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回音——《走进新时代》

梁子

<p class="ql-block">江泽民</p><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原总书记</p><p class="ql-block">江泽民(1926年8月17日-2022年11月30日),男,汉族,江苏省扬州市人。1943年起参加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1946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江泽民同志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p> <p class="ql-block">人物生平:</p><p class="ql-block">上海解放后,历任上海益民食品一厂副工程师、工务科科长兼动力车间主任、厂党支部书记、第一副厂长,上海制皂厂第一副厂长,一机部上海第二设计分局电器专业科科长。</p><p class="ql-block">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p><p class="ql-block">1956年回国后,任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力处副处长、副总动力师、动力分厂厂长。</p><p class="ql-block">1962年后,任一机部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一机部武汉热工机械研究所所长、代理党委书记,一机部外事局副局长、局长。</p><p class="ql-block">1980年后,任国家进出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党组成员。</p><p class="ql-block">1982年后,任电子工业部第一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p><p class="ql-block">1982年09月,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p><p class="ql-block">1985年后,任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副书记、书记。</p><p class="ql-block">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p><p class="ql-block">1989年06月,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p><p class="ql-block">1989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届五中全会上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1990年03月,在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1992年10月,在中共十四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1993年03月,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1997年09月,在中共十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1998年03月,在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2002年11月,在中共十六届一中全会上出任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2003年03月,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p><p class="ql-block">2004年0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同意江泽民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职务。</p><p class="ql-block">2005年03月,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关于接受江泽民辞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请求的决定。</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30日12时13分,江泽民同志患白血病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6岁。</p> <p class="ql-block">《走进新时代》是张也演唱的歌曲,由蒋开儒作词,印青作曲,歌曲发行于1997年4月1日,收录于专辑《走进新时代》;1999年,《走进新时代》获中共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p> <p class="ql-block"> 《走进新时代》</p><p class="ql-block">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p><p class="ql-block">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p><p class="ql-block">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啊 ,</p><p class="ql-block">我们意气风发走进那新时代。</p><p class="ql-block">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p><p class="ql-block">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p><p class="ql-block">承前启后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p><p class="ql-block">啊 ,带领我们走进走进那新时代。</p><p class="ql-block">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p><p class="ql-block">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p><p class="ql-block">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p><p class="ql-block">高举旗帜开创未来开创未来。</p><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1996年,词作者蒋开儒受深圳罗湖区邀请写香港回归组歌。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蒋开儒看到江泽民同志报告说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这句话不仅给了蒋开儒灵感,也让他觉得改革开放会继续下去,于是,蒋开儒在日记里写下“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这四句话后来都成为了歌词。曲作者印青拿到歌词的当晚就把曲子写了出来,并且写出了两个稿子,第一稿写得很雄壮,听起来感觉像进行曲,第二稿则流行一点。随后,印青带着这两份曲谱,去找前线歌舞团团长,想听听他的意见。团长看过后说两稿都挺好,没再往下说,就去了洗手间。印青听见团长在洗手间里哼歌,是流行一点的那个稿件,印青于是就用了第二稿。1997年6月15日,《香港早晨》组歌正式亮相,罗湖区决定用最后一首《中国有幸》献礼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首歌送到央视后,有关领导、同志一起参与了修改创作,并改名为《走进新时代》。</p><p class="ql-block">歌曲鉴赏:《走进新时代》旋律动人正气、歌词真挚朴实,充满爱国主义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勤劳勇敢和无限智慧,表达对国家领导人和中国共产党的爱戴和尊敬之情。</p><p class="ql-block">“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走进新时代》开篇直白自然地流露出真挚的情感。“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意气风发走进新时代”讴歌了中华儿女传统美德,生动地描写了中国人民奋发图强。</p> <p class="ql-block">  赵紫阳,1919年10月生于河南省滑县,1932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赵紫阳同志在地方先后担任过中共县委、地委、省委主要领导职务;在改革开放前期,赵紫阳同志先后担任过中央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过有益的贡献。曾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第一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务;赵紫阳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05年1月1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p> <p class="ql-block">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耀邦(1987年1月十二届七中全会辞职);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月十二届七中全会选举)</p><p class="ql-block">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p><p class="ql-block">(一)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p><p class="ql-block">万里、习仲勋、王震、韦国清(壮族)、乌兰夫(蒙古族)、方毅、邓小平、邓颖超(女)、叶剑英(至1985年9月十二届四中全会)、李先念、李德生、杨尚昆、杨得志、余秋里、宋任穷、张廷发、陈云、赵紫阳、胡乔木、胡耀邦、聂荣臻、倪志福、徐向前、彭真、廖承志</p><p class="ql-block">田纪云、乔石、李鹏、吴学谦、胡启立、姚依林(1985年9月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p><p class="ql-block">1985年9月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政治局:胡耀邦、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以下按姓氏笔划为序)万里、习仲勋、方毅、田纪云、乔石、李鹏、杨尚昆、杨得志、吴学谦、余秋里、胡乔木、胡启立、姚依林、倪志福、彭真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秦基伟 陈慕华(女)</p><p class="ql-block">(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胡耀邦、叶剑英(至1985年9月)、邓小平、赵紫阳、李先念、陈云</p><p class="ql-block">(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7年1月十二届七中全会辞职) 代理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1987年1月十二届七中全会选举)</p><p class="ql-block">(四)中央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 一、书记(按姓氏笔划为序) 万里、习仲勋(-1985年9月)、邓力群、杨勇、余秋里、谷牧(-1985年9月)、陈丕显、胡启立、姚依林(-1985年9月) 乔石、田纪云、李鹏、郝建秀(女)、王兆国(1985年9月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 1985年9月十二届五中全会增选和调整后的中央书记处: 胡启立、万里、余秋里、乔石、田纪云、李鹏、陈丕显、邓力群、郝建秀(女)、王兆国 </p><p class="ql-block"> 二、候补书记(按得票多少为序) 乔石(-1985年9月)郝建秀(女)(-1985年9月) </p><p class="ql-block">(五)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 主席:邓小平 副主席:叶剑英(至1985年9月十二届四中全会)徐向前 聂荣臻 杨尚昆(常务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1989年6月免职)</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p><p class="ql-block"> 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邓小平(-1989年11月)</p><p class="ql-block">江泽民(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选举)</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万里、田纪云、乔石、江泽民、李鹏、李铁映、李瑞环、李锡铭、杨汝岱、杨尚昆、吴学谦、宋平、赵紫阳(1989年6月免职)、胡启立(1989年6月免职)、胡耀邦(1989年4月去世)、姚依林、秦基伟</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丁关根</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赵紫阳(1989年6月免职)、李鹏、乔石、胡启立(1989年6月免职)、姚依林</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宋平、李瑞环(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增选)</p><p class="ql-block">中央委员会总书记:</p><p class="ql-block">赵紫阳(1989年6月免职)</p><p class="ql-block">江泽民(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选举)</p><p class="ql-block">中央书记处书记、候补书记</p><p class="ql-block">书记: 胡启立(1989年6月免职)、乔石、芮杏文(1989年6月免职)、阎明复(1989年6月免职) 李瑞环、丁关根(1989年6月十三届四中全会增补) 杨白冰(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增选) </p><p class="ql-block">候补书记: 温家宝 </p><p class="ql-block">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第一副主席、常务副主席 </p><p class="ql-block">主席: 邓小平(-1989年11月) 江泽民(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选举) </p><p class="ql-block"> 第一副主席: 赵紫阳(1989年6月免职) </p><p class="ql-block">杨尚昆(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选举)</p><p class="ql-block">常务副主席:杨尚昆 副主席:刘华清(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选举) 秘书长:杨白冰(1989年11月十三届五中全会任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p><p class="ql-block"> (1992年10月19日)</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2年10月19日在北京举行。</p><p class="ql-block">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88人,中央候补委员129人。江泽民同志主持会议并讲了话。