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的故乡——张家口市作为塞外名城,历史上既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军事重镇,又曾经是各类学校荟萃的文化教育之地。</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同时,恢复察哈尔省。9月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张家口市为边区直辖市。 1946年,华北联大、延安鲁艺学院在张家口成立华北抗日联合大学(今中国人民大学)。始建中国医科大学、张家口工科专业学校、内蒙古军政学院。 </p><p class="ql-block"> 1945年解放后的张家口是解放区最大的城市,是晋察冀解放区的首府和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百余名解放区著名的革命文学家、艺术家云集张垣,开展了各种文化、文艺创作,出版了一批革命文艺丛书。因此,当时张家口享有“文化城”、“东方模范城”等美称,当时,张家口俨然成为一座国际化的都市,周恩来曾称“张家口同延安一样,成为解放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平津及重庆的大中学生纷纷来张家口求学,仅华北联大就有300余名来自平津的新生。</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受到全世界进步人士的瞩目和赞扬,为察哈尔的革命文化写下了光辉篇章。</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大境门</p> <p class="ql-block"> 1945年张家口市群众庆祝解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自从8月23日十八集团军经过两次战斗,牺牲了五六百战士,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克复了这伪蒙疆的心脏张家口以后,这个以皮毛与口蘑著称的城市成了一个神秘的都市 中共很迅速地把这个地方变成教育的中心,政治中心仍在延安。延安的许多文化工作者徒步25000里路程,走破了棉鞋,蹭破了棉裤,女同志也不例外抵达张垣。这是一个新的传奇,新的诱惑,就像延安之在抗战初期一样”《大公报》驻北平记者彭子冈1946年2月突破重重封锁来到张家口采写的《张家口漫步》中这样写道。</p><p class="ql-block"> 作为我党解放的第一个省会城市、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成为我党高等教育的中心,从这方红色土地起步,我党的高等教育也从农村办学走向城市办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从1949年建国到1952年, 张家口市属察哈尔省管辖,并且是省会。虽然察哈尔省于1952年底撤销,存在时间不长,但张家口市曾经成为察哈尔省省会的这段历史常被提及,并以张家口为中心形成了中国西北地区的独特文化——察哈尔文化圈。</p><p class="ql-block"> 在此期间,察哈尔省在张家口市建立了不少学校。所以,张家口市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少大学和已经消失的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1年察哈尔省委领导在省委大院门口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华北联合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太平桥上坡的北侧原日本军医院内。直属中共中央领导。偏重于文科、艺术和社会科学。延安的知识分子精英都汇聚到张家口市的这里了。我国的许多名人、领导人、科学家、大学校长、院长、院士、司长、教授、艺术家、作家、摄影家、著名记者和著名演员都出至该校。</p><p class="ql-block"> 华北联合大学搬迁到北京后成为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其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李培之是老革命家王若飞同志的夫人,是张家口市赤城县龙关镇人。 </p> <p class="ql-block"> 华北联合大学校门</p> <p class="ql-block"> 华北联合大学学员宿舍</p> <p class="ql-block"> 华北联合大学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 华北联合大学的学员去上课</p> <p class="ql-block"> 现在中国人民大学(前身是华北联合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通讯工程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东山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直辖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讯工程学院是1950年在日本鬼子兵营基础上由苏联援助扩建而成。其中教授几乎均为苏联专家。</p><p class="ql-block"> 1958年该校迁到西安市,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电讯工程学院,仍归解放军总参谋部管辖。后下放到地方,更名为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 <p class="ql-block">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工科专业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建国路,北至现在的十中,南至原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张家口工科专业学校建于1949年,直属中共中央华北局领导管辖。偏重于工科和理科。其副校长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吴运铎同志。学校接收了许多烈士子弟和高级干部的子女。该学校毕业的人物有:机械工业部部长何光远,冶金工业部部长戚元靖,轻工业部部长曾宪林,能源部部长黄毅诚,水电部副部长彭士禄,北京武警总队贺毅少将,北京武警部队水电总队崔军少将等。张家口工科专业学校后升格为张家口工学院。</p><p class="ql-block"> 1959年搬迁到北京后更名为“北京工业学院”(由国家国防工业归口管理,第五机械工业部直接领导)。就是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张家口工学院毕业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北京理工大学(前身是张家口工科专业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医科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派出十万军队挺进东北,同时决定将延安的几所学校迁往东北。张家口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中国医科大学从延安迁入东北办学途中曾滞留张家口半年有余。