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关·赏心亭

C班~韦🐠岳

<p class="ql-block">  三山门,大明京城十三座内城门之一,水陆两用,坐东朝西,又称“水西门”。上有赏心亭,南侧西水关,连通内外秦淮,沿河酒肆林立,商舟繁辏,热闹非凡。</p> <p class="ql-block">  西水关又叫下水关,位于水西门,与东水关(上水关),为大明京城最重要的两座水关,共同调节秦淮河水位,是南京防洪排涝重要的设施。主角上场!据南宋《景定建康志》云:“赏心亭在下水门之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览之胜。”众多文人在此留下墨宝,对赏心亭最具情怀的当属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p> <p class="ql-block">  公元1174年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所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在词句中不难看出,诗人的爱国之情言于溢表。在小学课文中也有辛弃疾的词《清平乐·村居》、《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生于公1140年,济南人,字幼安。他的父亲希望他像西汉名将霍去病一样威猛,所以取名弃疾。他受到祖父辛赞良好教育。公元1162年,他22岁,带领五十多人去偷袭金营生擒叛徒。公元1168年他任建康通判,就是现在的南京,写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所以辛弃疾不仅打仗英勇,而且文采也好,可谓文武双全,被称为“词中之龙”,“苏辛”,“济南二安”。</p><p class="ql-block"> 西水关前,遥想水西门繁华,赞叹洪武皇帝的商城战略;赏心亭下,流连秦淮河美景,吟诵爱国诗人的佳作名篇…</p><p class="ql-block">C班 韦振岳 全文576字 用时1小时11.26</p> <p class="ql-block">妈妈手记:因疫情,我们打起游击战,所以红帽子没戴,但是全背完啦!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着还画图了。总共得7分。写作上,记住的内容全往上写,不管主次好坏,于是分析后重写。</p><p class="ql-block"> 《道德经》背诵到第三十章,我还是挺担心他前面背的会忘,就会时不时抽背一部分前面内容。这时儿子让我也继续背,不能当旁观者了。拒绝他,肯定是不可能的了,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递进时需要增加额外动力,哎…这养儿子费妈一点不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请允许我重新认识你—水西门</p><p class="ql-block"> 水西门,这是我生活过十年有余的地方,儿时的记忆只停留在水西门烤鸭、醉仙楼的大肉包、澡堂边小摊的桂花糖芋苗......今个儿,我故地重游,细细品味,才发现历史的痕迹在这里停留过。</p><p class="ql-block">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在他的《儒林外史》中,把南京的13座城门按逆时针方向编成顺口溜:“三山聚宝连通济,正阳朝阳定太平,神策金川近钟阜,仪凤定淮清石城。”这里第一个城门“三山”就是水西门,南唐到宋、元时期,这里是被称作水西门、下水门,明代重新筑造改称为三山门,但老百姓习惯一直称之为水西门。当时它坐东向西,面临秦淮河,为水陆两栖城门,规模仅次于通济门和聚宝门(今中华门),也是从水路进出南京城的主要通道。明清以来水西门一直为南京商贸重地,四方交易,商贾云集,码头货栈鳞次栉比,旅舟商舶络绎不绝。而今水西门是南京人都知道,却没多少人见过这城门,其原因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席卷全国的拆城运动也波及南京,因此,当年的市政府决定拆除水西门瓮城。1953年-1959年城墙全部拆除后,内外秦淮河水系不再贯通,古亭也都被拆除,仅留水西门的地名,沿用至今。</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南京人的母亲河—“十里秦淮”的内秦淮河,即从东水关入城,经利涉桥、文德桥、来燕桥、来燕堂、朱雀桥、镇淮桥、新桥、上浮桥、下浮桥至西水关出城,横贯古金陵城境内。十里秦淮上有两座水关,分别是东水关、西水关,这里是西水关的所在地。它们是明初时期朱元璋定都南京建造的两项大的水利工程,是600多年前高超的水利工程设计的代表,两座水关周边的名胜古迹,更是秦淮河文化的经典之作。</p><p class="ql-block"> 金陵四十八景之“楼怀孙楚”,说的就是水西门(三山门)附近的一个孙楚酒楼,由于大诗人李白经常去饮酒赋诗,所以名声在外。据说西晋时,太守孙楚来到水西门的一座酒楼,诗兴大发,狂饮高歌,常与客饮宴赋诗于此,店主随后就把酒楼更名为孙楚酒楼。唐时,诗人李白常与文人酒友在此饮酒赏月赋诗,写出“昨晚西城月,青天垂玉钩。朝沽金陵酒,歌吹孙楚楼”的美句,酒楼因此又被称为太白酒楼。至明清,孙楚酒楼所在地有十六楼的"鹤鸣楼"、"醉仙楼"、"轻烟楼"、"淡粉楼"、"翠柳楼"等,可为酒楼林立。</p><p class="ql-block"> 据《景定建康志》记载:“赏心亭在(城西)下水门城上。下临秦淮,尽观赏之胜。”南京城西的美景全可观,秦淮河上的曲歌尽可听。悦目赏心,难怪称为“赏心亭”。赏心亭在南宋时为金陵第一胜迹。众多文人在此留下墨宝。李白、陆游和辛弃疾等古代文学大家都曾登临览胜,赋诗填词。其中辛弃疾三登赏心亭,并写下了《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历史上赏心亭数毁数建,最后一次毁败在清朝,其后再未重建。</p><p class="ql-block"> 如今我来到这里,看到在水西门广场临水处复建的“赏心亭”和“孙楚酒楼”,名胜重现,很是感慨。这座伴随我长大的城市,有着千年的历史文化,也许藏在潺潺的秦淮河水之中,也许沉在眼前的繁华高楼之下。广场上的一块石头,花园中的一棵树,街边的一间小屋,或许我都可以花半天的时间去琢磨、去追忆。</p> <p class="ql-block">  故地重游,听西水关故事,往昔童心再现;三迁于此,赏桃园四季景,而今不惑之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