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冬日共研,催开一树梅香;追梦语文,沉醉一路芬芳。虽然已是初冬,但我们三年级五位语文老师一直走在教研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段习作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乐于书面表达;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p> <p class="ql-block"> 小学三年级的习作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低年级的写话训练,下启高年级的写作训练,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语文能力的习得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但三年级的学生往往在习作之路上举步维艰。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也有着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无材料可写这样的困境,我们三年级五位语文老师结合新课标,把读写训练意识渗透到日常语文课堂,切实提高学生读写核心能力,打造高效优质的课堂。于11月30日开展了以“落实语文要素,扎实习作教学”为主题的线上研讨活动。</p> <p class="ql-block">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只有读中有写,写中带读,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学生的读写能力才会逐渐提高。因此,教师要有效引导,督促学生起好步,开好头。在此基础上,我们组通过研讨交流,以新课标为纲,从学生立场出发,结合对统编版教材的理解,提出了三年级习作三步走的教学策略。</p> 修辞手法的小练笔 <p class="ql-block">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一些必备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反问等,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习作中正确合理地使用修辞手法,从而为习作增色,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将课文中有代表性的句子让学生进行练笔。如在三年级上册课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第一段中描写了学生上学路上的情境:“早晨……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引导学生感知作者用排比的手法写出了不同民族的学生,而笔者在教学时与课后习题三相结合,指导学生有效练笔:用上有新鲜感的词句“有……有……有……还有……”,选择一个场景说一说。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写出了不少精彩的句子。</p> 片段特点小练笔 <p class="ql-block"> 在教材中,很多文章的段落有着显著的特点,这也为学生的练笔提供了素材。以课文《海滨小城》来说,教学“小城”部分时,笔者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体会庭院、公园、街道段落的描写。在感悟庭院美时,笔者主要从树的种类多、桉树叶香浓、凤凰花开得热闹这三个方面入手,帮助学生领悟表达方法,感知这三方面都是围绕段落的第一句话来写的,再由扶到放,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小城公园的美和街道的美。在此基础上,带领学生进行了扩展练习。通过选取教材中片段的特点进行仿写练笔,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读写结合,而且为习作打下了基础。</p> 文章结构小练笔 <p class="ql-block"> 文章的结构即框架,是对全文的谋篇布局,合理的结构是习作成功的关键。常见的文章结构有并列式、总分式等。对习作刚起步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总分式是比较容易理解并掌握的。以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为例,文章层次分明,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结构方式的使用,使学生增强习作的框架意识,让习作更具层次感。</p> <p class="ql-block"> 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基础上,通过层层铺垫,相信学生的习作能力一定得到夯实,自然能够写出属于三年级孩子特有的习作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相信学生肯定会在不断习作打磨中成长起来,终可“取百家之长,创自家风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撰稿:刘玉萍</p><p class="ql-block">审核:谢丽华</p><p class="ql-block">终审:刘贵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