</p><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来自延安的中国医科大学与张家口医学院合并复课,定名为中国医科大学。8晋察冀边区卫生部长殷希彭兼任校长,卫生部政委姜齐贤兼任政委,中医大原教务主任陈应谦任教务处长,原张家口医学院教务处长康克任教务处副处长。中医大原校长王斌改任边区卫生建设委员会主任。《晋察冀日报》以《中国医科大学成立》为题,刊发了两校合并的新华社消息。成立会上,前延安医大校长王斌同志指 校合并的新华社消息。成立会晚间并举行晚会联欢。</p><p class="ql-block"> 百废待兴的塞外山城,热情欢迎中医大的进驻,倾尽全力为学校复课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在张家口期间,该校参与接管了在张家口的伪蒙疆政权中央医学院,并在张家口市复课三个月。后辗转到达东北沈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医大女学生在张家口校门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中国医科大学张家口附属医院</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中国医科大学</p>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军政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11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成立。为了培养军政干部,12月,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在晋察冀中央局帮助下在张家口创办了内蒙古军政学院。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席乌兰夫兼任院长,晋察冀干部朱荣任教育长,下设行政部、军事部和中学部。招收来自各盟旗的青年学生和民族武装指战员,进行教育、培训,开设的课程有社会科学、国际政治常识、蒙古语文和算术、音乐、美术等,分别培养党政、军事干部和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年,学院实行公费待遇,毕业后由自治运动联合会分配工作。1946年9月,国民党军队进攻张家口,学院撤离至内蒙林东地区,并入先期转移到这里的内蒙古自治学院。内蒙古军政学院共开办5期,有500余名学员经过培训,投入到解放战争和内蒙古自治运动中。 </p>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军政学院师生毕业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华北财经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上堡的蒙古营、下东营及原地区教育局一带。该校建于1950年,归中共中央华北局管辖领导。1955年迁到河南省郑州市改为“郑州粮食学院”,归国家粮食总局管辖领导。是我国唯一的一所粮食学院。</p> <p class="ql-block">1961年郑州粮食学院毕业生合影 (前身是华北财经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中国人民解放军外语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教场坡与平门东部的兵营两地,现在部队导弹旅占了大部分地方。1949年初建校,名称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十五速成中学校”,后来改为“外语学院”。学院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五十年代末迁到河南省洛阳市,改名并新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东山坡。学院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学院的院长是王星中将。学院对外的部队番号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字793部队”。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驻外大使馆的武官,对外国无线电波信号的监测监听和对接获的外国无线电波讯号的谍报进行分析研究判断。</p><p class="ql-block"> 这个学校的前身是军委机要工程学校。1949年3月底,中央军委决定办一所大学:军委机要工程学校,培养破译密码、编制密码、无线电通信等专业领域人才,这是中国人自己建起来的学校。校址选中了张家口东山坡下的当年日本兵遗留下的兵营。首任校长兼政委是原军委二局局长曹祥仁。1949年11月开学。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p><p class="ql-block"> 这个学校学员,“文革”时期参与张家口市群众组织活动,在张家口地区影响很大。当时,张家口市群众组织分为两大派,其中一派就是“793派”。</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期,其中部分教职工迁到河南省洛阳市并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洛阳外语学院”。在“洛阳外语学院”被命名为“第五大队”。1978年“第五大队”单独划出并迁到郑州市,挂牌“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即现在的“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之前身。</p> <p class="ql-block"> 1967年解放军技术工程学院学员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延安外国语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5年8月13日,党中央召开延安干部大会,毛泽东主席发表了题为《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的重要讲话。大会宣布,党中央决定从中直机关,包括中央军委机关和外国语学校,抽调一千余名干部和师生,挺进东北和华北,执行“向北发展”的更为艰巨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延安外国语学校——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前身,接到通知后,几乎所有人积极报名,要求去华北、东北,到前线,建立和巩固革命根据地。一周以后,学校召开大会,宣布分批东迁华北和东北的决定。</p><p class="ql-block"> 1945年9月,延安外国语学校的主校,包括英文系师生及其他教职员,从延安出发,经过两个多月的长途跋涉,11月7日到达张家口,入驻张家口市东山坡继续办学。</p><p class="ql-block"> 这是我党我军于1941年3月抗日烽火年代在延安创办的唯一一所外国语学校,直属中央军委,开革命根据地外语教育之先河。其前身为中国抗日军政大学三分校俄文大队,中央军委四局即翻译局翻译处处长常乾坤(中将,空军副司令员)兼任大队长,李觉民任政治协理员兼党总支书记。</p><p class="ql-block"> 延安外国语学校到达张家口后,于1946年1月划归华北联合大学,组建华北联大文艺学院外语系,杨化飞任系主任,罗俊才任政治协理员(后任华北大学外语系主任)。