</p><p class="ql-block"> 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 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 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乔石 刘华清 江泽民 李鹏 李岚清 李铁映 李瑞环 杨白冰 吴邦国  邹家华 陈希同 胡锦涛  姜春云 钱其琛 尉健行 谢非 谭绍文</p><p class="ql-block"> 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p><p class="ql-block"> 温家宝 王汉斌</p><p class="ql-block"> 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 李鹏 乔石 李瑞环 朱镕基 刘华清 胡锦涛</p><p class="ql-block">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p><p class="ql-block">四、中央书记处书记</p><p class="ql-block"> 胡锦涛 丁关根 尉健行 温家宝 任建新</p><p class="ql-block">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p><p class="ql-block"> 主席 江泽民</p><p class="ql-block"> 副主席 刘华清 张震</p><p class="ql-block"> 委员 迟浩田 张万年 于永波 傅全有</p><p class="ql-block"> 六、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副书记、常务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书记 尉健行</p><p class="ql-block">副书记 侯宗宾 陈作霖 曹庆泽 王德瑛 徐青</p><p class="ql-block"> 常务委员会委员(按姓氏笔划为序)</p><p class="ql-block"> 王光 王德瑛 刘丽英 安启元 李至伦 何勇 陈作霖 侯宗宾 徐青 曹庆泽 尉健行 彭钢  傅杰</p> <p class="ql-block">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公报</p><p class="ql-block">(1997年9月19日)</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997年9月19日在北京举行。</p><p class="ql-block"> 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191人,候补中央委员151人。江泽民同志主持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p><p class="ql-block"> 全会选举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根据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提名,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批准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的书记、副书记和常务委员会委员人选。名单如下:</p><p class="ql-block">一、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委员(按姓氏笔画为序)</p><p class="ql-block"> 丁关根 田纪云 朱镕基 江泽民 李 鹏 李长春 李岚清</p><p class="ql-block"> 李铁映 李瑞环 吴邦国 吴官正 迟浩田 张万年 罗 干 胡锦涛</p><p class="ql-block"> 姜春云 贾庆林 钱其琛 黄 菊 尉健行 温家宝 谢 非</p><p class="ql-block">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按得票多少为序) 曾庆红 吴 仪(女)</p><p class="ql-block">二、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 李 鹏 朱镕基 李瑞环 胡锦涛 尉健行 李岚清</p><p class="ql-block"> 三、中央委员会总书记</p><p class="ql-block"> 江泽民</p><p class="ql-block">四、中央书记处书记</p><p class="ql-block"> 胡锦涛 尉健行 丁关根 张万年 罗 干 温家宝 曾庆红</p><p class="ql-block"> 五、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p><p class="ql-block">主席 江泽民 </p><p class="ql-block">副主席 张万年 迟浩田</p><p class="ql-block">委 员 傅全有 于永波(满族) 王 克 王瑞林</p> <p class="ql-block">1990年北京亚运会</p><p class="ql-block">中国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的一场国际体育大赛</p><p class="ql-block">第11届亚运会于1990年9月22日-10月7日在中国北京举行。 这是中国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6578人参加了这届亚运会。中国派出636名运动员参加了全部27个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比赛。中国台北队时隔12年后,作为中国一个地区的代表队重返亚运大家庭。 亚运会开幕前不久,为中国申办本届亚运会成功做出巨大努力的亚奥理事会主席、科威特的法赫德亲王在8月爆发的海湾战争中不幸去世,成为本届亚运会最大的遗憾。</p><p class="ql-block">赛事过程:“今天你捐了没有”则一度成为彼时的流行语,为了举办北京亚运会,全国数千万人慷慨解囊,共捐款2.7亿元,占全部投入的1\10。据张清介绍,借首次举办综合性国际体育大赛之机,当时方方面面做了不少工作,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了一次体育知识和运动精神的大普及,同时也是志愿者制度的第一次试验,为后来举办奥运会积累了不少经验。据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亚组委执行主席的伍绍祖回忆,当时的志愿者被称做“义务服务人员”,北京亚运会期间,亚组委和共青团北京市委组织的在册“义务服务人员”达20万人,实际服务亚运会的“义务服务人员”超过40万人。张清当时负责的是各代表团的接待工作,亚组委为他从体委系统和外交部系统抽调了38名官员作为“联络官”,分别与38个代表团对接(后因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遭亚奥理事会制裁,实际参会代表团为37个),500多名联络员则是来自北外等5所高校的大学生志愿者。亚运村没有志愿者工作餐厅,也不提供盒饭,500多人一到饭点儿就只好去周边少得可怜的几个小餐馆“打野食儿”。有些竞赛项目的运动员一大早就要去场地热身,有些比赛可能会一直拖到半夜才结束,这可难坏了全程陪同的联络员,当时北京的公共交通,太早了他们没办法坐车赶往亚运村,太晚了又没办法回学校。有的大学生志愿者不懂体育,必须进行从通用知识到专业知识的全盘培训,可是连固定的培训场所都没有,只能“东一个培训,西一个讲座”,抢时间完成培训计划。张清记得有一次全体联络员会议实在找不到地方开,又赶上下雨,500多人就在升旗广场打着雨伞听他讲话。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张清和他的团队克服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代表团接待任务,“从结果来看,也不全是坏事。困难磨练和锻炼了一大批青年学生、教师和干部,这些人中有很多后来成了各方面的精英。”18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又有10多万名志愿者为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做出贡献,很多年轻人正是出于磨练自己的意愿加入这个光荣的队伍的。</p> <p class="ql-block">赛事文化</p><p class="ql-block">会徽</p><p class="ql-block">第11届北京亚运会会徽图案中除亚奥理事会会徽中的太阳光芒外,以雄伟的长城组成“A”字。长城是中国古老文明的象征,“A”是英文Asia的缩写,二者结合,代表在北京举行的亚洲运动会将成为联合亚洲各国人民的纽带。长城图案还构成“Ⅺ”字,表示本届亚运会是第11届。</p><p class="ql-block">吉祥物</p><p class="ql-block">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为中国的大熊猫,取名“盼盼”,由来自长春电影制片厂的美术设计师,国家一级美术师刘忠仁以福州熊猫馆的熊猫“巴斯”为原型设计。取名“盼盼”,寓意盼望和平、友谊、盼望迎来优异成绩。为避免可能引发误读,国内报纸当时曾发出声明,说我们的熊猫“盼盼”是一只雄性大熊猫,这是相关机构第一次为吉祥物“盼盼”定“性”。</p> <p class="ql-block">主题歌</p><p class="ql-block">主题曲《燃烧吧,火炬》</p><p class="ql-block">点评:北京亚运会的主题曲不是那首最让人难忘的《亚洲雄风》吗?事实上,《亚洲雄风》只是该届亚运会的一首宣传曲,真正的北京亚运会主题曲名字叫做《燃烧吧,火炬》。正是因为《亚洲雄风》实在太脍炙人口了,影响太大了,以至于《燃烧吧,火炬》被大家遗忘。</p><p class="ql-block">《燃烧吧,火炬》又名《高举起亚运会的火炬》(石祥词 施光南曲)</p><p class="ql-block">谁说我们远隔?</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心中没有距离;</p><p class="ql-block">谁说我们彼此陌生?</p><p class="ql-block">我们之间早已熟悉。</p><p class="ql-block">同生在世界东方,</p><p class="ql-block">同长在亚洲大地,</p><p class="ql-block">我们是五环中的一环,</p><p class="ql-block">高高举起亚运会熊熊燃烧的火炬。</p><p class="ql-block">谁说感情难以言传?</p><p class="ql-block">我们的微笑胜过言语;</p><p class="ql-block">谁说赛场互为对手?</p><p class="ql-block">我们热烈拥抱在一起。</p><p class="ql-block">同为东方增辉,</p><p class="ql-block">同为亚洲崛起,</p><p class="ql-block">高唱团结、友谊、进步,</p><p class="ql-block">高高举起亚运会熊熊燃烧的火炬。</p><p class="ql-block">宣传曲《亚洲雄风》</p><p class="ql-block">演唱:韦唯 刘欢</p><p class="ql-block">(女)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河像热血流;</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p><p class="ql-block">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p><p class="ql-block">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p><p class="ql-block">(合)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p><p class="ql-block">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p><p class="ql-block">亚洲风四起,亚洲雄风震天吼!</p><p class="ql-block">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p><p class="ql-block">啦~啦~啦~啦,亚洲雄风震天吼!</p><p class="ql-block">(男)我们亚洲,山是高昂的头;</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河象热血流;</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树都根连根,</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云也手握手!</p><p class="ql-block">莽原缠玉带,田野织彩绸,</p><p class="ql-block">亚洲风乍起,亚洲雄风震天吼!</p><p class="ql-block">(合)我们亚洲,江山多俊秀;</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物产也富有;</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人民最勤劳;</p><p class="ql-block">我们亚洲,健儿更风流!</p><p class="ql-block">四海会宾客,五洲交朋友,</p><p class="ql-block">亚洲风四起,亚洲雄风震天吼!</p> <p class="ql-block">赛事历程:</p><p class="ql-block">赛事申请:1983年8月,中国奥委会向亚奥理事会提出申请,希望由北京承办第11届亚运会。次年9月28日,亚奥理事会在汉城大会上正式批准这一申请。</p><p class="ql-block">场馆建设:中国为办好本届亚运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兴建了以本届亚运会主体育场为主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和亚运村,并建了大量的立交桥和宽敞的马路。北京市的市容也焕然一新;按照长期从事体育外事工作的张清的理解,从参加国际大赛到举办国际大赛,中国对外希望借此扩大开放,在国际上重新树立大国形象,对内则希望以此为“抓手”加快城市建设,提高国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1985年4月,北京亚组委成立。次年,包括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运动员村在内的亚运会工程,在北京中轴线北端上百公顷的庄稼地上破土动工。与此同时,一批配套工程纷纷上马,北四环大部分路段于亚运会前建成,比四环路全线贯通(2001年)提早10多年,中轴路从鼓楼外大街延伸至北四环,最初于60年代开始建设的首条环城快速路二环路亦加快建设步伐,最终于1992年全线贯通。</p><p class="ql-block">历时4年、投资20多个亿,这样的建设规模虽然无法和后来的奥运会相比,但这已经是北京继50年代兴建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以来的又一次大规模建设。</p><p class="ql-block">1990年,邓小平在视察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场馆后,自豪而不乏风趣地说:“中国的月亮也是圆的,比外国圆!”</p><p class="ql-block"> 圣火传递:由达娃央宗(藏族)为北京亚运会取得火种;人们亲切地称她为“火炬之女”,1990年,达娃央宗只是一个14岁的小姑娘;当年的火炬传递被称为“亚运之光”,这束亚运之光在念青唐古拉山被采集之后,由江泽民总书记分为四把主火炬,分别从中国的最西,最南,最东和最北点开始传递,最终汇聚于北京。其中经历各省的时候,又被分成无数把分火炬,在一个月之内几乎遍历了中国所有县市。而海口南端点火台,就是其中一把主火炬的起点。其余三把分别在乌鲁木齐、拉萨和哈尔滨点燃。</p><p class="ql-block">最后由许海峰、高敏、张蓉芳同时点燃主火炬。</p> <p class="ql-block">开幕式:1990年9月22日下午,举世瞩目的第11届亚洲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开幕;36个国家和地区的体育代表团的5200运动员参加27个比赛项目和2个表演项目的角逐,经过14天的激烈竞赛,亚洲各国运动员创下一连串辉煌的纪录。中国健儿和各路健儿一起,刷新42项亚洲纪录和98项亚运会纪录,打破4项世界纪录,超6项、平5项世界纪录、中国选手喜获大面积丰收,金牌和奖牌总数均居第一,即:得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总计341枚。</p><p class="ql-block"> 1990年9月22日,象征着亚洲人民“团结、友谊、进步”的第11届亚运会在北京隆重开幕。当日,为中国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高擎亚运会火炬,在前女排队员张蓉芳及跳水冠军高敏的护卫下,跑入北京工人体育场,在绕场一周后登上了火炬台点燃了亚运圣火。16点52分,应亚奥运理事会邀请,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宣布了第11届亚运会的开幕。来自亚奥理事会成员的37个国家和地区体育代表团的6578位运动员参加此届亚运会。中国的陈龙灿代表所有参赛运动员宣誓。在开幕式上,大型团体操表演《相聚在北京》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场面,向现场七万多名中外观众展示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和中国人民的崭新精神面貌。</p><p class="ql-block">最后在北京亚运会上中国队以金牌183枚,银牌107枚,铜牌51枚高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从而确立了亚洲体坛霸主的地位。</p><p class="ql-block"> 闭幕式:熊熊燃烧了16天的圣火熄灭了。亚洲体育史上规模空前的第11届亚运会的圆满成功,将同在比赛中创出辉煌成绩和新纪录的体坛健儿一起,被载入史册。 第11届亚运会的闭幕式于1990年10月7日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行,中国近万名文艺工作者和青少年演出《今夜星光灿烂》,中央电视台向国内外转播了闭幕式实况。参加本届盛会的各国运动员遵照“团结、友谊、进步”的宗旨,使奥林匹克精神--“重要的在于参与”在赛场得到充分的体现,第11届亚运会获圆满成功。在本届亚运会上,7次刷新世界纪录,89人次打破亚洲纪录,189次改写亚运会纪录。如此大面积地刷新世界纪录和亚洲纪录,在亚运会史上是不多见的。它反映出亚洲体育运动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迅速向世界水平逼近,并预示亚洲体育运动将成为世界体坛不容忽视的力量。第11届亚运会全面检阅了亚洲体育的总体水平,射箭、跳水、乒乓球、羽毛球等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项目,依然显示出雄厚的实力;游泳、自行车等个别项目提高明显,已接近世界水平。