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积极参加学部组织的教师学习培训,每次推荐的都是优中选优的结果,讲解内容有助于我们课堂提升,有助于最新教育教学资讯,希望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求真务实的心态,坚守在一线前沿,希望用先进的理念把课本上的传统知识传授给学生,面向中考,面向学生成长的需求,为国家培养为社会有用的人才。今天康校长讲的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创设好符合学生实际的情景,用很强的代入感引导学生进入到我们的课堂,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真实存在的知识,看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从而更好的解决考什么讲什么的问题!所以深度思维的训练要考虑到设计真实有效的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使知识在课堂中被我们进行深加工,也就是让学生动起来,产生真实有效的学习。关于“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更是新课程标准里的最新理念,不拘泥于模式下的目标导向和过程性评价,从目标设计到过程实施,都需要我们作为教师好好思考。精心设计认真实施,落实核心素养,我们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思考、学习、提升!让我们和学生一起教学相长! 李胜辉:教学评一体化就需要教师设计可评价的、适合学生的、达成的这个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德法,学生的学有方法及指导。教学活动循序渐进,让学生在完成教学活动或者是教学任务的同时,依靠评价得到鼓励,得到纠偏,得到成长体验,合作探究,共同进步,感知学习的真实发生,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br>郑翠芹: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教师作为教学过程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引领者,要确定课堂教学“教什么?”“怎么教?”,要指导学生“学什么?”“学?”,最后通过评价知晓学生“会什么?这就是教学评一体化。<br>王猛:教师应关注“教学练评”一致,以“学”为中心,教支持学、学更主动、练更增效、评促进学。教师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要通过模拟真实情景,启发不同层次学生思维,锻炼实际能力,从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教在学生思维深处,教在困惑期,教在知识节点。<br>白莎:教学目标要定位于核心素养的落实。核心素养是学生能够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价值观。培育学生素养的一个重要切入口是问题解决。教学目标是否落实了核心素养,一个检验标准就是看教学设计是否给学生提供了充分体验、探究的机会,是否将问题解决贯穿课堂,是否将所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联系。<br>代丽:教学评突出“联结、生成、迁移”三大学习要素。大道至简,课堂一定要立足于“知识从何而来,又到何处而去”组织教学。联结,即新旧知识融合、新知未知的贯通;生成,即诞生新的思维成果或学习产品,学习是一种生长不是复制,建构主义的落脚点是新知识、新方案的产出;迁移,分为近迁移与远迁移,近迁移指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学习情境比较相似的情境中,远迁移指个体能将所学的经验迁移到与原初的学习情境极不相似的其它情境中去。<br>王雨薇:我觉得教学一体化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沉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问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 ,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距离,一体化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br>白颖:我认为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落脚点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清晰的目标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在清晰的目标下开展教、学、评活动,实现教、学、评的一致。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是英语学习活动,教学活动中课堂评价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对照目标和活动来设计,并贯穿教学始终。基于活动观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要融合统一,从而实现教、学、评一体化,确保活动观的落实效果。<br>钟洁:引导学生广泛和有效地参与教学过程,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基于问题情境展开的。 问题情境依托核心内容而确定,探究问题围绕核心内容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而提出。 在学生的有效参与中解决核心内容中的关键问题, 加深了学生对所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br>有效参与是为解决关键问题的而设计的, 是在学生原有的认知与新的知识产生冲突时发生的, 是针对有意义的值得探究的问题展开的。在教学中,要大力倡导和精心设计学科活动。 学生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是在相应的学科活动中形成和发展的。学科活动的目的是让学习者的亲身经历与学科知识建立联系。 要精心设计活动,充分体现活动的教育性,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宋佳琦:优质的问题和优质的提问是优质教学和学习的核心。问题设计是指围绕学科基本概念而进行的学习任务设计,它通常是以“问题”的形式来重新组织课程内容,给学习者创设一种真实的、复杂的、具 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学习任务。"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一般一节课由一两个大问题引领,每个大问题可以分解为数个分问题,每个分问题又是由若干项子任务组成。这种类似问题串的结构化设计,利于学生系统化理解学习内容,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和利于记忆的知识体系。<br>温彩霞:对于教与学我们通常容易采用两者对立的方式来思考,原先是“先教后学”,后来都讲“先学后教”, 似乎教与学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其实,教与学类似于硬币的两个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事物。在关注核心素养的今天,用“教在学中”确定教与学的关系,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br>张薇: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化才能进发。<br>周秋奕:康永军老师告诉我们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应从真实的情景出发,真实的情景要注意真实性,挑战性,应用性,体验性,实践性以及综合性,并且创真实情境要注意逻辑性,复杂性还有开放性。接下来,告诉我们应该确定好教与学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不可分割的。教在学中,需要教在真实生活,需要教在思维深处。<br>杨晨曦:许多学生解决问题往往不是从概念开始,而是从身边的真实问题及自己的经验开始。而我们一般的教学总是从理论概念出发,先解释问题,最后再用生活经验验证,这样反而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如果教师希望确保学生的有效学习,那么就要确保它根植于每个学生知识背景的坚实基础之上。