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节 荥阳师范学校史话</p><p class="ql-block"> 1、我考上荥阳师范了</p><p class="ql-block"> 1980年,我上荥阳师范的学费是15元,为了交学费,去郑州卖韭菜。</p><p class="ql-block"> 我从郑州卖韭菜回到家,吃过饭,骑着自行车带着行李(装有一个布垫,是老婆怕橙子凉专心缝制的,在全校同学中是唯一),向东史村进发。</p><p class="ql-block"> 当我来到校门口时,有一种扬眉吐气的感觉:时来运转,迎来了人生转折点,我们的青春在新的起跑线上扬帆。</p><p class="ql-block"> 感恩党,感谢党的好政策!</p><p class="ql-block"> 我们和共和国同岁,也和荥阳师范同龄。</p><p class="ql-block"> 2、荥阳师范史话</p><p class="ql-block"> 荥阳师范是培养合格的教师学校,是教育事业的“脊梁骨”。</p><p class="ql-block"> 老百姓说,荥阳师范是革命的摇篮,是培养干部的基地,戏称是荥阳的“黄埔军校”。 </p><p class="ql-block"> 荥阳师范创建于1951年,校址自1951年至1986年,35年间,一直在荥阳县城西十几华里的东史村。</p><p class="ql-block"> 1953年秋,郑州专署将成皋、荥阳、巩县、密县、登封、郑县、中牟等7县的师范合并,集中到成皋县东史村。</p><p class="ql-block"> 1962年,开封第一师范学校(后改建为开封师专)撤销,改办为荥阳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 1986年,根据郑州市人民政府85(58)号文件,校址迁到荥阳县新城(701),2002年3月,与郑州教育学院、郑州师范学校合并,建立郑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 2010年3月,建立郑州师范学院。为祖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辛勤的“园丁”,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3、荥阳县是“丈人县”</p><p class="ql-block"> 值得记忆的是,1958年11月,在党中央的“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主席接见了中央机关下放到荥阳县锻炼的160多位干部的20多个代表,还有县委书记任雷远同志。</p><p class="ql-block"> 据中央机关下放干部沈同的回忆,当时他的文章”难忘的接见”(他亲自送县档案馆)记载,主席看着摆在他面前的地图,当找到黄河南岸的荥阳县的位置时,</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指着地图上的荥阳县,问任雷远,你说为什么叫荥阳?</p><p class="ql-block"> 任雷远说,我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亲切地对在座的同志们讲,叫荥阳是因为在荥水之北(水北为阳,编者),当时的县城也不在现在的地方,是在现在的县城东北方向(即古荥镇,编者)。</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又指着黄河北岸的温县讲,你们知道不知道,温县就是司马懿的故乡。</p><p class="ql-block"> 接着又问任雷远,大家讲荥阳是“丈人县”,为什么?</p><p class="ql-block"> 任雷远说,荥阳县女知识青年多,每年正月初二回娘家,外县的女婿来荥阳看丈人、丈母娘,所以夸奖叫“丈人县”。</p><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听了笑起来,大家也哄堂大笑。</p><p class="ql-block"> 这个伟大记忆,给我们荥阳,荥阳师范增添了一笔浓浓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我们就要在这里生活,学习,深造,锻炼,提高!</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 荥阳师范学校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走进师范学校,第一印象是看到新课本《教育学》、《心理学》、《政治经济》等,都是头一次看到。同时发现音乐、美术、书法等都是主课。</p><p class="ql-block"> 一句话,面对知识海洋,有“望洋兴叹”的叹息!</p><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我们当过民办教师的,深感“书到用时方恨少”,我们像贪吸允水的海绵,如饥似渴地在知识海洋中扬帆。</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 师范学生生活花絮</p><p class="ql-block"> 师范学生的生活比较好,艰苦朴素传统还得要,同学们的勤俭节约事迹真不少。 </p><p class="ql-block"> 经过我们申请,市教育局解决了两班民师班学生的民办教师补助费13、8元/月,师范学生生活费是18元/月,每月一共31、8元。</p><p class="ql-block"> 1、萝卜干精神</p><p class="ql-block"> 荥阳师范学生的伙食费不少,但我们民师班还要节省点钱养家护口。我们吃蔬菜,专挑便宜的,2分钱一盘熟萝卜干。</p><p class="ql-block"> 有的同学,连这2分钱也要节省,吃从家里带的一瓶咸萝卜干。</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在家里往瓶里装萝卜干时,</span>还风趣地说:“用筷子捣,捣实点,多装点,只要能吃饱,也比家里生活好。”</p><p class="ql-block"> 当时学生在饭厅排队买菜,高中班学生挤队,怕买不住肉菜:2毛/一盘;民师班学生也挤队,怕买不住萝卜干:2分/一盘。</p><p class="ql-block"> 一次,县教育局局长王茂业一行,来学校看望我们,还风趣地说:“民师班,萝卜干。”引起我们哄场大笑。</p><p class="ql-block"> 说实话,我退休后,2015年应聘到郑州师范学院当客座教授时,早餐也是吃萝卜干。</p><p class="ql-block"> 这不是图便宜,是吃惯了,吃得心安理得,是50后、60后的勤俭持家的习愦,是萝卜干精神指引我们前进,永不变色。 </p><p class="ql-block"> 2、白馍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说罢萝卜干,再说说白馍。</p><p class="ql-block"> 进师范学校,第一次能够天天吃白馍。</p><p class="ql-block"> 感动人的是,有的同学平常多吃粗粮,在星期六回家时,却买几2个白馍,带回去叫其爷奶尝尝。</p><p class="ql-block"> 我是到星期六回家时,多买2个白馍,带回家,叫女儿吃。</p><p class="ql-block"> 当时女儿宋晖齐要断奶,她妈从地里干活回来,女儿哭着跑过去抱着妈妈哭(肚子饥),她妈顾不上抽火做饭,就掰一块白馍,用开水泡,喂女儿吃,边喂边擦女儿的脸上泪水,女儿就不哭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师范同学,大都是多吃粗粮,节省点细粮照顾家庭。</p><p class="ql-block"> 3、蓖麻子的情义 </p><p class="ql-block"> 一次,荥阳师范学校搞元旦灯谜活动,猜着了奖一包花生。 </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的强项。记得一个谜语是:刀切烧豆腐——打两个古人名字。 </p><p class="ql-block"> 我一看就猜着了:李白、黄盖。 </p><p class="ql-block"> 我抱着几包花生来到803班,只见韦庆华一个人在教室里忙着。 </p><p class="ql-block"> 我给他一包花生,又把几包花生放到课堂桌上,突然看到堂桌斗里有一堆蓖麻子,就问他:“放这么多蓖麻子干啥?” </p><p class="ql-block"> 韦庆华说:“学校搞团员活动,剩了这些没用,你拿走吧!” </p><p class="ql-block"> 我高兴地拿走了。 </p><p class="ql-block"> 再说,我把蓖麻子拿回家种到东地水渠边上,一年收获蓖麻子10几斤,拿到荥阳老城粮店卖。 </p><p class="ql-block"> 当时蓖麻子是一斤2块钱,再奖1两蓖麻油。一季蓖麻子卖了20多块,菜油1斤多。 </p><p class="ql-block"> 我老婆王秀云还把这卖蓖麻子换来的菜油,又给我父母送去几两油。 </p><p class="ql-block"> 这些数据,看起来动心,想起来暖心。蓖麻籽开出了友谊鲜花,结出了幸福果实。 </p><p class="ql-block"> 我要说的是,70、80年代,当时生产队里分的油是一年6两/人。 </p><p class="ql-block"> 回想荥阳师范的蓖麻籽情义,韦庆华同学给我家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叫人泪目! </p><p class="ql-block"> 韦庆华同学,心地善良,作风正派,工作能力强。毕业后,历任乡长、乡党委书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政协副主席等职。 </p><p class="ql-block"> 这样的例子,五花八门,感人肺腑,不再啰嗦。 </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们荥阳师范学校生活花絮! </p><p class="ql-block"> 年轻的朋友,你看完这些故事,有什么感受?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第四节 棉垫的情怀</p><p class="ql-block"> 1、棉垫是师范学校的唯一</p><p class="ql-block"> 这个棉垫是荥师全校同学中的唯一,是我老婆担心我坐的登子凉,专门缝制的一颗爱心果。</p><p class="ql-block"> 这个棉垫体现了老婆对丈夫的关爱备至,情深意长。