中国运动员获得全部金牌的3/5,不仅意味着总体水平在亚洲占有较大的优势,也意味着他们在代表亚洲同欧美体育强国的竞争中,将负起新的责任。亚运会的圆满成功,不仅使亚洲各国各地区的人民、运动员之间增进了了解;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也使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了解到一个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勤劳智慧的民族的性格。本届运动会在“团结、友谊、进步”的旗帜下,人们通过交流得到的互相理解,是无法用奖牌计算的。中国作为东道主,成功地举办了亚运会,也成功地让全世界进一步了解了亚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东欧剧变,西方社会称之为东欧1989年系列革命,是指1989年前后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在短时间内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事件。</p><p class="ql-block">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五十年代时都曾遭苏联强势镇压反对势力,且东欧各国共产党执政的四十多年中曾发生过数次大规模的社会动乱,1953年民主德国的“6·17事件”,同年6月,波兰爆发了“波兹南事件”。在八十年代时陷入严重的经济困难,政局发生了激烈的动荡,各执政党领导人被迫放弃集权政治的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其奋斗目标,放松对社会的高压统治,实行政治多元化,减弱了对反对派的打压,反对势力大增,通过大选建立新政权。</p><p class="ql-block">在1989年后开始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到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等国家。在柏林墙倒下后,东西德经历45年的分裂后重新统一。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亦一分为五,包括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北马其顿及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003年改称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解体,2008年科索沃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未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实为一分为七),而捷克斯洛伐克则于1993年分为捷克及斯洛伐克。</p><p class="ql-block">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标志着冷战的结束。东欧剧变是东欧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社会主义制度演变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p> <p class="ql-block">事件背景:苏联因素</p><p class="ql-block">国际政治局势改变</p><p class="ql-block">二战以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基础上,1944—1949年,在东欧先后建立了8个社会主义国家。东欧各国政权的建立从一开始就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形成的,对于苏联的模式有很大的模仿与依赖性。最初,苏联和东欧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通过谈判,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石油、电力、能源、贸易等方面,苏联向东欧国家提供了一定的帮助。这些援助对东欧国家战后经济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p><p class="ql-block"> 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炉,美苏冷战开始。基于国际形势的变化,苏联对东欧的政策逐渐发生了变化,斯大林开始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加大了一体化的力度, 以对抗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主要表现为:</p><p class="ql-block">1.把斯大林模式强加于东欧国家,中断了东欧国家独立自主地根据本国国情探索社会主义的道路。东欧人民民主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在经济上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除东德、捷克外,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许多东欧国家领导人,如季米特洛夫、哥穆尔卡、铁托等在各自国家民主政权建设和经济恢复中,实行了一些有别于苏联的政权模式和政策。但是,这种探索很快就被迫中断了。 斯大林把苏联经验全部强加于东欧,敦促各国只能严格按照苏联模式建立社会主义,在经济建设上,东欧几乎是全部照搬苏联模式。 很快,这种模式的不适应性就显露出来: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轻工业农业落后、建设速度缓慢等,人民生活水平得不到提高,和西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极大不满。东欧各国虽然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但所有这些改革,都没有从本质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经济恶化状况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遏制。</p><p class="ql-block">2.在处理苏联同东欧各国党和国家的关系问题上,苏联干涉东欧国家的内政外交,存在霸权主义的倾向。苏联要求东欧国家都要无条件地维护以苏联为中心的无产阶级国家利益,在双方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 别国利益要服从苏联利益。以老大哥身份控制和干涉兄弟国家和兄弟党内部事务。1948年2月,围绕南保条约,季米特洛夫发表的关于东欧国家联邦声明,以及南斯拉夫向阿尔巴尼亚出兵问题,苏联邀请南斯拉夫、保加利亚领导人在莫斯科举行会议。会上,斯大林对季米特洛夫严加斥责。1953年6月16-17日,民主德国发生大规模群众游行示威,涉及272个城镇和30多万民众。17日,苏联在民主德国的驻军在该国的167个城镇实施戒严,示威活动被镇压[5]。从50年代中期起,形成了一股反苏潮流,把摆脱苏联的高压、控制作为斗争目标之一。此后苏联干预东欧国家内政的案例有: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波兰事件、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之春”,以及1980年的波兰团结工会运动。有苏联(或以华约名义)直接出兵镇压(1956年匈牙利事件和1968年布拉格之春),亦有以武装干预相威胁的间接干预(1956年波兰事件和1980年波兰团结工会运动)。3.在同东欧各国的经济交往中,存在着严重的民族利己主义,并通过抵制马歇尔计划,使东欧国家走向封闭, 脱离了世界。 由于在二战中东欧的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所以在战争结束后, 需要尽快恢复经济,为此急需外援。 苏联在对东欧的援助问题上,表现出极大的民族利己主义。苏联不允许东欧国家独立发展重工业,严重损害了东欧国家的民族利益。[3]与此同时,在苏联的直接操纵下,东欧国家拒绝了马歇尔计划。为了安抚东欧,反击马歇尔计划,加强东欧与苏联的政治经济联系,1947年7-8月,苏联同东欧广泛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即莫洛托夫计划;9月,成立了情报局,但很快就成为苏联推行大党大国沙文主义和干涉别国内政的工具;1949年1月,成立了经互会。苏联的这些措施,一方面加强了苏联和东欧之间的经济联系,另一方面又限制了东欧和西方的经济往来。为此,美国也相应地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 巴统”),对东欧采取贸易管制政策,东西方走上全面对抗的道路,双方交往的大门被人为地锁上了。东欧开始独立于统一的世界经济市场之外,使东欧失去了一次利用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发展自己的机遇。到80年代,产品已无法与西方竞争,双方差距拉大,经济爆发全面危机,国际上也掀起了一股全盘否定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的思潮。[3]1950到1973年间,中东欧国家经济以年平均3.9%的速度发展,从而改善了中东欧国家的比较位置,并将绝大多数边缘地区的国家抛在后面。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东欧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开始放缓。到80年代,东欧国家的经济危机进一步深化,经济停滞和下降接踵而至,工业生产下降了25-50%。根据麦迪逊的统计,在1973-1992年间,(中)东欧国家的年平均增长率是-0.8%。而同期西欧国家的年增长率在1.8%左右,几乎是中东欧国家同期发展速度的3倍。也正是在这期间,东西欧之间的差距从1:2扩大到了1:4。同时,东欧同欧洲以外西方国家的经济差距从1:3扩大到1:5左右。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东欧国家在历史上第一次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指标上落后于拉丁美洲国家。东欧国家以往对非洲国家经济的优势地位也迅速减弱。匈牙利外债多达200亿美元,成为东欧人均外债最高的国家,罗马尼亚1981年外债110亿美元,捷克40年内国民生产总值从世界第10位降至第40位,经济发展速度低于葡萄牙。[2][5]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之后,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上台。为缓和矛盾,对东欧政策进行了一些调整:一方面,试图缓和双方的紧张关系,如在1955年5月访问南斯拉夫,表示道歉。但是斯大林时期的大国沙文主义发展到霸权主义。通过各种援助,控制他国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在东欧国家建立军事基地, 直接派驻军队。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时期,随着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苏联走上了公开同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道路,并占据优势,在对待东欧问题上,他认为苏联可以决定别国命运,东欧应该无条件地服从苏联的最高领导。在加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口号下,推行“国际分工”,把东欧变成苏联的原料供应国和商品销售市场 ,造成了东欧各国经济的畸形发展;把苏联模式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的模式,不允许别国有丝毫的改变;1968年8月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1985年,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入住克里姆林宫。苏联政治经济爆发了全面的危机。1987年戈尔巴乔夫提出“改革新思维”,对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即以对话代替对抗,全面收缩。戈尔巴乔夫力图与东欧建立自由、平等、互利合作关系的思想,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按照美国提出的目标和要求进行改革,并进而影响了东欧。[3]1988年4月,苏共中央废除了同东欧国家共产党和工人党的联络部,同时,成立了国际政策委员会。1988年12月7日,戈尔巴乔夫在联合国发表讲话说,苏联将在1990年年底单方面从东欧撤出24万军人,1万辆坦克,8500门火炮,以及820架战斗机,无论北约采取何种相应的措施。</p> <p class="ql-block">西方因素</p><p class="ql-block">西方和平演变政策</p><p class="ql-block">美国对东欧的演变政策确立于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总统执政的后期,1958年制定的国家安全委员会NSC5811/ 1文件(美国对东欧国家政策声明)标志着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欧演变政策制定的全面完成。哈里·S·杜鲁门政府时期,专门制定了针对苏联的“遏制战略”和“真理运动”,制定了“新美国世纪计划” 。1950年,中央情报局又设立了非政府组织性质的文化自由大会。</p><p class="ql-block">在政治上,美国承认东欧各国政府的法律地位,直接与东欧国家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同时,美国表明立场,将苏联与东欧区别看待,以此来分化苏联与东欧关系。其次,在经济方面,加强与东欧各国经济贸易与往来,分化瓦解东欧的苏联式的经济模式。再次,在加强政治、经济交往基础上加强文化交流,在批评社会主义文化(以苏联文化模式为主)的同时,加强西方文化的宣传与渗透,达到在文化上同化东欧的目的。在美国新闻署和中央情报局牵头下,美国成立了一些带有半官方色彩的非政府组织及一些中情局的外围组织, 如法菲尔德基金会、争取自由欧洲委员会、国际自由记者联合会、国际自由工会联合会、时代公司、国际笔会等非政府组织。</p><p class="ql-block">随着时局的发展,东欧内部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经济问题成为日益困扰东欧政权的梦魇,美国的70年代以后,加强了与东欧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方面的往来。</p><p class="ql-block">在1989年之前,西方,特别是美国主要是给予“团结工会”这类反对派组织以道义上和物质上的支持。匈牙利由于开始改革尽早,美国和联邦德国给予其最惠国待遇。美国对东欧国家实行“区别对待”政策,明确其对实施改革和抵制改革国家的立场。西方其本身的社会经济发展给东欧国家的“示范”效应。[5]</p><p class="ql-block">20世纪70年代末,波兰成立了团结工会组织,捷克斯洛伐克成立了第77宪章集团,保加利亚成立了支持工会, 罗马尼亚成立了博爱工会 、匈牙利成立了民主反对派、民主工会联盟,东德成立了剑与犁组织等。1984年成立了美国民主基金会。1990年在乌克兰创立了国际复兴基金会。</p><p class="ql-block">1983年10月,瓦文萨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87年,美议会向团结工会年提供津贴100万美元。1988年,提供500万美元作为其活动经费。1989年7月11日至1989年7月13日,布什访问波、匈。布什说,为了加速波兰走自由企业制度和民主社会进程,美国援助波兰10亿亿美元。</p> <p class="ql-block">东欧内部因素</p><p class="ql-block">官僚主义的滋生和发展</p><p class="ql-block">个人崇拜等政治腐败行为盛行,70年代和80年代东欧几乎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犯罪率都呈上升趋势,最快是波兰,1980年到1986年犯罪上升了50%,其次是匈牙利达到40%,形成了两次犯罪浪潮。而在各类犯罪中,占首位的是财产犯罪,在犯罪结构中达80%。70年代多数国家财产犯罪主要形式是侵占国家财产。80年代侵占私人和集体财产罪空前增长。</p><p class="ql-block">保加利亚日夫科夫担任党的最高领导职务长达35年之久,1980年,波兰党和政府在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由最高法院处理了25名中央一级领导官员的腐化问题。有15人被开除党籍,其中包括政府前总理、国家计委主席。上层领导人和干部的腐败行为,同时也并发或导致中下层领导人和干部的腐败现象的泛滥。</p><p class="ql-block">1980年波兰盖莱克贪污案件中, 党和政府领导干部有800余人被卷入。</p><p class="ql-block">1988年卷入南斯拉夫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丑闻的有500名官员。</p> <p class="ql-block">结局</p><p class="ql-block">最终,在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南斯拉夫等东欧国家,都发生了政权更迭、社会制度剧变的类似事件。</p><p class="ql-block">而且南斯拉夫一分为五,分为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南斯拉夫联盟(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后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五个国家;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p><p class="ql-block">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实现了统一。