当时,华北联大文艺学院的院长是原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院长兼教务处处长沙可夫,艾青任副院长,甘霖任党总支书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延安外国语学校在张家口办学的校门</p> <p class="ql-block">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为延安外国语学校)</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培植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西豁子原张家口大学和现在的张家口市人民检察院一带。是三十年代外国人教会建的贵族学校。学校的先生(老师)几乎全是外国人。学生中中国人占少数。教材都是英文。所以该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很好,在张家口市数第一。学生实行全封闭严格管理。统一着装食宿。还雇了不少男女工人为学生们服务。</p><p class="ql-block"> 当时,张家口培植学校的校长名叫“萧三”,曾留学苏联。掌握俄语、英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他个人出版了多部著作和翻译了多部大块头的外国著名小说。他将俄文的《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並在张家口市出版。“萧三”是位大诗人,大文学家,大翻译家。</p><p class="ql-block"> 解放后学校由中共中央华北局管辖领导。变成了领导干部的子弟学校,更名为《八一干部子弟学校》。驻军部队和晋察冀边区的领导干部子女都来这里读书学习。</p><p class="ql-block"> 1953年该校迁到北京市,在北京西郊的海淀区新建该所学校,命名《八一学校》。党和国家领导人,解放军高级军官的子女都曾在该校上过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北京市八一学校(前生是张家口培植学校)</p> <p class="ql-block"> 北京八一学校校友会成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蒙藏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元台子西端和永丰后街交汇的长胜街一带路西。民国政府设立的国家“蒙藏委员会”共建了两所蒙藏学校:北京蒙藏学校和张家口蒙藏学校。新中国建国后北京蒙藏学校划归国家民族委员会领导。1952年扩建成中央民族学院,就是现在的中央民族大学。</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蒙藏学校在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从张家口市搬迁到归绥市(现在的呼和浩特市)时,该校人员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主席乌兰夫一起带走。到归绥市去筹办内蒙古自治区的第一所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在张家口市留下的原校址最后被改为一所普通中学,即现在的“张家口市第十五中学”的前身。</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内蒙古民族大学(前身是张家口蒙藏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华北白求恩医科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39年白求恩医生牺牲后,1940年晋察冀军区将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改名为白求恩学校。1945年迁到张家口市。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东山坡。1946年6月学校与张家口医学院合编,正式成立白求恩医科大学。军区卫生部长殷希彭兼任校长,卫生部政委姜齐贤兼任政委。</p><p class="ql-block"> 1952年察哈尔省被撤销后迁到石家庄市,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卫生学校”。后来北京军区将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医学专科学校”。再后来升格为现在石家庄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白求恩医学院”。</p> <p class="ql-block"> 1946年白求恩医科大学学员上前线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现在解放军白求恩医学院</p> <p class="ql-block"> 蒙疆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鱼儿山下现在的建国医院和制药厂一带。由三座楼房和平房组成。该校1925年建校,当时只招女生不招男生。招生范围很广,涉及河北,山西,内蒙等地。学生全部住校,食宿衣服等全部免费。管理制度严格。张家口市人对其简称“女师”。</p><p class="ql-block"> 1945年日本投降后改为“察蒙师范学校”。1952年察蒙师范学校被撤消,大部分人员和学生被并入察哈尔省立张家口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察哈尔省立张家口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原先后隶属于察哈尔省、河北省。校址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西坝岗街路西。该校招生范围很广,但只招男生不招女生。由于管理制度严格,当时张家口市人都对其简称“男师”。学生全部住校,食宿衣服一切免费。</p><p class="ql-block"> 1954年被改名为“河北省张家口第二中学”,归河北省教育厅直接领导管辖。学校在河北省全省范围内招生。1960年国家困难时期下放给张家口市,就是现在的“张家口第二中学”。1964年,我进入二中上学,当时学校的礼堂、回型走廊教室、阶梯实验室和图书馆的旧图书都是当年师范学校留下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68年张家口第二中学校门(前身是察哈尔省立张家口师范学校)</p> <p class="ql-block"> 1964年张家口二中校园</p> <p class="ql-block"> 1965年二中高中29班毕业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68年二中初中64班毕业合影</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街的师范街上,南大门座北朝南开在师范街上,西大门座东朝西开在明德北街上。该块地方现在被张家口医学院的老宿舍区和其他多个单位占用。这是张家口市市区内的第一所师范学校。张家口市桥西区师范街因此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后来由于张家口市区内在西山坡建了“男师”,在东山坡建了“女师”的缘故,解放后,张家口市师范学校被察哈尔省政府接管,遂改为“察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学校这时期将南门堵死,只走西门。察哈尔省行政区建制撤消时被河北省瓜分了。