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起,是一份温暖

樱树下

<p class="ql-block">2022年10月4日(九月初九),金秋十月,九九重阳节,我和我的家人相聚在浦阳江畔凝视二位老人家的生前遗照,怀着万分沉重的心情深切缅怀公公和婆婆诞辰百年,以寄托无限的哀思…无语已取代泪眼,哀恸已化为缅怀!</p><p class="ql-block">今年是公公和婆婆诞辰百年的年庚。为纪念二位已故老人诞辰百年,由姚家掌门人汉军发起的缅怀追思活动,经过近一年的酝酿,以及与姐妹们一起策谋划策,今日终于在暨阳大地顺利圆满完成啦!我把整个追思活动作了大概的记录,并编辑成“美篇书”,仅供家人留个纪念!</p> <p class="ql-block">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失去父母乃人生大痛,真心怀念有父母爱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打开尘封的记忆,公公离开我们已有40年,婆婆离开我们也有9个年头了,与他们一起的点点滴滴, 仍感到清晰如初,脑海里二位已故亲人生前的很多事就像是发生在昨天,是那么的记忆犹新,我想我这一生也不会忘记与他们在一起的生活情愫。</p><p class="ql-block">我的公公(姚伟成)生于1922年12 月 4日(农历壬戍年十月十六)出生在诸暨姚公埠中村,弟兄二人,排行老大。公公为人和善、豁达、正直、诚挚而通情达理,做事诚恳守信的优良品行,更是为姚家三姐弟今后的人生起点奠定了不可磨灭的坚实基础。按常理说公公应该是享受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安享天年,长命百岁的。但是,无情的疾病将一向厚道的公公撂倒在病榻,然而未到退休年龄却病魔缠身,于1984年1月12日(农历癸亥年十二月初十)因病医治无效而永远离开了我们,享年才62岁。</p><p class="ql-block"> 我的婆婆(王雪珍)1923年6月22日(农历癸亥年五月初九)出生在诸暨姚公埠中村。家里排行老四,是外公外婆最受宠女儿。通过公公的努力把姚家一家人迁到城里后,婆婆凭借勤劳的双手靠做临时工节衣缩食来养家糊口把三个孩子拉扯大。后经邻居郦瑞本牙科医生的热心介绍,于1964年 月进诸暨县城关镇医院做炊事员,工资每月28元。在“文革”中婆婆先后从城关镇医院-竹器社-人民医院,几经周折,然后又回到城关镇医院工作,于1987年5月20日退休。婆婆在单位是人人皆知的善良朴实,吃苦耐劳的“姚师姆”,在家里是地道的爱夫疼子的贤妻良母。在婆婆的生命岁月中含辛茹苦,哺育3个儿女的成长,儿女过的好是母亲一生最大的心愿和梦想,从不奢望儿女为她做些什么。婆婆也用自己一生的忍韧坚强,换得了儿女的平安和幸福。2014年8月27日(农历甲午年八月初三,)17:55时,无疾而终,安详离去!静静的走完了她的人生岁月,享年92岁。</p> <p class="ql-block">公公留下的照片所剩无几…</p> <p class="ql-block">与婆婆生前一起的美好留影。</p> <p class="ql-block">2022年9月28日,大舅舅与保平,泉木,忠明一起在墓穴周围搞卫生种树…</p> <p class="ql-block">公公婆婆离开后,汉军总觉得有一份孝心无处寄托。虽然公公婆婆不在了,汉军依然想为他们做些什么的念想…随着时间推移,汉军有了修缮墓穴之念,他觉得那是父母的居住的“房子”,一定要让他们住得舒服。在近20年的时间里,汉军三次对墓地做了一些修缮,做了高坎和围栏还铺上新店湾的石板路。婆婆过世三年后,征的舅舅意见后又对墓地进行了全面的修建。汉军与保平专程去中国石雕之乡福建崇武,请老师到姚公埠墓穴现场作了精心设计,经过深思熟虑多次与设计师探讨并提出建议和修改方案。画图案,挑石料、做雕刻,请技术最好的师傅制作。专门请福建师傅到墓穴现场施工安装。如今公公婆婆的这套“房子”不仅有石雕山水,美观大气,充满人文气息!