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1年“九一八”事变不久,日本帝国主义者于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3月占领巴林左旗后,在1934年(民国二十三年,伪满康德元年),首先修筑了林东至开鲁、林东至林西的干线公路,跨巴林左旗境63公里(当时称:国道)。时过8年之后,在林东以北修筑了林东至海力根台(历史称海力根台庙,蒙古语意为:有羊胡子草的庙),海力根台至白塔子、海力根台至乌尔基公路。这段历史以近九十年时光,现讲当时的历史背景,筑路时间及走向、经过的沿线官衙村庄及约计里程等,做一概略记述。因有关敌伪档案,于1945年“八一五”解放时被毁掉,所以在撰记中难免有误差缺欠,望知情者补充指正。</p> <p class="ql-block">一、修这条公路当时的历史背景</p><p class="ql-block">1938年7月(民国二十八年,伪满康德五年),在中朝苏交界处的张鼓峰地区发生了日苏边境冲突之后,日本和苏蒙关系紧张,到1939年5月至8月,在日苏之间爆发了诺门汗事件(亦称:诺蒙坎事件,亦称:诺门汗战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⑴</span>)。接着,德意日帝国主义为了称霸世界,于1940年9月签订了三国军事同盟条约。为此,国际形势越来越紧张,到1941年(民国三十一年,伪满康德8年)6月22日,德苏战争爆发,6月24日,日本大本营决定对苏战争,与此同时,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根据以上国际战争形势的急剧变化,为防止苏蒙对其军事构成威胁,考虑到林东以北是左旗军事战略要地,当时巴林左旗警务科,下设三个警察署,其中两个警察署设置于林东以北,又是农蓄产品集中产地,(尤其是粮食),为此,自1941年(民国三十一年,伪满康德8年)开始,到1945年(民国三十四年,伪满康德13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连年修建这条公路。自1943年—1944年春季,分别在原海力根台村崔兴武庄园大院,原乌尔吉村东山湾郭清岱(人称:郭百家长)大院,今乌兰达坝苏木乌珠花嘎查三处,各设一名日本关东军,武装侦察观测哨所。哨所内都配有电台,昼夜不停的观察苏蒙方面的军事行动,并搜集情报。</p> <p class="ql-block">二、修路时间和公路线走向</p><p class="ql-block">1、林东至海力根台公路,是1941年至1942年修筑的。这段路的走向是:南起以林东街东门开始(今林东制酒厂院东北墙南外马路处),经老爷(关帝)庙门前;经前兴隆地屯东侧(今称:前兴隆地);经巴林海林贝子府遗址西侧(遗址在今北旱坝公路桥路东北侧,约一华里农田间,于1950年修旱坝时拆毁);经孔家营子(今称:孔家山)东侧约一华里平地;经天主教营子(今称:天主堂)东侧约半华里;向北拐小山头,经石旅长大院门前(今称:石旅)向东拐在东大墙外经过向北,石旅为民国热河地方军旅长石兴华庄园大院;经叶家屯(今称:叶家屯)东侧经过;往十三敖包山下西侧山豁子(今称:敖包前),当年敖包前屯在山豁子前东南方向约一华里,今为营子中西侧,系老十三敖包乡政府和敖包前村民委员会驻地;经张发营子(今称:敖包后村)东侧约一华里,当年公路东侧为韩家大院(民国热河地方军韩某营长之院),今为敖包后东营子;经老阳坡屯东侧(今敖包后村北旱河公路桥北处,该屯因却地下水于1958年全屯搬迁,现有一养路工区居住)。