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声绘色尽善尽“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农区美术教学

彼岸星火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建新学校董晓娟</p> <p class="ql-block">  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以及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美术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不但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理念,而且优化了教学方法、提升了教学效率,实现了多元化的教学过程,极大程度上发挥了美术学科的优势。在信息技术辅助下的美术课堂教学,日趋呈现出开放性、丰富性、趣味性、灵活性、创新性等特点。</p> <p class="ql-block"><b>  一、信息化建设为农区教学带来的改变</b></p> <p class="ql-block"><b>  (一)忆苦</b></p> <p class="ql-block">  2002年,我第一次踏上讲台,当时没有教具、没有教参、甚至连教材都没有。一盒彩粉笔、一块黑板就是一节美术课。能够从库房里翻出几盒残缺的油画棒和有点发干的橡皮泥,是我和孩子们最高兴的事。孩子们的学习热情推动着我不断探索:没有教具就亲自画范画,收集学生作品,或开发农村随手可得的树叶、布片、蛋壳等素材辅助教学;没有教参就参照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借鉴其教学方法;没有教材就选一些相同的课在不同年级讲,提出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新入职的教师,我多么渴望能得到名师的指点,而不是备课、评课都在唱独角戏!</p><p class="ql-block"> 2009年,我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科尔沁区建新学校。记得当时学校只有两台电脑,没有网络。2011年,学校终于有了一间多媒体教室,全校轮流使用,需要提前一周预约。同年我参加了科区美术教学能手比赛,讲授《绿色和紫色的画》一课,我精心设计课件,利用动态图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原色和间色的关系,但是屏幕色差非常大,学生根本没办法准确辨认出颜色。比赛失利,令我更加渴望拥有先进的教育资源。</p> <p class="ql-block"><b>  (二)思甜</b></p> <p class="ql-block">  均衡发展犹如一夜春风,为农区学校换了新颜:不仅为学生送来了大量画具,还为班级配备了可触屏的多媒体一体机。孩子们终于有机会上一节国画课了,我终于可以使用精美的课件上课了,大家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学校班班有网络,不仅方便教师办公,学生还可以根据需要自主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甚至可以利用班级电脑听课、学习。这些都是在以前所不敢想的。</p><p class="ql-block"> 美术课在信息技术的助力下,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情境,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高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术课上快乐的孩子们</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直观生动的美术课堂</b></p> <p class="ql-block"><b>  二、我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b></p> <p class="ql-block"><b>  (一)初识平台,偶遇资源</b></p> <p class="ql-block">  2016年我参加了学校的公开课比赛活动,讲授《会动的线条》一课。课上自认为发挥得很好,课后教师们的评价也不错。于是2017年,我决定用这节课参加原科尔沁区教研室组织的“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这是我和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第一次接触。但是并没有等来我想要的结果,为此有些失落,但又苦于找不到提升自己的渠道。后来再次登录时,偶然间注意到平台中“找资源”这个版块里有许多优质的课堂实录,全部免费,并且有配套的教学设计、课件、教学素材,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后来经常登录平台听课并认真记录,以此改进课堂教学。2018年,我有幸结识原科尔沁区教研室的陈文梅老师。为期两天的听评课,陈老师耐心的指导,使我茅塞顿开,之后课堂教学的思路更加清晰明朗了。后来在陈老师组织的三次磨课活动中,我得到了科区名师工作坊老师们的指导,更是受益匪浅。</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界面</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7年第一次参加</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b></p> <p class="ql-block"><b>  (二)借鉴资源,幸运获奖</b></p> <p class="ql-block">  2019年我又一次燃起信心,决定再次参加“一师一优课 一课一名师”活动。我选取了一年级下册《综合练习》一课,这是一节总结复习课。选完课我就遇到了最大的困难——教学参考书上没有这一课。这时,我马上想起了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的课程资源。