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生如逆旅,一苇以航</span></p> <p class="ql-block"> 突如其来的疫情虽然阻挡了我们线下重逢,但却阻挡不住工作室成员们笃志不怠的心。为了更深入理解新课标精神,让其真正在课堂落地生根,11月25日,工作室开展了一次线上培训活动,聆听了杨亚伶老师名为“让核心素养在每一节常态课中真正落地的备课初探”专题讲座。</p> <p class="ql-block"> 追求教育的真谛,不只是追求高深的理论,更要看它是否能在课堂的沃土里生根发芽,尤其是我们的常态课堂。杨老师讲座共分三个板块:</p> <p class="ql-block"> 第一板块,杨老师明确核心素养三方面内涵,并一一进行解读。通过学习,工作室成员们对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理解。</p> <p class="ql-block"> 第二版块,强调核心素养在常态课中落地是根本:新课标下的常态课是目中有人的,是让学生在主动活动中生成素养的。教师要弄清教学内容、学业要求和教学提示,引领学生真正进入课程,进行主动学习的活动。</p> <p class="ql-block"> 第三版块内容,明确有效备课是核心素养落地的关键。就像杨老师说的那样:“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太熟悉备课了,谈论备课似乎令人兴味索然,但是哲学家告诉我们,越是司空见惯的东西,往往对它认识越浅”。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未尝不是如此。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种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杨老师提出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学生心智、教学过程、教学情境、学习方式、教学活动、课程资源、师生问题九个方面,让有效备课促进数学课堂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p> <p class="ql-block"> “所谓素养,是指一个人在面对复杂情境的时候,能够调用你原有的学科思维方式和习惯,以及你原有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来综合的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品质。”一言以蔽之,就是让学生“会想事,会做事”。</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们认真记笔记,截图片。</p> <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工作室成员们对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有了深入透彻的认识,纷纷写下自己所获所思。</p> <p class="ql-block"> 凛冬将至,皓月长明;弦歌不辍,芳华待灼;砥砺深耕,履践致远。疫情之下,我们“数”人同行,“学”在云端;疫情消散,愿我们平芜尽处是春山。</p> <p class="ql-block">编辑:曹丽颖</p><p class="ql-block">审核:亓晓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