当教师帮助学生将他们的先期知识与正在被教授的新知识联结起来时,意义形成就将变得十分有力。<br>康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以知识授受为任务和以“记-练-考”为特征的教学方式、模式,这种教学几乎把思维都剪辑和阉割了,学生没有多少再思维的意义和含量。要把原生态的核心性的学习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面对原生态的问题情境和文本本身,从而有更多自己原生态的思维介入。“例如,语文需要直接的读和想,而不是进行语言分析、搞字词句篇的拆零研究,前者才是人的语文素养形成的基本过程。”<br>潘杰:现在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评价则主要考查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了哪些能力。可以尝试构建“学习-应用-创新”的学科关键能力表现与核心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因为只有建立了标准,评学教一体化在实践中的落地才具备可操作性,才能让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可教、可学、可评。<br>高源: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在课堂的传播和迁移,还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要看到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改变,要围绕学生需要什么,来设计和实施我们的教学,学习是学生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学习,才能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唤醒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br>史增梅:康永军老师强调真实问题情境一定注意真实性。只有真实的问题,才能帮助学生建构分析问题真实的认知角度。真实问题情境要注意挑战性。让学生在高度认知冲突的状态下,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真实情境驱动教学高质量、高认知的进行。真实情境要注意应用性。只有有迁移应用价值的情境,才能帮助学生思维建模,形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建构思维模型,然后再利用模型去解决更加真实复杂的问题。<br>冯建雯:通过康老师的讲解,我觉得一体化教学最大的收获就是收获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不再是老师的一言堂,学生真正的参与到了学习中来。以前,总是感觉课堂有些烦闷,课堂往往是老师和几个优秀学生的表演场,举手回答题目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其他学生像看表演一样,他们跟我们的课堂在心理上有很大的间隔,一体化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学习中来,课堂真正成了每一个学生的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总之,在理实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勤于思考,从中发现问题;要不断地善于总结,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加以改进。只有这样,才能丰富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br>苏智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教师要坚持探究性的教与学,让学生学会认知。知识是必需的,但不是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探究获取的,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坚持问题解决式教学,让学生学会做事。“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该想方设法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或者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方式,逐渐地形成核心素养。<br>尚佳慧:核心素养“新坐标”下要有新思维、新作为、新气象。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与学?培养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程与课堂如何转型?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转变角色,重塑行为,潜移默化地渗透与内化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活动、学科教学和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之中,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明确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落实核心素养需要从整体上推动各教育环节的变革,最终形成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完整育人体系。 王瑞: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己。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干讲直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br>李学然: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使评价不再凌驾于教学之上或游离于教学之外,而是镶嵌于教学之中,成为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学活动密切联结,与学习过程良性互动,力求最大程度地达到教学目标,确保学生有实际学习成效,通过教、学、评一体化实施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逐步形成与发展。<br>石继玲:教与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事物。在关注核心素养的今天,用“教在学中”确定教与学的关系,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br>教在学中,需要教在知识的节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学才是全程的,所以教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教最重要的内容,需要在浩瀚的学科知识中抓取最核心的要素。这个最核心的要素能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就是学科的核心知识。<br>董子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发展,思维水平的发展主要包括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品质的提升和科学思维态度的养成。实施深度教学,是实现知识教学的丰富价值、使学生知识学习与思维能力实现同步发展的必经之路。深度教学是指“超越表层的符号教学,由符号教学走向逻辑教学和意义教学的统一”。也就是说,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表层的符号知识学习,进入知识的逻辑形式和意义领域,将符号学习提升为深层意义的获得,使学生学会思维、学会做人。<br>王宇飞:在本次学习中,我了解到任务或项目学习将大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及综合能力,这种综合能力对于学生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生活及社会中的具体问题都有一定的综合性,单纯的学科问题很少存在。