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近日,在搬家清理旧杂物时,偶尔发现夹在旧笔记本中的一枚珍藏了44年之久的布质胸徽和一本《市少年宫红领巾活动证》(如图),使我回想起当年在那“汕头红领巾歌舞团”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那是1964年,我入读汕头八中的第二学期,汕头市少年宫为活跃青少年的文艺生活,经团市委批准,从各所中学抽调文艺骨干,组建红领巾歌舞团。我荣幸地被选中,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根据特长安排在合唱组。每天下午第二节课后,就集中到位于中山公园里的少年宫里面,进行排练,星期天上午及下午都没停过,来自全市各校的几十名少先队员,年龄均在十四、五岁上下,男女搭配各一半。个个天真活泼,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头脑简单,没有牵挂。每天下午到少年宫签名之后,便积极投入训练,各司其位,秩序有然。这几十名“团员”既要处理好自身的学业和演出两不误的关系,又要接受上级对节日的审查,确保这个团队旗开得胜。因此大家正是靠着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精神,以及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目标,走到一起,凭着克服困难的毅力,认真完成自身的学业和演出任务。虽苦犹荣,但却感到十分的自豪和生活的充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记得有一次要在工人文化宫向市领导汇报演出,大家不辞劳苦,反复排练,有个别声带发炎、脚筋扭伤,但都轻伤不下火线,带病坚持上台演出,当大家一齐合唱“花儿朵朵向太阳”“让我们荡起双桨”“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曲,清脆的歌声在台上响起,台下爆发出一阵阵的热烈掌声,大家为之喝彩叫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支队伍持续了两三年,在粤东地区还是相当出色,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便再也听不到她的歌声,看不到她的舞姿倩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现在回想起来,这支红领巾歌舞团在那个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较为贫乏的年代,起着积极的作用,充实青少年的课外活动。过去每天放学之后,不外就是打球,到公园玩捉迷藏,或者三五成群到电影院观看新出台的节目。不比现在,可以上网聊天,玩电子游戏,甚至可以到KTV一起娱乐。因此可以看出时代的痕迹使当年的少先队员的思想较为单纯,容易满足,要求的条件不高,极少会出现违法犯罪的事例,而现在已进入到物质丰富,信息发达,科技尖端的年代,青少年所接受的教育也大不一样,所以享受、刺激、寻求珍奇,势必在青少年的身上出现,难免一些要不顾自身的能力,做出越轨违理,使人难以接受的事情出来,比如校园暴力和整天泡网吧、玩游戏,夜不归家……等等。这些怵目惊心的问题,当前都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眼前这枚胸徽和活动证,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记录了青少年成长的脚步,勾勒了对过去的回味,感叹对当代青少年教育的重任,呼吁全社会都来积极关心下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使祖国的花朵万紫千红、百花齐放!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刊登二00八年一月十二日《汕头日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汕头市少年宫旧址设在中山公园原“忠烈祠”内,建筑面积536平方米。由于历史原因,加上1969年“7.28”强台风的袭击,至修复前樑倾檐坠,墙体坍塌,不能使用,后搬迁到东区衡山路与长江路交界处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2014年12月23日,中山公园忠烈祠修缮竣工,如今改为“潮汕抗日战争纪念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022年11月26日写于汕头浪琴湾</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