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柱:攸县古桥十世纪

攸州网

<b>攸县古桥十世纪</b><br>刘国柱   桃水清江桥(老马)   古桥,撑起了历代陆路交通重任,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挖掘攸县优秀文化遗产,促进文物古迹保护工作,2022年攸州网群发动网友和各界人士近百人,历时一年深入各乡镇翻山越岭走村串组,寻找拍摄各类仍存在的古桥梁,主要是石板桥、石柱桥、石拱桥、石枧桥和青砖桥等,至今止已拍摄313座、436拱(跨)各类古桥,大大突破相关史料记载数据,一大批因深山偏野、河流改道、交通发展而雪藏的古桥,得以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同时,制作了50多期视频进行网络宣传,获得社会各界大量好评,重庆师范大学教授刘俊男建议攸县“申报文化遗产”。11月13日,攸县历史文化研究会确定,着手组稿编辑《攸县石桥》一书。   六拱丹塘桥(最纯)   六拱南溟桥(蔡伍文)   这次民间性的攸县古桥大调查,主要有以下发现:<br><br>  攸县古桥类型齐全。以石拱桥为代表,跨水架桥,意境至美,结构坚固,形态优美,千百年来雄跨在江河溪流之上,承担历代陆路交通任务;而且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桥梁不论大小,工艺务求精益求精,如同一幅幅优美画图,装点着攸州江山。从建造年代和现状上看,始建时间从近百年到近900年的都有,整整跨越10个世纪,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   兰村顺意桥(兰溪群)   古桥多由民间桥会、商会集资,家族、大户筹资,个人或外商捐资修建。如浊江上游近30里河段的18座麻石拱桥,就是清嘉靖年间宝山湖一大户主持修建的,至今仍保存12座。皇图岭蓝塘桥、酒埠江龙背桥分别有兰公桥会、中团桥会主持修建。柏市老街、上街古桥均为本地商帮修建。桥名凡带“公”带姓名的,均为捐款主持修桥的家族或大户负责人。唯有渌田随缘桥,是蔡槐庭惩治贪官出资并改石桥。综观这次调查的300多座古桥,鲜见官方投资的记载。   大同桥土楼桥(炎峰) <p class="ql-block">  据今年的不完全调查,全县已查明古石桥存量313座,可谓数量庞大。在原高枧镇仅调查了高枧、新乐、茅坪、山关、李家铺、芳田等6个村,就已查出石拱桥50座,约占今年全县调查总数的1/6,堪称“古桥之乡”、“拱桥之乡”。原柏市、贾山、丫江桥、石羊塘、桃水、莲塘坳等乡镇,均保存石拱桥16座左右。如果加大调查力度,继续在全县深入寻找,将会有更多古石桥问世,估测近千座应无问题。</p>   盆上水口山桥(易老大) <div>  攸县古石桥以青石、麻石、红泥石、片石、青砖等为主要建筑材料,体现了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东部山乡多用青石,西部地区多用麻石或青砖,其它乡镇多用红泥石,且红泥石桥占全县石拱桥的主要部分;古桥重修时,也有用青砖、红砖的。调查中还发现,原柏市泉康两座石拱桥,竟以不规则的片石成拱,颠覆了人们对架桥全是方整石材的认识,堪称就地取材一大典型,成为湘赣边境古桥的异类风景。<br></div>   贾山张家如桥(罗布泊)   古代工匠造桥技艺精湛,桥梁造型优美。多拱桥均为n形,独拱桥东北地区多为n形,其它地区多为半圆。明月桥、小江桥、启瑞桥等一大批数百年、上百年历史的石拱桥至今竟未重修;不少石拱桥依岸就势,拱如半圆或近圆周,堪称完美的艺术品。有些古桥利用原始崖壁,高于水面一米左右发拱,如桃源村明桥、南岸村朝香桥、洣水南岸竹湾桥等,既节省了时间,减少了建材,更增强了基础的稳固性。古人建桥技术之精湛令人赞叹。   南岸朝香桥(刘计南)   不少未见记载、年代久远的古石桥浮出水面。据相关族谱记载及现地调查,突出的有渌田小江桥760年历史(1262),坪塘老屋桥653年历史(明洪武二年),酒埠江龙背桥461年历史(1561),柏市泉康3座拱桥均440多年历史,回武老鼠塘桥300多年历史,湖厂毛坪桥230年以上历史,皇新山口桥、高枧马口石桥均在200年以上历史,双松茅坪桥171年历史(1851)。大批古桥在攸县文物、交通资料上均未见记载。   渌田官架桥(逗逗)   查出了一批古桥的建设年代及投资人。如凤塔杨林桥1746年张谭二姓建,富头图书桥1771年谭氏建,湖厂砥中亭桥1831年陈氏东房建,凉江张正礼桥甲辰年(1844或1904)张正礼修造,晓曙顺意桥1922年小商人潘观金独资修建,东院香山大桥1931年前香山刘氏咏仙筹建,清江第一桥对江陂桥1944年当地集资修建;龙上水口山桥300多年前团方董氏建,竹如山大陂头桥100多年前周谷启建;桃水福星桥云南董姓商人独资建造,鸾山行助桥投资者为龙会井下左傔卿家族(左氏族谱记载)。   