因历史与时局变幻动荡,该学校被撤销。</p> <p class="ql-block"> 察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48年张家口市师范学校被察哈尔省政府接管,遂改为“察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北京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名誉院长、北京花鸟画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央文史馆馆员卢光照,在北平解放前夕,离艺专到张家口察蒙师范教书。张家口解放后,曾调察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高级班学习,结业后派往张家口女师教书。教育家朱刚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曾任华东联合大学教员、 宣化师范学校教导主任、察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副校长。该校为察哈尔省培养了一大批解放后各地急需的党政军干部。 </p> 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学习纪念章 <p class="ql-block"> 1949年哈尔省革命干部学校全体欢送朱刚副校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p> <p class="ql-block"> 1945年抗战胜利后,解放区建设和全国解放斗争急需大量军政干部,中共晋察冀中央局根据这一需求,于1946年2月,经党中央批准,以原抗大二分校陆军中学编成的抗大总校第二大队为基础,在边区首府张家口组建成立了军政干部学校,沿用“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p> <p class="ql-block"> 虽然,沿用“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一名,与抗战前不同的是少了“抗日”二字,是在张家口建立的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干部学校。中央军委任命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调军区政治部主任朱良才任党委书记兼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 学校以“训练晋察冀军区部队的各级干部和军官,培训地方县以下干部及新参军的知识青年”为主要任务,训练时间为期3个月,每期招收新生2000名。</p> <p class="ql-block"> 1946年6月,根据国共谈判的相关协议规定,计划将其建成一所中美合办的陆军军官学校,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改编为“张家口陆军军官学校”,后因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全面内战而取消。</p> <p class="ql-block">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了出色的办学成绩,共培训三期学员。第一期是建校初期在张家口完成的,主要轮训军区军政干部和战斗骨干,同时还训练“杨苏纵队”(第二纵队杨得志和苏振华)一批营团干部。</p> <p class="ql-block">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在张家口办学两年多,为军区部队培养了12000余名军政指挥员和技术骨干,圆满完成了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和军区赋予的培训任务,为巩固发展晋察冀解放区和加强军区部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8年后,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和其他学校合并改为华北军政大学。</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华北军政大学先后改为华北陆军军官学校、华北高级步兵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高级步兵学校等,最后发展为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也是今天的国防大学联合作战学院和陆军步兵学院石家庄校区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照片</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p><p class="ql-block"> (前身是晋察冀军政干部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宣化炮兵指挥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内的西北角炮兵城。属兵团级。第一任院长是陈锡联上将。1951年由苏联帮助建院,当时是全国唯一的一座炮兵学院。</p><p class="ql-block"> 落成仪式暨开学典礼时,朱德总司令率领全军各位元帅和各兵种负责人都来此祝贺和参观指导,盛况空前。</p><p class="ql-block"> 现在该院处于撤销状态,部分教官骨干力量人员调到江苏省南京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学院,遂将该院升格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炮兵指挥学院”。另外一部分教官人员调到河北省廊坊市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导弹)学院”。</p><p class="ql-block"> 现宣化炮兵指挥学院原校址成为炮兵兵种的干部培训中心和原宣化炮兵指挥学院的留守处。</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宣化炮兵指挥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宣化高级通信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北门外。1950年建校。直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后来迁到湖北省武汉市升格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通信指挥学院”。仍归属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解放军宣化高级通信学校的宣化原址,现在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士官学校”。</p> <p class="ql-block"> 解放军宣化高级通信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城内的中央地带。于1953年建校,一开始叫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后来改称“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1971年升格为“河北地质学院”。