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庵——贞修庵(更新中)

文正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至</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唐·李冶</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p> <p class="ql-block">在高平市河西镇回山村里,有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庵——贞修庵,却有一块不同凡响的双龙碑,碑文由清朝陈廷敬之子陈壮履所撰,由著名书法家温宽书丹。</p> <p class="ql-block">贞修庵</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村子里有首童谣:“石蛋石蛋,圪連到回山,回山回来,成了颗鸡蛋”,反映从悬南村到回山村一路基本都是下坡路。</p><p class="ql-block"> 回山村位于山西省高平市河西镇西南10公里、杨界线南岭村南500米处。东跨一条沟谷至寨沟河,西翻转山是马村镇的沟头,南坡下是下崖底和梅叶庄,北上岭坡到南岭村。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整个村子因地势而筑,老辈人传说曾因有一条龙飞落于村西的转山,便称作回龙山,但这只是一种传说而已。山村虽然位置偏僻,但是人杰地灵,卧龙藏虎。在建国前就有上党梆子剧团,1951年归高平县新光剧团,后改为人民剧团;回山村历史悠久,村里有唐宋明清历代文化建筑群“五阁十庙”,文化气息比较浓厚。</p><p class="ql-block">随着传统村落文化的发掘和发展,村里将对有价值的文物古迹和古民居等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性开发,其中保存和传承比较完好的有村子里的风俗文化,比如社火九莲灯、砂锅生产、戏剧上党梆子等;古建筑保存相对比较好的是贞修庵,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木雕、石雕、碑文书法等方面,更多的是贞修庵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居然与许多的历史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待考究。</p><p class="ql-block">村里老辈人代代之间口口相传,此庵以前是泽州县大阳镇名门望族裴家给闺女修的院落,但为什么要修建在距离大阳20多里地外的回山村却不得而知,重修贞修庵菩萨殿碑刻于清朝雍正二年仲春所立,碑文为清朝大学士陈庭敬的第三子陈壮履撰文,著名的书法家温宽书丹。那么在当时为什么小小的尼姑庵却与这些历史上的名人有关联呢?暂且看看这些人物的背景,或许能找到点相关线索。</p><p class="ql-block">第一位:陈壮履(1680—1748),字礼叔,号幼安,一号潜安,清代泽州(山西晋城市阳城县)人,陈廷敬的三儿子。生於康熙十九年(1680),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科举人,康熙三十六年(1697)丁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四十一年充日讲起居注官,入值南书房,迁侍读学士。充任《佩文斋咏物诗选》之编辑官、《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定历代纪事年表》《渊鉴类函》校勘官、《佩文韵府》纂修兼校勘官。四十九年六月,湖广总督郭世隆疏劾其於致祭南岳时骚扰地方,遂割去侍读学士一职,降为编修。曾参与编《康熙字典》。乾隆十三年(1748)卒,享年六十九岁。</p> <p class="ql-block">压窗石:狮子滚绣球(事事顺意)</p> <p class="ql-block">第二位:温宽,书法家(历史无记载)。但有一位书法家叫金农,他与陈壮履有很深的交往,他和温宽是否是同一个人?金农,扬州八怪之首,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6),卒于乾隆二十八年(1763),字寿门、司农、吉金,号冬心先生、稽留山民、曲江外史、昔耶居士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好游历,晚寓扬州,卖书画自给。