桃水福星桥(故事)   破解了一些古桥的疑难问题。南水古桥“拱跨连桥”样式令人不解。查后得知,南水古桥本来就是六拱石桥,后因洪水冲垮北三拱,才演变成“南三拱接北四跨”的状态;赫江官架桥资料上是三次建桥,经我们两次现场查实,发现是四次建桥,一桥扩建三次,也是一奇。竹如山大陂头拱桥主副桥建材不同质,经调查,原来分别是建国前后建造,时间相差数十年,形成攸县第二座“重兴桥”。   浊江黄双桥(老马)   搜出了四座红色历史的古桥。第一座是太阳山的太阳桥,当地号称“红军桥”,太阳山曾是中共湘赣省委根据地,省委书记谭余保曾在山上石涛寺召开过重要会议;第二座是新漕东冲兵工厂石拱桥,是红军武器出山的重要通道;第三座是兰村的新桥,这里曾以河为界,两侧分别为攸县苏区和白区控制区;第四座是渌田的塔水桥,叶挺独立团之北伐战争第一枪在此桥打响,对中国革命史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太阳山太阳桥(周新华)   石板桥是丘陵、山区深沟宽溪的重要桥梁,以青石板、麻石柱和红泥石柱为主要建材,境内石板桥分别为一至五跨过水。知名的有五架桥、下屋桥、泉坪桥、龙背桥、杨冲桥、欧家垅桥、马脚山桥、春塘桥、北坑桥、湾里场桥、鹏富桥等一批。双跨青红石板的龙背桥,全长13.93米,为全县最长古石板桥;鹏富石柱桥由截面一尺见方的五根红泥石柱组成,估计轻型坦克都可通过;杨冲一墩两跨红泥石平板桥,墩上架梁,梁上铺板,造型精致,为全县唯一平板桥样式。   鹏江杨冲桥(炎峰)   柏市泉康桥(仇金华)   全县已查明的300多座古石桥中,绝大多数在现代交通上继续发挥重要作用。多拱桥如南溟桥、丹塘桥、丹陵桥、顺意桥、清江桥、对江陂桥、楼下桥、黄双桥、麻城桥、芳春桥、兰村新桥等,都仍在坚守岗位。独拱石桥是古石桥的主力军。已知的314座古桥中有石拱桥283座,其中独拱桥199座,占石拱桥的70.31%,且多数质量过硬,如柏市攸水第一桥石桥、漕泊即仙桥 、太阳山太阳桥、大桥明月桥、贾山灯笼桥、佳联安石桥、新市土楼桥、谭桥文浦桥、沙峰达道冲桥、龙上水口山桥等一大批。独拱桥多数仍在使用,高枧50座石拱桥中,45座独拱桥仍是公路上的担纲桥梁。   北坑青石板桥(炎峰)   古桥调查还发现一些有趣现象。杨丰三元桥是洪姓毛四爷为求子而建,传说建桥后先后得三男丁;杨木港五架桥民国年间由木桥改石桥,是肖连馨求子得子还愿之举;跨浊江的颜家枧桥,最早是奥林大户嫁女牛头湖的嫁妆,传说一夜建成;桃水福星桥是外商因艄公醉酒误事而独资修建,以此“砸了你(艄公)的饭碗”。严湖麒麟桥的命名,源自建桥时发现附近石壁上有麒麟脚印图案。   山田同庆桥(炎峰)   这次调查,还获得了一组特色数据:<br>  一块完整碑:大雅“茅坪桥碑”。完整、清晰显示了咸丰元年孟冬月曾满元等35人捐资名单及经费数据。<br>  二座桥连炉:龙和蓝塘桥+惜字炉,候联江弦桥+惜字炉。<br>  三座亭子桥:南宋贾山大沧桥,明朝渌田官架桥,清朝柏市砥中亭桥。<br>  三座唯一桥:唯一斜桥高枧上屋桥,唯一片石桥柏市泉康桥,唯一桥中枧奥林颜家桥。<br>  四水第一桥:攸水第一桥石桥,清江第一桥对江陂桥,浊江第一桥文家湾桥,沙河第一桥天井冲桥。   清江第一桥(老马)   攸县古桥孕育出丰富的“桥名文化”,产生出一大批地名桥、姓名桥和同名桥。<br>  地名桥:以桥为地名的较多,如大桥(即明月桥),丫江桥(存一跨),钟佳桥,清江桥,江口桥,鹏江桥,石板桥,石桥里,石桥边。<div>  姓名桥:以建桥主要出资人命名,如张正礼桥,采公桥,胜公桥,兰公桥,大沧桥,罗家桥,廖姓关水桥等。<br>  同名桥:有三类,一是江桥村同名,如鹏江、鹏江桥、鹏江村,清江、清江桥、清江村,南水、南水桥、南水村;二是异地桥同名,如黄丰桥福星桥,桃水江福星桥;高枧茅坪桥,坪阳茅坪桥;盆上水口山桥,龙上水口山桥;贾山新桥,兰村新桥。三是同地桥同名,如山田有两座同庆桥,一为拱桥一为石板桥,相隔仅10来米,均为青石桥,两桥两代同材同地同名,全县仅此一例。<br></div>   鸾山石潭桥(洪奉鹏) <div>  攸县古桥数量上还有很大潜力。原高枧镇只查了6个村就有50座石拱桥,查完七八十座应无问题,其他如黄丰桥、酒埠江、皇图岭、湖南坳、市上坪、坪阳庙等山区、丘陵乡镇,推算三四百座应是有的。古桥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能保存至今就是文物古迹,应统计甄别建档列入立碑保护行列。要发动社会各界力量,修缮维护有特别意义的古桥,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r></div>   攸县古桥还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