</p><p class="ql-block">苏联于1991年12月解体,冷战正式结束。</p><p class="ql-block">社会影响</p><p class="ql-block">冷战结束</p><p class="ql-block">主条目:苏联解体、也门统一</p><p class="ql-block">苏联和东欧国家从盟友转为普通国家关系,苏美关系从冷战和对抗转向缓和与合作,以1985年11月日内瓦首脑会晤为转折,美苏关系开始进入比较持久和稳定的缓和时期。两国在不同级别上就不同的问题进行对话从此制度化。以东西方“冷战”为基本特征的两极体制解体,被多方位竟争的“多极化”格局所取代。</p><p class="ql-block">1991年7月1日,华沙条约组织在布拉格的会议中宣布正式解散。在同月的高峰会上,戈尔巴乔夫与美国总统老布什建立美苏战略伙伴关系,使冷战走向终结。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并“建议”苏共中央委员会自行解散,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完全崩解,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向多极化发展趋势。</p><p class="ql-block">多党制在非洲形成潮流,美国国务院责成其所辖国际开发署在与十几个非洲国家签定双边援助协定时规定,“政治改革”是提供经援的先决条件。美国国会批准政府建立3000万美元的“促进非洲民主化基金”。直接插手尼加拉瓜、安哥拉、莫桑比克、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内战。</p><p class="ql-block">共产主义运动受重创</p><p class="ql-block">东欧发生剧变,苏联和东欧国家纷纷从非洲一些奉行“科学社会主义”的国家撤出,使它们面临着投资、贸易、援助减少的困难局面。1990年,埃塞俄比亚执政的工人党更名为“统一民主党”。在经济上,这些国家进一步实行市场经济,向西方 敞开了大门。</p><p class="ql-block">也门统一</p><p class="ql-block">20世纪80年代末,由于苏联从南也门撤军以及东欧剧变,实行多年社会主义的南也门迫于经济形势和外交孤立局面,最终寻求和北也门统一。90年4月南北也门元首在阿拉伯也门的塔兹签署《统一协定(草案)》。1990年5月22日也门共和国宣告成立。</p><p class="ql-block">1990年1月12日发生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乌兰巴托的一起政治事件。这起事件最终使得蒙古修订宪法,实行政治转型。</p><p class="ql-block">北约东扩</p><p class="ql-block">西方国家的共产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少数小党自动解散,一些政党实行社会民主党化,改变党名,申请加入社会党国际,世界范围内共产党的数量,由20世纪80年代鼎盛时期的270多个,减少为147个。造成了北约三次东扩:1993年3月捷克、匈牙利和波兰成为北约的成员国;2004年3月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斯洛文尼亚以及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加入北约组织;2008年4月布加勒斯特峰会同意克罗地亚和阿尔巴尼亚的加入。中东欧国家中东欧国家在普遍经历转型性衰退之后,从2000年至2008年,走上了持续的经济增长之路;GDP2007年中东欧国家已经超过了1989年的水平。部分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经济增速加快,大大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东欧国家选举罢免在政治西方化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过快的体制转型是出现了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民众对新政策的反抗情绪高涨,有些国家出现了罢工浪潮,波兰尤为突出。1992年1月,波兰连续发生3次大规模罢工,8月又发生工潮。这一变化助长了极右势力的抬头,转型初期东欧各国均产生了政府频繁更迭或政府不稳固的现象。1989年底,匈牙利的政党和组织达50多个;1990年6 月,捷克斯洛伐克已有23个政党和组织;1990年12月,南斯拉夫共有248个政党注册;同期,罗马尼亚有 83个新党登记注册,后高达180多个;1991年9月,保加利亚的政党和组织已逾80个;同期,波兰已有200多个政党。20年间,保加利亚更换了14届政府、7届议会。东欧剧变后,波兰这边经济独好!国家仍贫穷潦倒?实情令人唏嘘,1989年的东欧剧变:枪声改变了罗马尼亚,1989年,匈牙利为何突然发生剧变?预料之中泥腿看客118东欧剧变的罪魁祸首是谁?除了美国,戈尔巴乔夫说:与我无关东剧变第一块“多米诺骨牌”,为何轻易被推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语:Союз Советских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их Республик),简称“苏联”,是存在于1922—1991年的联邦制社会主义国家,由苏联共产党执政。其由15个权利平等的加盟共和国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成,领土涵盖东欧的大部分。与挪威、芬兰、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尼亚、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中国、蒙古及朝鲜接壤;与瑞典、日本、美国隔海相望。</p><p class="ql-block">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共领导人民开始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苏联于1941年卷入二战,爆发卫国战争,于1945年4月30日占领柏林,同年5月8日纳粹德国投降。与美国一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的两个国家,被称为超级大国。苏联于1955年成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冷战格局完全形成。1980年代初期,经济增长速度变慢,国力逐渐落后于美国。在19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进行国家自由化和民主化改革,但失败。1991年8月,苏联国内爆发八一九事件。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总统职务,并将权力移交给叶利钦,苏联解体。</p> <p class="ql-block">苏联在20世纪世界舞台上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科技领域,苏联航空航天与美国并驾齐驱,大量科技力量和成果集中在核武器、导弹、原子能、空间技术等尖端部门。军事上,苏联常年保持很大的军队数量和武器装备,并在全球多地有驻军。在核力量方面与美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平。</p> <p class="ql-block">“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只要把经济搞上去,就什么也不怕。”—江泽民</p><p class="ql-block"> 苏联的解体,对于我国来说,堪称是二战后,最大的好事,对我国的帮助大到了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国家安全有了保障。</p><p class="ql-block">在苏联没解体之前,对我国安全威胁最大的反而不是西方,而是苏联。在中苏交恶后,苏联长期在北方的边界陈兵百万,时刻准备南下,对我国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使得我国付出了巨大的防御成本,时刻提心吊胆,不敢动弹。而苏联解体后,我国迫切的周边威胁没有了,我国的国家安全得到了保障。</p><p class="ql-block"> 第二,获得了人才和技术。苏联时期,强大的重要一点,那是培养了一大批的专家和先进的技术,尤其是军事层面更是如此。而我国在军事技术方面一直很难取得突破,但是苏联解体使得我国接收了大量的苏联专家和技术。使得我国在很多关键技术和军事层面开始突飞猛进,这一点对我国无疑是巨大的帮助。 </p><p class="ql-block"> 第三,能源的获得。苏联解体前,我国的能源除了靠自己外,只能到遥远的中东去买,很多资源,能源安全也无法保障。而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成为一个资源国家,还有如中亚,还有高加索等很多地区都成为我国就近的能源来源地,使得我国获得了更加安全,更加便宜的能源,对我国的发展那是直接的助推。 </p><p class="ql-block"> 第四,领土的回归。苏联在的时候,那可是整个世界第二大超级大国,那是无可撼动的。所以在近代我国失去的那么多领土,苏联在的时候,那是根本没有机会收回的,甚至一寸土地都别想收回来。但是苏联解体后,整个的苏联垮台,而使得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很多国家归还我国领土。使得我国收回了多达4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对我国来说,那也是巨大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第五,刺激改革开放的发展。其实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发展也不是那么快,而且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从90年代开始加速,因为苏联的解体,使得苏联庞大的市场面临巨大的生活物资短缺。直接刺激了中国工业的发展,刺激了改革开放的发展,对我国帮助巨大。</p><p class="ql-block"> 第六,为中国执政敲响了警钟。苏联的解体让中国增强忧患意识,首先提高的的执政意识,苏联作为社会主义的国家领袖,苏联的解体直接的影响就是让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感到不安,中国应该以此为戒,从思想建党、组织建党、作风建党和形象建党等各方面加强党的建设。</p> <p class="ql-block">由于意识形态和国家体量的相似性,1991年苏联的解体,某种程度上就能给中国带来很多历史教训;那么,中国能从苏联解体中学到哪些历史教训呢?</p><p class="ql-block">一、要注重民生</p><p class="ql-block">苏联不够注重民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p><p class="ql-block">1,过分追求霸权</p><p class="ql-block">俄国(苏联)和美国都是在近代崛起的国家,对世界霸权都有很大的欲望;二战后,两国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搞垮对方,都花了很大的精力。比如美国成立北约,苏联就成立华约,同时,两国在很多重要领域都争锋相对,打压对方。民生在任何时候都非常重要,苏联过分的追求霸权,无疑会对民生产生影响。</p><p class="ql-block">2,经济发展不均衡</p><p class="ql-block">俄国(苏联)在历史上并不是一个擅长发展经济的国家,冷战时期,苏联更是把经济玩坏了;为了在军事上取得优势,苏联疯狂的发展军工业和重工业,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最后导致经济发展不均衡,人民生活水平不高。</p><p class="ql-block">现如今,俄罗斯依旧被经济问题所困扰。</p><p class="ql-block">3,穷兵黩武</p><p class="ql-block">冷战时期,苏联在和美国的军备竞赛、局部对抗中耗费了大量财力;尤其是后来的入侵阿富汗,让苏联本来就不富裕的财政更加紧缩,国家财政难以为继。</p><p class="ql-block">(苏联入侵阿富汗长达十年,耗费了大量人力财力,而且没有成功)</p><p class="ql-block">苏联后期,由于轻工业和农业落后,导致苏联人的生活必需品紧缺,人民生活困苦,苏联高层领导也非常迷茫,希望实行一次变革来改变一切。</p><p class="ql-block">最后,苏联为忽视民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苏联最后的解体,民生绝对是一个重要原因。</p><p class="ql-block">二、文化自信很重要</p><p class="ql-block">苏联本来就是一个由15个加盟国组成的联盟国,民族众多,地区文化也存在差异,所以文化信仰方面的自信更加重要。</p><p class="ql-block">在二战时期,苏联面对德国人的凶猛进攻,情况更加危急,但是苏联咬咬牙还是挺住了。因为苏联人信仰的共产主义,保家卫国的思想激励着每个苏联士兵前赴后继,奔向战场。</p><p class="ql-block">即使在二战中伤亡惨重,苏联依靠强大的精神信仰,依旧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为超级大国。</p><p class="ql-block"> 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实施的改革过分西化,摒弃了原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让很多苏联人顿时无所适从。之后,西方国家又适时地进行文化入侵,大量苏联人开始接触西方的文化,思想更加混乱;到最后,连苏联人自己都对本国的文化信仰产生质疑,激励一代代苏联人保家卫国的思想不复存在,苏联最后的解体也就不奇怪了。</p><p class="ql-block">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苏联的解体是自己内部思想出了问题,自己把自己搞垮了。</p><p class="ql-block"> 三、最惨痛的教训:大国没有资格投降在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为了解决积重难返的经济问题,妄想和西方国家求和,共同发展经济,这从他的改革中的西化政策以及对西方国家的外交态度就可以看出来。后来的叶利钦更是全面倒向西方,甚至为了让西方接纳自己,主动把苏联解体。苏联这样做的意思是:我选择投降,希望大哥能收下我。结果呢?西方国家通过北约东扩、休克疗法、车臣战争、经济围堵等一系列操作,把俄罗斯狠狠打脸。后来俄罗斯也想明白了,只要自己的核武还在,领土不变小,西方国家是不可能接纳自己的,于是干脆和西方国家对着干。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惨痛教训:大国没有资格投降。</p><p class="ql-block"> 总结:苏联解体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发生的重大事件,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历史教训:国家的发展要注重民生,文化自信很重要,大国没有资格投降。</p> <p class="ql-block">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p><p class="ql-block">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改革开放所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时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p><p class="ql-block">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p> <p class="ql-block">提出背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过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从实践上说,这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次真正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伟大创举。</p><p class="ql-block">传统经济学理论,包括西方经济学理论和马克思经济学理论,都不认为社会主义能搞市场经济。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商品交换和市场经济都是建立在私有制的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只要坚持搞公有制,就不能搞市场经济。马克思、恩格斯曾设想,在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以后,未来社会将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将被消除,而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也将随之消除。马克思指出,“商品不能自己到市场去,不能自己去交换。因此,我们必须找寻它的监护人,商品所有者。”社会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组织所代替。”此后,列宁则更加明确地指出:“只要还存在着市场经济,只要还保持着货币权力和资本力量,世界上任何法律也无力消灭不平等和剥削,只有实行巨大的社会化的计划经济制度,同时把所有的土地、工厂、工具的所有权交给工人阶级,才能消灭一切剥削。”