工诗文书画,精于鉴别。就是这么一位鼎鼎有名的大书画家,曾客居阳城。金农中年游历长达十五年之久,足迹踏遍齐、鲁、燕、赵、秦、晋、吴、粤等地。1994年版《阳城县志》“丛谈·十四”载:“清诗人、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于雍正三年(1725)曾来阳城‘午亭山庄’(即今黄城村)陈壮履(陈廷敬子)家作客,一住三年,写有不少诗歌。今录其一首七绝为证:‘河岳精灵绝代夸,耻居王后论诗家。瓣香一脉才如愿,蛛网梁尘拜绛纱。’(《冬收先生集·午亭山庄》)。诗中可见其对陈廷敬诗歌的推崇之至。”由此可见,金农曾久客阳城皇城相府是毋庸置疑的。温宽和金农有瓜葛吗?但双龙碑是雍正二年立,而史载金农是雍正三年到的阳城陈廷敬家,金农擅长隶书,而此碑为行楷,字体行如流水,那温宽到底是谁?他和陈壮履什么关系?温宽就是金农吗?</p><p class="ql-block">第三位:裴宇,字子大,大阳镇人。幼时勤奋好学,及长饱读经书,能文能诗。明嘉靖甲午年(1534年)考中举人,裴氏族谱中记载:明嘉靖辛丑科(公元1541年,嘉靖19年)第三甲第134名进士,官翰林,至礼部尚书。南京振武营兵变,骄纵不可制。裴宇前往处置,谕以祸福,旬日而定。后转工部尚书。但裴宇是明朝人,裴宇是否就是裴公呢?或者说碑文中所提到的裴公会不会是大阳裴家的后人呢?为什么要给裴家小姐在回山村修建这个院落呢?</p> <p class="ql-block">双龙碑(碑文字体为行楷)</p> <p class="ql-block">双龙碑碑首:重修碑亲</p> <p class="ql-block">碑记落款日期:雍正二年仲春</p> <p class="ql-block">碑文简介</p> <p class="ql-block">山东枣庄天柱山有个知名的贞修庵,在乾隆26年重修的《峄县志》中有黄图昌于崇祯六年所写的《创建贞修庵记》,文中道出了贞修庵的创建过程:明万历至天启年间,天柱山村中有一孔姓员外,因为乐善好施,人称孔善人。孔善人仅有一女,天姿聪慧,貌美绝伦。到了该出嫁的年龄时,孔善人为其择偶,但孔女矢志不嫁,决意出家为尼,取法号“性训”。在天柱山下,“构茅庵以居,自焚修梵呗,外督农课耕,蚤夜力作,以所积赢余为诸木石瓦墁之费。”回山村的贞修庵的创建背景与天柱山的贞修庵是否有相似的历史?</p><p class="ql-block">“贞修”亦作“贞脩 ”,意思为“高洁贤美”。《晋书·刘波传》:“伤化毁俗者,虽亲虽贵,必疎而远之;清公贞修者,虽微虽贱,必亲而近之。” 唐朝王勃 《平台秘略论·贞修》:“论曰:美哉!贞脩之至也。”</p><p class="ql-block">在古代双龙碑是贞洁碑的一种,根据外形上的雕刻和纹饰看,表彰的女性事迹应该很感人,史料记载,在古代立贞洁碑,就是专门表彰那些忠孝事迹感人的优秀女性,必须经过皇上批准,是一种很高的褒奖。贞修庵的柱础石为复合式兽形柱础,雕刻技术精湛,具有皇宫柱础的特点,石碑碑首雕刻有双龙,南北两殿遥呼相应,斗拱等木雕古朴典雅,美学价值和建筑价值较高,其中的究竟很值得人推敲。</p> <p class="ql-block">无论怎么考究,大阳裴氏家族在明清时期是名门望族毫无疑问,与达官显贵有一定的交往,大阳的裴氏家族与阳城的陈廷敬家族自然有深厚关系。</p><p class="ql-block">贞修庵为什么偏偏选址在回山村呢?这里还蕴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美丽传说。据泽州大阳村老辈人世代相传有这样个故事:皇室贵族曾在明清时期来泽州微服私访,曾逗留阳阿古城多日。大阳裴府有一大家闺秀,天姿聪慧,容貌出众,到了该出嫁的年龄,裴家人为其择偶,但其女发誓不遇如意郎君、矢志不嫁。但对皇室却一见钟情,认为是自己的如意郎君,发誓非皇室不嫁,但清朝皇家规定身为皇室不能娶汉人为妃,皇室回京之日,小姐随裴府家人送皇室于“转山”之下,恋恋不舍。皇室回京之后,一去不复返,音信全无,裴家之女决意出家削发为尼,便来到与皇室分别的转山脚下,构茅庵以居。裴府无法让其女回心转意,不得不为其女修建此庵。裴家之女便在转山脚下等皇室回来、做善事伴孤灯凄然一生,因此转山也叫“回龙山”而已,后来皇室宗亲又来泽州,知道裴女之事情后深为感动,颁发圣旨重修此庵。</p><p class="ql-block">回龙山美丽的传说大概如此吧!</p> <p class="ql-block">南阁(阁下是古道)</p> <p class="ql-block">石碾子(现在还在使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