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这块匾中“汇”字看起来是一个错字,三点水应该在旁边,却写在里面。这既是晋商的智慧,也是日升昌的独特之笔。古人把水当成财,聚水就是聚财。对于汇字的肥水当然不能外流,圈到家里才好。同样一个汇字,在日升昌楹联中也是一样的书写方法,意寓财源广进,水不外流。</p> <p class="ql-block">五台山山顶有座殿宇叫做旃檀殿,里面供奉的是水波纹的旃檀佛。这块匾额“旃”也是一个错字。“方”字旁写成了“木”字旁,原来殿内释迦摩尼佛祖是用栴檀木雕刻而成,所以匾额也故意写成木字旁,以示和别殿塑像的区别。</p> <p class="ql-block">“文章千古事,社稷一戎衣”。这幅楹联也有一个错字,就是“章”字。章字,楹联将底部的十的一竖向上延伸,穿进了“曰”,让“曰”变成“田”了。</p><p class="ql-block">这个字显然是错别字了,学贯古今、知识渊博的朱彝尊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这倒不是,他这让曰变田,据说取文章通天下的寓意。这里的文章楹联和山东曲阜的孔府楹联异曲同工,都表达了作者对文字内涵的独具匠心。</p> <p class="ql-block">晋祠王氏宗祠也有这样一块匾额,上面写着“钑镂根原”四个字。这个“原”字也应该是源头“源”,写作原始的原,也是说王氏发祥原本在此。</p><p class="ql-block">山西楹联匾额的错字除了多一笔,少一笔,还有因连笔、偏旁部首、字体结构的改变而发生的错字。山西晋祠有一通国宝碑刻,它是由唐太宗李世民御制御书的《晋祠之铭并序》,人们称赞这块碑是集史学、文学、政治、书法为一体的丰碑巨碣。门口有一幅对联是清代文学家朱彝尊五次游晋祠,看到唐碑所做。</p> <p class="ql-block">照壁两边写着“饮水思原”四个字,这里有个“原”字,不是应该有三点水吗?它的含义是指原始的,不忘祖宗功德,让我们追本溯源,而这个追溯的源头就在这里山西洪洞大槐树。</p> <p class="ql-block">皇城相府有一处功德牌坊,是进入皇城相府后最为醒目的牌坊。正面刻有“冢宰总宪”四个大字,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宰”的下面多写了一横。原来这块匾额是对陈氏家族官文化整体概括。“冢宰”是宰相的别称,“总宪”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的别称。陈廷敬先后在朝担任四部的尚书,后入阁拜相,成为一代名臣。后人立牌坊时,感觉“宰”字杀气太重,所以刻意在下加了一横。“辛”字变“羊”字,缓解煞气,喜气洋洋,彰显文人的人文关怀。</p> <p class="ql-block">晋祠是北方皇家园林的杰出代表,是三晋文化的源头,延续了晋国三千年的历史遗迹。在子乔祠的中殿悬挂着一块“槐荫裕后”的匾额,这四个字中“槐”字少头上了一撇。晋祠子乔祠是供奉王氏始祖王子乔的祠堂,也是海外王氏回乡恳亲的祖庭所在。有人说“槐”字右边是鬼字,缺一笔可避之。而书写者更多的含义是希望槐荫无边际,庇佑不到头。这里缺一撇和西安碑林的缺一笔字形相似,但含义各不相同。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也是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墨客歌颂晋水,晋祠主人的主要场所。仅在晋祠圣母殿一处悬挂的匾额楹联就达 25 块,其中不乏皇帝御笔所书。这25 块匾额楹联中出现错字的就有 5 块,分别是“惠洽桐封”“惠普桐封”“惠流三晋”“惠泽长流”“灵源惠泽”。其中“惠流三晋”为光绪皇帝御笔所书,“惠洽桐封”“惠普桐封”为同治皇帝御笔所书。</p><p class="ql-block">而且这五块匾额都不约而同错在了“惠”字上,或缺一笔,或缺两笔。选择了缺笔避讳。</p> <p class="ql-block">山西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这里是智慧化身文殊菩萨的道场。清代为了达到安定统一的目的,对蒙、藏等民族实行怀柔政策,五台山也由传统青庙向藏传佛教的黄庙转化了很多。在黄庙首领庙菩萨顶就留下一处写着“灵峰胜境”的牌坊,这块匾额就是康熙皇帝的御笔题字。</p><p class="ql-block">可是,不难发现,“灵峰胜境“的“峰”字少了一横。民间相传,康熙曾来到五台山,寻找生父顺治皇帝,偶遇到一位高僧。上前询问法号,高僧没有言语,在地上写了八加一个乂。康熙很是纳闷,为何高僧是此法号,走出好远,恍然大悟。原来八叉,合在一起便是一个“父”字,就这样康熙皇帝与父亲顺治,失之交臂,无缘再见。康熙甚感失落,故而在题写“灵峰胜境”时,有意将“峯”字下面的“丰”少写了一横,寓意为“父子缘薄不相识,人生有憾难圆满”。古人在书写“峰”字时,下部的“丰”既可写成三横,也可写成两横。而在山西太原的晋祠也有缺一笔的错字匾额出现。</p> <p class="ql-block">平遥县衙是我国保存完好的县级衙署,也是全国闻名遐迩的廉政教育基地。县衙大堂又叫做“亲民堂”,这个牌匾一眼望去,就能发现“民”字上面多了一点。这也是书写者的良苦用心,希望县官能够亲政爱民多一点。绿门院还有一处写着“存厚堂”的匾额,也是在厚上加了一点。也是告诫王家后人做人待事要厚道一点,豁达一点 ,一块小小的错字匾额也让我们看到了王家的为人之道,看到了王家教育后人的口风祖训,看到了晋商辉煌的根源所在。奇特的是“矩”上多了一个点。这不是笔误,而是刻意为之,意在要求王家人正品立身,规矩不妨多一点。</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位于恒山西侧的翠屏峰上,始建于 1400 年前的北魏时期,是全国著名的以“奇、悬、巧”闻名于世的奇险建筑。寺内曾留下不少文人墨客的笔迹,在悬空寺脚下的峭壁上,有“壮观”二字,是唐朝大诗人李白在唐开元二十三年(735 年)亲笔所写。但人们会发现,这个“壮观”的“壮”字比正确的写法多了一点。据说是当年李白游历到此,见到建在悬崖峭壁上的悬空寺,感慨万千,虽诗兴大发,却又无从下笔。找不到好的诗句灵感来形容悬空寺,便挥笔写下了“壮观”二字。写完意犹未尽,还觉得难抒胸臆,于是又在“壮”字上重重加了一个“点”画,意为悬空寺比壮观还要多一点。也有人说李白的《夜宿山寺》一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描述的可能就是悬空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