</p> <p class="ql-block">在修建墓穴当中汉军特别强调中国传统的忠孝文化,墓碑二侧大块石雕,用高山流水,松柏常青怀念父母,并用古代24个的忠孝文化(其中十个):怀橘遗亲;亲尝汤药;哭⽵⽣笋;孝感动天;闻雷泣墓;芦⾐顺母;百里负⽶;刻⽊事亲;扇枕温衾(青);⿅乳奉亲10个有关忠孝的故事雕刻在公公婆婆墓前周围护栏中,教育下一代。公公婆婆生前没好好享受儿女福,修建墓地是汉军对父母的夙愿,让父母亲永远活在儿女心中。</p> <p class="ql-block">10月4日早上8:00大家准时到达姚公埠墓前道地!他们来自城关,甲塘,浒山,绍兴,姚公埠。计43人上山供香祭拜公公和婆婆!</p> <p class="ql-block">认真摆放供品</p> <p class="ql-block">虔诚地点香。并把每人三柱香分送给上山来祭拜的各位兄弟姐妹和亲戚们!</p> <p class="ql-block">谈婴主持祭拜仪式。</p> <p class="ql-block">亲人送的祈福冥币。</p> <p class="ql-block">敬送祈福冥币!</p> <p class="ql-block">向已故双亲大人敬酒!</p> <p class="ql-block">汉军敬送“心经”一幅,祈祷二位已故亲人保佑大家平安健康,万事顺遂!</p> <p class="ql-block">父子俩双手合十叩拜,虔诚祈福!</p> <p class="ql-block">祭拜活动结束后,大家驱车前往诸暨温德姆大酒店,在五楼鸿瑞厅进行追思活动!</p> <p class="ql-block">追思活动由姚俊主持。</p> <p class="ql-block">为已故亲人黙哀…</p> <p class="ql-block">姚利华(长女)发言:父母亲虽是普通百姓,但是在我心目中他们是伟大的父母亲!</p> <p class="ql-block">黄保平(小女婿)代表家庭发言:自从内兄去年提出并经过多次酝酿,举办深切缅怀父亲母亲诞辰百年的纪念活动,为了这次的庄严活动,我们夫妻俩多次静心交谈,进行追思,回忆与父母健在时的生活片断,追溯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与父母亲在一起的点点滴滴仍然记忆犹新,历历在目。今天由我作为小囡姚利英家的代表,叙述儿女们的追思情怀,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我们夫妻不会忘记母亲在退休后对我们家的帮助和关心。回到家就能吃到可口的饭菜,特别是我们的女儿出世后,更是像育婴保姆一样抚育我们的女儿。每天上班前我们就将女儿送母亲家里,下班后就在母亲家吃现成饭后,把女儿带回家,实实在在地解决了我们生活中的重大困难和心里顾虑。这样一直到女儿上幼儿园,母亲也帮助接送。从小学到初中也在岳母家吃中饭,对于岳母付出的养育之辛苦事例,我们记忆犹新,数不胜数,无法用语言能够完整表达出来的感恩之情。对于岳父在我的记忆中,与子女话语不多,身教重于言教。他的一生是艰辛的一生,是勤劳朴素的一生,是无私的一生。母亲健在时生活俭朴,勤俭持家,平时舍不得多花一分钱。听到老家要修建姚公埠大桥的消息后,她知道这是造福于民的大好事,慷慨解囊捐款五仟圆。在与岳父岳母一起生活近四十年中才感觉到了什么是父爱和母爱,使我一生难忘,心中不留遗憾。我们在长兄长嫂的带领下,每年的清明冬至来临都会按时在岳父岳母的墓前祭拜。寄托子女们的怀念之情。墓前围拦十块精雕石板上的生动画面和题字,选用中国传统二十四孝经典故事,每年去墓前祭扫看到围拦石板上图案和题字,都是一次传统的中国优良传统教育,也感觉这是父母亲教导,在告示我们,不能忘本,中国的老传统不能丢。我们要教育好下一代发扬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姚汉军(儿子)发言:</p><p class="ql-block">2022年是我的父母亲诞辰百年,为了纪念父母,追思他们对我们的养育恩德,为了教育子女,让他们懂得我们家族的历史,在我的提议下,在大家的共同策划下,有了今天这场追思会,是缅怀,也是传承。都说父爱如山,是儿女坚强的依靠,母爱似海,是儿女生命的源泉。我的父母只是普通老百姓,他们耗尽自己的全部力量,一点一滴地支撑起这个家,改变了这个家。