于是在观看了几节相关内容的课程,借鉴一些教学环节,之后进行了教学设计,同时请教了陈老师,将自己的课进行了几次修改后进行提交。幸运的是最后这堂课被评为“部优”课。没有大家的指导,没有平台助力,我不可能拥有这份殊荣。</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2019年录制《综合练习》</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教育部“优课”荣誉证书</b></p> <p class="ql-block"><b>  (三)不断充实,再获荣誉</b></p> <p class="ql-block">  随着平台不断完善和发展,后来逐步增加了微课、教材教法分析、教材解析等内容,使我对美术课程的教学理念有了更准确、更全面的认识。在这些理论性资料的支撑与充实下,2019年我参加了自治区教育厅举办的“庆建国70周年中小学展演活动”,在美育案例《推陈出新 臻于至善》一文中阐述了自己对美术课程构建的一些看法,并荣获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界面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育案例获奖证书</b></p> <p class="ql-block"><b>  三、我与“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b></p> <p class="ql-block"><b>  (一)再识平台,引领方向</b></p> <p class="ql-block">  众所周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由原“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升级而来的。2020年因为疫情的原因,网课走进了我们的教学中。当时的我是懵懂、困惑、不知所措的,但是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为老师们提供了可参考的教学标准,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我的注意力,也逐渐从“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过度到了这个平台上。</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界面</b></p> <p class="ql-block"><b>  (二)启发思考,探究摸索</b></p> <p class="ql-block">  2022年,平台升级为“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同时“智慧教育”这个新名词,也激发了我的更多思考:怎样运用平台汲取“教育智慧”,怎么把自己提升为“智慧教师”,怎样营造“智慧课堂”……经过不断探究摸索,我有了一些自己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界面</b></p> <p class="ql-block"><b>  1.夯实了理论根基。</b></p> <p class="ql-block">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在于弘扬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艺术教育课程应该坚持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但是怎么进行实践呢?课余时间,我在平台上浏览了的一些关于美育的相关文章,观看了一些资源,使我的视野得以开阔,并且对美育有了自己的认识:美育就是要构建一种会“说话”的校园文化环境,一种与主体教育相适应的环境,以此感染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在这些理论引领下,我将自己工作所得的许多资料收集、加工,整理成美育案例《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践》,并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p><p class="ql-block"> 课程标准是指导教师教育教学的纲领性文件。2022年,随着各学科《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颁布,美术学科课程标准也由2011年版的《美术课程标准》改为《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版的《艺术课程标准》涵盖了美术、音乐、舞蹈、戏剧、影视(含数字媒体艺术)。面对课程标准的重大变革,我又一次困惑了,以自身浅薄的知识能力,很难对课标进行全方位的准确解读。幸好今年暑假平台及时推出了“暑期教师研修”专题活动,我通过观看尹少淳教授讲解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解读·美术》培训视频,对新课标中课程育人导向的强化,课程内容结构的优化,不同艺术学科的融合贯通,聚焦核心素养,组织课程内容,四学段的划分与衔接,学业质量标准的描述等一些重要变化有了了解。有了这样科学权威的教育平台,现在我随时随地可以同专家学者进行学习,相比20年前新入职时的窘迫与闭塞,不知道少走了多少弯路呢!感谢平台又一次为我提供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窃取”智慧果实的机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育案例《校园文化环境育人实践》</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平台中尹少淳教授的课标讲解视频</b></p> <p class="ql-block"><b>  2.提高了备课质量。</b></p> <p class="ql-block">  由于美术学科开放性、多元性的特点,所以课堂教学可以不受限于教材,这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挥空间。