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br>牛菲菲:教学评一体化,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评”,相互融合,贯穿教学始终,才是完整的课堂教学。教学的功能在于育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是主体,又都互为客体。教师根据教学素材,深入解读文本,制订教学目标,按照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三个层次设计“教什么、怎么教”的教学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br>张少娴:通过本次学习,我觉得教学评一体化的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评主要发挥监控教与学过程和效果的作用,为促教、促学提供参考和依据实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br>金浩宣:教学的主要目的不只是让学生掌握各类基本知识,而是使学生具备用语言交流的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知识的获取不可能单纯地依靠知识的传承、讲授、灌输来形成的,必须改变教学策略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把学什么变成怎么学,把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去学。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原动力,学生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兴趣,就会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产生巨大的热情。而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会自发产生,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鼓励。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时时处处重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老师要倾注全部责任与爱心,认真备课,不断更新教学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会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br>李洪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将学生作为教学环节的中心,在教学中将学生当作主要的参与者,将学生作为研究学习的对象,将学生人格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及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作为教学的目的。因而,它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问题,而是教学理念的根本转变。对于教师来说,在同学生的交流接触中必须是真诚的,不做任何修饰和遮掩;教师要尊重、接受学生的个性,相信学生的创造潜力,相信他们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能够将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设身处地研究和思考问题,从而真正的了解和理解学生。 刘航:康老师强调真实情境的选择,一定要基于学生的认知经验基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的特点,以课程标准中的要求作为参照,认识问题情境可以选择学生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熟悉感,亲近感,也可以遴选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体验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当然也可以选择科技前沿问题,利用学科大概念的结构功能实现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真实情境必须由学科核心问题,利用学科必备知识来解决真实情境问题,需利用学科关键能力来分析归纳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同时兼顾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br>周梦晗:新课标情境下,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堂之中,我们不难得出“教学就是交往”这一结论。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民主平等,把教材和问题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得知识,营造活泼民主又有效的课堂气氛,切实地做到教学评一体,让每个学生学必有反馈,学必有所得,这样才能够渐渐参与到课堂中去,不至于让课堂成为老师和单独几个学生的戏剧场。<br>王云平: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就是要让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发展。在我们的课堂实施中,要实施深度教学,让学生浸入式学习。并在在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中贯穿教师的评,三者相互融合,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高效学习,使学生思维得到发展<br>田立冬:核心素养不等同于对具体知识的掌握,但又是在对知识与方法的学习中形成和内化的,并可以在处理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融合提升;核心素养指向过程,关注学生在其培养过程中的体悟而非结果导向;核心素养具有发展连续性和阶段性;核心素养兼具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一个体系,其作用具有整合性。<br>闫婷: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动手操作。尽量做到:学生能动手操作的,教师不代替,学生能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揭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快乐地学习,充分地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创造自我,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发散思维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性思维。正如著名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指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为此,我们必须重视从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学生逐步从“求异”发展到“创新”。<br>江肖娜:通过本次学习,作为一位英语教师。在英语学科教学和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之中,需要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教师应该明确落实核心素养的主要途径,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的过程,不仅掌握基础的语言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英语语言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积极的生活观念,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br>黄晶: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引导学生基于对各语篇内容的学习和主题意义的探究,逐构建构和生成围绕单元主题的深层认知、态度和价值判断,促进其核心素养综合表现的达成。