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慈母已然滋沃土,灵魂永感子心田。杜鹃啼血声声里,吟诵蓼莪天地怜。 </p><p class="ql-block"> 学友沉鱼听杜晓波老师吟诵公益课《游子吟》有感的一首小诗把我们拉回到杜晓波老师授课情景。应北京国吟堂吴鹏霄老师之邀,受聘中国报刊学会吟诵教学法专业委员会理事,普通话吟诵星火培训师的杜晓波老师,牺牲周末休息时间,在线上给喜欢吟诵的学友们上了一堂情深意浓的吟诵课《游子吟》,学习戴学忱先生的吟诵调。而作为北京市海淀区语文学科带头人的杜晓波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认知度的学友们,杜老师能够驾轻就熟地把《游子吟》的吟诵,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友们,在赞叹杜老师扎实的语文素养之余,也感动于杜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杜老师讲孟郊的生平逸事,讲禀性孤直耿介的孟郊颠沛流离,穷困潦倒的经历,愤世疾俗、穷愁怨苦,憔悴枯槁的诗风之美,让学友们对《游子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层的了解,能更好的把握吟诵这首诗的感情基调。</p> <p class="ql-block">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全国“中华经典吟诵实验项目优秀教师”的杜老师,浅唱低吟中显现吟诵功底的深厚,对吟诵的热爱和痴迷,以及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吟诵的传承发扬所做的贡献。杜老师清丽的嗓音,不厌其烦地一句一句地讲解,让线上学友们看到作为一名师者,无论何地、无论何时,都在传道受业解惑,杜老师在以无穷的个人魅力打动着每一位吟诵学友的心。特别是最后杜老师把《游子吟》的感情升华,让学友们谈自己与母亲的生活小事,对母爱的赞美,引起了大家深深的共鸣。</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宋燕林听了杜老师的讲座,又忆起儿时母亲年关为小儿女寄包裏的情景:</p><p class="ql-block">问母何由寄,团年吾未还。</p><p class="ql-block">寒流枯塞草,白雪老红颜。</p><p class="ql-block">泪湿怀中物,随鸿度远山。</p><p class="ql-block"> 张琴学友说:“杜老师的吟诵让她忆起上初中时,晚自习回家,母亲把她冰凉的手贴在母亲自己肌肤上取暖的情景。”张琴学友现场几近哽咽的陈述,甚是生动感人。薛琴喜学友也在现场发言,感慨母爱的伟大无私,现在自己也七八十岁了,母亲已离她而去,子欲养而亲不待。在深深的感伤中,更好地体悟《游子吟》作为经久不衰的文化瑰宝魅力所在了。我们可以带着这种深深的爱去爱我们的家人,去爱周围的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学友们在杜老师的引领下,用自己的心去吟诵,把这首诗融化成自己的心声,用母亲对自己的爱去爱母亲,并将这种爱升华为一种人间大爱。杜老师也将写给自己的母亲的《十跪娘亲》小诗分享给大家。我们一度沉浸在美丽的忧伤与忧伤的美丽的怀想氛围中,同时感受着、传递着中华传统中的孝道、感恩的文化。</p> <p class="ql-block"> 杜老师虚心求教,师从华锋教授、徐建顺教授学习吟诵,并把这种古代就有的读书法引入课堂,和学生们一起排练情景剧,让吟诵融入孩子们的生活,让学生一成不变的学习多了更多的快乐,学习效率上有了显著的提高,给学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学习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并在孩子们的心田中浇灌出一片了解传统文化的绿洲。 </p> <p class="ql-block"> 杜老师还让中国独有的中华文化——吟诵走出国门,杜老师和北京的同事同仁们一起把《游子吟》的吟诵带到日本,让日本的吟诵爱好者看到了人类永恒不变的爱的序曲。杜老师在身体力行地讲好中国故事,传扬中华文化。</p><p class="ql-block">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晚吴鹏霄老师还邀请到了戴调创始人戴学忱先生这给大家带来了惊喜,吴鹏霄老师介绍道:“戴先生一直在用行动呼吁挽救传统吟诵,并将传统诗词吟诵搬上舞台。她创作一个调子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有时候一个调子需要吟几十年才拿出来供世人学习” 。上次国吟堂线上雅集,因戴先生突感身体不适,仅仅和学友们打了招呼就下线了。今天看到戴先生又抖擞精神重返线上,学友们都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一时间,向戴先生问好之声响成一片。戴先生也亲切地和学友们打着招呼,听了学友们的吟诵后,她欣慰地表扬了学友们,激起了大家更大的吟诵热情。戴先生曾说过:要想提高人民的素质,首先是母亲的素质,如果女同志会很多诗词,她就会教孩子,这样对下一代的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吃水不忘挖井人,学友们怀着对戴先生的感恩和崇敬之情热情高涨地吟诵戴调《游子吟》,感怀伟大母爱的深情中让吟诵这种古老的读书方式传承发扬下去。</p> <p class="ql-block">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祖先的文化遗产,我们先来知之,才有好之乐之。有太多像北京国吟堂的发起者,华调第五代传人的吴鹏霄老师,和华调第五代传人杜晓波老师,和众多爱好吟诵、耄耋之年仍躬行不辍,为我国传统文化之吟诵默默付出的学友们,还有被学友们影响的少年吟诵者,他们无疑是传扬传统文化的生力军。要使我们的少年扛起传统文化传承的大旗,首先就要将传统文化深入到少年们日常的教育中,使中国之少年了解并熟知传统文化,让吟诵深入骨髓。 杜老师的一堂吟诵课,也给我们学习吟诵,拓展了新的通道,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学习通途,让更多全国各地的吟诵爱好者一起吟诵一起成长。</p><p class="ql-block"> 撰文:陈晓艳</p><p class="ql-block"> 诗作:宋燕林</p><p class="ql-block"> 图片:杜晓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