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距安康城区东13公里处有个江边小镇,叫石梯镇,青山如黛,石梯石屋,。一曲汉水,欢歌奔腾,从山脚下飘过,直入长江。<br>“过河喽、、、、、、太公”<br>“太公,嗷太公,过河喽、、、、、、”<br> 一声声张扬而悠远的喊声,唤醒了晨雾,染红了黎明。汉水跳起了浪花,鸡鸣和着犬吠,屋舍袅袅炊烟,石梯镇的山民缓缓走出家门,开始新的一天的劳作。 石梯渡口河面较窄,在水枯的时候,河底凸显,怪石林立,奇形怪状。石路台阶拾级而上,镐眼成排形成,河滩,被人们叫它立石滩,行船靠岸时,需要瞅准位置停船。涨水时,河面宽扩,有经验的船工都会瞅准巷道行驶,避开河底暗石,平安靠岸。由于石梯古渡地势险要,人流较多,被评为安康的“八景之一”。<br> 据石梯镇文化干部王蓉介绍,该镇涉及关庙二桥到旬阳,沿汉江先后有6处渡口渡江,后来因关庙二桥的修建,石梯和旬阳大桥的通车,方便了部分群众的出行,渡口逐步减少,现在只剩1处。石梯镇政府渡口船工唐国信说,石梯渡口建立在清朝末年,他是从前任是一个叫“老好”的人手上接过来的,他1988年到2008年,干了20年,干不动了,就交给儿子干。2016年10月,石梯大桥通车,石梯渡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p class="ql-block">现在唯一存在的渡口,是周家河渡口,也叫神滩渡口。船工周登宏介绍说,他们三代人在神滩摆渡,从起始的小木船到现在的铁驳船,方便了神滩群众的出行,也富足了自家生活。为啥还保留?是一段情丝,一个记忆的挽留。周登宏介绍到,1931年,贺龙带领7000余名红军从湖北沿汉江北上从这里过河,征集沿江上下游30多条船,部队用一整天全部由江北度过江南,途径平利,返回湘鄂建立根据地,后又经镇平入川作战。贺龙等7人就坐周登宏爷爷的船过河。部队渡江期间,贺龙同红军领导在周登宏家小息,和周家人烤红苕吃,与周登宏的家人拉家常,给大家讲红军,讲革命故事。正好周登宏的婆婆也姓贺,贺龙高兴的说;“咱们是本家”,逗的全家人乐了。随行的人还给贺龙和周家人合影,后在报纸发表。周登宏的三爸给部队带路,参加红军闹革命。革命成功后,贺龙不忘周家的照料,让部队把合影照片邮寄地方政府,让转交周家。70年代,当时的张滩区政府念周家人对革命有功,把周登宏的父亲接到张滩区政府住,管吃管喝,养了半年。</p> 随着旬阳电站蓄水,汉江安康段将变成安康湖,周登宏想以船入股,参加安康湖的旅游开发,让游客环游、夜游安康湖,欣赏美丽的安康夜景。<br>时代在变,安康在变,石梯也在变。如今,青山绿水,楼房林立,生态建设的新农村已成石堤的真实写照。不久的将来,眼前的古渡口将没入江底。可那一段段今人难忘的往事……<br> 石梯渡口,就是一段往事,淹没在湖里,就像石梯的青山绿水一样,倒映在人们的记忆里。湖水清清,往事悠悠,几代人的记忆里,忘不掉那声“过河了。。。。太公”。<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