在山东侧拐山头向西北,靠南山根沿河西岸拐向北行;经谭家湾下山头、靠山头向西北方向拐弯约人150米处,向北拐直穿平川地,公路距谭家湾大院东约一华里多北行;经小北营子(今称:五号)东侧约半华里多北行;经王连长地段(今称:大新在,王系民国热河地方军第十旅连长王鸣久)东侧;经兰家屯(今称:兰家屯)西侧漫坡北行;经赵安堂地段(今称:赵家屯,赵系伪满时期村公所助理员)西坎上约一华里(今十三敖包镇政府附近)北行;行张团长地段,亦称:团长地(今称:建设屯,张系民国热河省地方军第十旅团长张凤宝庄园大院)东侧经过,在张家大院北直穿平川未垦之草原地,到达大冷沟门屯南小山头东侧,拐弯向西北行;经大冷沟门(今称:大梁沟门屯)东侧,到碧流台河西南沿河口处,越河从河东北沿起转向北(今大部分河滩涝洼地),直奔下伙房屯(今称:下伙房)西侧(由于农民建房,已将原路基占去,今营子内西南侧),拐向西北方向到达海力根台庙屯东南角处,伪满海力根台警察属驻地门前为终点。</p> <p class="ql-block">在大冷沟门屯东有一差道,绕屯北向西行,这道是一条老路,是早期林东北部去碧流台、白塔子、四方城及今白音乌拉一带之老道,有相当长的历史。在清代民国和伪满时期,自《赛汗罕乌拉<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⑵</span>蒙古语,意为:美丽富饶的可汗山》往林东、天山一带运木材的必经之路,自锡盟乌珠穆沁盐池运盐,也大部都走此路。1933年2月,刘桂堂<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⑶</span>(绰号刘黑七)部队约七八十人,由鲁北、天山经林东,通过这条路去林西北部的。1941年修林东至海力根台公路的同时,修筑了自大冷沟门屯东交叉道口处,往西至司令地南下段(今称:南下段)屯东一段,约5华里。因这条路绕过大冷沟门屯北向西不远,靠山根西行,大部是二阴涝洼或泥塘路,重载车辆难行,尤其到春夏季节经常误陷车误事,为此,在修筑时投了大量石料和工时,将路基从山坡上起石料铺高,又盖一层细砂石,从此,畅通无阻,至今在山头阴坡起石料有痕迹所见。该路到五十年代中期之后,因乡路修通,逐渐减少通行。</p> <p class="ql-block">1943年,林东至海力根台公路中段改线。因老阳坡东山头,向西北拐弯沿河西,经谭家湾下山头,至赵安堂地段一段,道路不好走,尤其王连长地段以南,大部路面是二阴地,南端有涝洼泥塘,车辆难行,春夏秋季都经常陷车,为此,将这段公路废弃,改线走乌登河东。调民工自老阳坡山东山头,去往河东河口处过河(今红星灌渠渠首门下端),在河东北沿老路的基础上,修筑了公路,这样不仅好走,还缩短里程。改线经过的地点是:经乌登河东李永芝地段(今称:乌登,乌登系蒙古语,因清代在河两沿长柳树称乌达,意为:柳树,后音转为乌登)屯西侧通过;经李鸣钟下地(今称:大新地)屯西南约半华里,到乌登河东上山头下南端河东沿河口,通过河口自河西沿开始向西北方向前行;经哈拉盖台后音转为哈拉海吐(今称:王家屯)东侧通过,哈拉海系蒙古语一种野菜名,因此地生长较多,以此为地名;到赵安堂地段坎上西侧约一华里处接原公路。</p> <p class="ql-block">2、海力根台至乌尔吉公路。这段公路始建于1943年春,(民国三十一年,伪满康德十年),公路全长约76华里。自海力根台伪警察署门前,村公所(海力里根台中学院内)西北墙原公路开始,向东绕过山头,转向东北前进,越过平地农田,经宋家湾儿屯(今称:大前营子)东侧;经北山根屯儿(今称:北山根)前转向东;经杨家营子,亦称:韩参谋地段,(今称杨家营子),杨家营始于清代牧民杨明腊居住建村,韩系民国东北奉系军17旅参谋韩谵川而言。