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深秋的红叶,美得让人窒息,美得令人心醉。</p><p class="ql-block">整个11月,忙于各地看红叶,年年如此。大自然赐予的礼物,我一样都不愿烙下。</p> <p class="ql-block"> 但我今天想写的内容,跟红叶一点关系都没有,也许刚好对应了那句:文不对题。没办法,就是想写积蓄在心头想说的东西。同时我也认为文字的真实意义也在于此,表达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而不是为了什么而写什么。没有思想的文字我根本就不认为是好的文字。</p> <p class="ql-block"> 中国10年文革,我的父母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当然我那时候还没有出生,所有对于文革的理解都来自以前父母亲的聊天和现在能在海外浏览的资料里。我的外公,一个公职人员,在文革中被判入狱,在狱中因疾病去世。致使我见到的外公就是墙上挂着的一张帅气的外公的遗像。而且到现在我也不知道是给予外公判的什么罪,(哦,知道了,那个年代,有点知识有点文化都是罪。)外公在牢狱中,外婆就带着两个孩子艰苦度日,常常遭受周边邻居的欺负。妈妈是长女,包揽了家里所有的男人活。文革期间,学校的门也关着了,本应该坐在教室里学习文化知识的都被迫每天去生产队干活领工钱。爸爸在家里也是长男,下面有弟弟和两个妹妹。一天的食物根本不够家里所有人的量,爸爸作为长男,经常自己饿着肚子,留给了自己的弟弟妹妹。所幸,爸爸获得了当兵的机会,兵役回来,爸爸被分配到生产队当大队长,好像是。(生产对大队长一职,好像是计算公分的那个人,不需要干重活)</p><p class="ql-block"> 文革结束,中国大地恢复高考,妈妈又重获可以回到学校学习的机会,致使妈妈的同班同学都比她年龄小,因为妈妈有着几年没有学上。正因为妈妈还是完成了九年的义务教育,才没被留下文盲的阴影,至少还具备在社会基本生存的能力。那说到外婆,那就是文盲一个了。外婆不识字,小时候留下很多笑话,外婆管洗衣机的甩干机叫“抓干机”😂😂😂其实从含义上来说,应该说是更准确。</p> <p class="ql-block"> 后来,爸爸被分配到供销社工作,成为一名名正言顺的吃公粮的人,就这样,我和妈妈也一下子从农村搬进城市,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这个时候,已经到了80年代了,城乡区别很大,城市户口具备极大的优势,所有的父母为了孩子那都是倾其所有,做牛做马都无悔的那种。父母亲花巨款,(好像是1万人民币,80年代是巨款)找了关系,给我买了一个城市户口,让我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城里人”。现在回想起来,我在成为“城里人”之后,好像也没得到什么优势。</p><p class="ql-block"> 但不管怎么样,文革的年代是过去了,我成长的年代学校的门那都是敞开着了。但是小时候的我读书都不争气,一步一步都是爸爸花钱买进去的。记忆里,读书成绩不好,却没有遭受过父母严厉的谴责过。只是到现在都没搞明白自己竟然不爱读书,为什么没有早早的辍学,借着爸爸的关系找个稳定的工作,而是结束每一次学业后,爸爸问我还要不要继续上学的时候,我都是很明确的回答“要继续上学”,致使着爸爸在接下来的日子就是出门到处找关系,上日语专业还是爸爸找了他的战友湘潭大学外语系系主任,花了多少钱就不知道了。周边很多的同学基本都是止于高中,就就职于单位了。有的在初中毕业后,就去就读了技校(技术学校),那个时候的技校,毕业后是有工作分配的。现在才知道,80年代的中国,不论什么都是按照国家的计划在实行。就说读书学知识这块,想从事农机方面的工作就选择农机学校,想从事建筑方面工作的就选择建筑学校。人文学科是没有任何人气的,被认定为是找不到工作的。我也是在那种环境中,从普通高中转去了职业高中,选了一个会计专业。问其中的理由是什么,就是想尝试寄宿是什么感受。哎,该读书的年龄从来没珍惜过。😝😝😝</p> <p class="ql-block"> 中国的10年文革,是自废武功的10年。10年啊,足足可以改变一个时代。我说中国落后大不列颠大英帝国几个世纪,一点都不假。当我的父母还在饥寒交迫的日子里拼命干活挣工钱的时候,欧洲列国都早已过上了大富大贵的生活,孩子的爷爷奶奶年轻的20代也正是日本经济腾飞的年代,新婚旅游也是在欧洲度过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都知道,犯过的错误不能重犯,过去的历史希望不要重演,龟兔赛跑,你即使具备像兔子一样可以飞奔的能力,但你确躺在路边睡觉,永远也不醒来,那就输定了。</p> <p class="ql-block"> 黎明前的夜都是黑的,乌漆漆的一片,但我会守候那一线曙光照耀进来,就像在寒冬里守候春天的到来一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