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2年8月17日,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发现一名流浪人员,被120救护车送至医院后诊断患有热射病,重症肺炎,肝肾功能损害。东营市人民医院门诊重症监护室对其进行抢救后,决定与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对接,帮助他返乡。</p> <p class="ql-block">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主任郑立明在接到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武云珍主任电话后立即带领工作人员赶到病房与医护人员进行对接,详细了解受助人情况。随后,郑立明召开业务专题会,成立了以管理部为主的信息甄别小组,研究救治方案。</p> <p class="ql-block">该中心管理部部长耿汝洋带领小组人员多次来到病房与救治人员进行交流,由于受助人员身体虚弱,无法进行语言交流,耿汝洋申请辖区明月派出所对其进行人脸图像识别,并报请公安机关进行了DNA采集。</p> <p class="ql-block">虽然有各个单位协助,借助了多种高科技方法辅助,甚至在抖音、微博等社交平台也发布了寻亲信息和视频,但均无有效信息。</p> <p class="ql-block">在不断与受助者交流中,工作人员得到“张元德、陈雨江”和“湖北浠水”两个有效信息。受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影响,甄别小组无法出入病房,多种因素导致甄别工作进入僵局。</p> <p class="ql-block">即使甄别工作进展困难,市社会救助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也从未懈怠。耿汝洋开始与病房医护人员采用传统的询问笔录方式,不断对影像录音反复分析,进行信息识别。甄别小组中成员们分工协作,时刻保证信息互通,为后期成功帮助受助人员回家奠定了基础。</p> <p class="ql-block">10月中旬,转眼两个月过去了,受助人员病情稳定,但身体仍然虚弱。受助人员转入定点托养机构后,护理人员在受助者可以清醒地进行交流时进行录像,同时,耿汝洋采取微信连线的方式与其多次交流,最终确定了该受助人员名叫“张元德”。在他说出的许多零散地址中逐个查询隶属关系,最终罗列出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洗马镇张畈村。</p> <p class="ql-block">在张元德身体缓慢恢复期间,耿汝洋反复查看录像,仔细辨别他的口音。功夫不负有心人,耿汝洋在无意中听出一句“还有一个怀德”后,他迅速联系远在长沙的全国公益民警王曙。虽然王警官根据前期推断出的地址通过公安系统没查到“张元德”的身份信息,但却查到有个名为“张怀德”的人,多年的救助甄别经验让耿汝洋觉得两人之间或许存在什么联系。</p> <p class="ql-block">在王警官发来张怀德的照片和地址后,甄别小组立即将照片信息传给定点托养机构工作人员让其辨认,同时联系了浠水救治站寻求协助。</p> <p class="ql-block">在多方努力下,离家40年的弟弟张元德终于靠那一张哥哥照片找到了回家的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看到哥哥照片,张元德抽噎了!</span></p> <p class="ql-block">原来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张元德因精神问题离家出走,连第一代身份证都没有办理。与家人失去联系后,张元德父母在牵挂和思念中相继去世,只剩年迈的哥哥在村里生活。</p> <p class="ql-block">没想到四十多年的冥冥牵挂之中,仅用一张哥哥的照片就比对出了孪生兄弟的真实信息,血脉相连的兄弟终将团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