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文化遗产—孽龙洞

四夕

景点介绍 <p class="ql-block">孽龙洞位于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福田镇清溪村。位于杨岐山风景名胜区境内,319国道可直达,距萍乡市中心13公里,是以天然溶洞为主的自然景观,形成于1.8亿年前。 孽龙洞洞长4公里,婉蜒曲折,溪水相伴,水随洞转,洞因水活,洞内厅廊相连。最大的洞厅高达30米,可容纳近千人。洞内主要景观有“千人厅”、“雨打芭蕉”、“童子拜观音”、等,尤其是“洞天飞瀑”似银河泻下。倾注潭中,为国内溶洞之罕见奇观。1983年曾被中国风景名胜权威、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园林学家陈从周先生誉名为“天下第一洞、地下艺术长廊”,是一个休闲、游览、避暑的最佳去处。上海同济大学、上海电视台曾两次来访拍片,使孽龙洞闻名遐迩,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p> 名字由来 <p class="ql-block">相传古代鄱阳湖有条孽龙想把江西变成泽国,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后被许真君制服于杨歧山下这个山洞里,故名孽龙洞。</p> 形成原因 <p class="ql-block">孽龙洞景区是江西省萍乡市杨岐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三大核心景区之一,面积为4.23平方公里。该景区为典型的海相岩溶地貌,在长期的淋溶风化作用下,形成了核心景观以孽龙洞为代表的岩溶奇观。孽龙洞形成于1.8亿年前,长4.2公里,蜿蜒曲折,地下河贯穿首尾</p> 溶洞现状 <p class="ql-block">溶洞的形成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从溶洞探险到溶洞开发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必然选择。但在利用和保护之间又始终存在取舍的诸多矛盾。专家侧重研究溶洞的形成与保护,管理者侧重探讨溶洞的合理利用,两者均贯穿一条主线,即“永续利用”的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溶洞旅游资源被开发,其中的碳酸钙沉积景观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由于其形成环境比较封闭,以及景观照明灯散发出大量的热能,促使洞温升高。其次是大量游客释放出的二氧化碳无法依靠溶洞自身的弱风平衡和扩散,随着开放时间的推移,溶洞一般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风化、破损现象,最后是植被的破坏导致洞顶土壤保水和渗水能力下降,减缓了溶洞的发育。</p> 保护措施 <p class="ql-block">旅游洞穴灯光设计与布展在内容上主要涵盖了洞穴照明光源的类型选择、照明灯具的选择与安装、灯光照明系统的设计、灯光的操控系统、灯光照明系统的安全控制等。经过对我国大量溶洞的考察,笔者发现,我国溶洞在灯光设计与布展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大量采用高能景观灯具使景观发生了脱皮掉块、砂状风化等退化问题,对溶洞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目前我国旅游洞穴内景观照明光源主要以黄光金卤灯、蓝光金卤灯、绿光金卤灯及荧光灯等传统光源为主。在这些高能热光灯的照射下,溶洞的湿度会降低,被照射的钟乳石会发生温度升高、干热脱水破裂等现象,且频繁的开关灯也会使钟乳石在温差、干湿交替变化下发生热胀冷缩而导致干裂破碎或砂状风化现象。二是造成溶洞内灯光植物的滋生,灯光植物的滋生反过来又对溶洞景观造成破坏,使景观变黑、变暗。我国大多溶洞在光谱和灯光照度的选择上都没有考虑避开植物生长的光谱能量和光照强度,致使很多溶洞都存在灯光植物滋生问题。灯光植物的滋生会导致钟乳石的浅表层疏松多孔以及沉积物发生氧化分解破碎等,从而对钟乳石的美学价值和旅游价值造成影响和威胁。三是造成溶洞景观显色性差,不能表现出景观的本来面目,对游客造成视觉污染,最终造成了溶洞“千洞一面”的格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研究洞穴的灯光升级,科学保护洞穴资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只有在观念上破除传统的灯光设计与布展方式,采用全新的理念、科学的方法、先进的技术,才能实现溶洞的科学保护和有效利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