也正是在上述理论的指导下,自俄国社会主义十月革命以后,包括苏联、东欧、中国在内的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建立和实行了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成了天经地义的信条和不可冒犯的戒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认真总结国内外改革和发展的经验教训,大胆突破传统理论观点的束缚,逐步提出和丰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其中在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观点。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观点。1987年,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观点。特别是,邓小平同志从1979年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到1992年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等重要论断,从根本上破除了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传统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指明了方向。在上述基础上,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所作的讲话中,首次肯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提法。之后,10月12日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上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的过程来看,可以说,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一次真正的重大的理论突破,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也正是这一改革方向的正确选择和种种改革举措的步步实施,才使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到了制度创新的崭新阶段,从而也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经济持续多年的高速发展。重要意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是改革开放实践的必然结果,也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探索的重要成果。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我国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我们党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79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实践中摸索,实施的改革方针政策实际上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理论,尽管这一理论仍然坚持计划经济的总框架不变,但是,必须按照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的要求来进行经济活动已开始成为人们的共识,从而现实经济活动也逐步纳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商品经济的发展轨道。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的观点。1992年十四大正式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党的十四大(1992年10月12~18日)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以来,至今已二十七年。这二十七年来,我们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改革中,都取得了显著成就。回顾这二十七年来的发展历程,展望未来改革的前景,对于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突破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相互对立的传统观念。它不仅对社会主义的理论和现实产生了巨大冲击,而且也为人们深入认识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的关系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当震荡的尘埃尚未落定,面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显而易见并存的种种问题,由此引发出国内外的众说纷纭。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欲想把这一改革引向深入,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历程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分析,以便今后更好地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p> <p class="ql-block">   《东方之珠》</p><p class="ql-block">歌曲歌词</p><p class="ql-block">男:</p><p class="ql-block">小河弯弯向南流,</p><p class="ql-block">流到香江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p><p class="ql-block">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p><p class="ql-block">女:月儿弯弯入海港,</p><p class="ql-block">夜色深深 灯火闪亮。</p><p class="ql-block">东方之珠 ,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合:</p><p class="ql-block">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p><p class="ql-block">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p><p class="ql-block">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p><p class="ql-block">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p><p class="ql-block">女: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p><p class="ql-block">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p><p class="ql-block">男:船儿弯弯入海港,</p><p class="ql-block">回头望望 沧海茫茫。</p><p class="ql-block">东方之珠 拥抱着我,</p><p class="ql-block">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p><p class="ql-block">合: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p><p class="ql-block">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p><p class="ql-block">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p><p class="ql-block">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p><p class="ql-block">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p><p class="ql-block">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p><p class="ql-block">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p><p class="ql-block">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p><p class="ql-block">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p><p class="ql-block">东方之珠:1997年刘德华、那英演唱歌曲《东方之珠》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由刘德华和那英合唱的一首歌曲,词曲创作者为罗大佑。</p><p class="ql-block"> 《东方之珠》代表性地呈现出香港的沧桑变化,因而在回归的气氛中广泛流传开来,更成为所有以香港为主题的流行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歌曲之一。</p><p class="ql-block"> 创作背景:1997年,对于全球华人来讲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的7月1日,中国南方美丽的港口城市香港,终于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受英国殖民历史,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作为音乐人的罗大佑,确定将香港当成自己音乐事业的第二个起点。随着“音乐工厂”这个厂牌的揭幕,罗大佑也将音乐视角从台湾正式转向香港,并于此时将自己的旧作亲自改写了国语歌词,并于1991年推向市场,这就是后来那首在九七回归期间,经常可以听到的那英和刘德华合唱版的《东方之珠》。</p><p class="ql-block">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香江”即香港的别名,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根据这份声明,英国须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的主权归还中国,而香港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离开祖国怀抱一百多年,在1997临近之际,香港人对于即将来临的回归有着十分复杂的心理,加之“一国两制”的构想尚无先例,香港很多人都抱有既希望又观望的态度。台湾歌手罗大佑在这时创作的歌曲《东方之珠》正反映了这时的社会人心:“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1986年,罗大佑用郑国江的词创作了1986年版本的《东方之珠》。而1991年,在香港即将回归的背景下,他又重新填词《东方之珠》,歌中回旋着一腔血脉共流的情怀,充溢着黄皮肤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尊严。</p><p class="ql-block">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滚石唱片公司出版了两张纪念专辑,其中一张收录了《东方之珠》。7月1日晚,香港回归盛大的交接仪式后,香港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视卡拉OK,数百万人同时跟着电视合唱《东方之珠》,很多人脸上有笑,眼里还有泪。</p><p class="ql-block"> 历史意义: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香港回归祖国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歌曲赏析曾经有一段来自香江的旋律,总在我们耳边萦绕。回归以来,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风雨彩虹,我们共同走过。“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罗大佑所作的《东方之珠》,以其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迅速流传,使得“东方之珠”成为香港的代名词。</p><p class="ql-block">东方之珠:《东方之珠》是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由刘德华和那英合唱的一首歌曲,词曲创作者为罗大佑。《东方之珠》代表性地呈现出香港的沧桑变化,因而在回归的气氛中广泛流传开来,更成为所有以香港为主题的流行音乐中最为著名的歌曲之一。中文名东方之珠歌曲时长4分20秒歌曲原唱罗大佑填词、罗大佑谱曲、罗大佑相关。</p><p class="ql-block">罗大佑深情演唱《东方之珠》,30年前风靡大街小巷,太经典【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刘德华、 那英 《东方之珠》】太平山顶,狮子山下,东方之珠,熠熠生辉。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祝福香港明天会更好!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北京、广州、深圳、香港四地的音乐爱好者,用吉他、钢琴、唢呐等多种乐器,“云合奏”那些记忆中的香江旋律。《东方之珠》《爱你一万年》《沧海一声笑》《红日》《海阔天空》,一起听,祝福香港!唢呐版沧海一声笑 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4.8万播放一首罗大佑《东方之珠》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小孩子合唱《东方之珠》,音色太美,太好听了!30年前风靡大街小巷的《东方之珠》罗大佑深情演唱,让人百听不厌,楊千嬅 钟镇涛 动情合唱《东方之珠》,让人心潮澎湃! 叶倩文林子祥同唱《东方之珠》,真的令人十分触动,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罗大佑一首《东方之珠》唱出深深的爱国之情,罗大佑经典歌曲《东方之珠》,我们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光阴的故事2022》是罗大佑制作、易烊千玺演唱的歌曲。西风的话 + 歌《西风的话 + 歌》是罗大佑演唱的歌曲,收录于2022年1月28日发行的同名专辑《西风的话 + 歌》中。改变明天1985年的“明天会更好”曾经让所有音乐人团结起来,为“反盗版”发声,2009年刚好是金曲20周年,将再度凝聚这一股力量查看更多罗大佑填词的单曲共85个词条2.8万阅读光阴的故事2022《光阴的故事2022》是罗大佑制作、易烊千玺演唱的歌曲。追梦人《追梦人》是由罗大佑作词、作曲,弦子演唱的歌曲,发行于2021年8月4日,收录于同名专辑《追梦人》中。明天会更好《明天会更好》是中国台湾群星演唱的歌曲,由罗大佑、张大春、李寿全、邱复生、徐乃胜、张艾嘉、詹宏志作词,罗大佑作曲,陈志远查看更多创作背景歌曲歌词歌曲赏析TA说创作背景1997年,对于全球华人来讲是个极其重要的年份,就在这一年的7月1日,中国南方美丽的港口城市香港,终于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受英国殖民历史,正式回归祖国的怀抱。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作为音乐人的罗大佑,确定将香港当成自己音乐事业的第二个起点。随着“音乐工厂”这个厂牌的揭幕,罗大佑也将音乐视角从台湾正式转向香港,并于此时将自己的旧作亲自改写了国语歌词,并于1991年推向市场,这就是后来那首在九七回归期间,经常可以听到的那英和刘德华合唱版的《东方之珠》。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香江”即香港的别名,它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从此,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1984年12月19日,中英双方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根据这份声明,英国须在1997年7月1日将香港的主权归还中国,而香港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共3张央视《东方之珠》MTV离开祖国怀抱一百多年,在1997临近之际,香港人对于即将来临的回归有着十分复杂的心理,加之“一国两制”的构想尚无先例,香港很多人都抱有既希望又观望的态度。台湾歌手罗大佑在这时创作的歌曲《东方之珠》正反映了这时的社会人心:“东方之珠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1986年,罗大佑用郑国江的词创作了1986年版本的《东方之珠》。而1991年,在香港即将回归的背景下,他又重新填词《东方之珠》,歌中回旋着一腔血脉共流的情怀,充溢着黄皮肤的中华民族五千年沧海桑田的尊严。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香港滚石唱片公司出版了两张纪念专辑,其中一张收录了《东方之珠》。7月1日晚,香港回归盛大的交接仪式后,香港举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电视卡拉OK,数百万人同时跟着电视合唱《东方之珠》,很多人脸上有笑,眼里还有泪。歌曲歌词男: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女:月儿弯弯入海港夜色深深 灯火闪亮东方之珠 整夜未眠守着沧海桑田变幻的诺言合: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女: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东方之珠 我的爱人你的风采是否浪漫依然男:船儿弯弯入海港回头望望 沧海茫茫东方之珠 拥抱着我让我温暖你那苍凉的胸膛合: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p><p class="ql-block">歌曲赏析:曾经有一段来自香江的旋律,总在我们耳边萦绕。