<br>李雅琪:在教学中应重视真实情境及学生实际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情境,会引起学生的极大关注,会有利于学生对内容的较深层次的理解; 另一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可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究。 刘颖娇: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 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因此,“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br>贺媛:第一,内容体系就是学校课程的顶层设计。课程是育人的支架,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程的支撑与推动。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地也要通过高质量的课程设计来实现。我们知道,英文“课程”(curriculum)一词是由“跑道”衍生而来。我们可以据此把学校的课程分为两类:一类是先铺好道,引导学生去跑;另一类是先让学生去跑,学校持续跟进搭平台、铺出道。基于这样的认识,学校课程设计可以重点做好两件事。一是基于育人目标的跑道预设,在保证多样选择和真实体验的基础上,做实做精国家课程的二度开发,把国家要求、社会需求、学校追求全程全域融入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二是基于个人追求的跑道创生,以横向拓宽和纵向加深来创生跨学科课程,并引入信息技术,依托大数据平台,支持个性化学习,把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个人志趣的新要素及时体现到校本特色化实施中。<br>刘鹏震:今天听了培训,真是受益颇多,对核心素养、综合素质教育有了进一步认识,从诸多方面体会到教学的涵义,其中强调教需要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内心,我们的教育要联系学生真实的生活,我们才能了解掌握到一手材料,才能更好的开展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进行再设计,让教学贴近生活,营造出一种学生容易接受容易理解的氛围,让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去,提高学习效率。<br>梁志芳:第一,教师教学要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时,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经验,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要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就要确保创设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植根在每个学生知识背景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他们先前的知识与正在被教授的新知识连接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第二,教与学就像硬币的两个面,是不可分割的,在关注核心素养的今天,我们要用教在学中的理念,来确定教与学的关系,这样更能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知识来源于生活,教育更需要联系生活,让教学内容更贴近当下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习方式更适合学生的学习特点。<br>于文慧: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这一过程中的主要矛盾。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学生的学,制约着教师的教,教师的教,是教与学矛盾发展变化的外部原因,学生的学是这一矛盾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教师的教,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教与学的关系是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与学起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要辦证地看待它们的主次关系在经常发生着转化。<br>陈凯悦:通过学习让我认知到在日常教学中创设真实情景的重要性。从真实的问题情景入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可以改变从理论到问题的授课方式到解决问题到上升理论。真实问题情景的创设注意要基于学生认知经验基础,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考虑教学内容的核心知识热点。教师从多方面思考如何创设真实情境。<br>茹原:核心素养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整合的整体性概念。其含义就是核心素养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做出调整与改变。核心素养是后天逐步习得并完善的,而非先天所具有的。我们所有的先天能力与素养并非是核心素养的研究内容,核心素养是后天学习的结果。核心素养远比知识与技能的内涵更加丰富,它是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包括情绪等等的集合体。核心素养不是单一的表达,是比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更上位的表达,它更加指向的是在情境中完成某一项式的综合能力,是能够完成什么事情的综合性描述。核心素养基于行动与情境导向。经过近六年的研究发现,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如果没有给孩子创设适合的情境,没有在情境中安排适合的任务,没有在任务中赋予孩子真正的角色,没有在角色扮演中让每一个孩子经历完整而复杂的问题解决过程的话,核心素养是难以达成的。<br>张霄: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教学评一体化的教主要体现为基于核心素养目标和内容载体而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决定育人方向和基本方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学主要体现为基于教师指导的、学生作为主体参与的系列语言实践活动,决定育人效果。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与学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转变角色,重塑行为,潜移默化地渗透与内化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活动、学科教学和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之中,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br>杨欢: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理论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新的教学理念是:教是为了不教,如何科学的认识教与学的关系,是整个教学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br>教与学的关系问题又是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同时也是教学论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教与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流与互动。没有交流,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是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是假教学。