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去冬来“越”千年

冬去春来

<p class="ql-block">秋去冬来,寒霜满地。</p><p class="ql-block">安吉县作协报告文学创作组一行,早早地就来到出发集合地。县城天目中路两旁,那一片片金黄色梧桐树叶刷刷作响,并随风飘落在宽阔的柏油马路之上。金黄的树叶在那初升的太阳照耀之下,犹如一张张安吉考古文化和生态文化的“金名片”,显得更加光亮耀眼。</p> <p class="ql-block">大约半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就到达了采风地首站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p> <p class="ql-block">步入白墙黛瓦宛如江南民居的博物馆,在入口处圆盘的位置,让人感觉到在这里似乎可以与大自然对话、与时光对话、与古老及未来进行对话。</p><p class="ql-block">圆盘设计的灵感,据说是来自于八亩墩主墓出土的绿松石颗粒感,其设计理念是让整处博物馆建筑给人一种穿越感,让参观者随之穿越到越国、穿越到秦汉,从中了解到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时候的衣食与住行。</p> <p class="ql-block">馆内展出了安吉古城及周边出土文物近千件。丰富的出土文物陈列,结合先进的数字技术运用,古越人的生活场景缓缓呈现。</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一所学习、体验、感知考古的大学堂,在这里我们可以通过安吉古城地区的各类考古发现,不仅可以重新认识安吉的历史,还可以了解考古学探索、研究古代社会的途径和方法。通过读城、读墓、读器等多重角度,带领我们走进安吉历史与越国文脉交汇融合的奇妙空间。</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展柜前,原本透明的玻璃变成了一块可触摸、可互动的大屏,只要点开相关字样,就能跳出碳十四的介绍和测定方法。</p><p class="ql-block">为了更好的展现八亩墩遗址的历史,博物馆采用了3D环绕视频的方式,让我们仿佛亲历了2500年的沧桑巨变。触摸着从春秋到两晋的陶瓷残片,我们与古人在不同的时空中通过同一器物产生了交集,欣赏着精美绝伦的出土文物,让我们对“文化自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博物馆内还设有考古图书馆,这是国内首家遗址公园考古图书馆,拥有考古类、历史文化类、遗址公园类等专业书籍5500余册。特色文创专区、网红旋转梯,是专业人员检索资料的书库,也是游客喜爱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考古是一扇窗,透过这扇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消失已久且丰富多彩的古代世界。有趣的知识藏在历史遗迹里,醉美的课堂设在绿水青山间。</p><p class="ql-block">围绕“考古博物、自然探索、劳动教育、红色传承”四大主题,通过场景营造、专业课程、体验活动等,博物馆开发出包括田野考古发掘、文物拓印、泥条盘筑制陶、故事会等丰富课程体系,为来到这里的人们打通课堂内外,开一扇认识世界、认识自己、认识过去与未来的窗。</p> <p class="ql-block">吴越争霸,气壮山河。浩瀚岁月,亘古绵延,安且吉兮。</p><p class="ql-block">王陵级大墓八亩墩、九亩墩,横亘2500年春秋。安吉古城遗址,历经七朝风雨,闪耀着古代文明。</p> <p class="ql-block">通过参观,我们了解到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在“安吉古城遗址”与“龙山越国贵族墓群”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基础上,依托安吉古城遗址、近千亩茶山、数十处竹海等众多宝贵文脉和自然资源,规划建设了安吉古城考古保护中心及博物馆、江南农耕文化园、游客休闲服务区等多个功能区。</p> <p class="ql-block">遗址公园首创“政府主导+专家指导+社会参与”新模式,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遗址建设,实现了文物保护、管理、利用一体化发展,是集历史文物展览保护、考古研学教育、田园山水游乐、户外运动团建等诸多旅游功能于一体的充分展示浙江两千年历史文化大园,真正地让陈列在绿水青山间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在这里,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这句话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这不只是博物馆,而是绿水青山间的博物园。安吉古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最大的特质是建于水系之上,其核心景观为北面500亩江南稻田。