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高公寨营林场跳上村位于一条狭长的山谷中。沿207省道往万年方向距余江烈士陵园约300米处,有一条水泥路面的山路;沿这条山路七拐八弯翻过一座山岭,再走六、七里路就到了跳上村。</p> <p class="ql-block"> 跳上村子不大,70几户人家;依山而建,东高西低,呈层递形;村前有一条水泥路,水泥路下是小溪和稻田;稻田一直延申到村子对面的山脚下。村头走到村尾,一路下坡,大约一里路。从村尾沿山谷往南,经八甲村至庄家岭,就可以上801县道。</p><p class="ql-block"> 这座藏在山谷里的小山村,虽然交通不便,却是块风水宝地。村前村后都是青山,村庄就坐落在青山的怀抱里。山虽不高,却茂林修竹,风光秀丽。稻田不多,却很肥沃,不旱不涝。更令人称奇的是水田里的蚂蟥竟然不吸人的血。</p> <p class="ql-block"> 1983年8月,我师范毕业被分配到高公寨中学教书,第二个学期教初一的语文并当班主任,班上有3位学生家就在跳上村。那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满腔激情,经常到学生家家访,有的学生家一个学期就去过两三次。但跳上3位学生家因为路太远、太偏僻,两个学期都没去成,直到他们读初二的第二个学期,我才骑自行车到他们村家访。记得那是春耕时节,午饭后到的村里,正赶上村民们三三两两扛着犁耙、荷着锄头走向田头忙春耕,家家户户门口都在晒刚煮熟的春笋,整个村子飘着浓郁的竹笋香味。当老师的此时来家访,实在不合时宜,倒像是位无聊的闲人。于是我决定骑车回家。出了村庄,回头望去,只见村前村后的山上全是青翠挺拔的毛竹,山下是三三两两在天地里耕作的村民,那情形就像王慕兰的《石门竹枝词》:</p><p class="ql-block">山南山北竹婵娟,翠涌青围别有天。</p><p class="ql-block">两两三三荷锄去,归来饱饭笋羹鲜。</p><p class="ql-block">从容行乐兴无涯,地转清幽亦可佳。</p><p class="ql-block">须信居尘尘不染,竹风飘拂爽人怀。</p> <p class="ql-block"> 是谁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在此筑室安居的呢?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安仁县(今余江区)优增生孔焕如在《金竹后裔周秀才迁居竹山记》一文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小竹先生乃金竹之明昆,思改王坊之堂构,幼年入泮,即攻堪輿术,见竹山山水奇特,恍若金竹规模,而峦障都会似过之。</p> <p class="ql-block"> 金竹村本是宋朝兵部尚书、饶阳伯周珣故里,其旧址在今跳上村西北方向约一公里的金竹岭南麓。“其地有环峦叠嶂,又有清泉曲水,迎送往复,如阆环福地,应接不暇。”金竹故里宛如世外桃源,可惜难容广厦千万间。周珣致仕回到金竹故里,卜茔于金竹岭东南的王坊,卒后葬于王坊,子孙因分住于王坊、上溪、桥头、洪源坞、南桥、大桥等地。明末崇祯年间,金竹村遭火灾,仅存遗址,而王坊人烟稠密,宅无旷地,家住王坊的金竹后裔、清朝秀才小竹先生“思改王坊之堂构”,遂有乔迁之意。周小竹少年入县学为生员,对风水颇有研究,深谙堪舆之术,“见竹山山水奇特,恍若金竹规模,而峦障都会似过之”,于是“谋之几三十年,尽有其地”。甲辰年(1844)秋,大雨倾盆,王坊村前的洪源涧山水暴涨,小竹先生家的旧宅墙倒屋倾,于是在竹山选址筑室安居。</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竹山村又是怎样的情景呢?孔焕如在《金竹后裔周秀才迁居竹山记》一文中写道:</p><p class="ql-block"> 前有卓马岭、马鞍峰,前岸圩如武夷之缭曲、西山之屏蔽;水有中原坞,竹接坝川,孕育万物亭毒(成熟)。殆非一溪一壑、蜗庐蟹舍之品汇匹畴也。又有水口社为之口户,林底湾、卧牛湾为之关锁。昂狮伏虎,罗列其间,华表云雷,业萃其外,诚寰宇之大结局,人间之小蓬莱也。</p> <p class="ql-block"> 跳上村建在竹山里,为什么不叫“竹山”而叫“跳上”呢?“跳上”原本可能是“垗上”。“垗上”是尚书周珣建幽亭漫游休憩的场所,周珣致仕回到金竹村颐养天年,就常到垗上游憩,并写下《垗上幽亭》一诗:</p><p class="ql-block">天上归来两须星,间中构得小茅亭。