二十世纪80年代末期迁往石家庄,于1996年改名“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更名“河北地质大学”。 原在宣化的地质学院旧校址现在被“宣化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所占使用。</p> <p class="ql-block"> 1958年地质部宣化地质学校毕业生合影</p> <p class="ql-block"> 石家庄经济学院(前身是宣化地质学校)</p> <p class="ql-block"> 河北宣化师范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洋河南镇。该学院原来在北京市的和平里,叫河北北京师范学院。历史悠久,是河北省最早的师范学院。想当初河北省省会在北平市(北京市)时,由河北省所建,一直归河北省所有。</p><p class="ql-block"> 河北北京师范学院,1969年按照当时的战备形势,北京各院校向山区搬迁、分散办学、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准备打仗的要求,学校从首都北京迁到宣化区洋河南,校舍全部新建。</p><p class="ql-block"> “文革”后,该校全部迁到省会石家庄市更名为“河北师范学院”。宣化师范学院旧址改为部队驻地。</p> <p class="ql-block"> 1982年河北师范学院毕业生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北。前身是1945年建立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学校冀晋分校。后历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北岳军区医训队、华北医科大学三分校、察哈尔省立医科专门学校、华北医士学校、张家口医士学校、河北省张家口医士学校、张家口医学院、张家口医学专科学校、张家口地区医学专科学校、张家口医学院。2003年合并到“河北北方学院”。</p> <p class="ql-block"> 河北北方学院(原张家口医专)</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沙岭子镇。该校历史悠久,原名察哈尔省实业学校,1923年建校,是河北省最老的农业院校。察哈尔省、河北省农业系统各部门的领导干部和骨干力量几乎全部是该校的毕业生。现在该学校被并入张家口市的综合大学“河北北方学院”,是该学院的一个重点独立学院。</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农专1999年学报</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位于张家口市巍峨的鱼儿山脑下,清水河畔的原张家口师范专科学校, 始建于1954年,在河北省乃至全国都是一所建校较早的高等师范院校。</p><p class="ql-block"> 1980年以前是河北省仅有的两所师范专科学校之一。截至2003年一直是河北省仅有的两所省属师范专科学校之一。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电信工程,电子商务,中文,政史,外国语,美术,音乐等学科的高等师范专科学校。</p><p class="ql-block"> 在全省举行的师专电磁学,数学专业7门课程,英语等学科统考中都曾取得过骄人的成绩。教学质量一直在全省名列前茅、毕业生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交口称赞。曾是塞外山城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为河北省的教育事业,特别是张家口地区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了首屈一指的卓越贡献。</p><p class="ql-block"> 2003年后被合并于“河北北方学院”。</p> <p class="ql-block"> 原张家口师专校门</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师专毕业生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历史悠久。1950年8月,根据察哈尔省政府的指示,在省文教厅领导下筹建张家口市技术学校。10月,在北京、张家口等地招收第一批四十余名学生。11月1日,开学典礼在张家口市堡子里省水利局院内举行,察哈尔省主席张苏莅会讲话。1951年7月,在张家口技术学校基础上成立察哈尔工业学院,由省政府直接领导,省政府主席张苏兼任院长。 1952年4月,察哈尔省政府任命孙敬文为院长。10月10日 更名为"察哈尔工业学校"。12月5日,因察哈尔省制撤销,学校由华北行政委员会接办。1953年2月7日,经华北行政委员会批准,学校更名为"华北工业学校",华北行政委员会张苏副主席题写了校名。1954年5月8日,学校改由中央建筑工程部领导,更名为"建筑工程部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1958年7月,学校更名为"张家口工学院",由河北省建筑工程局和张家口市行政专员公署双重领导。1959年8月,河北省人委决定,学校更名为"河北张家口市建筑工程专科学校"。1965年2月更名为"河北张家口建筑工程学校",隶属省建筑工程厅领导。1978年,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1982年河北省政府决定学院由省高等教育局管理(以后又称河北省教育委员会、教育厅)。2013年后河北建院搬至经开区新校区。</p><p class="ql-block">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现共设有建筑与艺术学院、土木工程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理学院、外国语学院9个二级学院和人文社会科学系、信息管理系2个系,及研究生部、社会科学部、体育部3个教学部和成人教育学院,有35个本科专业、8个专科专业和3个双学士学位专业。</p> <p class="ql-block">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新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宣化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古城内,一条家喻户晓的老街巷——师范街(现称师范路)。该校历史悠久,创建于民国6年(1917年),时称“直隶第五师范学校”,是河北省最早建立的十所师范学校之一,因时为排位第五,故名之。当时又称“直隶省宣化师范学校“。民国17年(1928年),直隶省建制裁撤,直隶省西北部建立察哈尔省。直隶宣化五师改称“察哈尔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45年11月,中共察哈尔省政府在宣化成立。遵照省府指示:立即着手恢复宣化师范。同时决定将原张家口“察南师范”并入宣师,易名为“冀察师范学校“。1957年,更名为“河北宣化师范学校”。2004年7月,由原张家口教育学院张北分校、柴沟堡分校、宣化分校、宣化区职教中心四校合并,新校名为“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2007年6月,正式升格为”宣化科技职业学院“。</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该校送出多人到日本去官费留学。学成回国后,有的成为国民党的元老,有的成为教育界著名人士。