由数十座观景木屋所组成的稻田瞭望台呈120度角全方位对望博物馆,与之形成交相辉映的层次空间,并与安吉白茶极品地的古城村多个白茶园形成视觉性互动,茶香飘溢,越水汉陶,尽观田园与茶园两侧至美风光。</p> <p class="ql-block">我们沿着田间小道,进入绿油油的田野。饱受着千年农耕文化的浸染,一大片麦田,绿茵如毯,微风轻拂,麦苗起伏,江南好风光此时尽收眼底。只见周边青山环绕、绿水荡漾、霜叶舞动、青松林立。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茂林修竹遍布山野,麦田菜畦点缀其间,此情此景令人在冬日微风中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陶渊明《归园田居》诗句写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古代诗人躬耕田亩,把劳动写得那么富有诗意。田园,其实就是人们理想世界里最可口的乡愁。</p><p class="ql-block">在龙山脚下,竹杖芒鞋行走,穿林打叶入耳。亲近自然的同时,触摸着浙江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时代余温。</p> <p class="ql-block">乘坐在缓缓前行的观光游览车上,一边听着美女导游的介绍,一边尽情地欣赏着龙山源初冬的旖旎风光。</p> <p class="ql-block">安吉古城,蕴藏许许多多先贤故事。先越文明发源之地,历代王侯遗落于此。绿郡龙山源不仅重新点醒这片土地上静默已久的辉煌与文明,同时也为文脉的传承、艺术的接续而规划打造出更好的人文纪念之园。位于九龙山下、福泽厚积的王陵之侧的龙山人文纪念园,是规划建设800亩的人生后花园,以供先人灵魂得以安息。</p> <p class="ql-block">纪念园已安葬的科学家有郑绍唐、徐锡申、于志鲁、姜元龙等,他们为我国的“两弹一星”事业都作出过重要贡献,均获得过国家科技奖。人文纪念园主要有名人雕塑园、浙江名人的殿堂和竹林葬生态园等,让生命在漫山遍野的竹海中得以升华,正如同行的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县文联原主席胡百顺为绿郡龙山源亲笔题写的六个大字那样,“龙山源,人生圆”。</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我怀着崇敬的心情,久久凝视着抗战老兵金传世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家父生前与金传世先生有过多次交往,父亲曾告诉过我,金先生祖籍安吉古城,退休后定居芜湖,毕业于黄埔军校第15期。能写一手蝇头小楷,年少时选择投笔从戎,晚年提笔挥毫泼墨,续写着精彩人生。金先生将他凝聚多年心血的《毛泽东选集》1—5卷手抄本献给了中共中央办公厅,作为向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的献礼。2015年,金传世先生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我很荣幸地珍藏着金先生赠送给家父的墨宝一帧,这让我常常勾起对两位老人的缅怀之情。</p> <p class="ql-block">穿过由院士、将军们亲手栽种的院士将军林,我们来到了浙江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和湖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国家使命·两弹一星”主题公园。</p><p class="ql-block">据导游介绍,园区入口石碑上“国家使命”四个大字是两弹元勋、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的题词。</p> <p class="ql-block">主题公园的广场雕塑由四根石柱组成,石柱上刻着研制核弹所需的化学元素,下方浮雕是两弹一星的相关内容,雕塑基座玻璃护罩内放着两弹一星重要基地的泥土,雕塑上“祖国不会忘记”六个大字则是张爱萍将军的题词。</p><p class="ql-block">主题雕塑基座封存马兰基地、青海211厂、梓潼两弹城、上海老港、广德603基地、长辛店教导大队、17号工地和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这8个“两弹一星”重要基地沙土,以此表达老一辈科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p> <p class="ql-block">随后,我们来到“两弹一星”事迹馆。“两弹一星事迹馆”这七个大字,是99岁高龄的我国23位“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王希季老人亲笔书写的。“两弹一星”事迹馆的外墙,也是“两弹一星”亲历者手模纪念墙。墙上镶嵌着近千枚手模,寓意“两弹一星”事业是由千千万万科研工作者的双手共同创造的国防奇迹,彰显出考古遗址公园设计者对知识的尊重和对国防事业元勋们的敬仰之情。</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手模墙前驻足观看,默念那些熟悉或陌生的英雄姓名,心潮澎湃,热血沸腾,崇拜之情油然而生。