</p><p class="ql-block">东风为我添生意,渐放阶前草色青。</p><p class="ql-block"> “垗”一指祭坛四周土墙以内的地方,二指墓地。从周珣《垗上幽亭》诗来看,“垗上”可能是周氏家族祭坛所在地。“垗”字比较生僻,后人可能误读成“跳”,“垗上”误传为“跳上”。听跳上村的老人们讲,村头山下一块宽阔平坦的高地上原本有幢一连几进的古宅,古宅前有门楼,门楼前有旗杆墩、上马石,这幢古宅可能就是周秀才小竹先生的府邸。小竹先生从王坊迁居到这里安居,距今不到200年,却由一户发展到70多户200多人口,也算是瓜瓞绵绵,人丁盛旺。</p> <p class="ql-block"> 跳上村距金竹故宅约一公里,周秀才小竹先生安居竹山,莫不是想传承金竹家风、重振金竹雄风?族人周修荣在《金竹风声》诗中就表达了这种心愿:</p><p class="ql-block"> 密密深山竹,居中可解俗。</p><p class="ql-block"> 既取老干黄,又取新叶绿。</p><p class="ql-block"> 问来是故家,炎宋成大局。</p><p class="ql-block"> 昔日何显荣,至今思接续。</p><p class="ql-block">跳上村自小竹先生建村以来,虽没有出达官显贵,但村民勤劳朴实,民风醇厚,敦礼重教,颇有金竹遗风。他们充分发挥自身的区域优势,坚持走绿色生态发展的道路,种生态水稻、有机蔬菜,养土蜜蜂、土鸡土鸭。</p> <p class="ql-block"> 走进跳上村,你会发现家家院子里种有柚子、桔子、柿子树,屋后山脚下到处是四方形木制的蜂箱。圆嘟嘟的土蜂在你身边绕着飞,有时还停在你身上,慢慢地爬行,好像要在你身上寻找花粉。只要你不伤害它,它是不会轻易蜇人的。</p><p class="ql-block"> 跳上村家家户户养土蜂,少则四五箱,多则三四十箱。跳上村的土蜂蜜纯天然,营养丰富,口感绵软细腻,回味悠长,是蜜中珍品。</p><p class="ql-block"> 南昌大学旅游学院设计的《鹰潭市高公寨旅游区总体规划》中,跳上村的功能定位为蜂文化体验基地。他们的开发理念是结合“蜂蜜”这一元素,延伸蜂蜜产业链,形成百花蜜、养生蜜等特色文化产业,打造成以乡野风情、花田观赏、农艺创客、亲子体验、乡贤旅居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综合体。利用本地优质的植物环境资源,让游客了解蜂蜜文化、蜜蜂生活习性、小蜜蜂精神。结合蜂蜜产业,在村庄周边山地种上粉黛乱子花、杭白菊、金丝菊、薰衣草,田里种紫云英、油菜,一年四季花香飘逸,五彩缤纷,蜜蜂纷飞,蜂蜜香甜。</p> <p class="ql-block"> 当年的两位学生现在已经是村里的当家人,——一位荣任村委会党支部书记,一位荣任村委会主任。为了早日实现这一美好愿景,他们正在加宽进出村的水泥路,并计划铺上沥青,便于游客开车来村中旅游。他们还想在村前的竹林中修几幢吊脚木屋、竹屋,供游客休憩、居住。</p><p class="ql-block"> “从来爱物多成癖,辛苦移家为竹林。”当年周秀才看中了竹山的美景而乔迁定居,朋友你会不会在不久的将来因为跳上村的美景而去观光、休憩,品尝品尝土蜜蜂的好滋味呢?</p><p class="ql-block">2022年3月12日星期六初稿</p><p class="ql-block">2022年11月28日星期一修改</p> <p class="ql-block"> 胡祖荣,余江一中高级教师,中共党员。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会员,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地域文化研究会会员。鹰潭市第二批文学、哲学类文化名人,鹰潭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龙虎山道家养生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周礼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部部长。鹰潭市余江区地方文化研究会会长,作协副主席,新四军研究会常务理事。著作有《余江县文物志》,文化散文《云锦水》,在报刊杂志发表文化散文、人物传记、文学评论七十多篇,计三十多万余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