公路自韩家大院门前通过,转向东北过小漫梁,沿北山根东行,绕过下哈尔根屯南山头向北,在山头处有一去河东河口,是去往马家烧锅的岔道,经朱连长地段(今称:下哈尔根,朱系民国东北(奉军)军阀17旅连长)屯东侧平地农田转向东北;经哈尔根(今称:上哈尔根,系蒙古语,意为黑土坎子)屯南转向东;经闫清林地段(今称:闫喇嘛营子)屯南平地农田;经山湾(今称:团结)屯南平地农田;经兴业地段(今称:上山头,兴业系指民国林西县兴业银行经理陆香坡地段而言)南平地农田;拐山头向北行,地名统称沙那,沙那系蒙古语,意为楔子形的山口,经沙那崔海三地段儿,今称德胜屯儿东侧,经沙那刘家湾屯(今称:刘家湾),公路自南经过,拐山头转向东北,穿越平地农田;经沙那谷村长地段(今称:沙那村,系伪满土木呼舟村长谷瑞廷村庄),在屯东南约两华里处转向东,距村东约三华里处,有南北两山头对峙,中间为两河汇流处(今沙那水库大坝)。原来有两条河(北为乌力吉木伦河主干流,东为乌兰达坝河,亦称:浩尔吐河),公路穿过乌力吉木伦河主干流(马占山部队<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⑷</span>在此通过,经本旗北部西去),沿河东沿平原北行,经东协理府(今水库淹没中心,协理府为清代巴林左旗扎萨克贝子左协理之旗府邸)西侧通过北行;经郭百家长地段(今称:胜利屯,郭系伪满百家长郭清岱)屯西侧约一华里半北行;经兴隆庄(今称:“兴隆庄”)西侧约两华里北行;经东洼子屯(今称:东洼子)系在地富河镇政府驻地西侧北行;经马家园子(今称:马家园子)屯西侧北行;经富河沟门(今称:富河沟门)西侧平地农田通过北行;经蒙古营子(今称:保安屯)西侧通过北行;经白庙子(今称:白庙子)西侧通过北行到达乌尔吉,亦称:付连成地段(今称:乌尔吉,乌尔吉蒙古语意为两河汇合处)为公路终点。此地于1935年建警察分住所,属海力根台警察署管辖,1939年建乌尔吉村公所,1944年设立国境警察警备大队。属海力根台警察署管辖,1939年建乌尔吉村公所,1944年设立国境警察警备大队。</p> <p class="ql-block">3、海里根台至石棚沟门公路</p><p class="ql-block">这段公路始建于1943年春,全长约60华里。自海力根台警察署门前公路开始,经过海力根台庙屯前西行,在屯西侧小山头山根下穿平川地老路和农田向正西,经司令地蒙古营子(今称:蒙古营子)屯前西南约两华里处,与去中段老路交叉转向西北;经司令地庄园大院门前(今碧流台粮站驻地),系民国东北奉系军骑兵17旅旅长崔兴武庄园大院,民国称:北宫,伪满改新兴农场,大院南两华里处为原中段屯,公路由中间偏北通过,转向西南穿过平地农田;经司令地上段(今称:上段)屯北(今属上段营子内北侧),穿过平地农田转向西南,到上段屯西侧约半华里处穿过乌逊吐鲁河(河向南流,乌逊吐鲁系蒙古语,意为水头)自河西沿穿过部分农田和大片二阴地涝塔子草滩,向西南前进;经大乌兰白其,蒙古语意为:长欧李的川(今称:大营子屯)屯北侧辽代古村落小城北墙边通过,转向正西;经宝力格沟门(今称:玻璃沟门系蒙古语,意为水泉)屯儿北侧通过向西;到屯西拐过山头,俗称:山头西,今称:谭家湾,在屯南约多半华里处,向西穿平地农田直向西(今变为涝洼二阴地);经钟县长地段(今称:山湾中营子,钟系是指1924年巴林放垦时期首任林东垦务局长钟文清而言)屯南约一华里,穿平地农田(今成为涝洼地和河滩);经宫家营子(今称:山湾西营子屯南约半华里处(今成为河滩及部分河滩地、园田、树林)转向西南,距宫家营子西南约两华里河口处,为海力根台与碧流台村交界,越过碧流台河,自河西沿向西南方向前进;经二八地后山东山头,进入二八地土围套东门,从二八地东营子(今称:东营子)中间通过向西,当年在二八地东西营子中间路两旁有农田和住户,西侧路北靠山根为碧流台警察分驻所、村公所驻地和二八地西营子。