回归以来,无论是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还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风雨彩虹,我们共同走过。“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罗大佑所作的《东方之珠》,以其优美的旋律和诗意的歌词迅速流传,使得“东方之珠”成为香港的代名词。《东方之珠》是罗大佑作为一个音乐人的巅峰之作。这首作品在作曲上共分为两个部分,主歌部分运用了非常柔和的中国五声音阶,从而营造出一种隽永、舒展的古典传统意境。而在适合合唱的副歌部分,则又运用了西方古典音乐的作曲技巧,从而以严谨的和声与华丽的结构,让作品呈现出一种大气恢弘的艺术效果。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的盛会上,这种大气恢弘更经数百万香港市民跟着电视的合唱,深深印在每位华夏儿女的心头。东方之珠——香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到“移民潮”,从香港启德国际机场的弃用到1997年的回归,《东方之珠》这首作品,最为难得的就是它也同时经历了香港人对祖国大陆从疑问到认可的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后在经济、文化、科技等一系列领域取得的骄人成就,不仅让香港人终于放下了回归后的心理包袱,更让经受殖民统治百余年的香港人,终于因为有了强大祖国的依托,而有了除经济繁荣之外的大国公民的优越感和自豪感。此时此刻、此情此景下再度演绎《东方之珠》,自然有了物质和精神双生收获的含义。而一首歌曲能够在这种坎坷沧桑的岁月里,伴随着风风波波、起起伏伏的历史一起成长,也就让它比其它单纯以赞美和歌颂为主的作品,拥有了更厚重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历史事件;香港回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在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事件。英国开始对香港的殖民统治,时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当时清政府战败于1842年8月29日与英国签订的《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及鸭脷洲割让给英国。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清政府再次战败,被迫签订《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时称九龙司地方一区)界限街以南及昂船洲交给英国管治。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深圳河以南,界限街以北的230块大小岛屿总计975.1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给英国,并将租借地称为“新界”,租期为99年。从1898年7月1日开始,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从而占领香港全境。</p><p class="ql-block"> 1982年9月,英国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开始就香港前途问题展开谈判。虽然《南京条约》与《北京条约》皆指香港岛及鸭脷洲与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国,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拒绝承认《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所有相关不平等条约,只承认香港受英国管理,而非英国属地,并要求英国将香港岛和九龙连同新界一并交还。1997年,英国政府决定将香港的主权交还给中国,但同时争取维持英国在香港的利益。</p><p class="ql-block"> 中英双方经过两年多达22轮的谈判,最终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决定从1997年7月1日起,中国在香港成立特别行政区,开始对香港岛、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权和治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自然灾害事件</p><p class="ql-block">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是包括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全流域地区的一次特大洪涝灾害。长江洪水是继1931年和1954年两次洪水后,20世纪发生的又一次全流域型的特大洪水之一;嫩江、松花江洪水同样是150年来最严重的全流域特大洪水;据初步统计,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p><p class="ql-block"> 事件背景: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受上游来水和潮汛共同影响,江苏省沿江潮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p><p class="ql-block"> 南京站高潮位7月6日达9.90m。沿江苏南地区自6月24日入梅至7月6日出梅。由于沿江潮位高,内河排水受阻,形成外洪内涝的严峻局面。秦淮河东山站最高水位10.28m,居历史第三位;滁河晓桥站最高水位达11.29m,超出警戒水位1.79m。人民子弟兵抗洪抢险7月下旬至9月中旬初,受长江上游干流连续7次洪峰及中游支流汇流叠加影响,大通站流量8月2日最大达82300立方米/秒,仅次于1954年洪峰流量,为历史第二位。南京站7月29日出现最高潮位10.14m,居历史第二位,在10.0m以上持续17天之久。镇江站8月24日出现8.37m的高潮位,仅比1954年低1cm,居历史第三位。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与历史上大洪水相比,主要不同在于:1998年洪水期间长江干流中下游和洞庭湖、鄱阳湖主要控制站的洪峰水位明显偏高高水位持续时间较长;分洪溃口少。历史上的几次大洪水情况如下:1870年(清同治九年)长江流域大洪水是以上游干流来水为主的特大洪水,上游干流重庆至宜昌河段出现了数百年来最高洪水位,至今仍保持历史最高值的记录。宜昌站洪峰流量达100500立方米/秒,30天最大洪量1650亿立方米,是自1153年(宋绍兴二十三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同年,长江中游洞庭湖和汉江也发生了较大洪水,洪水在宜昌至汉口之间大量决口分洪,圩堤普遍溃决,荆江大堤虽未决口,但监利以下荆江北岸堤防多处溃决,江汉平原与洞庭湖区一片汪洋,南岸松滋县庞家湾黄家埠溃堤,形成了今日的松滋河分流入洞庭湖的通道。在湖泊洼地滞蓄情况下,汉口站实测洪峰水位27.36米,洪峰流量66000立方米/秒。1931年气候反常,长时间的降雨,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其中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的湖南、湖北、江西、浙江、安徽、江苏、山东、河南八省灾情最重,是20世纪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年。该年长江流域汛期提前,中游两湖的湘江和赣江4月份就出现了全年最大洪水,上游氓江发生大洪水,干流寸滩站洪峰流量63600立方米/秒,宜昌站洪峰流量64600立方米/秒,沙市站最高水位43.85米,枝城站最大流量接近700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 7月中旬,汉口站水位达26.93米时,丹水池堤防决口,汉口市区被淹。上游大洪水来临以后,在沿江沿湖多处决口分洪的情况下,汉口站洪峰水位28.28米,洪峰流量59900立方米/秒。汉口以上最大60天洪量为3302亿立方米,略小于1954年。如果没有河湖溃口调蓄洪水,汉口站最大流量将达113000立方米,大大超过河道泄洪能力。人民解放军救灾1954年长江发生了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洪水与川水遭遇。该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雨季提前到来,洪水发生也比一般年份早,洞庭湖、鄱阳湖水系于4月份即进入汛期,长江中下游干流高水位持续时间长,汉口至南京江段水位自6月25日起全线超过警戒水位,超警历时一般在100天~135天,中下游洪水位全线突破当时的历史最高值。该年长江上游宜昌站最大洪峰流量66800立方米/秒,在荆江采取分洪措施后,沙市最高水位仍达44.67米;中游汉口站最高水位29.73米,超过1931年的最高水位,相应流量76100立方米/秒;下游大通站最高水位16.64米,相应流量92600立方米/秒。最大30天洪量,1954年分洪溃口水量达1023亿立方米。1998年是继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长江中下游干流沙市至螺山、武穴至九江共计359公里的河段水位超过了历史最高水位。</p><p class="ql-block"> 鄱阳湖水系五河、洞庭湖水系四水发生大洪水后,长江上中游干支流又相继发生了较大洪水,长江上游接连出现八次洪峰。据初步分析,1998年7月、8月,长江上游来水量略大于1954年,中、下游水量略小于1954年。1998年最大30天洪量,宜昌、汉口、大通站分别为1379亿立方米、1885亿立方米和2193亿立方米,而1954年上述三站最大30天洪量分别为1386亿立方米、2182 亿立方米和2576亿立方米。</p><p class="ql-block"> 总体而言,1998年洪水小于1954年。人民解放军救灾近50年来,长江流域水利建设成绩显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干流主要控制站均按照1954年洪水位设防,在洪水期间,水库和水电站拦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明显。如在98大洪水中,由于丹江口水库的削峰错峰作用,汉口水文站最高洪峰水位低于1954年最高洪水位。另一方面,由于淤积、围垦等原因,长江中下游湖泊面积减少,降低了长江中下游湖泊的调洪能力,湖泊的蓄洪容积逐年减少。</p><p class="ql-block"> 众多通江湖泊不再通江,江湖隔离,原本行洪的滩地、通道不能行洪。加上河道设障严重等原因,致使河道过水断面缩窄,洪水出路变小,宣泄不畅,洪水行进缓慢。而且长江三口(松滋口、太平口、藕池口)向洞庭湖分流的比例已由50年代的45%衰减至的25%左右,加大了干流的防洪压力。</p> <p class="ql-block">  经济损失:据初步统计,全国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黑龙江四省,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都遭受了这场无妄之灾,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p> <p class="ql-block">抗洪过程</p><p class="ql-block">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正式实施。</p><p class="ql-block">1月14日至16日,全国防办主任会议在海南省召开,明确了各大江河汛前需完成的主要任务。</p><p class="ql-block">2月15日至28日,国家防总、水利部组织6个专家组,到重点防洪地区对防洪应急工程和病险工程进行了检查。</p><p class="ql-block">4月9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防总1998年第一次全体会议。会议分析了1998年汛期全国旱涝趋势,同意水利、气象部门对长江和北方地区两条多雨带的预测和长江1998年可能会发生1954年型大洪水的判断。会议部署了全国的防汛抗旱工作。</p><p class="ql-block">4月20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开始对七大江河进行汛前检查。</p><p class="ql-block">5月29日至31日,温家宝副总理检查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长江防汛工作,并在江西九江召开长江中下游防汛工作会议。</p><p class="ql-block">6月27日,嫩江发生第一次洪峰,干流同盟洪峰水位170.36米、洪峰流量8300立方米/秒;江桥洪峰水位140.71米、洪峰流量748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6月30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长江、淮河防汛抗洪工作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领导立即上岗到位,切实负起防汛指挥的重任。</p><p class="ql-block">7月2日,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5个专家组赶赴长江,指导抗洪抢险。</p><p class="ql-block">7月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一次洪峰。17时宜昌洪峰流量535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7月4日至9日,朱镕基总理、温家宝副总理到长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视察防汛工作,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江泽民总书记慰问正在日夜奋战抗洪救灾的干部、群众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并对长江防汛抗洪工作作出了部署,要求确保长江大堤万无一失。</p><p class="ql-block">7月14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各项度汛措施,干部、劳力、物资、技术人员要全部到位。</p><p class="ql-block">7月16日,黄河出现1998年第一次洪峰,河南花园口洪峰流量47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7月17日,国家防总再次发出《关于做好当前长江抗洪工作的通知》,部署迎战长江第二次洪峰。</p><p class="ql-block">7月18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二次洪峰。1时宜昌洪峰流量56400立方米/秒;8时沙市洪峰水位44.00米,相应流量461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7月21日至22日,武汉市降特大暴雨,最大点雨量汉阳532毫米、汉口434毫米、武昌375毫米,创该市有雨量记录以来的最高纪录。</p><p class="ql-block">7月22日,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要求沿长江各省市特别是武汉市作好迎战洪峰的准备,抓紧加固堤防,排除内涝,严防死守,做到三个确保:确保长江大堤安全,确保武汉等重要城市安全,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p> <p class="ql-block">7月23日,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3个专家组赴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四省,协助指导地方防汛抗洪工作。</p><p class="ql-block">7月23日,洞庭湖澧水发生历史最大洪水,石门水文站洪峰水位62.65米,相应流量190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7月23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增派3个专家组,赴湖北、湖南、江西三省防洪重点地区,为抗洪抢险提供技术指导。</p><p class="ql-block">7月24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三次洪峰。宜昌洪峰流量520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7月24日零时,温家宝副总理连夜主持召开国家防总全体会议,分析长江防汛形势,对迎战即将到来的第三次洪峰做出紧急部署。</p><p class="ql-block">7月26日零时,长江石首至武汉河段实施封航。</p><p class="ql-block">7月26日,江西、湖南省依据《防洪法》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p><p class="ql-block">7月27日8时,长江武汉至小池口河段实施封航。</p><p class="ql-block">7月27日至30日,温家宝副总理第三次到长江流域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检查长江防汛工作。</p><p class="ql-block">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支持各地防汛抗洪工作的通知》。</p><p class="ql-block">7月28日,李鹏委员长打电话给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询问了长江汛情和长江干流、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堤垸的防守情况。