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匆匆忙忙间,同心圆团队已经成立半年有余,我们共读的第一本书是魏书生的《教学工作漫谈》魏老师从大处着眼,向我们展示了他独特的教育教学方式和民主科学的管理育人思想;这个月再读肖培东的《语文深深浅浅之间》,觉得这本书恰是从细处着手,以精彩的课例为媒,折射出课堂教学的灵动和智慧,而这种灵动和智慧正是我们语文教师所追寻的。看了肖老师的前三个课例,脑海中总浮现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可以用这三境界来点透让语文课堂灵动的层层云雾。</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span></p><p class="ql-block"> 这第一境界是“看远”。看远方能准,览物于胸。只看眼前美景,难见山外之山。</p><p class="ql-block"> 这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清晰地看到远方,说明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语文教学中能立足课标,这是能教好语文课的基础。肖老师深深研读过课标,语文的理解定位很准确,课程性质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肖老师告诉我们,这几段有关语文课程性质的阐述,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要深深凝视在心底的。他所上的课也真正落实了课标精神,每节课都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让我明白了语文课其实就是老老实实地教会学生在深入文本中去读书。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最终目的为: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老师之训练必须做到此两点,乃为教学之成功。”</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 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span></p><p class="ql-block"> 这第二境界是“看透”。看透方能亮,通透于心。拨开云雾,得以见泰山真面目。</p><p class="ql-block"> 这一境界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精彩的语文课堂也不是平坦大道,我们要执着地读透教材,走进作者的心声,进而再去读懂自己。肖老师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教学中,紧扣“自读课”的特点,引领学生探索“自读”之法,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提示”,明确学法,聚焦“阅读提示”,推进课堂。在《老王》的课堂教学中,开始以“师生模拟对话”,还原作者和老王的对话情境,在情境还原中让学生走进文本;最后又在“直接对话”部分,采用补白对话的方法,带领学生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真正体会作者的“愧怍”之情,突破教学中的这一难点。在《紫藤萝瀑布》的课堂教学中,则是让学生通过体会朗读的重音应落在哪个字上,反复朗读“我在开花”这句话,从技法入手,文字品味成为真实的情感体验,努力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发生重叠,终而听到自己的心声。这些都源自于,肖老师说:“备课就是备自己。”语文课堂的真正价值就是让学生读懂课文也读懂自己,这首先就是要做到教师先读懂课文,读懂作者,读懂自己,进而将关注自我的教学活动转化为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努力给学生的思维搭建“脚手架”,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第三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span></p><p class="ql-block"> 这第三境界是“看淡”。看淡方能静,从容灵动。挑拣精良的材质,成就“贵气”的课堂。</p><p class="ql-block">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次的磨练之后,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也会豁然领悟贯通。肖老师的每节课都是在他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课堂教学设计:关注“阅读提示”,明确学法;以“冒险”为例,学习复述;学以致用,复述“遇险”部分;学法学习——借助旁批,学习心理描写;哲理探究——“我们”都可以提醒自己。《老王》的课堂教学设计:“老王”和“我们”——梳理文章内容;闲话重千钧;对话悟“愧怍”;闲笔拓深意。《紫藤萝瀑布》的课堂教学设计:“不由得停住”?“不由得加快”?;读读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向宗璞学写紫藤萝;我在开花。这些独具匠心的设计都源自于他能静下心来,去开掘、种植语文这块土地。他没有机械搬运,没有空话连篇,他的课堂不是貌似鲜艳实质干瘪的课堂,而是真实而又实在的语文课堂。既要创新,又不能违背语文教学的规律,肖老师告诉我们:面对繁华似锦的新课改,语文教学教什么?通过本真追寻,我们还是应该把教学落实到语言文字训练上来,落实到学生实质性的语文学习上来,这是语文的根。语文课堂不能片面追求热闹,它需要的是“闹”与“静”的有机结合,是“学有所得”的实效。少些浮华喧嚣,多些宁静自然,洗尽铅华始见真。</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堂灵动不可逾越的这三种“三境界”:“看远”“看透”“看淡”,让我们仔细品味其中的内含;让我们在今后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立足课标、深研教材,本真创新;让我们眼睛里的语文成为让我们自己绽放的那块土地。</p><p class="ql-block"> 凝视语文,寻找初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