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本化课程是基于班级幼儿兴趣和发展需求而生成的,也是一次教师和幼儿共同的探究之旅。我们通过跟踪幼儿表现,不断追随发展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渠道来丰富知识储备,获取专业知识,支持幼儿的探索。这些追踪与学习的心路历程,在我们的教养日记中呈现,成为班本课程的真实记录。 通过本学期的班本活动开展,发现了什么?老师们围坐一起就一下问题开展了激烈的讨论。<br> 1.在班本进行中遇到了那些问题?<br> 2.你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br> 3.在活动中孩子会有那些收获和发展? 各班教师基于班级幼儿的兴趣及身心发展需要,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就班本课程的主题来源、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实施方案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说明。 小陈老师分享大班班本《跳绳小达人》 马老师分享中班班本《黏土干了》 微微老师分享小班班本《童“筝”世界》 老师们还一起学习了优秀班本案例《如果我是一本书》 通过案例学习我们发现不管是预设课程还是生成课程,都应以幼儿为本,立足幼儿实际生活,本着全面均衡发展的目标。带着这样的思路追随他们的脚步,陪他们亲历课程,才能将“课程游戏化”真正落到实处。 在思维的碰撞中,老师们对于课程的实施、幼儿的主导地位、活动的价值体现有了更深入的思考。<br>小陈老师:班本课程的探究点来源于幼儿的兴趣,教师在发展课程的过程中,依靠统计调查两种方式,获得更加准确客观的数据,从而精准把握幼儿的真需求,真兴趣,避免盲目冲动的选择。再班本课程中进行深度学习,幼儿有具体的问题情境,学习的内驱力强,思维活跃,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br> 微微老师:班本课程的开展,首先就要以幼儿的兴趣为指导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幼儿对班本课程的兴趣,提高参与感。所以,教师在开设班本课程前,应该通过以下策略推进提高幼儿班本课程兴趣这一目标的实现<br> 马老师:班本课程的开展,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合理地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 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对其的回答进行点评,挑选出回答最好的同学。利用这种方式,幼儿不仅能够丰富自身的想象力,而且能在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组织能力,提高阅读的水平。<br><br> 一次活动,一次收获。相信这次活动能进一步激发老师们带领幼儿研发班本课程的热情,为班本课程的进一步实施和发展增添新的助力。班本课程发展永无止境,而乐幼的老师们定将上下求索、永不止步,在"班本课程"这一跑道上跑出自己的精彩! <div></div><div><br><div><br></div></div> <div><div><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