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相当好,其专业特长是幼师教育。宣化这所老校,曾经名噪一方,历经沧桑;如今已过百年,薪火相传。 </p> 当年宣化师范学校老教室<br><br> <p class="ql-block"> 河北宣化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宣化科技职业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察哈尔省第二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宣化区。察哈尔省宣化中学校。即现在的宣化第一中学。历史悠久。最早是宣化柳川书院。1902年改为宣化府中学堂。后为察哈尔省第二中学校。一直名气很大。1905年清末民初该校选拔送出28人到日本去官费或自费留学。其中有吕复、郭维城、焦莹、童启曾等人。回国后,其中吕复担任河北省副省长。1935年共产党人张苏和林枫在此校秘密建立了共产党支部从事地下工作。教学质量高,是重点学校。建国后。张苏同志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林枫同志任中央党校副校长。</p> <p class="ql-block"> 察哈尔第二中学老教室</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察哈尔省立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的中学街。中学街因该校而得名。建于1915年,可见其历史的悠久。历史上还叫过张垣中学校、察哈尔省张家口中学校、察哈尔省立张家口第一中学校、河北省立张家口第一中学校即现在的张家口市第一中学校。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张苏在担任察哈尔省省长之前曾当过该校的校长。该校是张家口市最好的学校,没有初中,全部是高中,是重点学校。现已迁址重建。</p> 张家口市一中旧校址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一中新校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民办张家口市建设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堡子里卐字会街。1952年由张家口市工商业联合会筹资兴建。该校是利用在张家口市的国际慈善机构原卐字会张家口市分会的建筑群设施稍为改造而成。</p><p class="ql-block"> 该建筑群设施大院的大门是中国传统古典式样的,与周围环境的其他大门没什么区别。大门座北朝南。进门后是连续三进院,也都是中国古典式样的。院子一个比一个大,最里面院子的北部和东西两侧是一座五层青灰砖大楼的主楼,其两侧连着的是二层的副楼。楼的样子是中西结合。</p><p class="ql-block"> 它是桥西区当时最高大的单体建筑物。(桥东区当时最大的单体建筑物是察哈尔省政府礼堂即今张家口宾馆)。大楼的半地下室是音乐教室,三楼是礼堂,其余全部是各班级教室和老师的教研室兼宿舍。楼顶全部是个大平台,在平台的正中央是一座中国古典式的六角凉亭。整座大楼的窗户和门全部是大红色的,很讲究。教室宽大,每个班有六十个学生。总共有七个班。全部是初中,没有高中。当时校长是鲍涛。学校大门外的对面和东面分别是两座庙。其中斜对面的庙叫财神庙,他的门是座西朝东,其中东面这座庙是高台阶,他的门是座北朝南,其庙门口上有两根石头雕龙立柱,里面是雕梁画栋,院落不大但很精致,据说是奶奶庙。两个庙都有香客。</p><p class="ql-block"> 学校的操场在西豁子小学校院内,该院子很开阔,院内有两个大操场,一高一低,两个学校各占用一个,互不干扰。</p><p class="ql-block"> 私立张家口市建设中学就是现在的张家口市第五中学的前身。</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高级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建国路北,鱼儿西麓、清水桥畔,在华北联合大学和张家口女子师范旧址。1962年设立高级中学。是省属重点高中,是一所在全市高中教育领域有影响的学校。1971年改为张家口市十中。</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十中毕业生合影</p><p class="ql-block"> (原张家口市高级中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女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52年秋,张家口市在东山坡建立女子中学。张家口女中办学约有七年左右,为中国培养了近2万名青年女子奔赴全国各地参加祖国建设。当时新建的漂亮校园,設备齐全,敎学课目有16种,宏大的礼堂,体音美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很多人才。学校撤销后,校舍为驻张部队所用。1960年更名为张家口市第六中学。校址在张家口市桥东区宣化路62号,为晋察冀军区司令部旧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六中(原张家口女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民办张家口市长城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街路西。由张家口市政协委员会携手各界人士于1963年出资组建,民营学校。全部是初中,没有高中。领衔总负责人是无党派人士郭荫南先生。1970年6月张家口市宣布撤销民办长城中学,后改为张家口市第九中学校 。</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九中(原长城中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艺术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地、市在解放后都曾经成立过艺校、戏校,并多次变迁。张家口地区戏剧学校始建于1952年(原名:察哈尔少年晋剧团)后改为张家口戏剧学校,校长杨丹卿。初期校址在张家口市上堡朝阳洞。1964年搬至桥东区黑石坝。1960年成立了张家口艺校。1962年并入张家口戏剧学校,当时校长是马承佑。</p><p class="ql-block"> 1958年张家口市文化局建立了张家口艺术专科学校。学校的任务是培养本地区专业艺术人才。开学时,校址在桥东区沙河路(现五一路)152号院内。1959年5月学校迁至桥西区堡子里鼓楼西街万字会院内。1960年学校停办。 </p><p class="ql-block"> 1991年张家口市艺校恢复,1992年地市合并后,改为河北省艺校张家口分校,后来又改回张家口市艺术学校。1996年张家口市艺校搬迁到张家口市桥西区高家屯。2005年合并到“张家口教育学院”。现该学校并入 “张家口学院”艺术系。</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艺术专科学校是建国后张家口市第一所多专业的艺术学校。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艺术人才,为张家口市及各县区的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贡献。艺校培养了许多艺术人才,并向总政文工团送去著名歌唱演员冯瑞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戏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1952年10月,察哈尔省少年晋剧团成立,招收学员60余名。