永远面临幻想。这个东西是-平等的。</p><p class="ql-block"> 教育是唤醒,进入。作为教师,只有进入孩子的心,才能点燃和唤醒。没有平等,就进不去,学生只尊重教师,不能真正喜欢。把学生当独立的人尊重,去看,蹲下来和他平等地说话,把他们当朋友,甚至需要在某些方面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对象。</p> <p class="ql-block"> 我个人思考:十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非常成功,它实现了为每一位孩子终身发展奠基。许多先进的理念确实让我们看的未来学校发展的模样。学校不应该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场所,应该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地方。再看现在乡村教育,教育发展不均衡是“顽症”,缺老师,缺资源,缺文化建设等等,关于落实国家教育改革也没有真正的理论体系,很多时候靠摸索,稍不注意就偏离了教育方针。尤其是教师成长方面,虽然各种培训络绎不绝,骨干教师、名师、教育专家等各种名头的继续教育培训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但是“融会贯通,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有待提高。要有一个可持续操作的评价机制,鼓励老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p><p class="ql-block"> 作为振兴乡村发展乡村教育战略部署,我们乡村教育的发展如何超越?十一学校的先进教育教学模式带给我们怎样的创新理念?加强加快乡村学校教育改革着力点在哪里?如何解决?</p> <p class="ql-block"> 《新课程标准》的发布,给所有老师如何在新课改下的组织教学,如何转变育人观念、教学观念提供了全新的认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是落实新课改的重要任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