</p><p class="ql-block"> 这正印证了一句老话:“老婆心善良,越老越像娘。”</p><p class="ql-block"> 现在提起这件事,老婆淡定地说:“记不清了,早忘了,不值一提。”</p><p class="ql-block"> 接着又说了一句开玩笑的话:“夫妻互相体贴,就像去菜市场买菜回来,左手提菜袋子困了换右手,是很自然的事。”</p><p class="ql-block"> 听了这朴实的话,你难道不感动吗?好友武建民赋诗一首:</p><p class="ql-block"> 夫妻恩爱心善良,</p><p class="ql-block"> 平常小时不寻常。</p><p class="ql-block"> 缝制棉垫见真情,</p><p class="ql-block"> 老婆越老越像娘。</p><p class="ql-block"> 2、棉垫丢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棉垫在一次晚上看电影时弄丢了!</p><p class="ql-block"> 1980年,当时农村人看电影,要跑几里地,几个月难得看一次。</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们师范生很幸运,每个星期都能看一次电影,大多是在星期五晚上,在学校的操场上放电影,附近村里的老百姓都积极前来看电影。</p><p class="ql-block"> 一次看电影,把绑着棉垫的登子弄丢了,心里着急、难受,也没有心情看电影了,一心想找着棉垫。先在人群中找,没找着。又到人群外边找,也没有找到。</p><p class="ql-block"> 怎么办?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只好等到电影演完了,在散场的人群中找。我心想:要是坐我登子的人半道离场怎么办?</p><p class="ql-block"> 电影演着激烈的战斗片,我冇心思看一眼,只是一门心思在人群外边转悠,两只眼晴不停地到处观望着、搜索着……</p><p class="ql-block"> 当我转到人群南边时,突然看到一个卖花生的,有点眼熟,走到跟前一看,原来是我村的苏金水同志,他聪明能干,白天干农活累了一天,晚上跑十几里来这里卖花生,挣钱供应儿子上大学。</p><p class="ql-block"> 我怕麻烦,不好意思打扰他,继续转悠着找棉垫……</p><p class="ql-block"> 终于等到电影结束了,看电影的人群是聋子放炮——散伙了,开始走散着回家。</p><p class="ql-block"> 我紧张地睁大眼晴,四处张望,重点察看南边人群,同时也不放过东北方向的人群。</p><p class="ql-block"> 突然,我发现南边人群中,有一对夫妇手拉着一个小孩,又提着两个登子,其中一个是绑着棉垫。</p><p class="ql-block"> 我急忙跑过去说,这个登子是我的,我找了一晚上。他们也没有说什么,就把登子给我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心里那个高兴劲,真是无法形容。像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一样吧,有点大;</p><p class="ql-block"> 像饿汉发现一块面包吧,有点欠妥;</p><p class="ql-block"> 像找着心爱的情物,这还差不多。</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心里美滋滋的,痛快、高兴、激动。</p><p class="ql-block"> 这动人的情景,被几个同学看见了,其中就有魏增录(学生会主席)。</p><p class="ql-block"> 在1982年毕业时,学校清查学生丢失登子,规定丢一个登子赔5元。</p><p class="ql-block"> 魏增录说了一句真情话:“像人家宋长生找登子一样,谁丢了快找,找不着就赔钱。”</p><p class="ql-block"> 可见魏增录同学是一个坚持正义的人。</p><p class="ql-block"> 尾声</p><p class="ql-block"> 毕业后,魏增录同学曾任广武镇镇长、书记,后任教体局书记。</p><p class="ql-block"> 一次,魏增录骑着自行车去广武镇上班,当走到半路的白砦小学时,天突然下起大雨,他去学校找我借雨具。</p><p class="ql-block"> 当时我正在上课,老师们就把雨衣给了他。我下课了,老师们告诉了我,我急忙撵到校门口公路上,只见他骑着自行车,顺公路己走了百米远。</p><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棉垫情怀”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第五节 教师篇</p><p class="ql-block"> 1、爱拼才能赢</p><p class="ql-block"> 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没味。难忘的民师生活,惊喜的公办教师。经过拚搏,终于考上师范,成为公办教师,有了一份稳定工作。</p><p class="ql-block"> 稳定工作不稳定,几乎年年有调动。