</p><p class="ql-block">7月28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再次增派3个专家组到长江流域江西、安徽、江苏三省,增加技术力量。</p><p class="ql-block">7月下旬,嫩江出现第二次洪峰。嫩江支流雅鲁河、绰尔河、洮儿河都发生了大洪水,7月30日干流江桥水文站洪峰流量948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141.27米。</p><p class="ql-block">8月1日20时30分,湖北省嘉鱼县合镇垸溃决。该垸为长江大堤之间的洲滩民垸,溃决后省防汛指挥部紧急调动2000名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动用150多艘冲锋舟、橡皮船,全力抢救,并空投1万件救生衣。在抢险中有19名解放军官兵牺牲。</p><p class="ql-block">8月2日,国家防总发出《关于及时转移危险地带人员加强大堤防守的紧急通知》,要求必须把保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地区群众,同时要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长江干堤、重点圩垸堤防和重要城区堤防的防守。</p><p class="ql-block">8月4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防洪第三次全体会议,部署防汛抗洪工作。</p><p class="ql-block">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慰问全国抗洪救灾军民。湖北省宣布进入紧急防汛期。</p><p class="ql-block">8月6日至14日,为迎战长江第四次洪峰,温家宝副总理第四次到湖北、江西指挥抗洪抢险。</p><p class="ql-block">8月7日,长江上游出现了第四次洪峰,洞庭湖水位也持续上涨,造成了长江中下游更为严峻局面。朱镕基总理打电话给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部长钮茂生,询问汛情,并要求召集各方面专家紧急会商,提出应对措施。22时宜昌洪峰流量61500立方米/秒。</p><p class="ql-block">8月7日13时50分,长江九江大堤发生决口,决口位于九江市城区长江大堤上游段4号—5号闸口之间。中央军委紧急调动部队进行堵口,南京军区、北京军区某集团军和福建、江西武警等联合作战,于12日18时堵口成功。</p><p class="ql-block">8月7日16时,温家宝副总理赶赴九江,指挥九江堵口抢险。</p><p class="ql-block">8月7日夜,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专门听取国家防洪的工作汇报,并作出《关于长江防汛抗洪抢险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要把长江抗洪抢险工作作为当前头等大事,全力以赴抓好。</p><p class="ql-block">8月8日,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紧急指示》,要求部队各级党委坚决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决定,必须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和昂扬的斗志,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确立持久作战、再抗大洪的思想,直至夺取抗洪斗争的全面胜利。</p><p class="ql-block">8月8日至9日,朱镕基总理第二次赴长江流域湖北、江西抗洪最危险堤段察看汛情,对抗洪抢险做重要指示。</p><p class="ql-block">8月11日,温家宝副总理在湖北省荆州市主持召开国家防洪特别会议,根据长江洪水居高不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严防死守长江大堤的意见。国家防总同时发出《关于加强东北地区防汛抗洪工作的通知》,部署嫩江、松花江防汛工作。</p><p class="ql-block">8月12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五次洪峰。15时宜昌洪峰流量62800立方米/秒。8月12日,嫩江第三次洪峰到达齐齐哈尔,洪峰水位149.30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69米,洪峰流量14800立方米/秒,洪水频率约为400年一遇。</p><p class="ql-block">8月13日至14日,江泽民总书记到长江荆江大堤、洪湖大堤、武汉龙王庙、月亮湾等险段指挥抢险,慰问军民,发出决战决胜的总动员令,给抗洪军民以极大的鼓舞。8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要求政协机关和广大政协委员支持对抗洪抢险加以精心组织和提供各种方便。</p><p class="ql-block">8月14日,国家防总向东北三省区发出《关于抗御松花江大洪水的紧急通知》,要求防汛部门及时转移危险区域内的群众,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采取有力措施加强重点工程的防守。</p><p class="ql-block">8月15日,李鹏委员长到嫩江齐齐哈尔和松花江哈尔滨抗洪前线察看汛情,慰问抗洪抢险军民,指导抗洪斗争。</p><p class="ql-block">8月16日,长江上游出现第六次洪峰。20时30分沙市水位涨达45.00米,达到荆江分洪的上限水位。</p><p class="ql-block">8月16日至18日,为迎战长江第六次洪峰,温家宝副总理第五次到长江流域湖北抗洪前线指挥抗洪抢险。</p><p class="ql-block">8月16日下午,长江第六次洪峰进入荆江河段,江泽民总书记向参加抗洪抢险的一线解放军指战员发布命令,要求沿江部队全部上堤,死保死守,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8月17日9时,湖北沙市出现洪峰水位45.22米,超过1954年的历史最高水位0.55米,超过荆江分洪上限水位0.22米。在迎战长江第六次洪峰过程中,葛洲坝枢纽以及隔河岩、漳河、丹江口等水库优化调度,拦蓄洪水,减轻了下游的防洪压力,为长江防汛抗洪做出了突出贡献。</p><p class="ql-block">8月18日,江泽民总书记打电话给温家宝副总理,询问嫩江、松花江的抗洪救灾情况,并要求沿江军民紧急动员起来,全力以赴确保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重要城市的安全,确保人民生命安全,确保大庆油田的安全。</p><p class="ql-block">8月19日至20日,温家宝副总理到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指挥抗洪抢险。</p><p class="ql-block">8月20日,朱镕基总理打电话给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要求湖南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咬紧牙关,背水一战,夺取抗洪抢险的最后胜利。</p><p class="ql-block">8月21日至23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先后到湖南、湖北、江西长江险要堤段慰问受灾群众。</p><p class="ql-block">8月22日,松花江第三次洪峰到达哈尔滨,洪峰水位120.89米,超过1957年的历史最高水位0.84米,相应流量17300立方米/秒,洪水频率150年一遇。</p><p class="ql-block">8月22日,朱镕基总理就哈尔滨抗洪一线官兵急需防雨御寒衣物、就哈尔滨、大庆急需救生器材和内蒙古抗洪前线急需大量御寒物品,分别批示钮茂生同志,要求迅即解决并组织有计划生产,救生器材要保证供应,工厂要加紧生产。国家防总、国家经贸委和水利部迅速落实。</p><p class="ql-block">8月23日,国家防总、水利部向东北三省区派出3个专家组,指导松花江、嫩江抗洪抢险。</p><p class="ql-block">8月24日,全军和武警部队投入抗洪抢险兵力总计已达27.6万人,这是自渡江战役以来在长江集结兵力最多的一次。</p><p class="ql-block">8月24日,中纪委、监察部发出《严明纪律确保防汛抗洪斗争的最后胜利》的通知和《严肃查处防汛抗洪斗争中的违纪违法行为》的通报。</p><p class="ql-block">8月25日,江泽民主席打电话给中央军委副主席张万年,就迎战长江第七次洪峰向抗洪抢险部队发出指示,要求抗洪抢险部队高度警惕,充分准备,全力以赴,军民团结,以洪湖地区为重点,严防死守,坚决夺取长江抗洪决战的胜利。当晚,长江抗洪一线部队17.8万人全部上堤防守。</p><p class="ql-block">8月25日,长江上游出现1998年第七次洪峰。12时宜昌洪峰流量56300立方米/秒,洪峰水位53.29米。由于隔河岩、葛洲坝水库拦洪错峰,这次洪峰没有引起汉口以下河段水位上涨,但高水位的持续时间进一步延长。</p><p class="ql-block">8月25日至2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到黑龙江、吉林慰问抗洪抢险军民和受灾群众。8月26日,温家宝副总理向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汇报全国抗洪抢险情况。</p><p class="ql-block">8月26日,李岚清副总理召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检查研究解决抗洪救灾中防疫和教育问题。</p><p class="ql-block">8月27日,全军部队和武警投入抗洪的兵力达到日最高峰,共27.85万人,其中长江中下游各省17.8万人,嫩江、松花江地区10.05万人。</p><p class="ql-block">8月28日至9月2日,朱镕基总理到东北地区视察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8月28日,国家防总、水利部派出5个专家组,赶赴长江中下游五省,指导长江退水期大堤防守。</p><p class="ql-block">8月31日,温家宝副总理主持召开国家防总第四次全体会议。会后,国家防总发出了《关于做好决战阶段抗洪抢险工作的通知》,对迎战长江第八次洪峰作出部署,同时要求做好救灾工作、修复水毁工程的准备工作。</p><p class="ql-block">8月31日,长江出现第八次洪峰。2时宜昌洪峰流量57400立方米/秒,葛洲坝和隔河岩水库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削减洪峰流量2000立方米/秒,拦蓄洪水1亿多立方米,减轻了这次洪峰对下游的影响。同日,嫩江、松花江干流水位开始全线回落。</p><p class="ql-block">8月31日至9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岚清到江西、湖南、湖北检查卫生防疫和中小学秋季开学工作。</p><p class="ql-block">9月2日,长江中下游干流水位开始全线回落。长江干流鄂州至小池口河段恢复通航,累计断航时间37天。</p><p class="ql-block">9月3日至6日,江泽民总书记到湖南、江西、黑龙江察看灾情,慰问灾民,指导抗洪救灾。</p><p class="ql-block">9月4日在江西视察时发表了《发扬抗洪精神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重要讲话,宣布全国抗洪抢险斗争已取得了决定性的伟大胜利,并强调受灾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一手抓抗洪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力争夺取抗洪和生产双胜利。</p><p class="ql-block">9月5日至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哈尔滨召集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三省区负责人开会,强调在1998年这场伟大的抗洪抢险斗争中,我们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这是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全党全军全国都要大力弘扬这种精神,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p><p class="ql-block">9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总主席尉健行在全总十二届六次执委会上要求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加倍工作,增收节支,把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夺回来。</p><p class="ql-block">9月7日至12日,朱镕基总理到湖北、江西、湖南、重庆、四川五省市考察,贯彻落实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做好抗洪救灾、重建家园、发展经济的重要讲话精神,具体安排灾后重建、治理江河工作。</p><p class="ql-block">9月7日,长江干流石首至武汉河段恢复通航,至此长江干流全线恢复通航,最长封航时间43天。</p><p class="ql-block">9月22日,参加抗洪抢险的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全部撤离抗洪第一线。</p><p class="ql-block">9月25日,长江中下游水位全线回落至警戒水位以下。</p><p class="ql-block">9月28日,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在京隆重举行。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宣布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取得全面胜利。</p> <p class="ql-block">抗洪精神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有史以来的特大洪水,在这场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p> <p class="ql-block">  1998年入夏,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性特大洪水,先后出现8次洪峰,有360多千米的江段和洞庭湖、鄱阳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嫩江、松花江发生超历史纪录的特大洪水,先后出现3次洪峰。</p><p class="ql-block"> 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沿江、沿湖的众多城市和广大农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国民经济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开展了气势恢宏、艰苦卓绝的抗洪抢险斗争。</p><p class="ql-block"> 遵照中共中央、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官兵迅速奔赴抗洪前线,与灾区广大干部群众一起,同心同德,团结奋战。经过两个多月的顽强拼搏,战胜了一次又一次洪峰,成功地保卫了重要城市和主要交通干线的安全,保卫了广大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创造了人类征服自然灾害的伟大壮举和辉煌业绩。在抗洪抢险期间,中央领导多次亲临抗洪第一线,察看灾情,慰问军民,指挥抗洪抢险战斗。</p><p class="ql-block"> 9月28日,中共中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隆重举行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江泽民高度评价了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深刻总结了抗洪抢险的成功经验,精辟阐述了伟大的抗洪精神,明确指出:“在同洪水的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一种十分崇高的精神。这就是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抗洪精神的基本内涵是: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指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面对特大洪水的威胁,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在中共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风雨同舟,团结奋战,共同筑起了坚不可摧的抗洪大堤。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现真情,人人讲奉献。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在内的12亿中华儿女的力量凝结在一起,汇成了抗击洪灾的巨大力量,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得到了空前加强。</p><p class="ql-block"> ②不怕困难、顽强拼搏。指中国人民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在抗洪前线,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抗洪军民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英勇顽强,浴血奋战,与肆虐的洪水进行了殊死搏斗。