1953年,剧团随察哈尔省撤销,改为河北省少年晋剧团。同年10月调保定与河北梆子剧团的30余人,组建了河北艺校。1957年改为张家口戏校,校址设在张家口市桥西区朝阳洞南临街一个大院里面。后调杨丹卿任校长,又陆续调入李胜和、曹艳香、尹福祥、成筱梅等一批艺人。当年,我小时就在朝阳洞附近住,经常趴在戏校窗户上听里面唱戏。</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桥西区朝阳洞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察哈尔省干部子女小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西豁子街。当时只接收察哈尔省委党政干部的子弟子女、烈士子弟。察哈尔省保育院的孩子们到了年龄就直接转入该校,不对外招生。 学校只吃细粮,伙食标准很高。衣服是仿照苏联学生衣服时尚样子。学校请了不少男女工人来照顾学生的生活,比如做饭,洗衣服被褥,打扫卫生,生炉子等为学生服务的活计。 后共产党干部政策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后,察哈尔省干部子女小学随着察哈尔省建制被撤销,以后学校也改为“张家口市干部子女小学”。</p><p class="ql-block"> 当年,因张家口市桥东区东山坡有一所专招部队子弟的“东风小学”,所以群众也把这个学校叫“二东风小学”。后来改名为“实验小学”。再后来,学校搬迁到桥西区元台子,并入“长胜街小学”。其原址先由“张家口大学”占用,后盖起了市检察院大楼。 </p> <p class="ql-block"> 察哈尔省保育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桥西区西豁子街现在市十六中南部和十六中的一部分。只接收察哈尔省共产党地方领导干部的九岁以下子弟子女,不对外。老师们办公的地方是一座月牙形半圆的青灰砖建的二层洋楼。当初它是由外国人设计建造的,外部造型很美,这个建筑当时算是非常高的档次了。察哈尔省保育院还有很好的保育员,是全部免费食宿的小学,待遇很高。相当于建国后新建的北京育才学校。</p><p class="ql-block"> 1951年宋庆龄副主席来这里视察过。宋庆龄副主席在察哈尔省保育院看望了察哈尔省干部子女小学和这里察哈尔省保育院的两个学校的孩子们。共产党的干部政策由供给制改为薪金制后,察哈尔省保育院搬迁到桥东区的杨家坟一带。察哈尔省建制被撤消以后也被撤消了。原西豁子察哈尔省保育院旧址改成张家口市西豁子小学校。其大部分地方被建为教育部门的职工宿舍楼。</p> <p class="ql-block"> 1951年宋庆龄副主席视察察哈尔省保育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八一小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陵园路南路西。军队系统部队办的,为张家口驻军家属区子弟子女服务。不对外招生。性质和管理运行机制模式与察哈尔省保育院相似。后来移交地方也改为普通小学校,易名“东风小学”。</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桥东区东风小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滑翔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榆林飞机场。1950年由“波兰社会主义共和国援建”,是国际援助项目。培养目标是为新中国培养第一代滑翔机运动员和飞机飞行员。该学校还附属一个滑翔飞机制造厂。张家口滑翔学校是全中国填补空白的唯一的学校。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贺龙元帅数次坐飞机来这里视察工作。张家口滑翔学校教学大纲内容是“自身无动力牵引滑翔飞机”的飞行和维修保养以及滑翔飞机整机的制造。 1966年该学校被搬迁到四川省成都市,改名为成都滑翔学校和国家滑翔俱乐部。 8</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滑翔学校进行训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财经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宝善街。校长张新华。专业特长是工业会计与成本核算会计、商业会计。现在已并入“张家口学院”。</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财经学校毕业生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卫生中等专业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永丰前街路北。专业特长是医学检验与高护以及医务在职职工的进修培训。现在已并入“张家口学院”,成为一个该学院有特色的重点发展的独立学院。</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工业交通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沙岭子镇。属于中等专业学校。为张家口市全地区的20个县区培养了不少人才。张家口市20个县区的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数是从该校毕业的。现在“张家口工业交通学校”已经全部并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内。</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大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市属高校。简称“张大”。三年制专科学校。以文科为主。1973年由张家口市教育学院、张家口市函授大学等合并组建而成。文化大革命中全国高校停止招生。为了给地方培养急需人才,张家口市政府出资由张家口市教育局创办了属于张家口市本地方的该校。“张家口大学”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录取三本分数线左右的高考学生。“张家口大学”的就业率很高,是很受张家口市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爱戴的大学。“张家口大学”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西豁子街西端路南。原主校区被“张家口市人民检察院”等单位所占用。现在“张家口大学”已并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8</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农业机械化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沙岭子镇。属于中等专业学校,是河北省第一所农业机械化学校。“张家口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张家口市全地区各县区培养了不少人才。张家口市县区农口的各级领导干部大多数是从该校毕业的。现在“张家口农业机械化学校”已经全部并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内。</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体育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东区原“五一广场”北部,原张家口市团市委的“青年宫”旁边附近一带地方。