</p><p class="ql-block"> 80年河王中学,</p><p class="ql-block"> 82年白砦小学,</p><p class="ql-block"> 84年大庙中学,</p><p class="ql-block"> 86年王楼中学,</p><p class="ql-block"> 87年后王中学,</p><p class="ql-block"> 89年又回大庙中学。</p><p class="ql-block"> 2、遇到恩人</p><p class="ql-block"> 我正在学校忙着教学工作,遇到了县政府秘书张浩同志,他动员我调到县委工作。</p><p class="ql-block"> 请看张浩同学的惠语:</p><p class="ql-block"> 宋长生老兄,你是一个了不起人才。 </p><p class="ql-block"> 1987年,当时我们在后王中学偶遇,看到你兢兢业业地教学肃然起敬,但又感叹万分。 </p><p class="ql-block"> 你有一股与众不同的拼搏的精神,学校把你这个人才埋没了,你不能再继续站在三尺讲台上了,那是人才浪费,你要走出校园,到荥阳重要的领导机关去,在那里你会闪闪发光,为荥阳做出更大的贡献。 </p><p class="ql-block"> 几十年过去了,实践证明我当时的看法没有错。你真是荥阳一个难得的人才,我发自内心的佩服。 </p><p class="ql-block"> 政声人离去,民意闲谈时。现在荥阳有很多人在茶余饭后,对你的党性,人品及敬业精神都赞不绝口,这是实际情况,你并不知道。 </p><p class="ql-block"> 如果要评选“感动荥阳十大人物”,你必然当属一位。 </p><p class="ql-block"> 你为家乡广武争光了,为宋氏家族争光了,也为荥阳师范争光了,你是荥阳的骄傲,我为你点赞! </p><p class="ql-block"> 卜算子 • 咏宋长生 </p><p class="ql-block"> 张 浩 </p><p class="ql-block"> 本是田舍郎, </p><p class="ql-block"> 一步蹬天庭; </p><p class="ql-block"> 寒门贵子何以出? </p><p class="ql-block"> 只凭读书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民也说吾哥, </p><p class="ql-block"> 官亦论长生; </p><p class="ql-block"> 厚德方能载万物, </p><p class="ql-block"> 荥阳数宋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张浩:先后曾任乡长、乡党委书记、市委市政府创建办主任、市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p> <p class="ql-block"> 县委工作笔记 </p><p class="ql-block"> 1989年,我调到荥阳县委党史办工作。一进县委大院,心里高兴;一干党史工作,如鱼得水。</p><p class="ql-block"> 我喜欢党史工作,把党史工作做好,做强,做活,发挥党史工作的资政育人作用。</p><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人生是乱云飞渡的天空,那么这段阅历则是艳阳天上一彩虹。</p><p class="ql-block"> 我从乡下调到县委工作,大家对我不了解,我也不太适应机关工作。</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片云,从遥远的天际走来,没有人认识我的全部,所以我神秘。</p><p class="ql-block"> 请看《县委工作笔记》</p><p class="ql-block"> 题记: </p><p class="ql-block"> 常怀感恩心,就会发现一路走来,遇到的都是贵人。有的人教会你成长,有的人带给你力量;还有的人,影响你的命运,改变你的人生。 </p><p class="ql-block"> 县委工作笔记 </p><p class="ql-block"> 1989年暑假,我调到荥阳县委党史办工作。 </p><p class="ql-block"> 当时县委党史办需要一名热爱党史工作并善长写材料的,我有幸被县委领导相中,挑选上了。 </p><p class="ql-block">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当时教师转行,是非常困难的。我是经恩师吕凤搂(县教育局领导)推荐,贵人张浩(县政府秘书)动员,恩人宋合群(本村的叔叔)帮忙,找县长冯万福签字,才调到荥阳县委工作。 </p><p class="ql-block"> 调到县委工作,感概万分,欣然命笔: </p><p class="ql-block"> 咏面条菜 </p><p class="ql-block"> 长在麦田是棵草, </p><p class="ql-block"> 端到餐桌便成宝。 </p><p class="ql-block"> 同是一株面条菜, </p><p class="ql-block"> 环境转变价值高。</p><p class="ql-block"> 再说教师转行问题。详细述说,生动曲折。简单叙述,最起码要记住帮忙人的名字。 </p><p class="ql-block"> 从一开始找到接受单位,到办理一些手续,最后到县长签字,一路上遇到的都是贵人,做什么事情都很顺心。 </p><p class="ql-block"> 一路帮忙的人(按时间先后排到): </p><p class="ql-block"> 张 浩、魏增录、吕凤楼、苏林成、张益民、宋华欣、李金爱、彭全生、张合义、丁怀谦、张广范、张福喜、张敬增、时海军、宋合群、张顺林、韦庆华、钱海江、范国岭、冯万福、沈松旺、赵金松、王盈录、贾金星、王秀云等26人。 </p><p class="ql-block"> 以上都是贵人,每个贵人都有一个故事,不再详细叙述。 </p><p class="ql-block"> 小结。 </p><p class="ql-block"> 人生的旅程,在紧要之处往往就那么几步,走对了,顺风顺水;走错了,后悔莫及。 </p><p class="ql-block"> 想起我当年转行,这是我人生第二个转折点,遇到了很多困难,得到许多贵人帮忙,现在满怀感恩之心写下这篇文章,献给帮助过我的贵人! </p><p class="ql-block"> 没有张浩贵人的指引,没有吕凤楼老师的举荐,没有宋合群叔叔的帮助,没有冯万福县长的签字,没有钱海江主任(原党校校长)的操办手续,没有组织部韦庆华的帮忙,就没有调入县委工作的成功。</p> <p class="ql-block"> 奇人长生兄</p><p class="ql-block"> 荥阳市委组织部 李贻涛</p><p class="ql-block"> 我和长生兄认识二十多年了,二十年中,我们接触的不多,但也不少。为什么这么说呢?</p><p class="ql-block"> 十多年前,我在荥阳市委组织部工作时,他在党史办工作,那时党史办挂在组织部,归组织部领导。</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年底考评班子,我和他在一组,考评下来已是一个月过去,因此我与他认识了。不但认识,而且知道他是一个才子,人称“三才”,即人才、文才、奇才。</p><p class="ql-block"> 大凡奇人,是指那些在能力上杰出,且能够引人注目的人,既如此,奇人定然是不多见的,多见就不奇了。宋长生老兄就是我所遇见的这样的一位奇人。</p><p class="ql-block"> 长生兄的奇,一是人奇,二是文奇,三是字奇。</p><p class="ql-block"> 长生兄是个奇人,我们有20多年的交情。他人俊靓武,望上一眼,就会生出大将风度;他才思敏捷,干活处事,是个著名的“快手”。</p><p class="ql-block"> 他是个很勤奋又很“不一般”的人,“不一般”就是“了不起”,绝非常人。无论是工作事务,还是书法著文,他思路奇特,见成效出奇的快。</p><p class="ql-block"> 比如他著文吧,一根烟在他两指间夹着还未燃尽,一篇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章就已出手,令人拍案叫绝。为文著书,他出手之快,数量之多,构思之奇,文笔之妙,想象之怪,接触他的人都伏拜称奇。</p><p class="ql-block"> 生活在这个小城的人大都知道,长生兄是个奇人,是个工作狂,出书狂,书法狂,他身上有着与众人不同的气质和特性。</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他主持下的《荥阳党史》杂志,能够一个时期出一期,速度和质量都归上乘。他撰写的长篇小说《山乡烽火》,其中的曲折离奇故事,惊心动魄情节,处处显示着奇情妙趣,无不令人击节称奇!</p><p class="ql-block"> 现在正撰写回忆录,一年内编写出版10本书:《童年》《推小车》《细说回忆录》《退休生活》《信仰的力量》《长生之路》《长生书法》等,实属奇人、奇文、奇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贻涛,中国科普作协会员,郑州市作协常务理事。历任市委组织部干审科科长,市政协秘书长、统战部副部长、社保局党委书记。</p> <p class="ql-block"> 怎样写好回忆录的文章 </p><p class="ql-block"> 文章三段式:凤头猪肚豹子尾</p><p class="ql-block"> 人生三部曲:农民教师公务员</p><p class="ql-block"> 一幅对联:</p><p class="ql-block"> 上联:三个动物 </p><p class="ql-block"> 写文章讲究凤头、猪肚、豹尾。意思是文章开头要像鳯凰的头那样美丽动人,能吸引住读者。</p><p class="ql-block"> 文章中间内容要像猪肚一样沉甸甸的,充实丰满,丰富多彩。 </p><p class="ql-block"> 文章的结尾要像豹子的尾巴那样有力、果断,给读者留有余味。</p><p class="ql-block"> 下联:三个转折点 </p><p class="ql-block"> 我的人生经历是从农民、教师到国家干部一路走来的,伴随着推小车、骑自行车、拉架子车、坐小轿车,以及根达菜、磅秤、手表、一块肉、萝卜干、棉垫等而成长的过程。 </p><p class="ql-block"> 每个实物、动物都有一个生动故事,这些故事是人生的经历。 </p><p class="ql-block"> 有点像电影《从奴隶到将军》一样:不拼不搏,人生白活;不苦不累,人生没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