二八地系巴林左旗扎萨克贝子(王)地,因垦荒佃户按二八成交租而得名。围套是1941年伪警察分驻所和村公所调民工顺山建筑,有东西南三门,东西长约两华里,南北宽约一华里半,当时有铁匠炉、杂货铺、中药铺等商铺。公路出围套西门,向西行约多半华里处向北有一山豁,山坡西侧为西山豁蒙古营子,山豁东侧为阴坡,蒙古语称:碧流台,汉语意为:有磨石地方,碧流台地区由此而得名。公路向北穿过山豁,过碧流台河经上碧流台(今称:上碧流台)屯西向北上土坎转向西北前进;经青年训练所(今称:东新井,系伪满旗协和会主的青年训练所驻地)前经过转向西行;经和家屯(今称:北新井,和家屯为1938年和子章招户种二八地建屯而得名)屯前经过转向西北;经呼和哈达(今称:呼和哈达,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峰)东北侧经过;到达石棚沟门(今称:石棚沟门)为终点。石棚沟,蒙古语称:树日盖,因沟内北侧山岩有一天然间石洞,巨石搭棚、宽三丈、高一丈、深一丈,内有石桌石凳,行人可避风雨,形状似棚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自石棚沟门到沟里约25华里,沟里向西南拐弯处称为罕山大东门,巴林左旗扎萨克贝子于1932年(民国三十一年),在此设一木局子,砍伐木材出卖,称:罕山大东沟木局子,任有局长民工工作人员,设武装护林士兵等木材由此运出,必须经验证打火烙印交款后方能放行。在木局子东北侧有一山豁,过山豁上小山梁顶处分水岭,为碧流台与白塔子两村交界处(在此面向西北,可望见辽庆州白塔古迹),修公路当时因石棚沟自沟门到沟里,山川狭窄,自然林茂密连绵,道路树丛和小河弯曲交叉,多为砂石硬底,一般不陷误车,故没修公路,自大东沟门北过山豁豁上小山梁转向西行,经罕山大西沟(史称达喜河沟)门木局子北侧西行;经阿山河;经好树芒哈,到达辽庆州古城城南为伪满白塔子警察署,村公所驻地,约40华里。白塔在古城内,蒙古语称:查干索布力嘎。1943年至1945年之间,白塔子村组派民工,自小山梁北侧山根下到白塔子警察署之间,确修过公路,但因1952年7月划归巴林右旗管辖,缺失资料,故仅能略述,石棚沟门至白塔子这段路程约60多华里,设计在林东以北公路长度之内。</p> <p class="ql-block">三、路长和修筑方法及起的作用</p><p class="ql-block">1、路长和修筑方法。自1941年至1945年,伪满时期在林东以北修筑公路约计200多华。其中:林东至海力根台60华里;大冷沟门至南下段5华里;海力根台至乌尔吉76华里;海力根台至石棚门沟门60华里。路宽约6米,两边有边沟,深约0.5米。中间高鱼脊形,向两边流水,当时没有碾压工具,以修平为限,取直线走平地为原则。有些地方走老便路,有些地方为取直线占掉很多良田,甚至有的除掉禾苗。均未架设桥梁,跨越河道大部是老河口浅流,硬石硬底。</p> <p class="ql-block">这条公路,自林东开始,沿路线跨越兴隆、王干池、海力根台、土木呼舟、乌尔吉、碧流台等6个行政村(白塔子村除外)。公路经过某村境,由某村负责修筑,如跨越兴隆村境内修路段是,自林东街东门外开始,到十三敖包山西侧山豁;王安池村境内路段,自十三敖包下山豁开始,到大冷沟门;海力根台村境内路段,自大冷沟门开始,到宫家营子西碧流台河东北岸;村境内路段,自碧流台河河西岸开始经二八地,到石棚沟门;土木呼舟村境内路段,自海力根台开始,到东协理府;乌尔吉境内路段,自东协理府开始到乌尔吉。