</p><p class="ql-block"> 各级领导干部身先士卒,披艰履险;共产党员冲锋在前,奋勇当先;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奋不顾身,严防死守,涌现出了无数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模范人物和英雄群体,创造了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p><p class="ql-block"> ③坚韧不拔、敢于胜利。指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人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不怕艰难险阻。</p> <p class="ql-block">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阅兵式指:</p><p class="ql-block">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50华诞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时值世纪之交,这一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盛大阅兵式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世纪大阅兵”。在这一年,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等部队第一次汇入了受阅大军中。</p><p class="ql-block"> 在武器装备方面,此次受阅的42种装备,90%以上都是新装备,绝大部分都是自行设计和生产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解放军的主战武器。</p><p class="ql-block"> 这次阅兵共有52个方(梯)队,其中42个地面方队(17个徒步方队,25个车辆方队),10个空中梯队。共有11000人受阅。地面重装备441台(辆),飞机132架。步兵方队已下降到两个,装甲兵、炮兵等兵种占70%。阅兵式历时65分钟。首都群众50余万人参加庆典和游行。</p> <p class="ql-block">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 1999年10月1日阅兵,是在世纪之交举行的一次国庆盛典,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重要象征。人民解放军全面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走科技强军和质量建军之路,以威武的精兵阵容和雄壮的铁马战鹰,向世人展示中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p><p class="ql-block"> “世纪大阅兵”完美地实现了“米秒不差”:压阵的第二炮兵战略导弹方队最后一排通过天安门中线的那一刻,陆海空航空兵首次联合编队组成的强大机群中的第一架飞机准确飞临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上空。</p><p class="ql-block"> 百米阅兵道,世纪精兵路。从开国大阅兵到国庆50周年阅兵,13次庄严的检阅,把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历程浓缩成铿锵的足音,留在了天安门广场上。</p> <p class="ql-block">阅兵目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阅兵是新中国国庆第13次阅兵。江泽民主席任阅兵首长,时任北京军区司令员李新良任阅兵总指挥。参阅军种全,兵种多,代表了我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p><p class="ql-block"> 国防科技含量增大,大部分是中国制造的高科技武器装备,并已开始成为主战武器。陆军航空兵、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方队第一次汇入受阅大军中。阅兵训练更加现代化、精准化、人性化。</p><p class="ql-block"> 阅兵方队横排面为25人,创造了世界之最。25个车辆方队由陆海空军和二炮四大军种400多台车辆组成,方队数量和车辆数量都创造了历次阅兵之最。空中加油机首次受阅。</p> <p class="ql-block">阅兵评价:</p><p class="ql-block"> 1.参阅军种全、兵种多,规模宏大,阵容威武,场面壮观,表明我军战斗力有了历史性突破。创下了新中国阅兵史上兵种最多、方队和车辆最多、二炮导弹亮相最多等多个“之最”。</p><p class="ql-block"> 参加受阅的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武警、预备役部队以及民兵,都是有战功或光荣历史的精锐之师。受阅通过天安门广场的1.1万人,地面重装备441台(辆)、各种飞机132架,编成17个徒步方队、25个车辆方队和10个空中梯队,代表了中国武装力量构成的所有成分。陆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武警特警、预备役部队等第一次出现在受阅部队中,都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诞生的新兵种或部队类型,表明我军的军兵种结构有了很大变化,这是适应现代战争要求、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能力的一个大进步,充分体现了我军现代化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的特征。</p><p class="ql-block"> 阅兵方队横排面为25人,在当时世界各国阅兵中是最多的;加上采用多波次、立体化的方式通过天安门广场,如此规模和阵容在阅兵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p><p class="ql-block"> 2.装备先进精良。此次阅兵展示了我军各种新型装备,只有一种型号的自行火箭炮和自行加农榴弹炮参加过1984年国庆阅兵,其他全部是新型武器装备。虽然部分大家期待的武器没有出现有些遗憾外,陆军的新型装备亮相还是使人们大饱眼福,尤其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99式主战坦克、类似法国“飞鱼”的海军新型反舰导弹、二炮新型战略导弹等一批先进装备。与15年前的国庆阅兵相比,国防科技含量增大,高科技武器装备已开始成为主战武器。而这些武器装备绝大部分是中国自己制造。受阅的坦克、火炮、导弹、飞机等42种大型装备,都是从全军部队中精选或新装备部队的,有40种是首次公开亮相,国产装备比例占95%以上,其中第三代坦克、空中加油机、歼轰七飞机和第二炮兵4种型号的导弹等,高科技含量很高,有的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装甲阵容由坦克方队、步战车方队、装甲车方队共100多辆战车组成,是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中最大的装甲阵容;战略导弹部队的常规地地导弹、中程地地核导弹、远程地地核导弹等组成的4个导弹方队,是新中国历次国庆阅兵中第二炮兵导弹亮相最多的一次;25个车辆方队由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4大军种的400多台车辆组成,方队数量和车辆数量都是新中国以往历次国庆阅兵最多的,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新成果。</p><p class="ql-block"> 3.队伍整齐划一,气势宏大雄伟,充分反映了人民解放军正规化建设的新水平。这次阅兵:阅兵式,队伍整齐,军姿挺拔,目光炯炯,答词洪亮;分列式,地面部队、空中梯队行动协调,衔接紧密。地面部队条块清晰,横看、竖看、斜看都是一条线,受阅动作棱角分明。徒步方队踢腿、摆臂、劈枪、敬礼整齐如一。军乐团仪表端庄,吹奏协调准确。</p><p class="ql-block"> 标兵如塑,站立两个小时纹丝不动。这次阅兵完美地实现了“米秒不差”。车辆方队骑线、卡距、标齐准确,由于采用了“电子监控与考评系统”,受阅方队单车在100米距离上的误差不到0.2秒,距离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空中队形排列有序,通过时间和间隔米、秒不差。在压阵的第二炮兵战略导弹方队最后一排通过天安门中线的那一刻,陆海空航空兵首次联合编队组成的强大机群中的第一架飞机准确飞临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132架飞机从5个机场起飞,飞行70余公里达到天安门广场上空,如约一秒不差地依次飞过人民英雄纪念碑。广大受阅官兵精神振奋,斗志昂扬,队列如长城矗立,行进像黄河奔腾,铿锵的脚步声、呼啸的引擎声、雄浑的军乐声此起彼伏,气贯长虹,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勇往直前、排山倒海、压倒一切敌人的豪迈气概。</p> <p class="ql-block">澳门回归:指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p><p class="ql-block">1553年(明嘉靖三十二年),葡萄牙人在准备登上澳门时,托言商船被风浪冲击缝裂,货船潮湿,要求借地晾晒,并贿赂了地方官吏汪柏,取得了停靠澳门码头进行贸易的权利。1557年正式在澳门定居。1582年(明万历十年),中葡订澳门借地协约。澳葡每年向香山县缴纳地租500两白银。</p><p class="ql-block">1840年鸦片战争后,清朝战败。葡萄牙借此于1849年后相继占领了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1874年(清同治十三年)葡人闯入香山筑新关闸,擅自以此为澳门之界。1887年12月,清朝与葡萄牙王国签订《中葡友好通商条约》,确认葡萄牙可长驻澳门管理。从此占领澳门一百多年。</p><p class="ql-block">1985年5月,葡萄牙总统安东尼奥·拉马尔霍·埃亚内斯应邀访问中国,同中国总理赵紫阳就解决澳门问题进行友好磋商,访问结束后发表联合公报,双方决定就澳门问题于1986年上半年在北京进行谈判。1986年6月,中葡在北京就澳门问题举行首轮会谈。</p><p class="ql-block">1987年4月13日,中葡两国政府签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国政府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宣布澳门地区(包括澳门半岛、氹仔岛和路环岛)是中国的领土。1999年12月20日零时,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文化中心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澳门回归祖国。</p> <p class="ql-block">社会评价:中国政府按照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地解决了香港、澳门问题,这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中取得的重大进展。“一国两制”在香港、澳门的实践,已经并将继续为我们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中国政府和人民有信心有能力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的完全统一。</p> <p class="ql-block">2014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澳门回归15周年大会暨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一国两制”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牢牢坚持这项基本国策,是实现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符合香港、澳门整体和长远利益,符合外来投资者利益。继续推进“一国两制”事业,是中央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包括港澳同胞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使命,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对“一国两制”方针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我们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信心和决心都绝不会动摇。</p><p class="ql-block"> 据香港某某大学在2004年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回归前48%受访澳门市民以正面形容词描述自己对澳门回归的心情,46%受访澳门市民则使用中性形容词描述自己的心情。而在回归后,76%受访澳门市民认为澳门社会改变很大;而对于自己转变为中国国民的身份,64%受访澳门市民表示因此感到自豪。</p> <p class="ql-block">《七子之歌—澳门》</p><p class="ql-block">词:闻一多 曲:李海鹰</p><p class="ql-block">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p><p class="ql-block">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p><p class="ql-block">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p><p class="ql-block">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p><p class="ql-block">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p><p class="ql-block">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p><p class="ql-block">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p><p class="ql-block">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p><p class="ql-block">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p><p class="ql-block">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p><p class="ql-block">母亲啊母亲</p><p class="ql-block">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p><p class="ql-block">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p><p class="ql-block">我离开你太久了 母亲</p><p class="ql-block">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p><p class="ql-block">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p><p class="ql-block">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p><p class="ql-block">请叫儿的乳名 叫我一声澳门</p><p class="ql-block">母亲啊母亲</p><p class="ql-block">我要回来 母亲 母亲</p><p class="ql-block">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p><p class="ql-block">我要回来 回来</p><p class="ql-block">母亲</p> <p class="ql-block">创作背景:1922年至1925年,留学美国的闻一多对祖国和家乡产生了深深的眷恋,在西方“文明”社会中亲身体会到很多种族歧视的屈辱,更激起了他强烈的民族自尊心[3]。因此他于1925年3月的归国前夕,选择了7个为外虏侵占的中国港口,写下了组诗《七子之歌》,一方面是替这离开祖国怀抱的7个地方抒情,另一方面,更是抒发自己的羁旅之情。其中《七子之歌—澳门》是该组诗首篇。</p><p class="ql-block">1998年初,电视纪录片《澳门岁月》的总编导李凯在一次偶然翻阅闻一多诗集时,发现了组诗《七子之歌》,并决定把其中的首篇《七子之歌—澳门》作为纪录片的主题曲,请作曲人李海鹰为其进行谱曲。李海鹰接到邀请后,他一遍遍地吟诵闻一多的诗句,深受感动,他将潮汕民歌的特色融入其中,并从配乐上也有意贴近闻一多生活的年代。最终,在收到邀请的第二天,李海鹰便完成了《七子之歌—澳门》的谱曲。</p> <p class="ql-block">歌曲鉴赏:《七子之歌—澳门》的歌词在字里行间中,无不展现了澳门400年的沧桑,以及中华民族对命运的抗争。歌词也令听众体会到了词作者闻一多在作词时情感上的爆发,也同样感受到了他的坚强与不屈。歌曲的旋律方面,曲首用简单的音调转换,如同缺失母爱的孩子唱着简单的童谣,而后面孩子对母爱的渴望则像海潮汹涌。稚拙的声音、不标准的普通话,加上隐约的跑调,演唱者容韵琳那未经雕琢的童声也唱出了亿万华人的心声。</p> <p class="ql-block">图片:梁子</p><p class="ql-block">文字:梁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2.12 .10</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