虽然父亲出生农村,据长辈所说但他却不是干农活的好手,相反,他能算会写,非常能干,骨子里就是个“向外走”的人。事实证明,父亲不仅自己走出了村庄,连带着我们全家都摇身一变,成了昂首挺胸的城里人。那一年我6岁,父亲为谋生,经姑父介绍到城里(因为能烧菜做饭)工作。也因为这个契机,父亲做了一个对姚家来说无比重要的决定,就是举家迁移,落户城关。那个年代,农村户口和城市户口有着本质的区别,可以说父亲的这一决定,直接改变了姚家家族的命运!父亲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父亲就没有如今的好日子,而母亲则是贤内助,里外都能兼顾。在还没有生小妹利英的时候,一家四口靠父亲一个人的工资过日子,虽然不会饿肚子,但必经粮食不够,八仙桌下堆着蕃薯,生活也不宽裕。母亲尽管要料理一堆家务、照顾孩子,但还是在铁路诸暨站售货组当起了临时工,专门负责包粽子,因为母亲包粽子的手艺特别好,甚至有点小名气。这样一来,每个月赚个十几二十元钱补贴家用。</p><p class="ql-block">父亲不仅对我有教养之恩,更重要的是,通过父亲竭尽全力的帮助,让我改变了人生的发展。没有父亲当年的果断举措把我们全家迁入城关,就没有我们三个家庭的今天。再者就是没有当年父亲把我从水泥工培养成驾驶员,而让我从此彻底改变了日后的发展道路。</p><p class="ql-block">想当年父亲通过多方的人脉关系,花了不少心思,费尽了不少口舌,在1976年,我梦想成真,成了工厂的驾驶员。这是我人生中父亲帮到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后来组织上调我到机关、入党、乃至成为国家干部,都起源于当年父亲帮我在职业上的转变,而起到了重大作用,这是我终身要感恩于父亲。《做一个老实本分的摄影人》点击量突破一万多,在访谈中我专门谈到我的母亲对我的教育,总结起来有三点:一是肚量要大一点。二是吃亏就是便宜。三是干什么事都要认真。这是母亲给我最宝贵的传承,无论对我的工作还是摄影,都有巨大的帮助。现在我又把这三点传给我的儿子。</p> <p class="ql-block">王成良(大舅舅)简单朴实说了些怀念之语。</p> <p class="ql-block">周泉木(大女婿)与众不同地编了追思岳父岳母的打油诗!</p><p class="ql-block">大红福杖堂上掛,泰山泰水百华诞!至爱亲朋齐相聚,追思双亲在时恩。当年岳丈传礼仪,谆谆教诲铭记心!难忘他的八分杯,鸡鸭鱼肉乾坤袋。再忆岳母慈祥心,三尺灶台花样勤!满桌饭菜满桌情,合家欢笑福更真。今朝缅怀忆故人,慈眉笑魇绕眼前。后人福址前人荫,孝道长传世代孙!</p> <p class="ql-block">姚利英(小女儿)听了姐姐和哥哥的言表后,发自肺腑地叙述了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往事。</p> <p class="ql-block">姚忠明(外甥女婿)发言:没有姨娘就没有今日我们一家的幸福稳定生活。</p> <p class="ql-block">周丹丹(大外孙女)发言</p> <p class="ql-block">黄婕(小外孙女)发言</p> <p class="ql-block">姚小琴(甲塘大姨娘的儿媳妇)发言</p> <p class="ql-block">谈志超(谈婴兄弟)发言</p> <p class="ql-block">谈志成(谈婴兄弟)发言</p> <p class="ql-block">姚俊(孙子)发言:记得还是襁褓中的我就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从我呱呱落地他们就视我为宝贝,只要有好吃的,那怕是一条小甲鱼腿,爷爷都会留给“眼食佬”…奶奶更是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盼着快快长大!爸爸和大姑姑,小姨夫所追思的点点滴滴,虽然有些过往我尚未理解,未必接受,但是爷爷奶奶所传教的朴实道理——爷爷教育说道:做人一辈子不能忘记帮助过你的人,一定要有感恩之心。