</p> <p class="ql-block">修路者,全是按区划和摊派的农牧民民工,规定凡14岁(当时有带有免冠照片的身份证,亦称:证明书)以上到60岁之间男姓伪满洲国国民必须为国效劳,出工修国道是应尽的义务。民工没有任何报酬和补助,自代工具和干粮,按通知时间,到指定工地报到集合,否则,被训斥或罚,甚至毒打。路远者合伙乘铁车或木车,拉上帐篷和工具、饮具等;有的骑马、驴。每村工地都有警察、村公所职员和自卫团监工指挥。海力根台村当时下设三道井子、四方城、乌兰白其三个区划(为当时基层政权,比今行政村面积权限大),区划设有区划长(原来叫百家长文书)、办事员等脱产人员。每次修路,每个区划都要出动百余名民工,三个区划约出动300余名。每个区划都有区划长、排长(原来叫十家长)带队,按分的任务限时间完成。完工后必须经过检查验收合格,才能离开工地;检查不合者必须补修。</p> <p class="ql-block">劳动、休息、吃饭都统一指挥,以吹哨为令。监工者,每人手拿一根软木条,或竹条、马鞭子,动工时在工地来回走动巡视。每日工地上都有被挨打的民工,民工背地议论说:不打动苦,不打懒,单打那没眼。所谓不打动苦者,是指一个劲的干活的民工,这种人虽用力不大,但不挨打;所谓不打懒,是指有心眼的人,眼睛盯着监工者,干活儿较差,监工者离近时,猛干一阵子,监工者走远时,拄着工具站着休息,为此,不挨打;单打那没眼者,是指既没心眼又没眼力件的人,这种人靠用力,但缺乏头脑,一个劲的猛干,干累时拄着工具喘息一会儿接着干,拄工具喘息时,时常被监工者发现,一旦发现就被打一顿,说不出,道不出,甘受委屈。</p><p class="ql-block">2、这条公路所起的作用。修筑这条公路的当时,走汽车很少,走胶车也不多(当时胶车很少)。开始运行重载铁木轮车时,因公路软有些路面比较难行,以后逐渐压硬运畅通。对沿线居民及伪政府官方商贸单位,往林东等地运输农蓄产品和副产品,罕山和坝上的木材、锡林郭勒盟的食盐等,起到一些作用。农牧民去林东赶集,也感到方便了一些。尤其是对运输“出荷粮”作用比较显著,1943年(民国三十二年,康德十年),伪满巴林左翼旗兴农合作社,在土木呼州马汉文烧锅(人称:“马家烧锅”),设置粮谷收购站一处,自今丰水山七家以北的“出荷粮”均集中送交这个站,由该站经营这条路运往林东及外地。</p> <p class="ql-block">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9日进军我国东北,于14日,苏联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第二梯队)第53集团军,由锡林郭勒盟东经乌兰坝、米里图坝入境,炸开宽陡峭岩石路段(今米里图坝阎王鼻子),沿横河子、乌尔吉、浩尔吐、沙那、下伙房、乌登河东,十三敖包等地公路沿线进林东。苏军是机械化部队,除汽车外,有坦克、装甲车将经过之路面大部压毁。海力根台以西,当时没有过苏军大部队和军车,故没有被损坏,有些路段和路面,沿用到五十年代中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笔者曾于1991年至2011年在巴林左旗宝力罕吐、十三敖包、丰水山、四方城、碧流台、浩尔吐、三山、乌兰达坝、花加拉嘎等派出所工作多年,因此,熟知北部线路。此文是依据修路见证人李森(1928年5月—2004年7月。曾任昭乌达盟纪检委秘书;巴林左旗乌兰达坝公社党委书记;巴林左旗纪检委书记、城建局长、工会主席等职)日记及老人家1968年春对知情者邓光军(曾任巴林左旗原经贸委主任)、张瑞峰(曾任碧流台公社社长)、老教师谭文郁、周广生和老工人池宝贵、池泮泉等多人的谈话记录,还有退休干部于洪臣、伪满时期部分档案等整理撰考。