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

老陆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编缉/江南老陆</p><p class="ql-block">部分资料源自《干窑村志》</p><p class="ql-block">部分照片翻拍于沈家窑展示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2022年11月27日)下午,两孙子恒恒星星在家感觉无聊,就到干窑镇西吴村及沈家窑走了半天,尤其是沈家窑的“非遗”窑文化,让小孩受益匪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到西吴村,自驾车还真不少,可一问要到下个月才正式开放,工人们正在紧张的施工之中,恒恒星星就异口同声地说,那我们就等下个月开放后再来吧!还是先到烧窑的地方去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进沈家窑,那一层层一叠叠的京砖立即吸引了两位小游客。据了解,沈家窑属清代咸丰年间建筑,位于干窑镇干窑村治本乌桥头132、133号。该窑墩为和合窑,结构为双圆筒形,呈两只馒头状,窑的四周砌砖,窑顶置二只烟囱,窑旁设有砖阶,供挑水者上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和合窑”是乌桥沈家祖辈相传的产业,原先窑墩生产各式砖瓦,包括大小京砖、小瓦、瓦筒、瓦当和平瓦等。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窑墩曾一度改变所有权,并只生产平瓦,使许多传统工艺流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1年1月,窑主沈步云把窑墩重新收购回来,并想方设法恢复传统工艺,使停产多年的京砖在老窑工们的努力下重新生产。沈步云的儿子沈刚接管治本园林建筑材料厂后,先后投资10多万元,使小京砖泥坯制作,泥坯打磨实现机械化操作,大大提高工作效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从事平瓦、小瓦、青砖、方砖、京砖、滴水瓦、挂檐瓦、凤凰角、二龙戏珠、花古砖等的烧制。这些古色古香的砖瓦已走向全国各地,成为一些知名景点、庙宇等古建筑中的一部分。其传统建材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和百年不褪色的优点,在前卫的新潮流中,不失古典优雅之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传承窑文化,就要把这样的建筑保护好,赋予它新的价值。2005年,沈家窑以烧制各式优质京砖,各种瓦当为主,也能烧制青砖瓦片和特殊要求的砖。沈家和合窑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京砖烧制产业基地、全国摄影爱好者的摄影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嘉善“京砖烧制技艺”又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十大新发现”之一。它为嘉善京砖的主要生产地干窑镇的窑文化研究、推广、注入新动力,也为窑文化的发扬与传承迎来新机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0年11月22日,对于嘉善干窑镇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沈家窑,第五代传承人74岁的沈步云以及其子沈刚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贺的日子。在经历了3个多月一丝不苟的精工细作后,他们为建党百年特别烧制的纪念砖终于顺利出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批意义特殊的砖,共有两种制式,其中红砖1921块、青砖2021块,寓意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以及2021年建党百年,将用于1:1还原的嘉兴火车站站房建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为嘉善县干窑镇仅存的几座尚有窑火的古窑之一,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沈家窑距今已有160多年历史,被称为“活”遗址,自然有不同寻常的技艺和底气。但被确定为“建党百年”砖烧制单位,沈刚还是不敢大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个光荣的使命责任重大,每块砖都要严格把关。”在沈刚看来,确保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确保每一块纪念砖质量过关,绝不仅仅是为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不负大家对窑乡的信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半天的体验、参观、爬窑顶,既加大了胆子,又学到了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传统文化知识,一举两得,十分开心。这是他俩第二次去沈家窑,相信他俩今后还想去的,这就是“非遗”文化的魅力所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