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以常锐伦、欧京海主编的人美版教材为主,但同时增加了其它版本教材中的相同内容,将其作为教学的辅助素材。</p><p class="ql-block"> 如: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第6课《下雨了》一课前,我翻阅了平台了杨力主编的人美版一年级上册第4课《下雨了》电子教材,从中受到启发,将原教学设计中直接提出的两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b>“怎样画能区分大雨和小雨?”</b></p><p class="ql-block"><b> “你看到的雨是什么样子的?”</b></p><p class="ql-block"> 修改为:</p><p class="ql-block"> <b>边观察图片边思考下面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 “想一想,上面的图哪幅像大雨?哪幅像小雨?”</b></p><p class="ql-block"><b> “用什么线条可以画出雨的样子?”</b></p><p class="ql-block"> 不同版本教材中插图和问题的引入,不但使原本模糊的问题变得明确了,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在插图的辅助下变得更加直观易懂,而且为学生处理线条提供了可参考的素材,降低了学习难度,同时教材之外范画的融入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艺术实践拓宽了思路。</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美版二上第6课(常锐伦欧京海主编)</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人美版一上第4课(杨力 主编)</b></p> <p class="ql-block"><b>  3.提升了教学及课题研究水平。</b></p> <p class="ql-block"><b>  (1)确立课题研究。</b></p> <p class="ql-block">  “欣赏·评述”课是美术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是引导学生进入艺术殿堂、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路径,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但是这部分内容对于小学低年段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为了突破这个教学难点,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我以《美术学科提升学生的欣赏能力的策略研究》为题,申报了科尔沁区小课题研究。确立主题后,我在平台上观看了相关的文章和教学视频,从中借鉴了许多新颖高效的教学方法。如:徐珏老师讲解的八年级上册第 4 课《用色彩表达情感》一课为例进行说明:徐老师将学生分为五个小组,导入新课后,以游戏形式引导学生通过抢答来表述不同色彩带给自己的情感体验,并为小组加分,这一环节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而且增强了孩子的团队意识。课件中的倒计时设计,既新颖直观、引人注意,又营造了紧张激烈的竟争氛围。虽然是一节初中的造型·表现课,我却从中学到了许多引导学生感悟色彩的方法。</p><p class="ql-block">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我确立了以下研究实施方案:课题初期——引导学生在主观上感悟、赏析;课题中期——引导在学习中评价、赏析;课题后期——重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拓展、赏析。研究过程中,注重教授观察方法,规范美术语言,明确赏析方向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徐珏老师《用色彩表达情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授课视频 </b></p> <p class="ql-block"><b>  (2)丰富教学素材。</b></p> <p class="ql-block">  “美育”版块中《跟着大师一起玩艺术》的系列课程,生动有趣,内容全面精练,观看之后,使我大开眼界,逐渐增加了知识储备,提升了鉴赏能力。同时这些视频资源为教学提供了极大便利。如在赏析四年级下册《鸢尾花》时,我借用这一课程中的第4课《梵高》辅助教学:将画家生平部分应用在引课之后,帮助学生了解画家的生活经历;将《向日葵》和《星月夜》等作品的赏析部分应用在拓展延伸环节。视频中将画面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转变为动画,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与真实性,将重点部分应用的笔触放大,更便于学生观察,真是难得的教学素材!</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美育视频资源《梵高》</b></p> <p class="ql-block"><b>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b></p> <p class="ql-block">  在欣赏课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培养学生赏析作品的观察能力。以一年级上册第7课《美丽的天空》一课为例,简述我如何传授学生观察方法。在观察康定斯基的画作《蓝天》时,由于作品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我首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画面的童趣;接着体会蓝色的大背景,带给人的平和、安宁的感觉;然后具体观察画面中游走着的外貌如同生物一样的形状,说说自己观察的发现:都有哪些奇特的造型,都用了哪些颜色;最后再对画面中的线条等进行细致赏析。