<br>吴珊珊:为了让核心素养能在学科教学中顺利落地,需要有“学科表达”和“教师理解”,只有找到了“落点”,核心素养才能成活,才能有生长力。无论是“学科表达”还是“教师理解”,最后都应聚焦在“课堂”,“课堂”才是实施核心素养的最佳“落点”,用课堂视角审视核心素养是实施核心素养最为有效的策略。<br>刘爽:教师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成目标的步骤和方法,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并有监控和评价措施,以实现及教学的实际指导。要体现出课程要素之间的紧密的逻辑关联。<br>教师应具有课程意识,而不仅仅是教学意识。也就是说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要从理念、目标到学习,学生的学习达成目标、实施和效果检测,帮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运用知识。<br>高若斋:学习就是自我建构,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接收新信息,学习新知识,用新的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道德体系。因为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差异,如果面对所有的学习者,用同样的方式提供同样的知识和信息,就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自我建构的需要。<br>杨亚杰:教育的根本问题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而核心素养正是要准确而具体的回答一问题。核心素养的落实应该在课程,教学,评价,管理等各个方面。课堂教学是教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阵地,目前的主要方向应该从单元立教出发,创设情景式问题课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和学科学习能力。<br>张银彩: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教与学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转变角色,重塑行为,潜移默化地渗透与内化在具体的学校教育活动、学科教学和学生良好习惯培养过程之中,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br>焦丽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师生互动民主平等,把教材和问题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自主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获得知识,营造活泼民主又有效的课堂气氛,切实地做到教学评一体,让每个学生学必有反馈,学必有所得,这样才能够渐渐参与到课堂中去,并且要推动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教师要强化素养立意,围绕单元主题,充分挖掘育人价值,确立单元育人目标和教学主线;深入解读和分析单元内各语篇及相关教学资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逻辑和生活经验,对单元内容进行必要的整合或重组,建立单元内各语篇内容之间及语篇育人功能之间的联系,形成具有整合性、关联性、发展性的单元育人蓝图。<br>赵彪:教在学中,教师需要教在知识的节点。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学的时间有限,学生的学才是全程的,所以教师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教最重要的内容,需要在浩瀚的学科知识中抓取最核心的要素。这个最核心的要素能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就是学科的核心知识<br>宋雪:要为学生营造真实的情景,营造真实情景需要注意挑战性,注重发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才能帮助学生成长;需要注意应用性,学以致用才能培养学生真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注意体验性和实践性,身临其境才能设身处地的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综合性、复杂性和开放性,在教学中体现在跨学科上,世上事情多事综合引起的,多角度的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需要注意逻辑性,我们不只需要发现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问题,要在分析问题时理清条理进行解决,才是学习的根本目的。现在的教学方式更加提倡杜威的“做中学”,所以理论联系实际,创设情景就显得尤为重要。<br>李亚宁:通过本次培训我了解到历史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应课堂理念,确立课程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努力培养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通过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同时,培养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br>韩雪:以学生问题为导向的整体性教学而非知识碎片化的学习,教学过程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 题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所以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提高课堂效率,教师在创设真实问题情境时,要基于学生的真实经验,激活学生先前的知识,要确保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就要确保创设的真实问题情境是植根在每个学生知识背景的基础之上的。教师要帮助学生将他们先前的知识与正在被教授的新知识连接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真正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成为整堂课堂的主人。<br>闫旭:反思是教师得以成长和不断进步的必备条件。素质教育和新教育已悄然来到了我们身边,教育工作既要有实干精神,又善于开动脑筋,善于在反思中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解决教育教学存在问题。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经途径,反思是教师进步的一大阶梯。我们要在反思中扬长避短,在新形势下以自己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为目标。<br>寇飞跃:以往我们的观念为先教后学或先学后教,认为学和教是两个完全独立的事物,事实上教与学密不可分紧密联系的,我们应育教于学,育学于教,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br>谷巧迪:“教学评一体化”是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评价改革的一项明确且强有力的举措。教师是在课程育人系统的各个环节中,与终端用户——学生直接对接的“最后一公里”的责任人。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教学材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和评价方式的把握,是决定学生体验什么样课程的最重要环节,而推动“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是确保教师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成效实现高度一致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