奶奶的处事格言“做人肚量要大点,吃亏就是便宜,要老实本分做人,认真做好工作”。这几句话作为我们一代年轻人在平时的生活和工作中要时刻不忘,牢牢记住姚家的朴实家风,并一直传承下去。</p> <p class="ql-block">谈婴(儿媳妇)发言:</p><p class="ql-block">1977年为了我们结婚,公公婆婆腾出29平方米的房子,给我们做婚房。二位老人用尽了家里的所有积蓄,为我们置办了那个年代可算得上是最时髦的整套家具,并配备了“永久牌”的自行车、“蜜蜂牌”的缝纫机、“红灯牌”的收音机和“上海牌”手表。。。为我们忙里忙外地张罗婚事;对孙子更是爱屋及乌恨不得天天把他搂在怀里,只要有好吃的那怕是一口也要留给孙子“眼食佬”尝尝。那时家境并不富裕的姚家,平时都是省吃俭用,但是只要我回家去(不管婚前婚后),公公婆婆都会掏心掏肺的待我,那时餐桌上有一碗红烧肉是很高规格的待客食物,只要我到家这碗肉是肯定的。还有婆婆做的"芝麻雷金团"南瓜饼,煎带鱼,山粉豆腐等等烹饪技术真是一等一的,至今让我忘不了!只要我回家,随时都能吃到可口新鲜的菜肴。人家都说这世上最难相处的莫过于婆媳关系,我的婆婆却以豁达,包容和爱心接纳我,婆婆为人温和勤俭,待人热情。使我们婆媳关系相处的非常融洽。我与婆婆生活了三十多年,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是她守护在我的身边,帮我带孩子做家务,她待我胜似女儿。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医院后勤职工,目不识丁,但她特别的善良可亲,让人尊重!在我与婆婆一起生活的日子里,听的最多的就是“量大福大”这四个字,是她挂在嘴边劝导宽慰我的四个字!婆婆的言传身教和“量大福大”四个字让我受用了一辈子,也真是这四个字一直影响着我人生的处事姿态。几十年的心路历程也应验了这4个字的真实性…</p><p class="ql-block">公公虽然是普通百姓,为人和善、正直而通情达理,凭借自已的为人处事和诚信做人的优良品行,在当时小小城关却有着良好的人脉圈子.家里碰上大事小事都能迎刃而解!为了儿女的发展,公公尽最大努力,疏理关系创造环境搭建工作平台,为儿女的人生起点奠定了成长方向,对日后的生活夯实了扎实的基础,真是有公公婆婆的含辛茹苦付出,乞今为止三个小家庭都是圆满幸福,这是大家有目共睹。</p><p class="ql-block">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一家五口人的日子过得异常艰难。尽管经济并不宽裕,但公公和婆婆把这个家安排的井井有条,让人感到幸福无比!对于亲戚上门求助,公公婆婆不管生活有多么拮据和艰难,他们都是尽其所能帮忙解决,从不吝啬,从不推诿。从来都不会在亲戚面前诉说苦衷而拒绝接济,只会勒紧裤腰带,想尽办法,尽量满足来自他们的需求(那怕是盛一碗饭都是要摁的特别实…)这是我一生中最为感动和影响力最深的行为举之。</p> <p class="ql-block">蒋忠琪(浒山外孙女)发言</p> <p class="ql-block">朱文亚(小舅妈)发言</p> <p class="ql-block">敬爱的公公和婆婆,诉不完对您们的思念之情,牵挂也将是永远、永远的!公公那壮重和尊严的形象及婆婆慈祥的面容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p><p class="ql-block">祝二位老人家在天之灵快乐游走。</p> <p class="ql-block">会议完毕后,拍摄了集体照片,随后一起在五楼福瑞厅用餐。2022年10月4日参加追思活动的共计46个人。追思活动10:00正式开始。发言的有:姚丽华、黄保平、姚利英、姚汉军,大舅舅、小舅妈、周泉木、姚忠明、谈志超、谈志成、黄婕、周丹丹、姚小琴、姚俊、蒋忠琪、谈婴。大家都是回忆公公婆婆那些年那些事,听了让人深受感动,感慨彼多…希望孩子们能永远记得自己的祖宗,能传承我们的家风。谨以此“美篇书”纪念我的公公婆婆诞辰百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