遵循由易到难、由整体到局部再到细节的规律层层递进,逐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蓝天》 康定斯基</b></p> <p class="ql-block"><b>  (4)培养学生美术语言的规范性。</b></p> <p class="ql-block">  在赏析一年级上册《花狮子》时,则注重培养学生美术语言的规范性。教师向学生初步传递美术信息:色彩、造型、构思,以此作为评价方向,接着为学生提供“色彩鲜艳、造型奇特、构思新颖、想象力丰富”等评价语言,引导学生用规范的美术美术进行评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花狮子》</b></p> <p class="ql-block"><b>  (5)充实了课程资源。</b></p> <p class="ql-block">  平台中的课程资源的不断充实,应用场景不断优化,为教学的提供了更多可参考的模式。在学习了平台九大应用场景之后,我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在讲授二年级上册第5课《漂亮的小钟表》(人美版常锐伦 欧京海主编)一课时,我选择了平台上二年级上册第7课《新颖的小钟表》(人美版 主编:杨力)的课程资源,开启“使用触控屏上课”模式,在讲授过程中我或暂停提问,或相机画出重要知识,学生则在我的引导下一边听课,一边回答问题。“双师课堂”这种新颖的授课形式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精练的教学环节为我省去了许多备课烦恼,让我也可以一边讲课一边听课学习,和学生共同进步。</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漂亮的小钟表》教材 </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平台中《新颖的小钟表》课程资源</b></p> <p class="ql-block"><b>  4.创编了校本教材。</b></p> <p class="ql-block">  今年,我无意间在网页上翻阅到了一些美术的校本教材,觉得很有趣,也萌生了创编的想法。之后在“教师研修”和“教改经验”版块中观看了讲座:《校本研修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和《西部农村儿童线描画特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从中获取了一些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目标就是设计出更适合学情的教学内容,深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校本课程应该更加符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需求,应遵循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尊重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真实体验,尊重学生的兴趣、经验、差异性,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课程内容应具有多样性、可选择性和丰富性等特点,力求做到因材施教。   </p><p class="ql-block"> 但是怎样让校本课程充分发挥这一作用,成了我在编排初期的最大困惑。这时我浏览了不同版本的美术教材,发现有些课程具有深厚的地域特征,如:浙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第4课《家乡的石塔》。教材中选取的图片大多取材于生活,与学生接近。我从中受到启发,找到了突破口和出发点。之后我在浏览苏少版教材时,发现几乎每课都设有“学习建议”一栏,或传授学生方法,或激发学生思考,或引导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对学生学习帮助很大。这为我改进自己的教材编写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浙人美版 四上 第4课《家乡的石塔》</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苏少版 三上 第5课《画感觉》</b></p> <p class="ql-block">  在理论和素材的支撑下,我创编了三节校本课程,分别是:折纸课《谁的小鱼最漂亮》、线条画《字母大变身》、设计课《指尖玩具》。基于现在智能手机应用广泛,学生操作熟练,信息沟通便捷等学情,我打算设计一节与摄影有关的赏析课《指尖上的冬天》。其它课程如:训练造型能力的《快乐的运动会》、启发创新思维的《风车转转转》、开发乡土资源的《玉米叶编织》等课程的素材也正在收集整理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折纸课《谁的小鱼最漂亮》</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线条画《字母大变身》</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设计课《指尖玩具》</b></p> <p class="ql-block">  以上是我结合教学实践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应用的一些收获和感悟。当今社会,知识保鲜期日趋缩短,知识创新日趋鲜明,这就要求教师也要像平台一样不断地进行版本升级,不断更新自己、提升自己,能与时俱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p> <p class="ql-block">  “机变随物移,精妙贯未然”,更多的教育智慧正等待我们新时代的教师去发现、去探索、去实践。相信在现代信息技术和优质教育资源的滋养下,孩子们会运用“绘声绘色”的本领,勾勒出一幅幅斑斓画卷;老师们会延续“尽善尽美”的追求,研磨出一堂堂精彩课例;美术教学定会大放异彩,在艺术课程中绽放璀璨光芒!</p>

学生

教学

平台

美术

课程

教材

第课

课程标准

赏析

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