</p> <p class="ql-block">场馆整体呈半圆状,以地下的形式建造。</p><p class="ql-block">导游告诉我们,“两弹一星”事迹馆向地下建造,是因为当年在执行任务时,考虑到天气和敌对势力的影响,我们的前辈们就将房子造成防空洞的形式。这样既可以防止被风沙刮走房顶,又可以对一线的科技研究人员和工作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p> <p class="ql-block">采风组一行深怀敬仰之情,有序地沿着台阶步入地下展馆。</p><p class="ql-block">在展馆里,引人注目的是习近平同志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概述:“‘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一定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使之转化为不可限量的物质创造力”。这是2011年1月26日,习近平同志看望航天科技专家孙家栋院士时提出的。这既是对历史的肯定,也是对未来的希望,是希望我们能够把“两弹一星”精神让更多的人所知晓,让更多的人从“两弹一星”中汲取到民族自信心的正能量。</p> <p class="ql-block">事迹馆内展示了“两弹一星”事业开始的历史背景和重大节点,展示了众多“两弹一星”亲历者捐赠的书籍,奖章,衣物,照片,模型等,还有很多将军、院士的题词和来园亲历者的寄语。</p><p class="ql-block">我们在每一块展板、每一件展品前都驻足良久,深切缅怀那一段艰难而辉煌的岁月,那一个个感人至深的奋斗故事。</p> <p class="ql-block">20世纪50年代的几次台海危机,是中美两国继朝鲜战争之后的又一直接较量,双方一度处于战争的边缘。美国为扭转被动局势,多次挥舞核武器,试图以核威慑来迫使中国作出让步。面对种种危机形势,党中央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开始谋划创建新中国现代化国防体系。1955年至1956年间,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作出研制原子弹和导弹的重大决策,1958年又提出要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p> <p class="ql-block">党和政府把已经归国为数不多的专家组织起来成立了专门的科研机构。同时,掀起了海外赤子报效新中国的热潮,许多专家成为“两弹一星”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p><p class="ql-block">在“两弹一星”事业创业初期,许多已大名鼎鼎和大批初出茅庐的科技人员满怀报国的赤胆忠心和为中华民族争光的雄心壮志,自觉舍弃成名成家的机会,为祖国付出健康、青春甚至生命。他们中有的做隐姓埋名之人,干着惊天动地的伟业。</p> <p class="ql-block">集八地故土,存千枚手印,以谱写人文记录,熔铸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珍藏这份重要的记忆。英雄的事迹,不朽的精神,在这座“两弹一星”事迹馆里历久弥新,永远传承。</p> <p class="ql-block">这次采风之行,不仅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家乡绵延2500年悠久历史的古越文化,还深刻地接受了生态文明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让我的心灵深处受到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礼。</p> <p class="ql-block">秋去冬又来,一朝“越”千年。</p> <p class="ql-block">安吉古城国家遗址公园和龙山源的冬,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透出穿越千年的宁静与震撼。</p><p class="ql-block">在山水交融之下,她将珍贵的先越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光辉呈现于世,还有那名垂千古的“两弹一星”不朽丰碑,将随着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中国空间站建成在即,不断地传递着这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伟业的坚强力量。这一幅幅浓缩精华的冬景卷轴,将在安吉古城国家遗址公园和龙山源的每个角落尽情地绽放。</p> <p class="ql-block">文图/制作:冬去春来</p><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孙大庆等文友及</p><p class="ql-block"> 网络,侵删。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