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本长艺术之路(十五)树立自己风格阶段(5)苦尽甘来

墨韵茶香

<p class="ql-block">孙本长《河原嫁女》绢本190X210cm 历时三年构思创作绘制,于1989年完成。</p><p class="ql-block">题跋:河原嫁女 丙寅孟春,予有山西陕西之游 时寒凝莽原 冰封浊涛 望大河两岸 一片黄土高坡 一日 行经河滩 忽闻声扬 乐动十里 复见驴儿披彩 红耀四围 乃村民嫁女也 乡亲拥护相送 童稚雀跃追随 予伫立滩头 既祝新人秦晋之好 更神驰而思绪绵绵 黄河乃吾中华民族之所在 嫁娶乃炎黄子孙繁衍之所由 因忆陈季常所蓄朱陈村嫁娶图 遥想古俗淳风 昔贤秒染 悠悠千古 耿耿一心构思三载 爰成此图 自愧迹不逮意 奈何 己巳年春 孙本长並识津门</p><p class="ql-block">印款:沽上孙氏 疏野 炎黄子孙</p><p class="ql-block">《河原嫁女》是孙本长经过多年来在艺术之路中寻求与探索的收获。更是他在大自然的生活中搜集到的素材后,挖空心思、绞尽脑汁、用尽心血创作出的一幅鸿篇巨制。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界公认的精品力作。</p><p class="ql-block">这幅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一举连中三元。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牌奖”、中国美术家协会齐白石基金会首届“齐白石奖”、日本国“日中友好会馆大奖”。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这对年仅33岁的孙本长是一个极大的荣耀和激励。</p><p class="ql-block">当《美术研究》记者采访让他为《河原嫁女》的创作谈谈为它付出了的艰苦劳动。他说,这幅作品从确定题材到完成,耗费了三年多时间,体验感受生活用了三年,落墨作画用了近半年。我在作品的内涵和力度上下功夫,不喜欢甜媚浮躁的表面效果,我的性格追求朴实亲切淳厚深沉内在的东西,所以,只有在茫茫的大自然和社会中不断求索,一直期望能在绘画创作中找到符合自己气质和艺术语言的创作道路。当我和同事去山西的克虎寨,巧遇吹着唢呐敲着鼓乐由远及近的送亲队伍在河滩上行进,后面跟着跳跃的人群,他们簇拥着骑在毛驴上的新娘,喜庆的气氛在晨曦中闪烁晃动的身影,面对这古老的山川出现充满活力的队伍,使我激动不已。我想,这人和山川相比是渺小的,婚姻是永恒。人类在大自然中婚嫁世世代代繁衍生存;送亲嫁娶队伍由东向西行进,正是古人赞美的“秦晋之好”朴实动人的情话展现一幅绝美的场景,正是能表达出民族特色的风俗民情画卷。必须抓住这个契机给予充分的艺术表现,实现自己创作意图与艺术梦想。</p><p class="ql-block">他还谈到在构图和色彩运用、传统技法、人物与山水形成对比、动静结合等处理方法变化都尽可能呈现厚重凝练的艺术效果。通过这幅作品的创作,感受到最重要的是找到了一条该走的民族艺术创作之路。作品所获得的殊荣体现的是民族精神和它应有得到的社会与艺术上的价值。我将沿着这条虽然艰辛但却正确的创作之路继续走下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孙本长创作的中国画《河原嫁女》获得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银牌”。</p> <p class="ql-block">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孙本长的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术展览银牌纪念章</p> <p class="ql-block">孙本长先生的《河原嫁女》一画分别获得三项奖证书</p> <p class="ql-block">1986年春,孙本长与天津工艺美院同事李志国、王美芳、徐文汉等人写生。在此嫁娶送亲队伍走过的河滩地合影</p> <p class="ql-block">孙本长在《河原嫁女》创作构思中,又两次陕西黄土高原、河北坝上深入生活为创作搜取更多素材。</p> <p class="ql-block">孙本长《河原嫁女》绘制中</p> <p class="ql-block">孙本长《河原嫁女》作品创作完成,请来他天津41中学美术教师冯习忠老师,向老师征求意见。</p> <p class="ql-block">2001年《河原嫁女》入选1900-200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共同颁发的“百年中国画展证书”</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