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星期五下午下班后回家吃过晚饭,带着老婆驱车前往乡下老家。两个孩子不愿跟着去乡下,就让他兄妹俩呆在西渡的家里自己管自己了。</p><p class="ql-block"> 一个小时的车程之后,晚上8点半钟到了老家的村子里,除了依稀几点灯光外,四处是一片黑暗和宁静。常住老家村子里的人较少,初冬的晚上更没谁在外散步溜达,不需要与谁打招呼。把车开到自家房前的空坪上,熄火下车,进屋开灯,房前屋后顿时一片亮堂。</p><p class="ql-block"> 有老婆相随,轻松自在,也不孤寂。回到乡下老家,为的就是独享这份清静。一夜好眠过后,是星期六的早晨,关闭手机闹钟,享受着睡到自然醒的幸福生活。也用不着去起锅烧油煮早餐,随车带回的几个馒头,便可应付了之。因要考虑在西渡家里两个孩子中餐的事,上午11点多钟起身返程,顺带了邻居和亲戚送给的白菜、萝卜,还有其他一些土产杂货。</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在我还未参加工作的1996年病逝的,母亲则是在十年前的2012年去世的。母亲还健在的时候,曾经居住大半辈子的土砖房因破烂不堪而倒塌,老家已无住所。我与在上海工作的哥哥商定,在乡下老家的宅基地上重建一处房子,既可了却母亲的心愿,也能让我们回家有个栖身之地。后来总算建成,虽不易,但值得。如今的我,尽管回老家的频率并不高,差不多一个月才回去一趟,但终究是因为拥有一处属于自己的房子,让我回得轻松自在而不纠结。俗话说,父母在家就在,可如今父母都已仙逝,而老家的那处房子,让我对老家的挂牵就有了一份真切的依存。每次离别老家房子时,我已习惯性在父母遗像前奉上一柱香。</p><p class="ql-block"> 年少时,由于老家的山村偏僻贫穷,我不得不奋发图强,通过读书考学的方式摆脱那个穷山沟。历经二十几年时间的打拼与积累,重回老家,我已不是当年的小伙子,也不再是当年的心态。现在的我,喜欢上了老家的房子,还有那山那树和那条小溪流。曾经眼中的穷山恶水,如今已成了青山绿水,更成了平心静气的归属之地。</p><p class="ql-block"> 小孩不愿跟我回老家,理由是乡下不好耍。确实,没网络、没电脑,甚至是没手机信号的生活状态,这对这一代孩子们而言,似乎是失去了一份快乐的载体。他们不愿跟随回老家的另一个原因,是没有那份乡下生活的体验和情结。而我喜欢回去,是因为在我的内心深处,对老家怀有太多的印记和太深的情感。</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三十年前尚在读高中的时候,在报纸上看到一幅漫画,画面是用“人生”二字写成的一段弯弯曲曲的道路,在路的起端,画上一个小孩,附上三个字“这么长”。而在路的终端,画上一个老头,也附上三个“这么短”。细细琢磨,这幅漫画确实经典,富有创意。</p><p class="ql-block"> 时光如梭,几十年一晃而过,不经意间我已走进了知天命的年岁。多少往事历历在目,烙印在心底,难以忘怀。原本认为自己还很年轻,但头顶已秃仅存两鬓的几根青丝也似乎要变白了,再加上老花与近视交接的视力,让我意识到此生已再无少年。</p><p class="ql-block"> 临近五十岁的大生了,有亲戚朋友表示要来祝贺,我很感谢他们,对他们的心意我都领了。十岁、二十岁是父母帮我做的生日酒,三十岁、四十岁是我自己给自己做的生日酒。但到了五十岁的时候,我确实没有摆设酒席的打算,只想安安静静地迎接这个日子的到来。它只不过就是人生路上很多个坐标中的一个,迎来,路过,又必将会被抛到身后而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人生一辈子有时候又可描述为一个圆圈,人从哪里来,最终又想回到那里去,实质就是个首尾相接的轮回。当然,相对八十岁、九十岁而言,我的未来还会有相当长的一段路途要走,还必须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但回老家的那条路总是让我能找到最舒心的感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