归原张家口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即现在的张家口市体育局管辖。张家口市体育学校曾经是河北省办的最早的体育学校。河北省男、女足球队的成员大多数是从该校输送进去的,还培养了自行车、击剑、摔跤和滑冰运动员等人才。现在该校搬迁到高新区玉宝墩茶榆路路西的训练基地了,与体育运动的其他几个单位合并,但张家口市7体育学校的建制仍在。</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体校学生在训练</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聋哑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大境门外的西沟街路南。由张家口市残疾人联合会和张家口市教育局共管,是河北省第一座也是河北省最早的聋哑学校。曾经获得各级政府的奖励和一系列荣誉称号。现在张家口市聋哑学校已经搬迁到张家口市桥东区工人村南并且改名为“张家口市特殊教育学校”。8</p> <p class="ql-block"> 民办张家口市朝阳中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该校址原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街路西。由张家口市各界人士出资建设,民营学校。全部是初中。1969年撤销,后改为张家口市五七干校床单厂。</p> <p class="ql-block"> 柴沟堡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地处晋冀蒙三省交界处,校址在怀安县柴沟堡镇柴怀路柴师巷1号。成立于1935年9月,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师范学校。建校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学校共培养各类人才达两万多名,主要为张家口地区教育战线培养了大批教学骨干和行政干部。后改为张家口教育学院柴沟堡分校。</p><p class="ql-block"> 2004年7月,原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张北分校、柴沟堡分校、宣化区职教中心四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 ,9月该学校搬迁到宣化。</p> <p class="ql-block"> 柴沟堡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抗大战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抗大战校并非是我们熟悉的“抗日军政大学”,更不是“文革”时期造反派组织。它是1969年12月至1971年6月张家口市“为改变和纯洁中小学教师队伍”而成立,一所特殊的中等专业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抗大战校”位于桥东区菜园街,占用(原市轻化工学校)办公楼的一部分作为学校的教学楼。老师办公室和学生教室都挤在这半个楼里。当时的办学条件很差,很艰苦,是名副其实的以“抗大”精神办的学校。学校(校长是徐桂森;副校长是薛振盛、孙贤等。共有教师近 50 名,全校有 500名学生,共分11个班(文科5个班,理科5个班,还有后组建的1个文艺班)。这个学校只招收了一届毕业生就完成其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1971年6月500名“抗大战校”的“抗大生”被分配到张家口市教育局各直属学校及桥东区、桥西区、宣化区、庞家堡区的中小学任教。当时,因各个师范院校也在搞“文化大革命”,教师队伍处在青黄不接的断档阶段。这支教育战线上的“生力军”起到了很重要的承接作用。现在,除一部分因工作需要调到公检法、税务局、银行等部门工作的人员外,仍然有为数不少的人在学校教育一线教书,他们大都评了高级职称,成为教育战线重要力量。 </p> <p class="ql-block"> 1971年6月张家口市抗大战校毕业生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北师范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张北师范学校,始建于1931年(民国二十年)7月,座落在张北县城内城兴才路51号,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光荣传统和光辉业绩的师范学校。1936年,日本帝国主义魔爪深入张北,同时对我进行文化侵略。日伪蒙疆政府于1939年5月成立了“察盟张北师范学校”。1948年解放后,改名为“察哈尔省立张北师范学校”,简称“察北师范”。1952年察哈尔省制撤销张北县划归河北省,因而学校更名为“河北省张北师范学校”。1958年将张北师范改名为“张北师范专科学校”。同年,本校还成立过张北大学, 1959年上半年停办。“文革”中张北师范学校曾一度更名为“张北东方红师范“。</p><p class="ql-block"> 2004年7月,经张家口市委、市人民政府批准,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复,原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张北分校、柴沟堡分校、宣化区职教中心四校合并,组建成新的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p> <p class="ql-block"> 张北师范学校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 1968年张北师范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合影</p> <p class="ql-block"> 张北师范68届毕业生聚会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地区财贸学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财贸学校地址在张家口市大境门外西沟元宝山。1964年由河北省供销社在此地创建“张家口供销合作学校"。1968年撤销。</p><p class="ql-block"> 1972年在原址新建“张家口地区财贸学校”。该校由四个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即原地区财贸干校,供销合作学校,商业学校,地区粮食学校。当时校长是王庆元,教导主任是张德海。后地区财贸学校与市财经学校合并,校长是张德海,是他给题写的校名。此校,1987年全部搬迁到桥西区平门路3号院。后又合并到了现在的“张家口学院”。</p> <p class="ql-block"> 当年在大境门外元宝山的“张家口财贸学校”旧址(2011年拍照)</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财贸学校七八届财金班毕业合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 编后:美篇所列当年张家口市当年的学校不够全面,还有张家口市供销合作学校、商业学校、财经职业学校,轻化工学校、探机技校、煤机技校、张家口警校等,因缺资料和照片,未能收录。请了解这些学校情况的朋友,提供资料图片,发微信联系,再进行补充完善。)</p> <p class="ql-block"> (此文参阅张家口市有关历史资料并配图制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