如有遗漏不足之处,请知情者批评指正。</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注:⑴1939年5月11日,日军和伪满军队在黑龙江和外蒙古交界的哈勒欣河地区向蒙古边防军发动进攻。5月28日战斗扩大。7月苏军成立了以朱可夫为司令的第一集团军群,拥有498辆坦克,385辆装甲汽车、542门火炮和迫击炮、515架飞机,苏蒙军队增至5.7万人。8月,日军扩建的第六军拥有7.5万人,500门火炮、182辆坦克和300多架飞机。8月20日晨苏蒙军发动反攻。24日苏军在正面74千米、纵深20千米的诺门坎地区围歼日军,至31日基本结束战斗。日本政府被迫签订《苏日停战协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⑵塞汗罕乌拉位于巴林左旗石棚门西侧和巴林右旗索布力嘎苏木木交界西南侧,主峰海拔1951米。此山风景秀美,巍峨壮观,为赤峰地区名山。巴林左旗人俗称:“西罕山”。辽代称黑山《辽史》卷三十二记载: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有金莲,……。塞汗罕乌拉,树木茂盛。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经巴林左翼旗扎萨克贝子准许,设立罕山木局子,开始大量砍伐木材出卖,日本占领巴林左旗后接管,进行掠夺式的乱砍乱伐。加之防火管理不严,遭几次森林火灾,损失惨重。1952年,划归巴林右旗管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⑶刘桂堂,外号刘黑七、混世魔王,汉奸。山东费县铜石镇(今属平邑)人,土匪出身。1928年投靠何应钦,所部被编为新4师,任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中投靠阎锡山,1932年从山东窜到热河。1933年春投靠日满,任伪满第3路军总指挥。1933年2月下旬,于由鲁北到天山东北(奉)军骑兵17旅崔兴武部,在天山城外交战,刘部伤亡600多人,余部来林东。该部有骑兵、炮兵,刘乘坐小汽车,有马夫多名,(马夫中有白俄8人)自称总司令。士兵所到之处杀牛宰羊,抢夺财物,与土匪无异。林东近郊及旗北部一代牧民,闻为刘军来人心惶惶,相继躲藏,以避兵患。在林东骚扰数日后,去林东以北,经石旅、十三敖包、谭家湾儿、张团长地段、大冷沟门、司令地南下段,中、上段,大乌兰白其、碧流台,石棚沟、白塔子,去林西北部。1943年11月被八路军击毙,所部亦被全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237, 35, 8);">⑷马占山,抗日爱国将领、民族英雄。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马占山亲自率军向哈尔滨挺进。不料,程志远叛国投敌,马占山被围困在绥棱县罗圈甸子一带,与敌血战3昼夜,伤亡惨重,所剩无几,最终冲出重重包围,在深山密林中辗转40余天,历尽千辛万苦,脱离险境,到达阿鲁克尔沁旗北部罕苏木境内的古城(明:林丹汗京都)进入巴林左旗境内,经乌珠花、三山、沙那、业兴地段、哈尔根、杨家营子、海力根台庙、司令地中上段、大乌兰白其、碧流台、石棚沟、白塔子等地,西去进关。</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